第311章 心地善良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順安城,明軍收複平壤的前線指揮所。
此地距平壤不過三十餘裏,上次祖承訓帶兵夜襲平壤,就是從順安城出發。
軍營中,戶曹判書金珍古,正在指揮士兵押送糧草。
曆史上的萬曆朝鮮戰爭,李氏朝鮮沒有給明軍準備糧草,而且從國王李昖到下麵的官員,對待明軍的態度,很是薄涼。
明軍自義州出發收複平壤,朝鮮國王李昖以及一品大員,沒有一個人出城相送,隻有一個正二品的兵曹判書帶隊相送。
後來明朝兵部主事袁黃來到朝鮮,見軍需後勤是一塌糊塗,就責問朝鮮君臣。
結果朝鮮國王李昖不以為意,他認為,倭寇是來打大明朝的,是朝鮮替大明朝擋下了災禍。你們大明朝出兵那是應該,竟然還有臉要軍需糧草。
袁黃也不慣著李昖,當場反駁,倭寇要是想進攻大明朝,從浙江等地進攻不好嗎,幹嘛非打朝鮮?
朝鮮國王李昖被問住了,很是惱怒,下令不許讓人與袁黃接觸。
現在的明軍,那可跟曆史上不一樣。
李氏朝鮮不準備軍需糧草,不要緊,我們自己去借。
戶曹判書金珍古,那是精神大明人,更有劉綎協助籌措糧草。
有時候,籌措糧草的劉綎都籌措到朝鮮軍隊的軍營裏了。李氏朝鮮會餓著明軍,總不至於連自己人都餓著吧。
驗收完金珍古送來的糧草後,劉綎覺得還是不夠,便帶人去朝鮮軍隊的軍營中去調撥糧草。
明軍準備收複平壤城,當然不能光讓明軍出兵,朝鮮也得出兵協助。打不了仗,當炮灰還當不了嗎?
劉綎帶人悠哉悠哉的走進朝鮮軍隊的軍營中,營門前值守的朝鮮士兵壓根就沒敢攔,反而紛紛行禮。
“劉將軍。”
“劉將軍。”
劉綎呢,是個懂禮貌的人,麵對和他招唿的朝鮮士兵,頷首示意,“你們忙著,該幹嘛就幹嘛,不用管我。”
“本將軍也不是第一迴來了,情況都熟悉,你們不用陪著。”
帶著人,劉綎就直奔糧倉。
在糧倉值守的朝鮮軍官見劉綎帶人氣勢洶洶的來了,想攔,又不敢攔。
看守糧倉,是職責所在,必須攔。
可那是明軍,天朝上國的軍隊,他們哪敢攔。
要是糧食被明軍搬走,按照那些貴族的德行,不敢朝明軍發火,必然就得將這些火氣撒在他們這些看守糧倉的士兵身上。
沒辦法,看守糧倉的朝鮮軍官讓人去向上頭報告,自己則硬著頭皮,帶人迎了上去,“參見劉將軍。”
劉綎微微擺手,“不用那客氣。”
“現如今,咱們要通力合作,共同驅逐倭寇,就不要弄這些繁文縟節了,你說是吧?”
這李氏朝鮮軍官賠笑道:“那是,那是。”
“把糧倉的大門打開,本將軍進去看看。”
“劉將軍。”那李氏朝鮮軍官有點為難,“沒有上司的命令,卑職不敢擅自打開糧倉。”
“上司的命令?”劉綎哈哈大笑。
“當初在義州議事時,梁閣老與朝鮮王殿下議論定,由貴國的戶曹判書金珍古與本將軍共同籌措軍需糧草。”
“知道是什麽意思嗎?”也不等那李氏朝鮮的軍官迴答,劉綎接著往下說。
“意思就是,所有的軍需糧草,本將軍都能管理。包括你看守的這個糧倉,也在本將軍的管轄之內。”
“你的上司,就是我。你要的上司的命令,就是本將軍我的命令。”
“現在,本將軍命令你,把糧倉大門打開。”
這李氏朝鮮的軍官很是為難,他的上司,是那些朝鮮貴族。對於他本人來說,劉綎就是個外人。
上頭三令五申,看好糧草,不要隨便接觸明軍。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明軍主動接觸他們。不,準確的說,是接觸糧草,因為他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看守糧倉,明軍壓根就不屑於搭理他們。
打開糧倉大門,讓明軍進去,估計糧草就得被明軍搬走,自己必然會受到貴族們的責罰。
若不打開糧倉大門,那就得罪了明軍,自己根本就吃罪不起。
就在這李氏朝鮮的軍官猶豫之際,明軍已經幫他做好了選擇。
劉綎的親兵隊長走上前,抬胳膊,啪啪,抽了這朝鮮軍官兩個大嘴巴子。
“混賬東西!”
“將軍和你說話,你耳朵眼裏塞驢毛了!”
“快點麻溜的把糧倉大門打開,不然,就按違抗軍令,就地正法了你!”
劉綎的親兵各拉兵器、舉起火銃上前。
刹那間,這李氏朝鮮的軍官就有了明智的選擇。
畢竟丟失糧草,受到責罰,那是以後的事情,而且受到責罰也不一定就會死。
可如今,要是不打開糧倉大門,不用懷疑,自己一準得丟了性命。
好死不如賴活著,能多活一會是一會。
這李氏朝鮮的軍官,從心了。
“劉將軍,您請稍候,卑職這就打開糧倉大門。”
說著,那軍官拿起鑰匙去開鎖,忽然間,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這是哪個鑰匙來著,是這個鑰匙嗎?哎呀,打不開,應該不是。”
“換一個試試。還不行,那就再換一個……”
這軍官本想著拖延時間,等上頭來人。隻要上頭來人了,糧食丟不丟的,那就和自己關係不大了。
就在這軍官磨蹭著拖延時間之際,劉綎的親兵隊長一把拽過他來,“一邊去。”
“開個鎖還這麽費勁,能幹點什麽。”
“看好了,我教教你,門是怎麽開的。”
“來人,撞門。”
“是。”一隊明軍士兵上前,輪番撞門。
朝鮮軍隊的軍營,是很簡陋的,因為好地方早就被明軍占去了,他們根本就撈不著。
因為是在軍營中,糧倉的大門,也是十分簡陋。
在明軍輪番撞門之下,鎖是沒開,但是門開了。
說的再準確一些,門不是開了,而是倒了。
門脫離了門框的束縛,倒在地上。
那親兵隊長朝著那李氏朝鮮的軍官笑道:“看著沒,做事,要動動腦子。”
這李氏朝鮮的軍官連連賠笑,“是,您教訓的是。”
劉綎邁步走進糧倉,眼裏直冒精光,“你們這的存糧,還真是不少啊。”
“來人,搬咱們軍營裏去。”
“劉將軍,使不得呀。”那李氏朝鮮的軍官趕忙過來阻攔,“使不得呀,劉將軍。”
“這是供給朝鮮軍隊的軍糧,您要是……”
劉綎淡淡一笑,“糧食嘛,誰吃不是吃。”
“來人,搬。”
“劉將軍。”那李氏朝鮮的軍官還在阻攔,“您要是把糧食全都搬走了,那,我們可就沒了。”
劉綎拍拍那軍官的肩膀,“你們的糧食如果不夠吃了,就到我們軍營裏去,我劉綎管飯。”
“咱們之間,不分彼此。”
“劉將軍。”那軍官依舊阻攔,“您要是……”
劉綎眼一瞪,“我說,本將軍認為,咱們兩家那是不分彼此。而且本將軍已經說過了,你們的糧食要是不夠吃,就到我們軍營裏去,我劉綎管飯。”
“怎麽,我劉綎跟你們真心實意,你們跟我虛情假意?”
“卑職不敢。”那軍官低下頭,“隻是,這糧食真的是供給我們朝鮮軍隊的,還請將軍高抬貴手。”
劉綎走到糧倉中,指著一袋糧食,“你說這糧食是你們的,那你叫它,它答應嗎?”
“將軍,糧食是死東西,它哪能答應。”
“不答應,那怎麽證明這糧食是你們的?”
那軍官四下打量,他望著裝糧食的袋子上都寫著一個【糧】字,頓時有了主意。
“將軍,您看袋子上的‘糧’字,那是卑職驗收時,一個一個親自寫上去的。”
劉綎看著那【糧】字,開心的笑了起來。
“這袋子上麵寫的‘糧’字,那可是我大明的字。你說這些糧食是你們朝鮮的,那怎麽袋子上寫的卻是我大明的‘糧’字呢?”
李氏朝鮮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他們的官方文字,就是漢字。
這下輪到那軍官傻眼了。
這玩意,沒法反駁呀。
漢字,李氏朝鮮上上下下都在用,可關鍵是,漢字,是人家的呀,不是自己家的。
總不能明目張膽的偷過來,然後倒打一耙吧。
劉綎接著說道:“裝糧食的袋子上寫著我們大明的‘糧’字,這說明糧食本就是給我們大明軍隊準備的,不知道怎麽就被你們藏到這來了。”
“本將軍現在懷疑你,故意克扣糧草。”
那軍官哪能不知道這是劉綎故意陷害,事到如今,他也知道服軟,不然,劉綎真能把他按照克扣糧草給哢嚓嘍。
“將軍,卑職冤枉呀。”
“哎呀。”劉綎歎了口氣,“我這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心地善良。”
“你這一請求,本將軍這心呐,立刻就軟和了,不忍心責罰你呀。”
“哎。”劉綎又歎了一口氣,“我這個人,就是心善。”
“算啦,算啦,本將軍大度,這一次就不跟你計較了。要是再有下次,定斬不饒。”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那軍官還得道謝。
此地距平壤不過三十餘裏,上次祖承訓帶兵夜襲平壤,就是從順安城出發。
軍營中,戶曹判書金珍古,正在指揮士兵押送糧草。
曆史上的萬曆朝鮮戰爭,李氏朝鮮沒有給明軍準備糧草,而且從國王李昖到下麵的官員,對待明軍的態度,很是薄涼。
明軍自義州出發收複平壤,朝鮮國王李昖以及一品大員,沒有一個人出城相送,隻有一個正二品的兵曹判書帶隊相送。
後來明朝兵部主事袁黃來到朝鮮,見軍需後勤是一塌糊塗,就責問朝鮮君臣。
結果朝鮮國王李昖不以為意,他認為,倭寇是來打大明朝的,是朝鮮替大明朝擋下了災禍。你們大明朝出兵那是應該,竟然還有臉要軍需糧草。
袁黃也不慣著李昖,當場反駁,倭寇要是想進攻大明朝,從浙江等地進攻不好嗎,幹嘛非打朝鮮?
朝鮮國王李昖被問住了,很是惱怒,下令不許讓人與袁黃接觸。
現在的明軍,那可跟曆史上不一樣。
李氏朝鮮不準備軍需糧草,不要緊,我們自己去借。
戶曹判書金珍古,那是精神大明人,更有劉綎協助籌措糧草。
有時候,籌措糧草的劉綎都籌措到朝鮮軍隊的軍營裏了。李氏朝鮮會餓著明軍,總不至於連自己人都餓著吧。
驗收完金珍古送來的糧草後,劉綎覺得還是不夠,便帶人去朝鮮軍隊的軍營中去調撥糧草。
明軍準備收複平壤城,當然不能光讓明軍出兵,朝鮮也得出兵協助。打不了仗,當炮灰還當不了嗎?
劉綎帶人悠哉悠哉的走進朝鮮軍隊的軍營中,營門前值守的朝鮮士兵壓根就沒敢攔,反而紛紛行禮。
“劉將軍。”
“劉將軍。”
劉綎呢,是個懂禮貌的人,麵對和他招唿的朝鮮士兵,頷首示意,“你們忙著,該幹嘛就幹嘛,不用管我。”
“本將軍也不是第一迴來了,情況都熟悉,你們不用陪著。”
帶著人,劉綎就直奔糧倉。
在糧倉值守的朝鮮軍官見劉綎帶人氣勢洶洶的來了,想攔,又不敢攔。
看守糧倉,是職責所在,必須攔。
可那是明軍,天朝上國的軍隊,他們哪敢攔。
要是糧食被明軍搬走,按照那些貴族的德行,不敢朝明軍發火,必然就得將這些火氣撒在他們這些看守糧倉的士兵身上。
沒辦法,看守糧倉的朝鮮軍官讓人去向上頭報告,自己則硬著頭皮,帶人迎了上去,“參見劉將軍。”
劉綎微微擺手,“不用那客氣。”
“現如今,咱們要通力合作,共同驅逐倭寇,就不要弄這些繁文縟節了,你說是吧?”
這李氏朝鮮軍官賠笑道:“那是,那是。”
“把糧倉的大門打開,本將軍進去看看。”
“劉將軍。”那李氏朝鮮軍官有點為難,“沒有上司的命令,卑職不敢擅自打開糧倉。”
“上司的命令?”劉綎哈哈大笑。
“當初在義州議事時,梁閣老與朝鮮王殿下議論定,由貴國的戶曹判書金珍古與本將軍共同籌措軍需糧草。”
“知道是什麽意思嗎?”也不等那李氏朝鮮的軍官迴答,劉綎接著往下說。
“意思就是,所有的軍需糧草,本將軍都能管理。包括你看守的這個糧倉,也在本將軍的管轄之內。”
“你的上司,就是我。你要的上司的命令,就是本將軍我的命令。”
“現在,本將軍命令你,把糧倉大門打開。”
這李氏朝鮮的軍官很是為難,他的上司,是那些朝鮮貴族。對於他本人來說,劉綎就是個外人。
上頭三令五申,看好糧草,不要隨便接觸明軍。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明軍主動接觸他們。不,準確的說,是接觸糧草,因為他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看守糧倉,明軍壓根就不屑於搭理他們。
打開糧倉大門,讓明軍進去,估計糧草就得被明軍搬走,自己必然會受到貴族們的責罰。
若不打開糧倉大門,那就得罪了明軍,自己根本就吃罪不起。
就在這李氏朝鮮的軍官猶豫之際,明軍已經幫他做好了選擇。
劉綎的親兵隊長走上前,抬胳膊,啪啪,抽了這朝鮮軍官兩個大嘴巴子。
“混賬東西!”
“將軍和你說話,你耳朵眼裏塞驢毛了!”
“快點麻溜的把糧倉大門打開,不然,就按違抗軍令,就地正法了你!”
劉綎的親兵各拉兵器、舉起火銃上前。
刹那間,這李氏朝鮮的軍官就有了明智的選擇。
畢竟丟失糧草,受到責罰,那是以後的事情,而且受到責罰也不一定就會死。
可如今,要是不打開糧倉大門,不用懷疑,自己一準得丟了性命。
好死不如賴活著,能多活一會是一會。
這李氏朝鮮的軍官,從心了。
“劉將軍,您請稍候,卑職這就打開糧倉大門。”
說著,那軍官拿起鑰匙去開鎖,忽然間,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這是哪個鑰匙來著,是這個鑰匙嗎?哎呀,打不開,應該不是。”
“換一個試試。還不行,那就再換一個……”
這軍官本想著拖延時間,等上頭來人。隻要上頭來人了,糧食丟不丟的,那就和自己關係不大了。
就在這軍官磨蹭著拖延時間之際,劉綎的親兵隊長一把拽過他來,“一邊去。”
“開個鎖還這麽費勁,能幹點什麽。”
“看好了,我教教你,門是怎麽開的。”
“來人,撞門。”
“是。”一隊明軍士兵上前,輪番撞門。
朝鮮軍隊的軍營,是很簡陋的,因為好地方早就被明軍占去了,他們根本就撈不著。
因為是在軍營中,糧倉的大門,也是十分簡陋。
在明軍輪番撞門之下,鎖是沒開,但是門開了。
說的再準確一些,門不是開了,而是倒了。
門脫離了門框的束縛,倒在地上。
那親兵隊長朝著那李氏朝鮮的軍官笑道:“看著沒,做事,要動動腦子。”
這李氏朝鮮的軍官連連賠笑,“是,您教訓的是。”
劉綎邁步走進糧倉,眼裏直冒精光,“你們這的存糧,還真是不少啊。”
“來人,搬咱們軍營裏去。”
“劉將軍,使不得呀。”那李氏朝鮮的軍官趕忙過來阻攔,“使不得呀,劉將軍。”
“這是供給朝鮮軍隊的軍糧,您要是……”
劉綎淡淡一笑,“糧食嘛,誰吃不是吃。”
“來人,搬。”
“劉將軍。”那李氏朝鮮的軍官還在阻攔,“您要是把糧食全都搬走了,那,我們可就沒了。”
劉綎拍拍那軍官的肩膀,“你們的糧食如果不夠吃了,就到我們軍營裏去,我劉綎管飯。”
“咱們之間,不分彼此。”
“劉將軍。”那軍官依舊阻攔,“您要是……”
劉綎眼一瞪,“我說,本將軍認為,咱們兩家那是不分彼此。而且本將軍已經說過了,你們的糧食要是不夠吃,就到我們軍營裏去,我劉綎管飯。”
“怎麽,我劉綎跟你們真心實意,你們跟我虛情假意?”
“卑職不敢。”那軍官低下頭,“隻是,這糧食真的是供給我們朝鮮軍隊的,還請將軍高抬貴手。”
劉綎走到糧倉中,指著一袋糧食,“你說這糧食是你們的,那你叫它,它答應嗎?”
“將軍,糧食是死東西,它哪能答應。”
“不答應,那怎麽證明這糧食是你們的?”
那軍官四下打量,他望著裝糧食的袋子上都寫著一個【糧】字,頓時有了主意。
“將軍,您看袋子上的‘糧’字,那是卑職驗收時,一個一個親自寫上去的。”
劉綎看著那【糧】字,開心的笑了起來。
“這袋子上麵寫的‘糧’字,那可是我大明的字。你說這些糧食是你們朝鮮的,那怎麽袋子上寫的卻是我大明的‘糧’字呢?”
李氏朝鮮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他們的官方文字,就是漢字。
這下輪到那軍官傻眼了。
這玩意,沒法反駁呀。
漢字,李氏朝鮮上上下下都在用,可關鍵是,漢字,是人家的呀,不是自己家的。
總不能明目張膽的偷過來,然後倒打一耙吧。
劉綎接著說道:“裝糧食的袋子上寫著我們大明的‘糧’字,這說明糧食本就是給我們大明軍隊準備的,不知道怎麽就被你們藏到這來了。”
“本將軍現在懷疑你,故意克扣糧草。”
那軍官哪能不知道這是劉綎故意陷害,事到如今,他也知道服軟,不然,劉綎真能把他按照克扣糧草給哢嚓嘍。
“將軍,卑職冤枉呀。”
“哎呀。”劉綎歎了口氣,“我這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心地善良。”
“你這一請求,本將軍這心呐,立刻就軟和了,不忍心責罰你呀。”
“哎。”劉綎又歎了一口氣,“我這個人,就是心善。”
“算啦,算啦,本將軍大度,這一次就不跟你計較了。要是再有下次,定斬不饒。”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那軍官還得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