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識時務者為俊傑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 作者:星辰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卜失兔得到手下人的稟報,略做猶豫,就親自帶人過去迎接魏學曾。
雖是帶人去迎接,但為了安全起見,卜失兔把能帶的人都帶上了。
處在明軍的方位,遠遠一看,塵煙四起。
三邊總督魏學曾,寧夏總兵李如鬆,臉上不見任何憂愁,反而是有些興奮。
魏學曾本就是主戰派,若不是為大局考慮,他早就帶兵衝殺過去了。如今卜失兔要是敢動手,那可就沒有再克製的理由。
李如鬆是寧夏總兵,就更好戰了。而且,有三邊總督魏學曾在,就算是出了事,主要責任是魏學曾,他這個寧夏總兵頂多就是一個次要責任。
明軍士兵,自不必多說,早就憋著想動手。
自俺答受封以來,二十年間,除了薊州、遼東之外,其他邊鎮基本上沒有什麽大規模的戰事。
就連放火燒荒的次數,也因為蒙古人強烈表示自己對大明忠心耿耿,強烈要求大明不要燒荒。大明也希望從蒙古人手中購買大量馬匹,而有意識的減少燒荒次數。
如此一來,當兵的不打仗,手裏沒軍功,沒首級,就沒有賞銀。這些當兵的就巴不得打仗呢。
因此,見到遠處煙塵四起,明軍一方,上到三邊總督魏學曾,下到普通士兵,眼神中皆透著渴望。
卜失兔也不傻,他知道明軍既然敢出邊牆,那就說明對方一定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真動起手來,指不定誰輸誰贏麽。
他把動靜鬧起來,就是想告訴明軍,我卜失兔也不是好惹的。
可將要靠近明軍時,他害怕明軍誤以為自己是帶隊衝鋒,發生衝突,特意讓人放慢了速度。
並且卜失兔還讓人大喊,“部堂大人,卜失兔親自帶人來迎。”以免明軍揣著明白裝糊塗,找借口動手。
卜失兔讓手下部眾站下,他自己催馬上前,衝著魏學曾拱手見禮,“部堂大人。”
魏學曾皮笑肉不笑,“本官見遠處煙塵四起,還以為是有敵人衝殺過來,要蕩平寧夏鎮。“
“沒想到,不是敵人,而是故人。”
卜失兔知道魏學曾這是有意在敲打自己,“部堂大人說笑了,順義王時常教導我等,要忠於朝廷,忠於聖上。我等又豈敢有那種大膽的想法。”
“沒有最好。”魏學曾似是漫不經心的說道。
“你請求借道甘肅前往西海的事,鄭經略和我都已經收到了你的請求。”
“隻是近來虜寇猖獗,防不勝防。鄭經略有令,今後不許蒙古各部借道。”
請求借道甘肅的事,卜失兔早就派人通稟,等了這麽長時間都沒有迴應,卜失兔早就猜到明軍不會答應。
而且西海的火落赤寇邊洮州等地,殺死洮岷副總兵李聯芳的消息,卜失兔也已經得知,明軍就更加不會允許借道。
雖早有預料,可卜失兔還是不甘心,“那我們要前往西海的仰華寺去禮佛,怎麽辦?朝廷總不能不管我們吧?”
魏學曾淡淡開口,沒有絲毫情感,“朝廷當然不會不管你們。”
“鄭經略考慮到你們確實有前往西海的需求,特意囑咐了,你們若是想前往西海,就請繞道西域。”
“繞道西域?”卜失兔不可思議的瞪大雙眼。
“這得繞出去多遠?路程翻了一番都不止。”
魏學曾冷哼一聲,“禮佛這種事情,最重要的是心誠。”
“若是連繞道都不肯,那就說明心不誠。既然心都不誠了,依本官看,你們也沒有去西海仰華寺禮佛的必要了。”
卜失兔一陣怔,“部堂大人,話可不能這麽說。”
“朝廷對於我們崇信佛教這事,也是大力支持的。怎麽到了您這,連借道都不肯了?”
魏學曾透過卜失兔,眼光掃向他身後帶來的那些部眾。魏學曾想看清楚對方的實力,萬一一會商談不成動起手來,自己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信不信佛,那是你們的事,隻因你們也是我大明朝的子孫,故朝廷對你們加以支持。”
“隻要你們安分守己,誠心納貢,別說你們信佛了,就是你們信西洋人的那一套,也沒什麽。”
卜失兔連連擺手,“西洋人的那一套我信不著,更不會去信。”
“我現在就是信佛,就想借道甘肅前往西海,不知部堂大人能否行個方便?”
“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魏學曾開始咬文嚼字。
“說老實話,我也不願意為難你們。隻是鄭經略有令,今後不許你們再借道。若想要去西海,你們隻能繞道西域。”
魏學曾雖然是主戰派,可他不會把什麽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他上麵還有一位七鎮經略鄭洛呢,所有的一切,當然得打著鄭洛的名字來幹。
卜失兔沒有如願,自然不想就此作罷,“剛剛部堂大人也說了,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
“難道真的不能通融通融?”
魏學曾語氣一冷,“我剛剛是說過‘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可我剛剛還說了,鄭經略有令,不許你們借道。”
“你們若是真的想前往西海仰華寺去禮佛,就繞道西域。”
繞道西域,這得費多大勁,放著眼前的近路不走去繞道西域,卜失兔當然不願意。
“部堂大人也知道,順義王是我的祖父。”
“這次我率人前往西海,一是為了去仰華寺禮佛。再一個就是想陪伴在祖父身邊,以盡孝道。”
“你們漢人時常講要恪守孝道,父慈子孝,難道部堂大人就真的忍心看著我與祖父分離,而不盡後輩孝道?”
論耍嘴皮子,一百個卜失兔加一塊,也比不過魏學曾這麽一個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
魏學曾淡淡一笑,“這好辦。”
“讓順義王率人從西海遷移出來,返迴北部草原也就是。”
“既然都督你這麽想盡孝道,那不妨給順義王寫一封信,讓他盡快帶人北歸。本官保證親自派人將信交到順義王手中。”
卜失兔撓了撓頭,他沒想到魏學曾會這麽迴答他。
不讓我過去也就算了,我還得把已經過去的祖父叫迴來?
你魏學曾想的還怪好嘞。
“若是我自己,當然沒得說,自當遵循朝廷的命令。可是,我還有那麽多族人呢,他們都想去西海仰華寺禮佛。而且,他們的族人,有不少都隨順義王去了西海,他們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人,我也不好過於阻攔。”
“部堂大人難道真的就不能通融通融?”
這話,已經暗含威脅之意。
可魏學曾一個主戰派,怎麽會被卜失兔三言兩語就嚇倒。
“既然你們有族人在西海,那就寫信過去,讓你們的族人隨順義王一塊北歸就是了。這樣一來,你們都可以闔家團圓。”
“至於通融一事,鄭經略有嚴令,不許借道。軍令難違,本官恕難從命。”
卜失兔緊緊盯著魏學曾,“魏部堂,真的不能再商量商量?”
“沒得商量。”魏學曾拒絕的很是幹脆。
“鄭經略有嚴令,不許借道。若是違反軍令,便是死罪。”
“違反軍令是一死,戰死也是一死。”
“如若貴方執意借道,越過我們,後麵就是寧夏鎮。再往西走,就是甘肅鎮。”
“年輕的士兵渴望功勳,不知貴方可否給我們一個建立功勳的機會?”
寧夏總兵李如鬆的手已經握緊馬鞍旁的火銃,隻待魏學曾下令,火銃立刻就能響。
卜失兔看著魏學曾,又將目光放到李如鬆身上。透過李如鬆,卜失兔又觀察其身後的明軍士兵。
一個個臉上殺氣騰騰,有的士兵,刀已經拔出一半,冒著寒光。
尤其是盔甲,最起碼卜失兔看過去的明軍,全都披著甲。
卜失兔知道明軍厲害,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
要是明軍不厲害,他們早就南下打過去、攻城掠地了。真以為他們就願意待在草原上啃沙子?
大明有一句古話,識時務者為俊傑。
很明顯,卜失兔就是一個俊傑。
“既然鄭經略有令,我們身為大明臣子,自當遵循朝廷之令。”
“部堂大人,告辭。”
雖是帶人去迎接,但為了安全起見,卜失兔把能帶的人都帶上了。
處在明軍的方位,遠遠一看,塵煙四起。
三邊總督魏學曾,寧夏總兵李如鬆,臉上不見任何憂愁,反而是有些興奮。
魏學曾本就是主戰派,若不是為大局考慮,他早就帶兵衝殺過去了。如今卜失兔要是敢動手,那可就沒有再克製的理由。
李如鬆是寧夏總兵,就更好戰了。而且,有三邊總督魏學曾在,就算是出了事,主要責任是魏學曾,他這個寧夏總兵頂多就是一個次要責任。
明軍士兵,自不必多說,早就憋著想動手。
自俺答受封以來,二十年間,除了薊州、遼東之外,其他邊鎮基本上沒有什麽大規模的戰事。
就連放火燒荒的次數,也因為蒙古人強烈表示自己對大明忠心耿耿,強烈要求大明不要燒荒。大明也希望從蒙古人手中購買大量馬匹,而有意識的減少燒荒次數。
如此一來,當兵的不打仗,手裏沒軍功,沒首級,就沒有賞銀。這些當兵的就巴不得打仗呢。
因此,見到遠處煙塵四起,明軍一方,上到三邊總督魏學曾,下到普通士兵,眼神中皆透著渴望。
卜失兔也不傻,他知道明軍既然敢出邊牆,那就說明對方一定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真動起手來,指不定誰輸誰贏麽。
他把動靜鬧起來,就是想告訴明軍,我卜失兔也不是好惹的。
可將要靠近明軍時,他害怕明軍誤以為自己是帶隊衝鋒,發生衝突,特意讓人放慢了速度。
並且卜失兔還讓人大喊,“部堂大人,卜失兔親自帶人來迎。”以免明軍揣著明白裝糊塗,找借口動手。
卜失兔讓手下部眾站下,他自己催馬上前,衝著魏學曾拱手見禮,“部堂大人。”
魏學曾皮笑肉不笑,“本官見遠處煙塵四起,還以為是有敵人衝殺過來,要蕩平寧夏鎮。“
“沒想到,不是敵人,而是故人。”
卜失兔知道魏學曾這是有意在敲打自己,“部堂大人說笑了,順義王時常教導我等,要忠於朝廷,忠於聖上。我等又豈敢有那種大膽的想法。”
“沒有最好。”魏學曾似是漫不經心的說道。
“你請求借道甘肅前往西海的事,鄭經略和我都已經收到了你的請求。”
“隻是近來虜寇猖獗,防不勝防。鄭經略有令,今後不許蒙古各部借道。”
請求借道甘肅的事,卜失兔早就派人通稟,等了這麽長時間都沒有迴應,卜失兔早就猜到明軍不會答應。
而且西海的火落赤寇邊洮州等地,殺死洮岷副總兵李聯芳的消息,卜失兔也已經得知,明軍就更加不會允許借道。
雖早有預料,可卜失兔還是不甘心,“那我們要前往西海的仰華寺去禮佛,怎麽辦?朝廷總不能不管我們吧?”
魏學曾淡淡開口,沒有絲毫情感,“朝廷當然不會不管你們。”
“鄭經略考慮到你們確實有前往西海的需求,特意囑咐了,你們若是想前往西海,就請繞道西域。”
“繞道西域?”卜失兔不可思議的瞪大雙眼。
“這得繞出去多遠?路程翻了一番都不止。”
魏學曾冷哼一聲,“禮佛這種事情,最重要的是心誠。”
“若是連繞道都不肯,那就說明心不誠。既然心都不誠了,依本官看,你們也沒有去西海仰華寺禮佛的必要了。”
卜失兔一陣怔,“部堂大人,話可不能這麽說。”
“朝廷對於我們崇信佛教這事,也是大力支持的。怎麽到了您這,連借道都不肯了?”
魏學曾透過卜失兔,眼光掃向他身後帶來的那些部眾。魏學曾想看清楚對方的實力,萬一一會商談不成動起手來,自己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信不信佛,那是你們的事,隻因你們也是我大明朝的子孫,故朝廷對你們加以支持。”
“隻要你們安分守己,誠心納貢,別說你們信佛了,就是你們信西洋人的那一套,也沒什麽。”
卜失兔連連擺手,“西洋人的那一套我信不著,更不會去信。”
“我現在就是信佛,就想借道甘肅前往西海,不知部堂大人能否行個方便?”
“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魏學曾開始咬文嚼字。
“說老實話,我也不願意為難你們。隻是鄭經略有令,今後不許你們再借道。若想要去西海,你們隻能繞道西域。”
魏學曾雖然是主戰派,可他不會把什麽事都攬在自己身上。他上麵還有一位七鎮經略鄭洛呢,所有的一切,當然得打著鄭洛的名字來幹。
卜失兔沒有如願,自然不想就此作罷,“剛剛部堂大人也說了,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
“難道真的不能通融通融?”
魏學曾語氣一冷,“我剛剛是說過‘與人方便,便是與己方便’。可我剛剛還說了,鄭經略有令,不許你們借道。”
“你們若是真的想前往西海仰華寺去禮佛,就繞道西域。”
繞道西域,這得費多大勁,放著眼前的近路不走去繞道西域,卜失兔當然不願意。
“部堂大人也知道,順義王是我的祖父。”
“這次我率人前往西海,一是為了去仰華寺禮佛。再一個就是想陪伴在祖父身邊,以盡孝道。”
“你們漢人時常講要恪守孝道,父慈子孝,難道部堂大人就真的忍心看著我與祖父分離,而不盡後輩孝道?”
論耍嘴皮子,一百個卜失兔加一塊,也比不過魏學曾這麽一個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
魏學曾淡淡一笑,“這好辦。”
“讓順義王率人從西海遷移出來,返迴北部草原也就是。”
“既然都督你這麽想盡孝道,那不妨給順義王寫一封信,讓他盡快帶人北歸。本官保證親自派人將信交到順義王手中。”
卜失兔撓了撓頭,他沒想到魏學曾會這麽迴答他。
不讓我過去也就算了,我還得把已經過去的祖父叫迴來?
你魏學曾想的還怪好嘞。
“若是我自己,當然沒得說,自當遵循朝廷的命令。可是,我還有那麽多族人呢,他們都想去西海仰華寺禮佛。而且,他們的族人,有不少都隨順義王去了西海,他們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人,我也不好過於阻攔。”
“部堂大人難道真的就不能通融通融?”
這話,已經暗含威脅之意。
可魏學曾一個主戰派,怎麽會被卜失兔三言兩語就嚇倒。
“既然你們有族人在西海,那就寫信過去,讓你們的族人隨順義王一塊北歸就是了。這樣一來,你們都可以闔家團圓。”
“至於通融一事,鄭經略有嚴令,不許借道。軍令難違,本官恕難從命。”
卜失兔緊緊盯著魏學曾,“魏部堂,真的不能再商量商量?”
“沒得商量。”魏學曾拒絕的很是幹脆。
“鄭經略有嚴令,不許借道。若是違反軍令,便是死罪。”
“違反軍令是一死,戰死也是一死。”
“如若貴方執意借道,越過我們,後麵就是寧夏鎮。再往西走,就是甘肅鎮。”
“年輕的士兵渴望功勳,不知貴方可否給我們一個建立功勳的機會?”
寧夏總兵李如鬆的手已經握緊馬鞍旁的火銃,隻待魏學曾下令,火銃立刻就能響。
卜失兔看著魏學曾,又將目光放到李如鬆身上。透過李如鬆,卜失兔又觀察其身後的明軍士兵。
一個個臉上殺氣騰騰,有的士兵,刀已經拔出一半,冒著寒光。
尤其是盔甲,最起碼卜失兔看過去的明軍,全都披著甲。
卜失兔知道明軍厲害,而且已經做好了準備。
要是明軍不厲害,他們早就南下打過去、攻城掠地了。真以為他們就願意待在草原上啃沙子?
大明有一句古話,識時務者為俊傑。
很明顯,卜失兔就是一個俊傑。
“既然鄭經略有令,我們身為大明臣子,自當遵循朝廷之令。”
“部堂大人,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