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


    衍聖公府的事安排下去之後,朱翊鈞沒再去投入更多的精力,畢竟那麽大一個衍聖公府,查,肯定是能查出問題的。


    隻要能查出問題來,剩下的都好說。


    此時,朱翊鈞正在召集內閣、戶部議事。


    內閣的四位大學士,外加戶部尚書宋纁,五把凳子,左三右二,分列而坐。


    戶部尚書宋纁起身,“皇上,今年戶部的開支,主要還是賑災。”


    “四月,賑江北、大名府、開封府。六月,京師地震,賑京畿百姓。七月,又免去了山東兩個府的夏稅。”


    朱翊鈞歎了口氣,“上天無常,百姓受苦,賑災的事不能拖。”


    “近幾年天災頻繁,戶部已經多次行文各地督撫,讓他們早做防備。加之倉儲糧食充沛,絕不會讓百姓忍饑。”


    天災愈發頻繁,朱翊鈞曾多次下旨讓各地囤積糧草,以備災荒,所幸是沒有出現大的亂子。


    “銀行的事怎麽樣了?”


    “迴稟皇上,各地的銀行都已步入正軌。商人存錢,銀行開具銀票,在各地皆可兌換,極為方便。”


    “有不少百姓,也逐漸在銀行中存錢。臣與戶部的同僚商議後,覺得可以擇地再增設幾個銀行,以便利百姓。”


    “這麽說,戶部已經有了合適地點?”朱翊鈞問道。


    宋纁躬下身子,“聖明不過皇上。”


    “戶部擬定在南直隸的鬆江府、揚州府,湖廣長沙府,福建泉州府,山東東昌府臨清州,增設銀行。”


    接著,宋纁又做了解釋。


    “南直隸鬆江府本就是天下富庶之地,百姓殷實,用銀錢的地方也多。揚州府是漕運要地,來往商人、百姓多聚集於此。”


    “湖廣地域廣大,僅靠一個武昌府的銀行,怕是難以供應整個湖廣。若在長沙府增設一銀行,則可以兼顧荊楚所需。”


    “福建自重設市舶司、增設海防館以來,出海的船隊絡繹不絕。泉州自宋朝時便是大港,於福建的船隊也多於泉州出海。”


    “然福建的銀行僅在福州府有一處,出海的船隊若是想要存儲、兌換銀錢,還要跑到北麵的福州府,很是不便。”


    “倒不如在泉州增設銀行,既便利船隊,也可便利來往運送貨物的商人。”


    “山東東昌府臨清州,是漕運北上重地,運送至京畿的漕糧和貨物,多囤積於臨清。商人、士子、百姓,各色人等,往來不斷……”


    朱翊鈞聽的頻頻點頭,“可。”


    “迴頭擬個詳細的章程,報上來。”


    “臣遵旨。”


    “還有,銀行的賬要一筆一筆的記清楚,之前湖廣的銀行出現過有賬本被焚燒的情況,若是再有此類情況,一律按監守自盜處置。負責的主官也要跟著一塊受罰。”


    宋纁神色微顫,“臣明白。”


    “下個月,京師銀行的賬目由國子監派人去查。”


    朱翊鈞給銀行定下的查賬規矩,除了戶部自查外,京師的銀行,由皇帝按月隨機指定一個包括東廠、錦衣衛在內的在京衙門去查。


    要是查出紕漏,戶部相關的人員,以及上幾個月查賬沒查出問題的官員,全部受罰。


    地方銀行的賬,則由布政使司的參議、按察使司的僉事、各個府衙的佐官輪流查賬,巡按禦史巡按期間也可以查賬,不定時的還要派東廠、錦衣衛的人下去查賬。


    “是。”宋纁應了一聲,接著說道:“皇上,民間還是有不少錢莊,他們收錢到百姓的存錢後,發放對應數額的銀錢。”


    “銀行收到百姓存錢後,也發放對應數額的銀票。二者,很容易弄混,若是民間錢莊出現紕漏,或會引起百姓連帶對銀行銀票的猜疑。”


    “臣以為,是否可將銀行發行的銀票更改名稱。”


    “宋尚書可是有什麽好名字?”朱翊鈞問道。


    宋纁頓了一下,“臣閑暇時曾與戶部同僚閑談過此事,銀行發行的銀元呈圓狀,且以金銀為本,銀票相當於是雙方的契據,是為券也。”


    “莫不如將銀行發行的銀票更名為金圓券,以示與民間錢莊銀票的區別。”


    “倒也不必如此。”朱翊鈞隨即否決。


    “銀票在民間流通甚廣,貿然改名怕是會引起波動。且銀行發行的銀錢與民間錢莊的銀票大有不同,百姓是分的清的。”


    “銀票之名,還是不要更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辰晚並收藏大明,開局覆滅遼東女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