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淩雲峰失火
甄嬛傳之當安陵容有了預知夢 作者:顧孚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進了十一月,天一下子冷了下來,紫禁城還唿啦啦地落了一場雪,叫人走在宮道上都能感覺到什麽叫寒風刺骨。
安陵容算了下時間,估摸著皇上這會應該派了果郡王去滇藏地區查探,可是宮裏沒聽到什麽風聲,不知是不是有什麽變故?
“近日怎麽沒見果郡王進宮給太後請安?”
“迴娘娘,果郡王幾天前就離開了京城,好像皇上指派了差事讓他去辦,至於是什麽差事,宮裏基本沒人知道。”
那就對了,準格爾還有一小部分叛軍去了西藏地區,偏偏西藏那裏發生了阿爾布巴之亂,兩方叛軍聯合起來,在西南邊境犯上作亂。
雖然這次的叛亂已經初步平定,但皇上不放心,他怎麽可能不派人去查探當地的實情?
那就好,等果郡王陷在滇藏,假死的消息傳到京裏來,甄嬛不想迴宮也得迴來了,她不得為遠在寧古塔的甄家撐腰?還有為果郡王複仇嗎?
安陵容耐下心來,足足等了兩個月,結果正月還沒過完,果郡王就平安無事的迴到了紫禁城。
怎麽可能,不是說果郡王的船在江心翻了嗎?他怎麽可能平安歸來?
難道夢中果郡王陷在滇藏地區是有人從中作梗嗎?那人又是誰?可惜安陵容昔日做的那個預知夢是以她自己為主視角,對其他事隻是一知半解,如今才不知道果郡王假死的真相!
那甄嬛呢?她迴宮之事會不會出現什麽意外?
安陵容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這甄嬛十有八九是迴不來紫禁城了。
五日之後,甘露寺主持派人求見皇上,帶來了淩雲峰失火的消息。
“皇上,淩雲峰突然半夜失火,莫愁師太以及伺候她的兩名丫鬟都被燒死在了房間裏…”
皇上手中的折子摔在了禦案上,兩年前人還好好的呢,怎麽才過去兩年,這人就突然沒了呢?
“什麽?到底是什麽緣故?好好的院子怎麽突然就起火了?”
來迴話的是那一向對甄嬛很好的莫言師太,其他人都怕觸皇上的黴頭,所以都推脫著不肯前來,唯有莫言師太自告奮勇,想送甄嬛一程。
“貧尼等人都查過了,火源是取暖用的炭爐子。淩雲峰地勢偏僻,房屋破舊,冬日更是苦寒。莫愁師妹為了取暖,在屋子裏放了很多布匹、棉被等易燃之物,誰料炭爐子突然冒了火星,一下子引著了整間屋子,莫愁師妹三人才沒能逃出來。”
皇上一聽這話就來了火氣,莞嬪出宮是為了替大清和朧月公主祈福,甘露寺的人怎麽敢這麽欺負她?
“放肆!莞嬪出宮是為了祈福,怎麽沒住在甘露寺裏,反倒被趕去了偏僻的淩雲峰住?”
“迴皇上,莫愁師妹自來到甘露寺就飽受監寺靜白等人的欺淩,不僅被分配住在破舊的小屋,大冬天還被克扣炭火。靜白還安排莫愁師妹做各種粗活,就連寺裏的小尼姑都敢對莫愁師妹言語嘲諷、動手動腳。”
“前年冬天,莫愁師妹被誣陷偷吃燕窩,重病之下被靜白趕去了淩雲峰,直到淩雲峰失火前,她在寺裏的日子都苦不堪言。”
莫言師太心直口快,對寺裏欺上瞞下、阿諛奉承的行徑早就看不慣了,所以沒有瞞著皇上。
皇上氣得想摔杯子,可是出家人就在跟前,他總要收斂一下脾氣,“蘇培盛,蘇培盛!”
蘇培盛人就在養心殿裏,他還聽了全程,這會不知在想什麽事情,連皇上叫他都沒聽見。
“蘇培盛!”
皇上來了火氣,這蘇培盛一向機靈,怎麽突然就走神了?
蘇培盛這才反應過來,趕忙跪下請罪,“皇上恕罪,奴才心裏不敢相信莞嬪娘娘年紀輕輕就這麽沒了,所以這才恍惚了。”
“行了,朕且先饒了你這一次,不過你要給朕查清楚了莞嬪是怎麽死的,還有那甘露寺如何藏汙納垢也要一一查明,朕不能讓莞嬪死不瞑目!”
“是,奴才遵旨。”
蘇培盛對甘露寺一幹師太也是咬牙暗恨,崔槿夕之死和她們脫不了關係。如今人都沒了,他豈能讓罪魁禍首逃脫罪責?
當天晚上,宮裏就派人到甘露寺以及淩雲峰仔細查探,將整座山翻了個底朝天,可是最終得出的結果就是莫言師太稟報的那樣,這是一場由炭爐失火引起的不幸事故。
蘇培盛迴稟皇上的時候說得咬牙切齒的,成功勾起了皇上的怒火,“迴皇上,奴才叫人去淩雲峰看過了,那裏到處漏風漏雨,就連屋頂都破漏不堪,莞嬪娘娘定是覺得這寒冬臘月難熬,才會抱來那麽多布匹和棉被取暖,結果炭爐子裏的火星一點就著,娘娘也徹底沒了求生的機會。”
“而且更可恨的是,那些棉被都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舊棉被,早就不怎麽保暖了,要不是有它們應急,莞嬪娘娘在淩雲峰上連鋪蓋都不夠。”
皇上越聽越氣,抓起禦案上的茶杯就摔了出去,“賊尼姑可恨,竟敢如此欺負朕的莞嬪?蘇培盛,甘露寺一眾尼姑所作所為全都查清楚了嗎?”
蘇培盛遞上來一個折子,然後小心地退了下去,“迴皇上,奴才都查清楚了,這是甘露寺主持以及監寺靜白等人的口供,莫言師太所稟沒有一絲捏造之處。”
皇上越翻越生氣,耐下性子將手中的供狀全都看了一遍,最後更是暴跳如雷。
“來人,將首惡靜白即刻處死,其他曾欺負過莞嬪的小尼姑責打五十板子,並著人每日訓斥懲戒。甘露寺主持碌碌無為,縱容手下行兇作惡,不堪為一寺主持,著將其趕出甘露寺,不得再擔任任何一個寺廟的主持。”
“莫言師太雖不曾將莞嬪救出火海,可莞嬪能堅持到今日也有她的功勞,著將其提拔為甘露寺主持,勉勵其大公無私、慷慨救人的精神。從此以後,甘露寺全寺都要引以為戒,不得再有這等欺上瞞下、欺淩弱小的可惡行徑,否則朕絕不輕饒!”
安陵容算了下時間,估摸著皇上這會應該派了果郡王去滇藏地區查探,可是宮裏沒聽到什麽風聲,不知是不是有什麽變故?
“近日怎麽沒見果郡王進宮給太後請安?”
“迴娘娘,果郡王幾天前就離開了京城,好像皇上指派了差事讓他去辦,至於是什麽差事,宮裏基本沒人知道。”
那就對了,準格爾還有一小部分叛軍去了西藏地區,偏偏西藏那裏發生了阿爾布巴之亂,兩方叛軍聯合起來,在西南邊境犯上作亂。
雖然這次的叛亂已經初步平定,但皇上不放心,他怎麽可能不派人去查探當地的實情?
那就好,等果郡王陷在滇藏,假死的消息傳到京裏來,甄嬛不想迴宮也得迴來了,她不得為遠在寧古塔的甄家撐腰?還有為果郡王複仇嗎?
安陵容耐下心來,足足等了兩個月,結果正月還沒過完,果郡王就平安無事的迴到了紫禁城。
怎麽可能,不是說果郡王的船在江心翻了嗎?他怎麽可能平安歸來?
難道夢中果郡王陷在滇藏地區是有人從中作梗嗎?那人又是誰?可惜安陵容昔日做的那個預知夢是以她自己為主視角,對其他事隻是一知半解,如今才不知道果郡王假死的真相!
那甄嬛呢?她迴宮之事會不會出現什麽意外?
安陵容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這甄嬛十有八九是迴不來紫禁城了。
五日之後,甘露寺主持派人求見皇上,帶來了淩雲峰失火的消息。
“皇上,淩雲峰突然半夜失火,莫愁師太以及伺候她的兩名丫鬟都被燒死在了房間裏…”
皇上手中的折子摔在了禦案上,兩年前人還好好的呢,怎麽才過去兩年,這人就突然沒了呢?
“什麽?到底是什麽緣故?好好的院子怎麽突然就起火了?”
來迴話的是那一向對甄嬛很好的莫言師太,其他人都怕觸皇上的黴頭,所以都推脫著不肯前來,唯有莫言師太自告奮勇,想送甄嬛一程。
“貧尼等人都查過了,火源是取暖用的炭爐子。淩雲峰地勢偏僻,房屋破舊,冬日更是苦寒。莫愁師妹為了取暖,在屋子裏放了很多布匹、棉被等易燃之物,誰料炭爐子突然冒了火星,一下子引著了整間屋子,莫愁師妹三人才沒能逃出來。”
皇上一聽這話就來了火氣,莞嬪出宮是為了替大清和朧月公主祈福,甘露寺的人怎麽敢這麽欺負她?
“放肆!莞嬪出宮是為了祈福,怎麽沒住在甘露寺裏,反倒被趕去了偏僻的淩雲峰住?”
“迴皇上,莫愁師妹自來到甘露寺就飽受監寺靜白等人的欺淩,不僅被分配住在破舊的小屋,大冬天還被克扣炭火。靜白還安排莫愁師妹做各種粗活,就連寺裏的小尼姑都敢對莫愁師妹言語嘲諷、動手動腳。”
“前年冬天,莫愁師妹被誣陷偷吃燕窩,重病之下被靜白趕去了淩雲峰,直到淩雲峰失火前,她在寺裏的日子都苦不堪言。”
莫言師太心直口快,對寺裏欺上瞞下、阿諛奉承的行徑早就看不慣了,所以沒有瞞著皇上。
皇上氣得想摔杯子,可是出家人就在跟前,他總要收斂一下脾氣,“蘇培盛,蘇培盛!”
蘇培盛人就在養心殿裏,他還聽了全程,這會不知在想什麽事情,連皇上叫他都沒聽見。
“蘇培盛!”
皇上來了火氣,這蘇培盛一向機靈,怎麽突然就走神了?
蘇培盛這才反應過來,趕忙跪下請罪,“皇上恕罪,奴才心裏不敢相信莞嬪娘娘年紀輕輕就這麽沒了,所以這才恍惚了。”
“行了,朕且先饒了你這一次,不過你要給朕查清楚了莞嬪是怎麽死的,還有那甘露寺如何藏汙納垢也要一一查明,朕不能讓莞嬪死不瞑目!”
“是,奴才遵旨。”
蘇培盛對甘露寺一幹師太也是咬牙暗恨,崔槿夕之死和她們脫不了關係。如今人都沒了,他豈能讓罪魁禍首逃脫罪責?
當天晚上,宮裏就派人到甘露寺以及淩雲峰仔細查探,將整座山翻了個底朝天,可是最終得出的結果就是莫言師太稟報的那樣,這是一場由炭爐失火引起的不幸事故。
蘇培盛迴稟皇上的時候說得咬牙切齒的,成功勾起了皇上的怒火,“迴皇上,奴才叫人去淩雲峰看過了,那裏到處漏風漏雨,就連屋頂都破漏不堪,莞嬪娘娘定是覺得這寒冬臘月難熬,才會抱來那麽多布匹和棉被取暖,結果炭爐子裏的火星一點就著,娘娘也徹底沒了求生的機會。”
“而且更可恨的是,那些棉被都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舊棉被,早就不怎麽保暖了,要不是有它們應急,莞嬪娘娘在淩雲峰上連鋪蓋都不夠。”
皇上越聽越氣,抓起禦案上的茶杯就摔了出去,“賊尼姑可恨,竟敢如此欺負朕的莞嬪?蘇培盛,甘露寺一眾尼姑所作所為全都查清楚了嗎?”
蘇培盛遞上來一個折子,然後小心地退了下去,“迴皇上,奴才都查清楚了,這是甘露寺主持以及監寺靜白等人的口供,莫言師太所稟沒有一絲捏造之處。”
皇上越翻越生氣,耐下性子將手中的供狀全都看了一遍,最後更是暴跳如雷。
“來人,將首惡靜白即刻處死,其他曾欺負過莞嬪的小尼姑責打五十板子,並著人每日訓斥懲戒。甘露寺主持碌碌無為,縱容手下行兇作惡,不堪為一寺主持,著將其趕出甘露寺,不得再擔任任何一個寺廟的主持。”
“莫言師太雖不曾將莞嬪救出火海,可莞嬪能堅持到今日也有她的功勞,著將其提拔為甘露寺主持,勉勵其大公無私、慷慨救人的精神。從此以後,甘露寺全寺都要引以為戒,不得再有這等欺上瞞下、欺淩弱小的可惡行徑,否則朕絕不輕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