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敦親王
甄嬛傳之當安陵容有了預知夢 作者:顧孚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妃嬪估量的沒錯,皇上接下來隻去了儲秀宮兩三次,然後就被前朝的政事困在了養心殿。
前朝發生了一件大事,攪得朝堂不得安寧,也讓皇上進退兩難。
敦親王幾天前勞軍迴京,在早朝時不僅遲到還戎裝進殿,禦史張霖便出言彈劾,奏敦親王大不敬之罪。皇上並沒處置敦親王,敦親王也沒當場發作,可是他在散朝迴府的路上,把張霖攔住,一頓暴打,當場就把張霖給打暈了。
老祖宗的規矩,言官禦史是打不得的。何況這事本就是敦親王有錯在先,朝堂之上,王爺不是大戰得勝歸來,穿著戎裝還姍姍來遲,可不就是犯了過錯嗎?
張霖彈劾敦親王本就是職責所在,偏敦親王不依不饒,打了人就稱病,避在王府裏不聞不問。
敦親王這一舉動徹底犯了眾怒,朝中的言官文臣都紛紛上書,要求皇上嚴懲敦親王,以振朝廷法紀。
皇上如今就發愁該怎麽處置敦親王,嚴加懲罰會有損他的名聲,多加撫慰那更是絕對不可能。皇上愁的連後宮都不去了,一個人在養心殿裏已經歇了兩三天了。
這事傳到了甄嬛的耳裏,她若有所思,若是能為皇上處理了這棘手之事,皇上會不會對她解了心結,繼續寵愛她呢?
“皇上若果真動了怒,發作了敦親王,這件事倒不好辦了。敦親王可是剛剛勞軍歸來,若在此時懲罰有功之臣,皇上在外頭的清議怕是會不太好了。可若是不作懲罰,又會寒了言官文臣的心。此事若處理得不好,便會危及朝廷的穩定。”
甄嬛聽說皇上如今進退兩難,打算立即動身前去養心殿求見,此番必要見得皇上的麵,如此才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皇上排憂解難。
蘇培盛見了甄嬛和崔槿夕二人的到來,麵上有幾分猶豫,“莞嬪娘娘,皇上心中可還有氣呢,不定有功夫見娘娘。”
甄嬛鎮定自若:“蘇公公的擔憂我知道,此番就是為了敦親王一事求見皇上,請蘇公公前去稟報吧!就說望皇上看在昔日的情誼見臣妾一麵。”
皇上正愁的不行,聽說莞嬪在殿外求見,本想讓蘇培盛打發她迴去,這會皇上沒有心情見人。
可是蘇培盛將莞嬪的話都轉達給了皇上,皇上知道莞嬪一直十分聰慧,她來養心殿求見,定是心中有什麽主意。
不妨聽她說一說!
“皇上萬安!”
“你來了,這幾日宮裏的事,你也聽說了?”
“是,此事鬧得沸沸揚揚,臣妾雖居後宮,但也略知一二。”
皇上這才讓甄嬛起身,還一直盯著甄嬛瞧:“敦親王毆打言官之事,你既然已經知曉,可有什麽想法?”
甄嬛恭謹迴話:“皇上還是要秉公處理的,但不能在此時責罰敦親王。敦親王剛剛勞軍歸來,若此時嚴加處罰,會引起朝中武將的不滿。”
“那你說該怎麽辦?”
“皇上最需要做的是安撫人心。言官文臣群情激昂,不過就是想要一個說法,皇上給他們一個說法就能解決此事。若是讓敦親王登門致歉,他們必定心滿意足。”
皇上有些懷疑,敦親王最是心高氣傲,又狂放不羈,讓他登門致歉,那絕對不可能。
甄嬛笑了笑:“有句古話叫英雄難過美人關,敦親王一向敬畏他的福晉,若是福晉從中勸阻幾句,豈不是輕而易舉?若是皇上不嫌棄臣妾無能,臣妾就自告奮勇,定為皇上處理好這件事。”
瞧著皇上的態度像是有了鬆動,甄嬛立即跪下來請罪,哭得梨花帶雨:“皇上恕罪,富察貴人之事皆是臣妾之過。臣妾知錯,以後定不會再犯了。還請皇上看在嬛嬛對四郎一片癡心的份上,就原諒了嬛嬛吧!”
皇上的態度這才有所轉圜,親自上前將人扶起:“朕也知道是富察貴人得罪你在先,你隻不過是報複一二。不過你的手段有些過了,若是富察貴人有所散失,富察氏一族不會罷休的。嬛嬛一向心善,朕也希望你以後能將朕的話放在心裏,畢竟你在朕心裏,一向與這後宮妃嬪都不同的。”
甄嬛擦過眼淚:“臣妾一定記住了,不會讓皇上再失望了。”
“敦親王遲早是留不得的,朕此時不能處置他,還要多加安撫,嬛嬛你聰慧,可有什麽建議?”
甄嬛隻想了片刻,就脫口而出:“不如恩賞敦親王和福晉所出的子嗣。”
皇上考慮了一下,然後就說道:“敦親王福晉生有一子一女,長女為慶成郡主,朕有意封她為和碩公主。至於弘暄阿哥,朕將其封為貝子,以作安撫。”
甄嬛不假思索地繼續出主意,渾然不覺皇上看她的眼神有些驚疑,“臣妾以為不僅要封公主,還要將其封號改為恭定,權以提醒敦親王要恭敬安定。且公主還要教養於太後宮中,將來若是有什麽不測,也可用於挾製敦親王。”
甄嬛對政事侃侃而談,倉促之間就能有解決的辦法,可見其飽讀詩書,聰慧得過了頭。
皇上對甄嬛有了忌憚,畢竟“後宮不得幹政”六個大字可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甄嬛雖是想為他排憂解難,可實在是越過了那條線。
若是甄嬛日後能收斂一二,皇上會看在昔日情誼的份上不多加為難,可要是她越加不知收斂,皇上到時隻能嚴加處罰了。
皇上當即就吩咐蘇培盛伺候他擬了旨意,同時將甄嬛留在養心殿,當夜讓她侍了寢。
甄嬛靠著她的聰明才智又一次化解了皇上的為難,同時也又一次複了寵。她嚐到了甜頭,決定要好好說服敦親王福晉,為皇上排憂解難,她想將皇上的心牢牢抓在手裏。
甄嬛的動作很快,不過兩日,就幫皇上勸好了敦親王福晉。
有福晉出手,敦親王自然是乖乖聽話,去張霖府上請了罪,勉強平息了前朝的風波。
當然,皇上先前擬的旨意也順利傳達到敦親王府上,福晉淚眼婆娑地將恭定公主送進宮裏,從此恭定公主就由太後撫養了。
前朝發生了一件大事,攪得朝堂不得安寧,也讓皇上進退兩難。
敦親王幾天前勞軍迴京,在早朝時不僅遲到還戎裝進殿,禦史張霖便出言彈劾,奏敦親王大不敬之罪。皇上並沒處置敦親王,敦親王也沒當場發作,可是他在散朝迴府的路上,把張霖攔住,一頓暴打,當場就把張霖給打暈了。
老祖宗的規矩,言官禦史是打不得的。何況這事本就是敦親王有錯在先,朝堂之上,王爺不是大戰得勝歸來,穿著戎裝還姍姍來遲,可不就是犯了過錯嗎?
張霖彈劾敦親王本就是職責所在,偏敦親王不依不饒,打了人就稱病,避在王府裏不聞不問。
敦親王這一舉動徹底犯了眾怒,朝中的言官文臣都紛紛上書,要求皇上嚴懲敦親王,以振朝廷法紀。
皇上如今就發愁該怎麽處置敦親王,嚴加懲罰會有損他的名聲,多加撫慰那更是絕對不可能。皇上愁的連後宮都不去了,一個人在養心殿裏已經歇了兩三天了。
這事傳到了甄嬛的耳裏,她若有所思,若是能為皇上處理了這棘手之事,皇上會不會對她解了心結,繼續寵愛她呢?
“皇上若果真動了怒,發作了敦親王,這件事倒不好辦了。敦親王可是剛剛勞軍歸來,若在此時懲罰有功之臣,皇上在外頭的清議怕是會不太好了。可若是不作懲罰,又會寒了言官文臣的心。此事若處理得不好,便會危及朝廷的穩定。”
甄嬛聽說皇上如今進退兩難,打算立即動身前去養心殿求見,此番必要見得皇上的麵,如此才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皇上排憂解難。
蘇培盛見了甄嬛和崔槿夕二人的到來,麵上有幾分猶豫,“莞嬪娘娘,皇上心中可還有氣呢,不定有功夫見娘娘。”
甄嬛鎮定自若:“蘇公公的擔憂我知道,此番就是為了敦親王一事求見皇上,請蘇公公前去稟報吧!就說望皇上看在昔日的情誼見臣妾一麵。”
皇上正愁的不行,聽說莞嬪在殿外求見,本想讓蘇培盛打發她迴去,這會皇上沒有心情見人。
可是蘇培盛將莞嬪的話都轉達給了皇上,皇上知道莞嬪一直十分聰慧,她來養心殿求見,定是心中有什麽主意。
不妨聽她說一說!
“皇上萬安!”
“你來了,這幾日宮裏的事,你也聽說了?”
“是,此事鬧得沸沸揚揚,臣妾雖居後宮,但也略知一二。”
皇上這才讓甄嬛起身,還一直盯著甄嬛瞧:“敦親王毆打言官之事,你既然已經知曉,可有什麽想法?”
甄嬛恭謹迴話:“皇上還是要秉公處理的,但不能在此時責罰敦親王。敦親王剛剛勞軍歸來,若此時嚴加處罰,會引起朝中武將的不滿。”
“那你說該怎麽辦?”
“皇上最需要做的是安撫人心。言官文臣群情激昂,不過就是想要一個說法,皇上給他們一個說法就能解決此事。若是讓敦親王登門致歉,他們必定心滿意足。”
皇上有些懷疑,敦親王最是心高氣傲,又狂放不羈,讓他登門致歉,那絕對不可能。
甄嬛笑了笑:“有句古話叫英雄難過美人關,敦親王一向敬畏他的福晉,若是福晉從中勸阻幾句,豈不是輕而易舉?若是皇上不嫌棄臣妾無能,臣妾就自告奮勇,定為皇上處理好這件事。”
瞧著皇上的態度像是有了鬆動,甄嬛立即跪下來請罪,哭得梨花帶雨:“皇上恕罪,富察貴人之事皆是臣妾之過。臣妾知錯,以後定不會再犯了。還請皇上看在嬛嬛對四郎一片癡心的份上,就原諒了嬛嬛吧!”
皇上的態度這才有所轉圜,親自上前將人扶起:“朕也知道是富察貴人得罪你在先,你隻不過是報複一二。不過你的手段有些過了,若是富察貴人有所散失,富察氏一族不會罷休的。嬛嬛一向心善,朕也希望你以後能將朕的話放在心裏,畢竟你在朕心裏,一向與這後宮妃嬪都不同的。”
甄嬛擦過眼淚:“臣妾一定記住了,不會讓皇上再失望了。”
“敦親王遲早是留不得的,朕此時不能處置他,還要多加安撫,嬛嬛你聰慧,可有什麽建議?”
甄嬛隻想了片刻,就脫口而出:“不如恩賞敦親王和福晉所出的子嗣。”
皇上考慮了一下,然後就說道:“敦親王福晉生有一子一女,長女為慶成郡主,朕有意封她為和碩公主。至於弘暄阿哥,朕將其封為貝子,以作安撫。”
甄嬛不假思索地繼續出主意,渾然不覺皇上看她的眼神有些驚疑,“臣妾以為不僅要封公主,還要將其封號改為恭定,權以提醒敦親王要恭敬安定。且公主還要教養於太後宮中,將來若是有什麽不測,也可用於挾製敦親王。”
甄嬛對政事侃侃而談,倉促之間就能有解決的辦法,可見其飽讀詩書,聰慧得過了頭。
皇上對甄嬛有了忌憚,畢竟“後宮不得幹政”六個大字可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甄嬛雖是想為他排憂解難,可實在是越過了那條線。
若是甄嬛日後能收斂一二,皇上會看在昔日情誼的份上不多加為難,可要是她越加不知收斂,皇上到時隻能嚴加處罰了。
皇上當即就吩咐蘇培盛伺候他擬了旨意,同時將甄嬛留在養心殿,當夜讓她侍了寢。
甄嬛靠著她的聰明才智又一次化解了皇上的為難,同時也又一次複了寵。她嚐到了甜頭,決定要好好說服敦親王福晉,為皇上排憂解難,她想將皇上的心牢牢抓在手裏。
甄嬛的動作很快,不過兩日,就幫皇上勸好了敦親王福晉。
有福晉出手,敦親王自然是乖乖聽話,去張霖府上請了罪,勉強平息了前朝的風波。
當然,皇上先前擬的旨意也順利傳達到敦親王府上,福晉淚眼婆娑地將恭定公主送進宮裏,從此恭定公主就由太後撫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