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了四千斥候騎軍和一千火槍軍,走走練練,向宋夏邊境進發。


    說到西夏,不由我李大將軍惱怒。為什麽惱怒?


    宋仁宗景佑五年,宋朝的藩屬黨項族人李元昊部落脫離了北宋王朝,自立為帝,建立西夏國。自此,北宋與西夏之間戰爭就從未平息,弄得宋夏邊境民不聊生。北宋初期,應對遼國的入侵,所以剛開始一直在邊境防禦,雖和西夏偶有戰爭,但北宋一直處於戰略防禦階段。當北宋和遼國處於相對和平時期的時候,北宋開始騰出手來應對西夏的咄咄逼人,采取了修築邊境堡寨,堡寨步步推進,逐漸蠶食西夏,這樣以守為攻,長期消耗的戰略讓西夏痛苦不堪。到宋哲宗年間,北宋一舉摧毀了西夏的軍事力量,讓西夏再無再戰之力。照這樣計算,北宋消滅西夏隻是時間問題。


    但是,金遼兩國偏偏不給你這個機會。所以,西夏久拖不決,成了大宋朝廷的心腹之患。


    宋夏邊境的軍事堡寨最早出現在宋太祖建隆三年。宋朝邊境就修築了堡寨,剛開始是宋朝為了開發秦隴地區的木材,修築這些堡壘防止這裏的藩人搶奪木材,作為防守的軍營。北宋任姚內斌為慶州刺史,姚內斌十分有謀略,打仗勇猛,打得藩人不敢襲擊宋朝伐木作業,姚內斌也被藩人稱為“姚大蟲”。而姚內斌在乾德二年死後,到開寶七年十年間,慶州就不斷遭到了藩部的襲擾,這時候宋朝修築的堡寨的軍事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它們成了防禦藩人襲擾的軍事堡寨。


    到宋真宗時代,“如中法”施行,開發秦隴地區的木材也逐漸的停止,但是堡寨卻保留了下來。邊境堡寨成了經略邊疆的軍事要塞。此時,這些邊境堡寨主要是為了防止西北五路的邊境藩部。西夏建國以後,對於西夏的的防禦功能也逐漸體現出來,因為西夏以騎兵為主,而北宋以步兵為主,這些邊境堡寨可以很好地防禦騎兵的進攻。在西夏與宋朝的靈州之戰中,邊境堡寨將靈州與西北五路連接起來,成了防禦西夏最好的方式,軍事堡寨承擔起了北宋戰略防禦西夏的前沿陣地,北宋邊境堡寨正式走上了曆史舞台。


    宋仁宗時期,宋夏之間爆發了三大戰役:延州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三戰皆以北宋的失敗而告終。負有延州之戰戰敗責任的夏竦給宋仁宗上了一道奏折——謹上十策:一、教習強弩以為奇兵;二、羈縻屬羌以為藩籬;三、詔唃廝囉父子並力破賊;四、度地形險易遠近、寨柵多少、軍士勇怯,而增減屯兵;五、詔諸路互相應援;六、募土人為兵,號神虎保捷,州各一二千人,以代東兵;七、增置弓手、壯丁、獵戶,以備城守;八、並邊小寨,毋積芻糧,賊攻急則棄小寨,入保大寨,以全兵力;九、關中民坐累若過誤者,許入粟贖罪,銅一斤為粟五,以贍邊計;十、損並邊冗兵冗、官及減騎軍,以紓饋運。夏竦提到了堡寨的傳統功能為防禦,夏竦還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堡寨,一旦發生戰爭應該摒棄小寨,守衛大寨,小寨不安全容易被西夏騎兵所攻破,而大寨既可以屯兵又可以屯糧。此時的北宋朝廷開始已經找到了對付西夏的手段——修築堡寨。堡寨可以遲滯西夏騎兵,也可以存放軍糧,還可以保護邊境的大宋子民。這樣的禦夏神器何樂而不用?


    同時,時任涇源路安撫使的王堯臣認為定川寨之戰,戰敗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堡寨防禦,貿然出擊導致失敗。宰輔陳執中提出了增加堡寨的數量,數量不夠則不能發揮足夠的防禦功能。對於大規模的堡寨增加兵力防守,如果西夏騎兵大規模的入侵,則退入堡寨保存實力,小規模襲擾則以堡寨為據點出兵驅逐,陳執中還建議要修建規模更大的堡寨。北宋開始長期在宋夏邊境實行堡寨進築的戰略,對於邊境的藩部則以堡寨為據點招撫,宋夏邊境堡寨的軍事功能在這一時期趨於定型。


    宋神宗熙寧時期,王安石變法讓國力大大增強了。同時,西北的開邊政策也成了國策,西夏政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政治逐漸成熟,西夏的統治者漢化趨勢明顯。黨項族的尚武精神開始衰弱,軍隊戰鬥力和李元昊時期相比就差遠了,大規模進攻北宋的戰鬥很少出現。宋神宗是一個有雄心壯誌的皇帝,他希望完成祖先未竟的事業,收複燕雲十六州和興靈之地,所以北宋和西夏的戰爭不可避免一觸即發。王安石變法以後,德順軍在隴山區域開墾完了該地區的所有田地,北宋在以邊境堡寨為依托的開邊屯田發展迅速。自王韶主持熙河開邊以來,依托邊境堡寨開墾屯田,引進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引渭水灌溉農田。北宋的疆域持續向西擴展,新的堡寨不斷在修築。王韶還利用藩人善於養馬,在邊境堡寨養馬,促進北宋軍隊的戰鬥力。


    宋初,經理蜀茶,置互市於原、渭、德順三郡,以市蕃夷之馬;熙寧間,又置場於熙河。著名的“茶馬古道”就是從邊境堡寨開始,用四川所產的茶米交換藩部的馬。邊境的堡寨為“茶馬古道”提供了交易場所,尤其秦州的永寧寨商貿最為突出。這時候的堡寨又具有了商貿功能,無形中連接成了一條西北到四川新的交通路線,鞏固了北宋在西北和西南邊疆的國土,促進了北宋的經濟,增加了北宋的稅收。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三月,夏惠宗秉常采納漢族將領李清的建議,欲將黃河南之地歸宋,劃疆而治,遭到國相梁乙埋等人的反對。梁乙埋還發動政變,殺李清,囚秉常,諸酋領擁兵自重,國內大亂。五月,西夏統軍禹藏花麻因與梁乙埋固有嫌隙,致書宋熙河路經略司,請宋發兵攻夏,自率全族內應。六月,相繼上書神宗,建議趁西夏內亂,大舉攻夏。神宗納環慶經略使俞充、鄜延經略副使種諤等人建議,下詔諸路備戰,擬以宦臣、熙河路經略安撫使李憲為帥。七月,宋廷調集30萬大軍於邊地,命簽書經略司事王中正率軍6萬、民夫6萬出麟州(陝西神木北)西進;鄜延經略安撫副使種諤率鄜延和畿內兵9.3萬出綏德(陝西)北上;環慶路經略使高遵裕率蕃、漢步騎8.7萬、民夫9.5萬出環州(甘肅環縣);涇原副都部署劉昌祚率兵5萬出涇原路,受高遵裕節製,與環慶路軍合勢北進;李憲率熙河、秦鳳兵出熙河(甘肅臨洮)東進。另詔吐蕃首領董氈引兵3萬側擊涼州(甘肅武威),牽製西夏右廂軍。諸軍分道並進,企圖一舉滅夏。


    西夏梁太後聞宋大軍來攻,召朝臣問計,一老將建議,堅壁清野,縱其深入,集精兵於興、靈、夏州,扼守要地,遣輕騎抄絕其糧道,待其糧草不濟,不攻自困。梁太後納其策,集12監軍司10萬精兵駐守興、靈要地。十月十二日,涇原兵抵磨臍隘(今寧夏同心境),夏軍3萬據險阻擊,劉昌祚分兵奪隘,以重賞激勵將士奮擊,大敗夏軍,俘其統軍侄吃多理等22人,擊殺大小首領300餘,士卒2400餘,隨後長驅疾進。因糧草將盡,劉昌祚得知鳴沙川(今寧夏青銅峽南)有夏禦倉,遂率軍前往,獲窖藏米百萬,重載直抵靈州。時城門未閉,劉部前鋒主將郭成(德順軍中安堡人,祖籍甘肅莊浪),率先打到靈武城下,並陣斬敵挑戰將領,乘機急攻,擊殺夏軍450人,幾乎奪門而入,立得頭功,受到進秩四等的獎賞。但環慶路經略使高遵裕聞涇原兵先抵靈州,恐劉昌祚獨成大功,下令圍城待援,不得攻城。十一月初六日,高遵裕的環慶兵姍姍來遲,與劉昌祚的涇原兵會師合攻靈州,已經貽誤戰機,夏軍已作好固守準備,攻城受阻。西夏又連續遣輕騎襲掠宋軍糧運,潛師鳴沙川,三敗涇原總兵侍禁魯福、彭孫所率護糧軍,盡奪其解運糧餉。十九日,夏軍決黃河七級渠水淹灌涇原、環慶兵營壘,宋軍凍溺而死者甚眾。宋廷鑒於形勢危急,下令班師。高遵裕等僅率1.3萬兵撤迴。迴師途中,又於葫蘆河(寧夏、甘肅邊境)遭夏軍襲擊,涇原兵潰走,西夏勝。


    此戰,由於宋軍主將乏謀,不諳軍事;環慶路經略使高遵裕貪功;五路大軍不相統治,各自為戰,缺乏統一指揮。加之長途征戰,糧道被斷,招致慘敗。西夏卻料敵在先,采取了“誘敵深入,待其師老兵疲而擊”的正確方略,決戰取勝。


    但是在戰爭中的邊境堡寨經受住戰爭的考驗,邊境堡寨在戰爭中轉運前線物資,招撫邊境藩部為兵,為朝廷所用。在五路伐夏之戰中,最大的收獲是李憲收複蘭州地區。李憲上書朝廷,由於蘭州地勢險要,建議修築金城關(蘭州)。金城關修築後,夏軍就撲了過來,意圖搶奪蘭州,被李憲打了迴去。李憲在這次戰鬥中縱橫數千裏,斬殺萬餘敵,收複了中唐丟失300多年的大片國土,將戰略前沿推到了靈州附近,為以後堡寨圍困西夏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宋神宗時期,由於對夏戰略的調整,邊境堡寨純防禦的功能轉變為積極防禦,聯合防禦,隨著數量的增多,堡寨也展現出了進攻的作用。同時針對西夏的“橫山戰略”在這一時期形成,並開始實施,邊境堡寨攻防結合,開疆拓土,守衛邊疆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為後期圍困西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宋神宗時期的元豐五路伐夏雖然沒有取得既定戰略目標,但是也收複了蘭州,同時進築堡寨至橫山南部,大宋邊境線向前推進了200裏。對於新築堡寨的存廢朝野上下爭論不已。宋哲宗繼位年幼,高太後代為執政,廢除了王安石新法。到了公元1093年,太皇太後過世,憋屈了八年的哲宗終於親政了,為了發泄自己這麽多年的苦悶,他很快啟用了變法派成員章惇,讓他官複原職。章惇果然沒有讓他失望,上任不到一個月,就把司馬光的那堆爛事翻了個底朝天,一幹舊黨全部下獄論罪,至此,保守派徹底喪失了以前的威風。宋哲宗親政,章惇對夏政策大規模調整,對外采取“淺攻擾耕”等積極防禦策略應對西夏進犯。在神宗的基礎上繼續開邊,北宋的邊界繼續向前推進,大量的新築堡寨增加,著名的會州、西安州、定邊軍堡寨均是這一時期修築。哲宗吸取元豐五路伐夏時,軍需物資補給不能按時到位的失敗教訓,采取了大規模的進築堡寨,步步為營,一步一步的蠶食西夏國土。至此西北五路完全連成了一片,堡寨的軍事進攻能力隨著開邊完全發揮出來。以堡寨為中心的對夏進攻作戰已經展開,以邊境堡寨為中心的一片區域就成了大宋國土,新的邊境形成繼續修築新的堡寨。宋哲宗年間的北宋伐夏之戰,北宋在西夏腹地狠狠的釘下了兩把錐子——平夏城和靈平寨,這是北宋針對西夏修築的邊境堡寨,同時在宋夏邊境遍布了這種軍事堡寨,如鐵鏈一般鎖住了整個黨項人的命脈,整個西夏就如同一個監獄。


    你鎖我命脈,我豈能躺平?西夏當然不想坐以待斃。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三月,宋軍在夏邊境建立平夏城(寧夏固原黃鐸堡鄉境內),要選擇一位將領鎮守。謂州主帥章楶詢問屬下部將:誰能擔當這一重任?大家不約而同地的迴答:“非郭成不可。”於是,郭成率部進駐平夏城以後。


    夏人因“郭成最知兵”,遂連營百裏,飛石激火,小梁太後又集結全國兵力於宋哲宗紹聖五年(公元1098年)十月,開始攻打大宋,這一次她要用一個碾壓性的勝利來穩固自己在西夏的政權,用一個漂亮的成績單,來繼續壓著黨項皇族嵬名氏的勢力,而且她還把一百年前遼國的蕭太後視為偶像,也想成為蕭燕燕那樣政績顯著的太後,但是她也不掂量一下自己幾斤幾兩,孤注一擲來攻打平夏城。很快小梁太後便率領三十萬大軍遮天蔽日,迎風襲來,以前說的五十萬大軍可能都是有水分的,這一次真的是實打實的舉全國之力來戰的,小梁太後想再創一次永樂城的戰績,所以這次攻城之戰也是經過多方麵的考究的,首先派出大將嵬名阿埋來攻城。然後大將妹勒都率領一路騎兵在外圍守著宋軍援軍,這一次她是想將平夏城變成一個屠宰場,要將大宋西北主力軍全部葬身於此。


    這一次西夏軍確實做了充分的準備這幫黨項騎兵經過這麽多年的戰爭現在學會了用器械來攻城勒,一幫工程兵之前劈裏啪啦的折騰了半天,竟然推出了好幾百輛 攻城車 。西夏軍先用木板將平夏城外的溝壕鋪平然後一幫人推著攻車進攻。攻城車正麵還蒙著厚厚的牛皮氈用來阻擋宋軍的箭雨。一個攻城車可以裝載幾百個士兵。西夏軍再一次來到城牆腳下。


    一部分人繼續拿著鐵鍬開始挖牆角,還有一部分人就利用攻城車來到城頭上與宋軍廝殺,平夏城的守將郭成見狀也是汗顏,這西夏軍還真是有模有樣,連這麽大的攻城設備都學會了,這守城難度一下就上升到了地域模式,因為這一塊的宋軍都是分散的,城內的守兵也就幾萬人,這可是一場硬仗啊。其他各路宋軍也接到消息,紛紛都往這邊趕,但是西夏大將妹勒都逮不早就在這裏等著呢?一時間各路宋軍根本衝不破西夏軍的外網,隻能為郭成捏一把汗。


    西夏軍無所不用其極,挖牆腳,鑽地道,城樓拚殺,不分晝夜的死幹。好在宋軍還是比較擅長這種城池防禦戰的,郭成帶領將士們站在城頭上拚命死守。雙方就這樣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打的是異常艱難。西夏小梁太後在高處設立了指揮部,命令全軍不顧一切,必須要攻下平夏城。西夏軍就一個勁的往上衝,前麵的死了,後麵就踩著他的屍體繼續上。就像是浪潮拍打岸邊的礁石一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直打了十三個晝夜。平夏城雖然堅固,但是也架不住這麽多人玩命的衝擊。


    眼看著平夏城內的宋軍都快支撐不住了,老天爺開始參戰了。這一晚狂風怒號,西北的常客沙塵暴來了。一時間,戰場上飛沙走石,狂風大作,西夏軍的攻城車隨風而倒。底層的士兵見狀拔腿就跑,上麵的士兵直接就被摔死了。密密麻麻的西夏軍被幾百個攻城車砸得到處逃竄。三十萬的西夏兵瞬間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站在高處的小梁太後看著這一切再也扛不住了,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縱使有數十萬的雄獅最終還是倒在了大自然的摧殘下。但是,她還是沒有放棄,她現在已經被戰爭衝昏了頭腦,開始發瘋一樣豁出去了。命令士兵繼續攻城,一定要把平夏城給鏟平了。城樓上的宋軍見老天爺都來幫忙了,拿起弓箭就對著下麵的西夏軍萬箭齊發。沒有了攻城車的西夏軍哪裏還有心思去攻城,趕緊跑路,小命要緊。小梁太後見狀立刻清醒了,脫掉外套,去除首飾,換上士兵衣服開始跑路。


    平夏城周圍分散著許多西夏兵馬,宋軍將西夏邊境內全部洗劫一空。郭成夜襲西夏大營,直入夏軍主帥營帳,俘虜敵軍官兵3000多人,還繳獲牛羊十萬餘頭隻,連同統軍將軍的妻小也未能逃脫。這次襲擊連破西夏營寨,乘勝攻占了天都山(今寧夏海原南華山、西華山一帶)。“夏主震駭”。


    小梁太後在迴去的路上,補給、帳篷什麽都沒有了,要麽被宋軍搶走了,要麽被燒了,而且還不時地被這幫宋軍過來騷擾一下,搞得西夏軍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還遇到了大暴雪,結果把士兵餓得痛苦哀嚎,大批人員凍死在逃跑的路上。本來事先說好來支援的遼國老大哥,現在連個影子都沒見著,最後小梁太後終於丟盔棄甲地迴到了老窩,這一仗打下來,三十萬大軍隻剩下了一小半,重創了西夏國力,西夏一戰變成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了。


    到了宋徽宗時期,北宋在西北地區繼續發動大規模的拓邊,西進速度加快,最終針對西夏的“橫山戰略”布局完成,北宋對西夏的總體戰略目標也在這一時期完成。宋朝控製橫山地區後,西夏處境日益艱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西夏發生政變,在遼國暗助下,小梁太後被毒殺。隨後,西夏以皇太後逝世為理由,向宋國遣使告哀並謝罪,宋國不接納西夏使節。不過,西夏又說服遼國派遣簽書樞密院事蕭德崇,為宋夏兩國“調停” ,宋國最後隻好接受西夏的求和。


    隨著“橫山戰略”在西夏銀州一線完成,北宋的西北邊疆最終確定,宋夏邊界線劃定。北宋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邊境堡寨進築戰略最終完成,北宋邊境堡寨的軍事功能發揮到了極致,邊境軍事堡寨逐步演化成了基層軍事組織,與西北地區的軍事單位逐漸融為一體,形成了大縱深的防禦體係,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神兵利器!如果不是金、遼襲擾,給了西夏苟延殘喘的機會,邊境堡寨策略早就滅了西夏國。


    趁你病要你命。我李逵來到邊地,就是想幹這事。


    為什麽要先滅西夏?


    唐天佑四年(907),唐朝滅亡,後梁建立。中國曆史從此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吳、楚、閩、後蜀、南唐、吳越、南漢、南平、北漢)。後梁第十年,即貞明二年(916),北方的契丹族建立遼,與五代對峙稱為南北朝。後周顯德七年(960)正月初,趙匡胤發動兵變,才有北宋。也就是說,其實遼比宋建國早了44年。宋用二十年的時間消滅了漢族割據政權,結束十國時期,但仍存在許多少數民族政權。北宋寶元元年(1038),西北的黨項族建立西夏。遼天慶五年(1115),遼國東部女真族建立金。自此,大體形成了遼、宋、夏、金四國鼎立的形勢。


    其中西夏自建國獨立以來,宋夏戰亂頻仍,持續近百年的宋夏戰爭才是真正加速北宋王朝衰敗的主要原因。所以,我李逵本次來到邊地,就是想先滅西夏,以解挑起分裂戰爭之恨。


    西夏本來和宋一起好好的,非要自立為國。西夏當年不自立,宋有了西夏的騎兵說不定可以拿下燕雲十六州,這樣遼、金困守關外,在蒙古高原上各民族互相混戰,還有沒有蒙古的崛起都未知。鐵木真,遊擊戰打的好,懂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圍點打援,知道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集中兵力,消耗敵人,再加上蒙古馬耐力好,弓箭射得遠,使部隊在當時機動性和射程無敵。


    但西夏自李元昊去世後,西夏宗族紛爭不斷,全麵漢化,崇尚孔孟,更把佛教奉為國教,丟失了自身尚武的傳統,社會矛盾尖銳動蕩,最終麵對蒙古大軍未能再現昔日風采,最終亡國。


    實際上西夏是一支黨項族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區、青海地區的人。唐朝時期被大唐安置在了寧夏,改國姓李。後來和宋朝進行了沒完沒了的爭鬥,虛弱的宋朝也最終沒有征服西夏,卻被西夏真真切切地拖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梁山不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甘莊柳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甘莊柳下並收藏梁山不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