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安排
武定天下前,我先迎娶下嫁的公主 作者:開擺的阿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身黃袍的沈逸坐在了禦書房的裏麵,看著桌子上已經寫好的聖旨,一時之間卻有點不太想蓋章。
外麵皇城,立秋打出來的的廢墟殘垣還沒有修複完呢,現在就把這個剛剛守護住了自己的可靠女婿外派出去平定青王沈乾的叛亂,沈逸此時的心裏多少有點不安心。
要不,等王弟迴來之後再商議吧?或者等王弟從南疆迴來之後,在讓他帶兵去青州鎮壓叛亂?
一早就被沈逸宣進了禦書房的老丞相顧稷和洛玉公主沈鳶坐在了禦書房的裏麵,看著此時此刻坐在書案前,一臉愁容,猶豫不決的沈逸,也明白沈逸的憂慮是什麽。
最先發話打破了寧靜的是作為女兒的沈鳶,她知道從那夜起,父皇就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城府,也認可了自己。不然也不會再商量此等大事把自己也叫到了跟前,她看著自己的父親,脆生生地說道:
“父皇此時猶豫不決,可是對京城的安危放心不下?”
聽見女兒的問話,沈逸仿佛得到了台階一般,馬上便放下了停留在聖旨上麵的印璽,隨即露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無奈地一笑道:
“確是此事,你們看,周鼎都敢入京行刺,可見現在江湖上的世家豪族蔑視我這個天子有多嚴重,周鼎如此,其他武聖,其他江湖世家呢?朕現在可對除了左寧之外的天下武聖基本都放心不下啊,若是左寧一離開京城,其他心懷不軌的人借此機會再次入京,朕豈不就是任人宰割?”
現在沈逸早就後悔沒有聽從之前顧稷以及一些賢臣良士的建議去削弱世家的勢力了,當時自己顧忌他們和自己沈家皇族一樣都是曾經的世家,認為他們是大青穩定的支柱,所以沒有下這個手。
結果,現在卻演變成了這般模樣。
雖然道理是這麽說的,沈逸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沈鳶並不覺得沈逸的觀點是正確的,相比之下,她認為,迅速平定青州的叛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一旦給了青州一定的時間,讓青州的叛亂蔓延開就和並州饑荒一樣影響到了其他州郡,沒有被及時鎮壓下去,那麽整一個帝國的虛實就會很快被看清。
到時候,其他和青王這種有圖謀不軌之心的勢力在看到你大青當今皇族陷入了顧頭顧不了尾的窘迫局麵後,便肯定會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拔地而起,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屆時,想要再鎮壓那就來不及了。
不過父皇擔心的事情也有他的考慮。姐夫一旦離開京城,京城在頂層戰力的空虛也是不爭的事實,若是被有心人抓住這個機會,再來一次行刺,那麽京城可就不如立秋那晚,有驚無險了。
而且在顏歆,周風起叛變,鄧公公和沉將軍的戰死之後,整一個京城四大將軍隻剩下尚未歸來的叔父沈雲舟,宗師在叔父歸來之前就剩下了尹指揮使,和剛剛晉級的沈校尉兩個偏弱的宗師了。
“報,陛下,雲州和崖州千裏加急的信件!”
就在這時沈鳶打算陳明青州叛亂鎮壓的緊迫性時,一個小太監端著一個朱漆木盤急匆匆得趕了過來,在進到了禦書房裏麵後,單膝下跪,向沈逸呈遞了托盤上的東西,上麵是兩封分別來自了雲州和崖州的州牧親筆信。
沈逸在看見突然上書的封疆大吏的親筆信,多多少少還有點意外,畢竟距離京城最遠的就是雲州和崖州,結果在青王起兵短短兩日多就迅速千裏加急送信過來了,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都快得令人發指。
這說明了京城裏麵還有他們在這邊負責傳遞消息的人,不過雲州牧和崖州牧,以及自己的王弟,安燕侯是上一任的青正四公子,甚至還是把兄弟,左寧的母親便是崖州張家的一個庶出子弟,後來因為左家的緣故,他母親那一脈在逐漸成為了僅次於嫡係的一脈,隻可惜五年前,左寧的母親就病故。
稍微感慨了四家的關係之後,沈逸也覺得此時送來的信應該是有好消息的,便滿懷期待地走了過來。
他急忙走上前親自取過兩封信,在確認是密封漆無損,以及上麵加蓋的州牧官印之後,沈逸便放心了下來,然後打開一看,看完之後,然後頓時心中大喜,隨即止不住大笑起來:
“好啊!真乃股肱之臣也!鳶兒,丞相,李如意和張樽各點了一萬兵馬,由李淳鈞和張澤郢親自帶隊,列陣完畢,就等朝廷的命令前去支援平定青州叛亂了!雲州李家和崖州張家,李家自不必說了,張家也和左家一般,世代遠鎮邊疆,抵禦遠洋深處侵擾邊疆的海寇,忠心可鑒啊。有他們在,無憂也!”
顧稷聽著沈逸喜悅的聲音,蒼老的麵龐也露出一抹喜色,但是思考了片刻之後,他看了看一眼有話要說的沈鳶,對視一眼之後就明白了她的想法,然後想沈逸說:
“陛下,老臣有話要說。”
沈逸看著帝師顧稷和女兒都是一副表情,心情就迅速便冷靜了下來,然後恭恭敬敬地朝著顧稷一垂手,問道:
“帝師有什麽見解嗎?”
顧稷雖然為李家和張家肯和左家一樣,站在皇族這邊而高興,但是卻提出了和他們提議是一個截然相反的建議:
“依老臣所見,不如讓李淳鈞和張澤郢各帶數百親衛入京拱衛京師,派左寧外出平定叛亂。接著讓燕州,雲州,崖州各出三萬兵馬和各本部部將,交給左寧讓他統一管理,這樣一來,左寧作為武聖,既可以震懾叛軍,也能提高我軍的士氣,作為他們三人裏麵唯一一個征伐四次之多但是全部大捷的戰績之人,左寧的統兵才能是得到過驗證的,交給他,更加讓人放心。”
隨後,顧稷又看了看龍案上的兩封信件,慢悠悠地接著說道,
“李如意和張樽的品行,老臣也了解許多,他們和左統江乃是一代人,也和鎮南王的關係都親密得甚,忠心這方麵倒是沒有多少大問題,隻不過,現在比起他們子輩兩位宗師加入平叛的戰場,倒是說李家和張家此時此刻的態度更重要。他們在江湖上的站隊態度,比兩個宗師上沙場作用要大得多。”
聽著顧稷的話,在得知兩封信的內容後,沈鳶的想法和老丞相幾乎沒有什麽出入,在看見老丞相突然就不說話了,而是將目光投給自己之後,冰雪聰明的沈鳶便會意地接過了顧稷的話茬,接著娓娓道來:
“若是李家和張家,此時在這個時間將嫡子送入京城,既可以拱衛京師,也能補充京師在頂層戰力上麵的空缺,最重要的是,能向江湖人表麵自己的態度,天下九州,擁有頂尖軍隊的三州都支持朝廷,站隊朝廷,那麽也能有效得壓製住那些逆臣亂黨蠢蠢欲動的賊心。隻是三人的位置調動,便可以一石二鳥。”
自己女兒的才能,沈逸作為心知肚明,所以現在才會將她也叫到跟前一同商議此事,看見女兒和帝師都是這個意思,沈逸也不是那種死要麵子的蠢貨,在有更好的計策幹嘛不用呢?
於是,在權衡利弊之下,思考了片刻,也覺得他們說的建議屬實為良策,便點了點頭。
之後,他又看向了顧稷,沒有在這件事上麵繼續糾結,而是問道:
“帝師,您說你的小女有不輸尚書的才能,希望讓她入軍去為左寧任一位幕僚,可是認真的?我對靈韞的才能絲毫不懷疑,隻是這個舉措是否會有違靈韞的意願?沙場上的環境可不如京城這般。”
顧稷笑著搖了搖頭,
“這個陛下無需多慮,隻要給小女封一個有品的小官,讓她可以順理成章的入軍就行了。話說迴來,距離上一個在朝女官上上任太司端木嵐也有四十多年,再也沒有一位女官在朝了。”
“靈韞有此才幹,朕便允了此事。”
“謝陛下。”
“鳶兒。”
沈逸交代完顧丞相那邊之後,又看向了自己的女兒,開口說:
“從各方麵來看,若是朕將你也下嫁給左寧,按照他的性子來看,他必然會欣然接受,不過你之前所言也沒有錯,此時此刻並不是很好的一個機會,你娘親在臨終前囑托我一定要照顧好你們的婚事,我想,你和鸞兒一同嫁入左府之後也算有個照應,左寧此人又是不可多得的謙虛良才。”
他一邊給聖旨蓋上自己的璽印,一邊作為一個父親在和女兒說道,
“等左寧平定青王叛亂,朕也不好在他這個年歲就封他為國公,隻能委屈你一下了。”
沈鳶豈會不明白父皇是什麽意思?就是打算在姐夫凱旋而歸之後,將自己賞給他,讓姐夫變成夫君……
不過沈鳶對於此事也感覺不到自己有什麽抗拒或者不滿,相反之下,既能得到一個這麽舉世無雙的公子做夫君,又能和姐姐以後天天待在一起,兩全其美了屬於是。
隻是,有點點尷尬而已。
“嗯,女兒沒有意見,一切依父皇的意思便是。”
話雖然是這麽說,但是沈鳶卻感覺到自己的小臉仿佛被火掠過一般,有點燒燒的感覺……
……
看著京城那邊送過來的信件,從筆跡上來看,確實是唐頤的親筆信,沒有作假,剛剛迴到府上的左統江坐在了太師椅上,長長唿出一口氣出來,然後看向了一邊的父親,問道:
“阿寧在立秋的事情,父親知道了嗎?怎麽看?”
左成一臉嫌棄地看著兒子不脫下髒兮兮的鎧甲就大大咧咧地坐在了椅子上,然後嗬嗬一笑,迴答道:
“該展露實力,就展露實力,沒有什麽問題,藏了這麽久,換來斬殺一個周鼎,你是之前該不該藏?沈乾敢叛亂,那麽便一定有恃無恐,即便是立秋兵變失敗他也能成一定的氣候,說不定,荊王和並王也早有謀劃,和他有所聯係了。”
然後他又指了指桌子上另外一封信,笑嗬嗬地說道:
“如意昨日就給我寫信了,說雲州出一萬兵馬去青州平叛,估計張樽那邊也是如此,不過呢,京城那邊不一定會讓他們各自領自己的部曲各自為戰,大概率是將淳鈞和澤郢叫到京城來,然後讓阿寧去統領各軍,武聖坐鎮,士氣如洪,按照顧稷那個老東西的想法,肯定就是希望阿寧以最快的速度鎮壓青王叛亂,防止事態擴大。”
後知後覺發現自己沒有脫鎧甲就急匆匆坐下來看信的左統江便一邊聽著父親說話,一邊起身脫下鎧甲,交給了門外的家丁,讓他去清洗,腦子裏麵琢磨著父親的分析,點了點頭。
自己和父親肯定不能離開燕州,父親要坐鎮燕州,自己要不時前往前線,最近北戎莫名其妙地異常活躍,明明之前主力的一支軍隊都差點被自己和兒子打廢了,現在居然還敢挑釁,隻能說明九州裏麵有內應,勾結外族了。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上,自己也走不脫。
“點上之前阿寧帶的七千精銳,再加三千步卒,讓洪源暫領這一萬燕州軍去青州前行,交給阿寧吧,依照阿寧的能力,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的。”
……
“大哥,聽爹爹說,你要去青州平叛了?”
李安一席紅衣,來到了大哥李淳鈞的桌案前,一臉欣喜地看著此時此刻還在看兵書的李淳鈞,語氣裏麵滿是激動。
自己這個妹妹心裏是什麽意思自己還能不知道?肯定是在想左寧了,這一次自己過去青州平叛,無論朝廷最後怎麽安排,自己終究還是可以和自己這個準妹夫見上一麵的,於是,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書本,笑著看著自己的妹妹:
“是啊,怎麽了,你不準去,爹說了,你不準跟著一起去那邊,除非是左寧親自過來娶你走,然後他把你帶在身邊才行。”
一聽自己的如意小算盤被父親和大哥提前預判識破了,李安那精致的小臉上也多了幾分委屈。
外麵皇城,立秋打出來的的廢墟殘垣還沒有修複完呢,現在就把這個剛剛守護住了自己的可靠女婿外派出去平定青王沈乾的叛亂,沈逸此時的心裏多少有點不安心。
要不,等王弟迴來之後再商議吧?或者等王弟從南疆迴來之後,在讓他帶兵去青州鎮壓叛亂?
一早就被沈逸宣進了禦書房的老丞相顧稷和洛玉公主沈鳶坐在了禦書房的裏麵,看著此時此刻坐在書案前,一臉愁容,猶豫不決的沈逸,也明白沈逸的憂慮是什麽。
最先發話打破了寧靜的是作為女兒的沈鳶,她知道從那夜起,父皇就已經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城府,也認可了自己。不然也不會再商量此等大事把自己也叫到了跟前,她看著自己的父親,脆生生地說道:
“父皇此時猶豫不決,可是對京城的安危放心不下?”
聽見女兒的問話,沈逸仿佛得到了台階一般,馬上便放下了停留在聖旨上麵的印璽,隨即露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無奈地一笑道:
“確是此事,你們看,周鼎都敢入京行刺,可見現在江湖上的世家豪族蔑視我這個天子有多嚴重,周鼎如此,其他武聖,其他江湖世家呢?朕現在可對除了左寧之外的天下武聖基本都放心不下啊,若是左寧一離開京城,其他心懷不軌的人借此機會再次入京,朕豈不就是任人宰割?”
現在沈逸早就後悔沒有聽從之前顧稷以及一些賢臣良士的建議去削弱世家的勢力了,當時自己顧忌他們和自己沈家皇族一樣都是曾經的世家,認為他們是大青穩定的支柱,所以沒有下這個手。
結果,現在卻演變成了這般模樣。
雖然道理是這麽說的,沈逸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沈鳶並不覺得沈逸的觀點是正確的,相比之下,她認為,迅速平定青州的叛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一旦給了青州一定的時間,讓青州的叛亂蔓延開就和並州饑荒一樣影響到了其他州郡,沒有被及時鎮壓下去,那麽整一個帝國的虛實就會很快被看清。
到時候,其他和青王這種有圖謀不軌之心的勢力在看到你大青當今皇族陷入了顧頭顧不了尾的窘迫局麵後,便肯定會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拔地而起,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屆時,想要再鎮壓那就來不及了。
不過父皇擔心的事情也有他的考慮。姐夫一旦離開京城,京城在頂層戰力的空虛也是不爭的事實,若是被有心人抓住這個機會,再來一次行刺,那麽京城可就不如立秋那晚,有驚無險了。
而且在顏歆,周風起叛變,鄧公公和沉將軍的戰死之後,整一個京城四大將軍隻剩下尚未歸來的叔父沈雲舟,宗師在叔父歸來之前就剩下了尹指揮使,和剛剛晉級的沈校尉兩個偏弱的宗師了。
“報,陛下,雲州和崖州千裏加急的信件!”
就在這時沈鳶打算陳明青州叛亂鎮壓的緊迫性時,一個小太監端著一個朱漆木盤急匆匆得趕了過來,在進到了禦書房裏麵後,單膝下跪,向沈逸呈遞了托盤上的東西,上麵是兩封分別來自了雲州和崖州的州牧親筆信。
沈逸在看見突然上書的封疆大吏的親筆信,多多少少還有點意外,畢竟距離京城最遠的就是雲州和崖州,結果在青王起兵短短兩日多就迅速千裏加急送信過來了,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都快得令人發指。
這說明了京城裏麵還有他們在這邊負責傳遞消息的人,不過雲州牧和崖州牧,以及自己的王弟,安燕侯是上一任的青正四公子,甚至還是把兄弟,左寧的母親便是崖州張家的一個庶出子弟,後來因為左家的緣故,他母親那一脈在逐漸成為了僅次於嫡係的一脈,隻可惜五年前,左寧的母親就病故。
稍微感慨了四家的關係之後,沈逸也覺得此時送來的信應該是有好消息的,便滿懷期待地走了過來。
他急忙走上前親自取過兩封信,在確認是密封漆無損,以及上麵加蓋的州牧官印之後,沈逸便放心了下來,然後打開一看,看完之後,然後頓時心中大喜,隨即止不住大笑起來:
“好啊!真乃股肱之臣也!鳶兒,丞相,李如意和張樽各點了一萬兵馬,由李淳鈞和張澤郢親自帶隊,列陣完畢,就等朝廷的命令前去支援平定青州叛亂了!雲州李家和崖州張家,李家自不必說了,張家也和左家一般,世代遠鎮邊疆,抵禦遠洋深處侵擾邊疆的海寇,忠心可鑒啊。有他們在,無憂也!”
顧稷聽著沈逸喜悅的聲音,蒼老的麵龐也露出一抹喜色,但是思考了片刻之後,他看了看一眼有話要說的沈鳶,對視一眼之後就明白了她的想法,然後想沈逸說:
“陛下,老臣有話要說。”
沈逸看著帝師顧稷和女兒都是一副表情,心情就迅速便冷靜了下來,然後恭恭敬敬地朝著顧稷一垂手,問道:
“帝師有什麽見解嗎?”
顧稷雖然為李家和張家肯和左家一樣,站在皇族這邊而高興,但是卻提出了和他們提議是一個截然相反的建議:
“依老臣所見,不如讓李淳鈞和張澤郢各帶數百親衛入京拱衛京師,派左寧外出平定叛亂。接著讓燕州,雲州,崖州各出三萬兵馬和各本部部將,交給左寧讓他統一管理,這樣一來,左寧作為武聖,既可以震懾叛軍,也能提高我軍的士氣,作為他們三人裏麵唯一一個征伐四次之多但是全部大捷的戰績之人,左寧的統兵才能是得到過驗證的,交給他,更加讓人放心。”
隨後,顧稷又看了看龍案上的兩封信件,慢悠悠地接著說道,
“李如意和張樽的品行,老臣也了解許多,他們和左統江乃是一代人,也和鎮南王的關係都親密得甚,忠心這方麵倒是沒有多少大問題,隻不過,現在比起他們子輩兩位宗師加入平叛的戰場,倒是說李家和張家此時此刻的態度更重要。他們在江湖上的站隊態度,比兩個宗師上沙場作用要大得多。”
聽著顧稷的話,在得知兩封信的內容後,沈鳶的想法和老丞相幾乎沒有什麽出入,在看見老丞相突然就不說話了,而是將目光投給自己之後,冰雪聰明的沈鳶便會意地接過了顧稷的話茬,接著娓娓道來:
“若是李家和張家,此時在這個時間將嫡子送入京城,既可以拱衛京師,也能補充京師在頂層戰力上麵的空缺,最重要的是,能向江湖人表麵自己的態度,天下九州,擁有頂尖軍隊的三州都支持朝廷,站隊朝廷,那麽也能有效得壓製住那些逆臣亂黨蠢蠢欲動的賊心。隻是三人的位置調動,便可以一石二鳥。”
自己女兒的才能,沈逸作為心知肚明,所以現在才會將她也叫到跟前一同商議此事,看見女兒和帝師都是這個意思,沈逸也不是那種死要麵子的蠢貨,在有更好的計策幹嘛不用呢?
於是,在權衡利弊之下,思考了片刻,也覺得他們說的建議屬實為良策,便點了點頭。
之後,他又看向了顧稷,沒有在這件事上麵繼續糾結,而是問道:
“帝師,您說你的小女有不輸尚書的才能,希望讓她入軍去為左寧任一位幕僚,可是認真的?我對靈韞的才能絲毫不懷疑,隻是這個舉措是否會有違靈韞的意願?沙場上的環境可不如京城這般。”
顧稷笑著搖了搖頭,
“這個陛下無需多慮,隻要給小女封一個有品的小官,讓她可以順理成章的入軍就行了。話說迴來,距離上一個在朝女官上上任太司端木嵐也有四十多年,再也沒有一位女官在朝了。”
“靈韞有此才幹,朕便允了此事。”
“謝陛下。”
“鳶兒。”
沈逸交代完顧丞相那邊之後,又看向了自己的女兒,開口說:
“從各方麵來看,若是朕將你也下嫁給左寧,按照他的性子來看,他必然會欣然接受,不過你之前所言也沒有錯,此時此刻並不是很好的一個機會,你娘親在臨終前囑托我一定要照顧好你們的婚事,我想,你和鸞兒一同嫁入左府之後也算有個照應,左寧此人又是不可多得的謙虛良才。”
他一邊給聖旨蓋上自己的璽印,一邊作為一個父親在和女兒說道,
“等左寧平定青王叛亂,朕也不好在他這個年歲就封他為國公,隻能委屈你一下了。”
沈鳶豈會不明白父皇是什麽意思?就是打算在姐夫凱旋而歸之後,將自己賞給他,讓姐夫變成夫君……
不過沈鳶對於此事也感覺不到自己有什麽抗拒或者不滿,相反之下,既能得到一個這麽舉世無雙的公子做夫君,又能和姐姐以後天天待在一起,兩全其美了屬於是。
隻是,有點點尷尬而已。
“嗯,女兒沒有意見,一切依父皇的意思便是。”
話雖然是這麽說,但是沈鳶卻感覺到自己的小臉仿佛被火掠過一般,有點燒燒的感覺……
……
看著京城那邊送過來的信件,從筆跡上來看,確實是唐頤的親筆信,沒有作假,剛剛迴到府上的左統江坐在了太師椅上,長長唿出一口氣出來,然後看向了一邊的父親,問道:
“阿寧在立秋的事情,父親知道了嗎?怎麽看?”
左成一臉嫌棄地看著兒子不脫下髒兮兮的鎧甲就大大咧咧地坐在了椅子上,然後嗬嗬一笑,迴答道:
“該展露實力,就展露實力,沒有什麽問題,藏了這麽久,換來斬殺一個周鼎,你是之前該不該藏?沈乾敢叛亂,那麽便一定有恃無恐,即便是立秋兵變失敗他也能成一定的氣候,說不定,荊王和並王也早有謀劃,和他有所聯係了。”
然後他又指了指桌子上另外一封信,笑嗬嗬地說道:
“如意昨日就給我寫信了,說雲州出一萬兵馬去青州平叛,估計張樽那邊也是如此,不過呢,京城那邊不一定會讓他們各自領自己的部曲各自為戰,大概率是將淳鈞和澤郢叫到京城來,然後讓阿寧去統領各軍,武聖坐鎮,士氣如洪,按照顧稷那個老東西的想法,肯定就是希望阿寧以最快的速度鎮壓青王叛亂,防止事態擴大。”
後知後覺發現自己沒有脫鎧甲就急匆匆坐下來看信的左統江便一邊聽著父親說話,一邊起身脫下鎧甲,交給了門外的家丁,讓他去清洗,腦子裏麵琢磨著父親的分析,點了點頭。
自己和父親肯定不能離開燕州,父親要坐鎮燕州,自己要不時前往前線,最近北戎莫名其妙地異常活躍,明明之前主力的一支軍隊都差點被自己和兒子打廢了,現在居然還敢挑釁,隻能說明九州裏麵有內應,勾結外族了。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上,自己也走不脫。
“點上之前阿寧帶的七千精銳,再加三千步卒,讓洪源暫領這一萬燕州軍去青州前行,交給阿寧吧,依照阿寧的能力,應該出不了什麽問題的。”
……
“大哥,聽爹爹說,你要去青州平叛了?”
李安一席紅衣,來到了大哥李淳鈞的桌案前,一臉欣喜地看著此時此刻還在看兵書的李淳鈞,語氣裏麵滿是激動。
自己這個妹妹心裏是什麽意思自己還能不知道?肯定是在想左寧了,這一次自己過去青州平叛,無論朝廷最後怎麽安排,自己終究還是可以和自己這個準妹夫見上一麵的,於是,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書本,笑著看著自己的妹妹:
“是啊,怎麽了,你不準去,爹說了,你不準跟著一起去那邊,除非是左寧親自過來娶你走,然後他把你帶在身邊才行。”
一聽自己的如意小算盤被父親和大哥提前預判識破了,李安那精致的小臉上也多了幾分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