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韓信的例子,蕭何月下追韓信,並極力向劉邦舉薦。】


    【你以為劉邦就能直接拜韓信為大將軍嗎?】


    【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畢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軍事行動,更是直接關係到劉邦的生死存亡。】


    【韓信在當時默默無聞,既無名望也無顯赫戰績,為何劉邦要重用韓信?】


    【劉邦必然與韓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親自驗證其軍事才能,才會拜其為大將。】


    【《史記》雖未詳述此間細節,但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這才是劉邦最終下定決心任用韓信的關鍵。】


    【假如劉邦對軍事一無所知,能和韓信聊出來半點火花嗎?】


    【劉邦敢直接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韓信,作為大將去統帥軍隊嗎?】


    【項羽可是一直在旁邊虎視眈眈的。】


    【這就好比韓信與紙上談兵的趙括不會有共同語言,一個覺得太蠢,一個覺得太不切實際,他們隻會互相嫌棄。】


    ......


    永樂年間。


    朱瞻基此時卻是輕輕搖頭。


    他對後人所說的劉邦為何會任用韓信的原因還是存疑。


    韓信並不是第一次被人推薦。


    韓信舍棄項羽投奔劉邦後,負責經辦糧草一類的事情,一直沒受到重用。


    即便是夏侯嬰向劉邦舉薦,劉邦也並沒有覺得韓信有何特殊之處,韓信依然不受重用。


    那為何夏侯嬰推薦韓信,劉邦沒有重用,而是等到蕭何推薦,劉邦才會重用韓信呢?


    是因為蕭何地位比夏侯嬰高嗎?


    朱瞻基覺得有一些這方麵的原因。


    蕭何鄭重其事地向劉邦推薦說,韓信乃是奪取天下的關鍵人物,並主張以高位相待以留住此人。


    劉邦非常信任蕭何,所以在蕭何再三勸說下拜韓信為大將。


    但更重要的原因,朱瞻基覺得是局勢不同了。


    彼時,劉邦麾下將士多為關東子弟,不願遠走他鄉,於是在去漢地途中不少將士趁夜色逃離。


    韓信亦是覺得自己不被重視,覺得劉邦並非明主,萌生去意,欲隨眾叛逃。


    於是,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幕。


    不過無論是何原因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劉邦最終不拘一格,重用了韓信。


    而韓信也確實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迴報了這份知遇之恩。


    想到這裏,朱瞻基不禁點頭讚同。


    所以,縱觀古代曆史,劉邦在用人之道上的高明與遠見,確實令後世帝王難以企及。


    ......


    嬴政此刻陷入了沉思,心中暗自揣摩。


    他本以為劉邦是個無比勇猛的武將,或者是類似於他這樣的雄主。


    畢竟秦二世而亡,各種起義頻發。


    劉邦在這其中能夠脫穎而出,必定是深諳兵法。


    如今看來,是劉邦任用了善兵法的韓信。


    所以說,劉邦身上最大的優點可能並不是單方麵業務能力出色,而是知人善任。


    能夠發現人身上的閃光點,並讓每個人都在合適的位置。


    嬴政突然感覺眼前一亮。


    若要是這麽說,劉邦可是個不可多得的管理型人才。


    想將劉邦招至麾下的感覺更強烈了!


    ......


    【以上舉的這兩個例子,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麽,這就是創業團隊的老大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嘛。】


    【但問題的核心在於,劉邦在創業之前是什麽狀態?】


    【四十八歲,著名沛縣街溜子,先是落草為寇,不過數十人規模,最後被樊噲叫迴來造反,也不過數百人。】


    【接著劉邦殺了縣令,帶著蕭何、曹參造反,才開始了他的征戰之路。】


    【那個時候的劉邦,還是一個純純的軍事小白,從來沒有帶過兵。】


    【而他在秦二世元年秋毅然舉旗,僅僅兩年後,即秦二世三年,便率眾攻入關中推翻秦朝了。】


    【此刻的劉邦,已經從一個完全的軍事小白,成長為了能比肩未成名的項羽的存在了,也就隻用了差不多兩年時間。】


    ......


    嬴政的眼眸驟然睜大,滿是不可置信。


    四十八歲!


    短短兩年!


    劉邦竟能撼動大秦根基,顛覆王朝!


    是劉邦的成長速度,太過驚世駭俗,還是在胡亥統治下的秦朝,太過不堪?


    嬴政心中五味雜陳,緊握的拳頭透露出他內心的複雜。


    他更願意相信是前者。


    隨即,他定了定心神,收斂了情緒,恢複了往日的冷靜與威嚴,緩緩說道:


    “李斯,不用在各地尋劉邦了。”


    李斯聞言,麵露訝異,他深知嬴政對劉邦和項羽二人的重視。


    更不用說,現在天幕已經細說了劉邦的逆天之處。


    不過李斯也不敢多問,正在他準備領命時,嬴政的聲音繼續傳來。


    “隻需在沛縣尋找即可。”


    嬴政頓了頓,繼續說道:


    “張良、蕭何、韓信、曹參、樊噲等人,也需一同尋找。”


    劉邦以數十人的造反規模,最終成就霸業,這些跟隨他的人一定功不可沒。


    李斯這才領命,去安排具體事宜。


    ......


    【從那之後,劉邦在戰場上幾乎所向披靡,隻要不是項羽在場,基本上都能屢戰屢勝。】


    【要知道項羽可是出身於軍事世家,自幼在項梁的悉心教導下成長,其軍事素養與家族底蘊之深厚,豈是劉邦這種人能比了?】


    【這就好比,你在50歲時才開始學習9年義務教育,然後3年學完了12年的課程,最後考上了清大這樣的頂尖學府。】


    【這個比喻啊,可能還不足以表述劉邦的逆天程度。】


    【正因如此,縱觀華夏幾千年曆史,來自底層的農民起義,無論是從陳勝、吳廣到張角,再到黃巢、李自成,絕大多數最終都被門閥世家摘取了勝利的果實,最終成功的也隻有劉邦和朱元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