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唐朝使臣就更厲害了,一人滅一國。】


    【唐朝使臣王玄策,因外交被囚。】


    【幸好,他趁著夜色冒險脫困,借了吐蕃八千騎兵之後,直接剿滅了囚他的天竺王。】


    ......


    李世民聞言,驚愕之情溢於言表。


    他難以想象,此人並未動用大唐的一兵一卒,便令一國覆滅!


    如此勇猛的外交官,實乃大唐之奇才!


    然而,當李世民冷靜下來,細細品味這一連串事件時,突然覺得有一絲不對勁來。


    王玄策之勇,固然令人欽佩,但其行事之魯莽,卻也不容忽視。


    吐蕃在西域瘋狂擴張,乃大唐之患。


    不過大唐還有東突厥、高句麗等外敵環伺,所以對吐蕃是以守為主。


    若是王玄策出使天竺,能成功和天竺談妥,共同牽製吐蕃的發展,此乃上上策。


    遺憾的是,王玄策的意外被俘,以及後續借兵吐蕃之舉,似乎都偏離了這一初衷。


    而吐蕃借王玄策騎兵,亦是別有深意。


    看似王玄策一人滅一國,取得了勝利,實際上卻是吐蕃人借王玄策之手,滅掉了他們潛在的敵人和心腹大患。


    想必,這便是吐蕃願意出兵相助的真正原因。


    而若是王玄策攻下天竺之後,未能有效經營與控製這片土地,使其成為製衡吐蕃的力量,吐蕃將會趁機直接坐大,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想到這裏,李世民的眼神逐漸變得深邃而銳利。


    日後在選派使臣時,他必須更加慎重。


    或許他不會選用王玄策這樣的猛將。


    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王玄策是在情勢危急之下,才未經大唐的請示,自作主張向吐蕃借兵。


    但是一個能輕易調動異國軍隊的使臣,還是會讓他內心有些介懷。


    而且吐蕃痛快借兵的前提,是王玄策的背後站著的是強大的且讓人膽寒的大唐王朝。


    然而,若每個使臣都效仿王玄策,仗著唐朝的威名在外借兵打仗,必將引發無數難以預料的麻煩。


    雖然王玄策確實是事出有因,但始終是越權了。


    所以,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讓王玄策掌握實權。


    這樣的人,其行事方式確實令他有些不滿。


    ......


    【使節人頭前腳剛落地,我方後腳就殺到了門口。】


    【所以才有“雙方交戰,不斬來使”這種說法。】


    ......


    張騫看到這句話,感覺很是心酸。


    他這個使節當的憋屈啊!


    他是沒有被斬,可是都是過的什麽苦日子啊!


    皇帝聽說匈奴北麵有個月氏國,與匈奴是仇敵。


    於是派他出使,想要聯合月氏國共抗匈奴。


    他當年自長安啟程,一出隴西,便碰上了許多匈奴人,他們一行一百多人盡數被俘。


    這一困,就是十年!


    後來他們終於尋得契機脫困,一路向西至大宛,途經康居,終於抵達月氏國。


    然而,世事變遷,月氏已非往昔。


    國王隕落,王後登基,月氏西遷大夏,兩國合二為一,更名為大月氏。


    此時的月氏,已無意向匈奴複仇,更不願再涉戰火。


    在大月氏的日子裏,他並未放棄使命,他積極與各國商人交流,不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更將漢朝的文明與強盛傳揚至西域諸國。


    一年多過去了,他決定返迴漢朝。


    在歸途中,他們改走南道,企圖避開匈奴的耳目。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與他開玩笑,祁連山下,他們再次落入匈奴之手。


    接著,又是一年的軟禁生涯。


    直至匈奴內亂四起,無暇顧及他們,他才終於趁機逃迴漢朝。


    想想他這些年的經曆,他都忍不住掬一把心酸淚。


    他不禁想象,若是他下次還有機會出使西域,能不能幹一些殺權臣,調戲別國太後,要王下跪這種想想就很爽快的事情。


    張騫搖了搖頭,又輕輕歎了一口氣。


    自己不被俘,能順利迴朝就已是萬幸。


    他還在奢求什麽呢?


    ......


    【從老祖宗到現在,咱們主打一個記仇。】


    【4900年的列強史,我們一筆帶過。】


    【而100多年的屈辱史,我們分了上下兩卷。】


    ......


    嬴政點點頭。


    華夏打了幾千年的仗,贏了有什麽好寫的。


    輸的一百年,具體到每一天的早中晚,都應該被記錄下來。


    那段刻骨銘心的曆史記憶,如同烙印般深刻於心,怎敢有絲毫遺忘?


    別說後人了,就連他這個先人,都恨不得將其記錄下來。


    那些侵略過華夏的國家,他已經一個一個刻在了心裏!


    待他尋到其地理位置,待他有餘力,定要一個個收拾了!


    ......


    【歐洲曆史上,同族戰爭打著打著就變成了異族。而在華夏曆史上,與異族打著打著就變成了一家人。】


    【古時候叫做南蠻、北狄、東夷、西戎,如今叫做華南、華北、華東、華西。】


    【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哪會有什麽侵略呢,這都是華夏一家人的家務事呀!】


    此時彈幕彈出。


    “老祖宗:你當56個民族是怎麽來的,坐一起嘮嗑嗎?”


    “什麽!李白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那自古以來......”


    “不是沒有漢族入侵別國的記錄,咱們都是講究人,主打一個師出有名,幾乎都不會記錄。”


    “高山族:你把我們趕到山上去住,還要叫我們高山族。”


    “不行啊!聽到王勃的墓地在國外,我早餐都吃不下了!”


    ......


    永樂年間。


    朱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說的好!”


    “這不過是咱們華夏內部的家務事罷了。”


    “沒成功的才叫侵略,成功了的都叫統一!”


    言罷,朱棣轉向朱高熾,嘴角微揚,輕輕努了努嘴。


    “老大,看到沒?”


    “朕才不是閑著沒事幹要北伐!”


    “不過是為了收複失地,光複我華夏河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盤點短視頻名場麵,古人全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