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就是他們的命,沒了糧食,甚至可以逼一家子人都去死也不為過。
趙掌櫃等到了老裏正過來,迫不及待的,張口道:“老裏正叔,今日我來,是想再收點糧食,價格就還按照往常的算。”
老裏正瞥了一眼,笑道:“村裏今年好多人不打算賣糧食,不過你來了,那我就幫掌櫃問問去,先說好,我可保不準誰家樂意賣多少。”
這也是人之常情,趙掌櫃點點頭:“可以。”
當天下午,老裏正便讓他兒子敲鑼打鼓的讓每家每戶出個人,去村頭大柳樹底下說事兒。
大柳樹地下陰涼無比,偶爾還有風吹過來,在這略顯燥熱的天氣中帶來了一絲涼意。
老裏正清清嗓子,站在高一點的土堆上頭:“鎮上趙家糧店的趙掌櫃想過來咱們村裏收點糧食,大家都尋思尋思。誰家想賣點糧食換銅板用,就考慮考慮,價格就還按以前的來。”
“迴家都商量商量,自己個兒尋摸著辦吧。”
裏正話說完了,村人立刻就討論起來:“收糧食的,你家賣不?”
“我?估計要賣一點的吧,今年過個好年。”
“你倆也賣啊……我還沒想好呢。”
猶豫不決的人們便下意識的將目光放在了顧家。
這幾年來,顧家也算的上是興和村的領頭人,尤其是顧老太太,那簡直就是成了全村老太太最羨慕的人,家裏有錢,住上了大房子,年紀小的娃娃們也都懂事,除了有個不會幹活的大孫兒,其他那簡直就是完美!
不過麽,就按照顧家現在的條件,不會幹活也沒啥。保不準,人老太太還打算把大孫兒送去讀書呢。這些當然是村人的猜測,但這並不影響大家下意識的信奉顧家。
尤其是這猶豫不決的關頭。
村人本來就有囤東西的習慣,如今更甚。眼看著顧家對那趙掌櫃搖了搖頭,沒打算賣自己家的糧食,便有許多人立刻倒戈,瞬間就不糾結了。
這還有啥好糾結的?人顧家都不賣,肯定是有人家的道理。既然這糧食賣不賣對他們來說沒啥區別,那就學著顧家的,不賣了唄!
總歸也是自己家吃的,放不壞!
想通這點,許多人家便離開了大柳樹下,還剩寥寥可數的人還在站著。
其中,赫然就有李氏。
李氏眼睛一亮,道:“賣!我家賣!”
本來麽,她家裏亂七八糟的事就多,賭鬼再怎麽說不賭了不賭了,還是會有忍不住的一天。再加上,這段時間他又不知認識了什麽狐朋狗友,竟開始進出青樓窯子,每天大吃大喝,在外頭欠了不少錢。
這幾天,她正發愁呢。無他,一個女子想將家裏糧食弄到鎮上,再順利賣給糧店,不被坑到陪嫁賠進去都算好的了,正好這趙掌櫃就過來收糧食了,可不就是正好麽!
趙掌櫃上下打量李氏一眼:“那行,你家準備出多少斤糧食?明日我派人來取。”
李氏早就盤算好,立刻說了個數目,忐忑道:“掌櫃的,你看,這家裏頭確實缺錢,這價格還能再商量商量不?”
對待和她一樣的村人,李氏可就從來不這樣。隻是趙掌櫃是鎮上人,李氏不自覺的覺得短了人家一頭,心知肚明她家那口子在鎮上啥也算不上。
趙掌櫃倒是也不拒絕,隻說:“價格一直都是這樣。”
李氏:“……”猶豫再猶豫,還是沒能拿出在村裏的潑辣無賴氣質,喏喏應了一聲是。
除了李氏,村裏就隻有一家將糧食賣的最多,便是如今缺錢的衛家了。
*
天黑之前,趙掌櫃在底下幾個村子轉了一圈,如願以償的收到了糧食,帶著馬夫趕迴鎮上。
“少,還是少!”翻看手中賬本,趙掌櫃才發現,清風鎮底下幾個村子裏,就隻有興和村賣的糧食最少。
往前一查,好似也是如此。“奇了怪了,興和村這些人,怎麽一個個的都這麽愛囤糧食?”
不是說,興和村許多人做生意,手裏頭都不是很缺銀子嗎。
那還囤什麽糧食啊?
旁邊掌櫃侄兒直言直語,道:“是不是不缺錢,所以就不著急把糧食換成錢用?”
“有可能!”
換成是他,可能也懶得賣出糧食之後,再買迴來,白白花了一筆錢,還虧了。
這麽一想,掌櫃的也就想明白了。安排好次日上門收糧食的人,這夜便早早的睡下。
現在手裏頭糧食也還行,不算太少。改明兒,去山裏頭更深的村裏看看去。
今歲好幾個州收成不好,得多跑幾個村,多收點糧食才是!
多的是人今夜睡不著,除了興奮的商人,恐怕最多的就是還餓著肚子的民眾了。
次日的金鑾殿上,自然也會有人呈上此事。幾個州府連稅款都交不上,各地知州恐怕都得擔責任,隻是不知,這皇帝會如何看待此事了。
平民百姓顧洲白啃著最後一個大雞腿,啃完後一拍手:“隻見那猴子從石頭縫裏蹦出來……”
一旁的三個腦袋聽的激動起來,紛紛睜大眼睛:天啊,能從石頭裏蹦出來,這一定是神猴!
顧家老爺子坐在牆邊,吧嗒吧嗒呢抽著煙槍,瞅著家裏頭娃娃們樂嗬嗬的。自從鎮上趙掌櫃收了糧食之後,沒過多久就傳開了消息。
說是今年糧食漲價漲的飛快,這些天來天天到村裏想收糧食的商人沒有十個也有八個,就是因為好幾個地方受了災,收成不行。
勒緊腰帶交上稅款之後,家裏就再也沒有多餘的糧食,根本就沒法生活。所以那糧食價錢才會一漲再漲,就這,還不一定能買得到呢!
怪不得這些商人都來興和村打聽誰家有餘糧。老爺子吐了口白煙,把煙杆子放在石頭上敲了敲,而後收到腰間,起身在院裏逛了一圈。
別的不說,今年興和村大都收成不錯,隻要留下口糧,剩下的賣了也沒啥。可惜哦……好幾家都沒怎麽留口糧,如今正焦頭爛額的想多買點呢。
嘿嘿,幸好他家有好幾個裝滿糧食的大地窖!
老爺子心裏頭高高興興的,在院裏轉了一圈又一圈。以一個和土地多年打交道的人視角來說,多囤點糧食的安全感是其他舉動無法替代的存在。
吃飽穿暖,娃娃不受欺負,就是最大的心願了。莊戶人家,就是這麽樸實無華。
顧家高興了,村裏卻有人開始不高興。
大柳樹下,李氏納著鞋底,嘟嘟囔囔:“顧家的就沒賣糧食,肯定是早就知道了這事兒,瞞著不讓村裏人知道。這不,等大家賣了糧食,這消息才傳過來。”
大姑娘小媳婦都不樂意搭理她,李氏是個什麽人大家都清楚,嘴裏說出來的話從來就不能信。再說了,人家顧家不樂意賣糧食,咋還能跟這事扯上關係?
“你要這麽說,那我家也是故意的唄?”
李氏一哽,嘴硬道:“那誰知道!”
“不知道你還在這編排人家,人顧家這麽幹對他們家有啥好處?就是閑的了你!”
就是的,李氏不管自己家裏那口子,天天盯著人家顧家的,對她又沒什麽好處。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李氏指定是還記恨著當初半夜顧家抓到她那事兒呢!
照他們說,李氏就是活該,誰讓她半夜去翻牆偷方子的,現在竟然還有臉記恨人家,也真是挺奇葩的。
李氏立刻發現周圍的小媳婦立刻繞開了她,遠遠的走到另一頭重新坐下。
這迴,是徹底沒人樂意搭理她了。
也不全然是為了顧家說好話,最起碼,人家在這事兒裏也確實無辜呀!不賣糧食而已,到了李氏嘴裏頭,就恨不得給人扣上一頂大鍋。小媳婦兒默默納鞋底,心裏覺得,她家裏也沒賣糧食啊,村裏多得很沒賣糧食的人。
實際上,這些大姑娘小媳婦老嬸子能樂意維護顧家,八成是因為先前靠著顧家方子掙了不少錢。哪怕和村裏人一起賺,每家每戶少一些,那也是賺了啊!
沒道理去捧李氏那種人的臭腳丫子!哼!
李氏恨恨將手裏的鞋墊子塞到竹筐裏,頭也不迴的離開。
“嘁!”
李氏盤算著家裏的那點銀子,再瞧瞧留下來的口糧,悲哀的發展,竟然難以支撐他們活到下一個秋收。
去過隻是吃穿,倒也不是問題。可問題是家裏那口子要錢去玩的啊!
李氏往常借著混混的名頭在外頭狐假虎威,欺負這個欺負那個的,現在麽,就輪到她倒黴了。
混混是個真混混,拿不出來銀子供他揮霍,李氏還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麽樣的下場……
正想著,混混醉了酒,一身臭味的從外頭迴來,嘴裏嘟囔著要繼續。
李氏瞧著就氣不打一處來。滿腔怒火的將人扶到床上歇息,準備換下他肮髒的衣裳去洗洗。
混混睜開眼:“給錢!給我錢!快給我!”不由分說,就開始翻箱倒櫃的找藏起來的銀子。
酒壯人膽,混混喝了酒,就更加瘋狂,掄起拳頭就往李氏身上砸。自然的,李氏這潑辣性子也不是個白挨打的,前些年,她還跟混混對打,可惜力氣不如混混,被打了幾頓之後便不敢再反抗。
混混也好像找到了什麽方法,李氏不給錢,就瘋了一樣打人。李氏挨不住,便隻能被迫將存的銀子都拿出來給混混:“就剩這些了,一個銅子兒都沒了。”
混混掂量掂量,拿著轉身離開。酒氣衝天的又去找朋友喝酒。
就這個樣子,李氏是不敢賭混混拿不到錢會幹什麽。更不敢想如果還不上賭坊欠的錢有什麽後果。
幾天之後,李氏還沒想出來個法子,就被一個消息衝昏了腦袋:鎮上多了好多流民!
興和村距離鎮上不遠,這些人進不去鎮上,沒法吃飯,肯定會跑到山上來找東西吃。
李氏的第一反應是:“最好都去顧家,把藏的糧食全吃光算了!”
顧家一家人:“……”
老爺子愁眉不展,瞧瞧天色,又歎了口氣:“哎哊,糧食價漲了也就算了,這怎麽還多了這麽多流民!真是!”
老裏正也在發愁,流民不是村裏人,沒法管也不聽管,要是真來了山上,村裏人碰上他們,也不知會不會有什麽危險。
他可不是危言聳聽,老裏正活的久了,經曆過不少這事兒,也見過不少流民,誰也不能保證流民裏都是好人,就像現在,鎮上不讓人進,那這些人……可不就得轉頭進山麽!
作者有話說:
二合一
我好勤奮!(誇誇自己!)
康康我的預收吧,努力存稿中,很快就開文了《炮灰逆襲手冊[快穿]》,點個收藏,求你了/
第92章 種田文懶漢(17)
次日, 村裏人上山撿柴火就發現了一些人留下的痕跡。
草堆柴火燒完,就堆在樹下不管了。旁邊亂七八糟的扔了一些果皮果核。瞧著就是一副慘不忍睹的狼藉。
村裏人上山,一是不會在山上點火取暖,二是不會吃吃喝喝的扔了一地垃圾。村裏人大部分都是拿了籃子撿了柴火弄了果子, 就趕緊下山迴家去了, 生怕在山裏頭碰上什麽野獸出沒。
哪兒像這些人似的, 生怕別人不曉得他們在這個地方呆過。
因此, 一下山,人就趕忙找了裏正,把事情前前後後的說了一遍。
老裏正聽聞,麵上安慰對方:“沒事, 這事我曉得了,不用擔心, 改明兒安排人去看看就是。”
趙掌櫃等到了老裏正過來,迫不及待的,張口道:“老裏正叔,今日我來,是想再收點糧食,價格就還按照往常的算。”
老裏正瞥了一眼,笑道:“村裏今年好多人不打算賣糧食,不過你來了,那我就幫掌櫃問問去,先說好,我可保不準誰家樂意賣多少。”
這也是人之常情,趙掌櫃點點頭:“可以。”
當天下午,老裏正便讓他兒子敲鑼打鼓的讓每家每戶出個人,去村頭大柳樹底下說事兒。
大柳樹地下陰涼無比,偶爾還有風吹過來,在這略顯燥熱的天氣中帶來了一絲涼意。
老裏正清清嗓子,站在高一點的土堆上頭:“鎮上趙家糧店的趙掌櫃想過來咱們村裏收點糧食,大家都尋思尋思。誰家想賣點糧食換銅板用,就考慮考慮,價格就還按以前的來。”
“迴家都商量商量,自己個兒尋摸著辦吧。”
裏正話說完了,村人立刻就討論起來:“收糧食的,你家賣不?”
“我?估計要賣一點的吧,今年過個好年。”
“你倆也賣啊……我還沒想好呢。”
猶豫不決的人們便下意識的將目光放在了顧家。
這幾年來,顧家也算的上是興和村的領頭人,尤其是顧老太太,那簡直就是成了全村老太太最羨慕的人,家裏有錢,住上了大房子,年紀小的娃娃們也都懂事,除了有個不會幹活的大孫兒,其他那簡直就是完美!
不過麽,就按照顧家現在的條件,不會幹活也沒啥。保不準,人老太太還打算把大孫兒送去讀書呢。這些當然是村人的猜測,但這並不影響大家下意識的信奉顧家。
尤其是這猶豫不決的關頭。
村人本來就有囤東西的習慣,如今更甚。眼看著顧家對那趙掌櫃搖了搖頭,沒打算賣自己家的糧食,便有許多人立刻倒戈,瞬間就不糾結了。
這還有啥好糾結的?人顧家都不賣,肯定是有人家的道理。既然這糧食賣不賣對他們來說沒啥區別,那就學著顧家的,不賣了唄!
總歸也是自己家吃的,放不壞!
想通這點,許多人家便離開了大柳樹下,還剩寥寥可數的人還在站著。
其中,赫然就有李氏。
李氏眼睛一亮,道:“賣!我家賣!”
本來麽,她家裏亂七八糟的事就多,賭鬼再怎麽說不賭了不賭了,還是會有忍不住的一天。再加上,這段時間他又不知認識了什麽狐朋狗友,竟開始進出青樓窯子,每天大吃大喝,在外頭欠了不少錢。
這幾天,她正發愁呢。無他,一個女子想將家裏糧食弄到鎮上,再順利賣給糧店,不被坑到陪嫁賠進去都算好的了,正好這趙掌櫃就過來收糧食了,可不就是正好麽!
趙掌櫃上下打量李氏一眼:“那行,你家準備出多少斤糧食?明日我派人來取。”
李氏早就盤算好,立刻說了個數目,忐忑道:“掌櫃的,你看,這家裏頭確實缺錢,這價格還能再商量商量不?”
對待和她一樣的村人,李氏可就從來不這樣。隻是趙掌櫃是鎮上人,李氏不自覺的覺得短了人家一頭,心知肚明她家那口子在鎮上啥也算不上。
趙掌櫃倒是也不拒絕,隻說:“價格一直都是這樣。”
李氏:“……”猶豫再猶豫,還是沒能拿出在村裏的潑辣無賴氣質,喏喏應了一聲是。
除了李氏,村裏就隻有一家將糧食賣的最多,便是如今缺錢的衛家了。
*
天黑之前,趙掌櫃在底下幾個村子轉了一圈,如願以償的收到了糧食,帶著馬夫趕迴鎮上。
“少,還是少!”翻看手中賬本,趙掌櫃才發現,清風鎮底下幾個村子裏,就隻有興和村賣的糧食最少。
往前一查,好似也是如此。“奇了怪了,興和村這些人,怎麽一個個的都這麽愛囤糧食?”
不是說,興和村許多人做生意,手裏頭都不是很缺銀子嗎。
那還囤什麽糧食啊?
旁邊掌櫃侄兒直言直語,道:“是不是不缺錢,所以就不著急把糧食換成錢用?”
“有可能!”
換成是他,可能也懶得賣出糧食之後,再買迴來,白白花了一筆錢,還虧了。
這麽一想,掌櫃的也就想明白了。安排好次日上門收糧食的人,這夜便早早的睡下。
現在手裏頭糧食也還行,不算太少。改明兒,去山裏頭更深的村裏看看去。
今歲好幾個州收成不好,得多跑幾個村,多收點糧食才是!
多的是人今夜睡不著,除了興奮的商人,恐怕最多的就是還餓著肚子的民眾了。
次日的金鑾殿上,自然也會有人呈上此事。幾個州府連稅款都交不上,各地知州恐怕都得擔責任,隻是不知,這皇帝會如何看待此事了。
平民百姓顧洲白啃著最後一個大雞腿,啃完後一拍手:“隻見那猴子從石頭縫裏蹦出來……”
一旁的三個腦袋聽的激動起來,紛紛睜大眼睛:天啊,能從石頭裏蹦出來,這一定是神猴!
顧家老爺子坐在牆邊,吧嗒吧嗒呢抽著煙槍,瞅著家裏頭娃娃們樂嗬嗬的。自從鎮上趙掌櫃收了糧食之後,沒過多久就傳開了消息。
說是今年糧食漲價漲的飛快,這些天來天天到村裏想收糧食的商人沒有十個也有八個,就是因為好幾個地方受了災,收成不行。
勒緊腰帶交上稅款之後,家裏就再也沒有多餘的糧食,根本就沒法生活。所以那糧食價錢才會一漲再漲,就這,還不一定能買得到呢!
怪不得這些商人都來興和村打聽誰家有餘糧。老爺子吐了口白煙,把煙杆子放在石頭上敲了敲,而後收到腰間,起身在院裏逛了一圈。
別的不說,今年興和村大都收成不錯,隻要留下口糧,剩下的賣了也沒啥。可惜哦……好幾家都沒怎麽留口糧,如今正焦頭爛額的想多買點呢。
嘿嘿,幸好他家有好幾個裝滿糧食的大地窖!
老爺子心裏頭高高興興的,在院裏轉了一圈又一圈。以一個和土地多年打交道的人視角來說,多囤點糧食的安全感是其他舉動無法替代的存在。
吃飽穿暖,娃娃不受欺負,就是最大的心願了。莊戶人家,就是這麽樸實無華。
顧家高興了,村裏卻有人開始不高興。
大柳樹下,李氏納著鞋底,嘟嘟囔囔:“顧家的就沒賣糧食,肯定是早就知道了這事兒,瞞著不讓村裏人知道。這不,等大家賣了糧食,這消息才傳過來。”
大姑娘小媳婦都不樂意搭理她,李氏是個什麽人大家都清楚,嘴裏說出來的話從來就不能信。再說了,人家顧家不樂意賣糧食,咋還能跟這事扯上關係?
“你要這麽說,那我家也是故意的唄?”
李氏一哽,嘴硬道:“那誰知道!”
“不知道你還在這編排人家,人顧家這麽幹對他們家有啥好處?就是閑的了你!”
就是的,李氏不管自己家裏那口子,天天盯著人家顧家的,對她又沒什麽好處。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李氏指定是還記恨著當初半夜顧家抓到她那事兒呢!
照他們說,李氏就是活該,誰讓她半夜去翻牆偷方子的,現在竟然還有臉記恨人家,也真是挺奇葩的。
李氏立刻發現周圍的小媳婦立刻繞開了她,遠遠的走到另一頭重新坐下。
這迴,是徹底沒人樂意搭理她了。
也不全然是為了顧家說好話,最起碼,人家在這事兒裏也確實無辜呀!不賣糧食而已,到了李氏嘴裏頭,就恨不得給人扣上一頂大鍋。小媳婦兒默默納鞋底,心裏覺得,她家裏也沒賣糧食啊,村裏多得很沒賣糧食的人。
實際上,這些大姑娘小媳婦老嬸子能樂意維護顧家,八成是因為先前靠著顧家方子掙了不少錢。哪怕和村裏人一起賺,每家每戶少一些,那也是賺了啊!
沒道理去捧李氏那種人的臭腳丫子!哼!
李氏恨恨將手裏的鞋墊子塞到竹筐裏,頭也不迴的離開。
“嘁!”
李氏盤算著家裏的那點銀子,再瞧瞧留下來的口糧,悲哀的發展,竟然難以支撐他們活到下一個秋收。
去過隻是吃穿,倒也不是問題。可問題是家裏那口子要錢去玩的啊!
李氏往常借著混混的名頭在外頭狐假虎威,欺負這個欺負那個的,現在麽,就輪到她倒黴了。
混混是個真混混,拿不出來銀子供他揮霍,李氏還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麽樣的下場……
正想著,混混醉了酒,一身臭味的從外頭迴來,嘴裏嘟囔著要繼續。
李氏瞧著就氣不打一處來。滿腔怒火的將人扶到床上歇息,準備換下他肮髒的衣裳去洗洗。
混混睜開眼:“給錢!給我錢!快給我!”不由分說,就開始翻箱倒櫃的找藏起來的銀子。
酒壯人膽,混混喝了酒,就更加瘋狂,掄起拳頭就往李氏身上砸。自然的,李氏這潑辣性子也不是個白挨打的,前些年,她還跟混混對打,可惜力氣不如混混,被打了幾頓之後便不敢再反抗。
混混也好像找到了什麽方法,李氏不給錢,就瘋了一樣打人。李氏挨不住,便隻能被迫將存的銀子都拿出來給混混:“就剩這些了,一個銅子兒都沒了。”
混混掂量掂量,拿著轉身離開。酒氣衝天的又去找朋友喝酒。
就這個樣子,李氏是不敢賭混混拿不到錢會幹什麽。更不敢想如果還不上賭坊欠的錢有什麽後果。
幾天之後,李氏還沒想出來個法子,就被一個消息衝昏了腦袋:鎮上多了好多流民!
興和村距離鎮上不遠,這些人進不去鎮上,沒法吃飯,肯定會跑到山上來找東西吃。
李氏的第一反應是:“最好都去顧家,把藏的糧食全吃光算了!”
顧家一家人:“……”
老爺子愁眉不展,瞧瞧天色,又歎了口氣:“哎哊,糧食價漲了也就算了,這怎麽還多了這麽多流民!真是!”
老裏正也在發愁,流民不是村裏人,沒法管也不聽管,要是真來了山上,村裏人碰上他們,也不知會不會有什麽危險。
他可不是危言聳聽,老裏正活的久了,經曆過不少這事兒,也見過不少流民,誰也不能保證流民裏都是好人,就像現在,鎮上不讓人進,那這些人……可不就得轉頭進山麽!
作者有話說:
二合一
我好勤奮!(誇誇自己!)
康康我的預收吧,努力存稿中,很快就開文了《炮灰逆襲手冊[快穿]》,點個收藏,求你了/
第92章 種田文懶漢(17)
次日, 村裏人上山撿柴火就發現了一些人留下的痕跡。
草堆柴火燒完,就堆在樹下不管了。旁邊亂七八糟的扔了一些果皮果核。瞧著就是一副慘不忍睹的狼藉。
村裏人上山,一是不會在山上點火取暖,二是不會吃吃喝喝的扔了一地垃圾。村裏人大部分都是拿了籃子撿了柴火弄了果子, 就趕緊下山迴家去了, 生怕在山裏頭碰上什麽野獸出沒。
哪兒像這些人似的, 生怕別人不曉得他們在這個地方呆過。
因此, 一下山,人就趕忙找了裏正,把事情前前後後的說了一遍。
老裏正聽聞,麵上安慰對方:“沒事, 這事我曉得了,不用擔心, 改明兒安排人去看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