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銘禦又跟著大理寺正李澋從大理寺迴到了大理寺獄。迴程的短短一途,他心中翻湧不止。這個黃晏,竟然在背後捅刀!
他彈劾自己在邊境生事,那他是反戰的了??這人在邊境時不是親口說了“我國土被掠,如此巨仇,豈能不報”?!還有那句“黃晏恨不得親自提槍陣前”?!
意思是這人當時隻是惺惺作態、說些假話?!
他為何要說這些假話??
這廝還說“陛下欲廢太子”,那汪樆卻說根本沒有這事!這廝明擺是在騙自己!
薛銘禦迴到他的牢房裏,躺到“床”上,繼續自問自答。
黃晏這廝為何要騙自己“陛下欲廢太子”?!為何要在自己跟前假意主戰?!
自己聽了他的“陛下欲廢太子”“陛下欲罷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在接到皇命之時遲疑了,沒有動身,被認作“目無君上”。這成了自己的“罪行”之一,自己因此被扔進了大理寺獄。
難道這就是他說這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入獄?!
沒錯,他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入獄!所以他又上疏彈劾自己在邊境生事,就是要讓自己入獄!
想來自己當初真是糊塗了。他隨口一說的“陛下欲廢太子”,自己幾乎就當真了!致此大禍。
自己當初怎就信了他?!
薛銘禦懊悔不已,將那日邊境黃晏說的話又捋一遍。
這廝那日上午先說的“兩國遲早再戰、須早作準備”,又說的“恨不得親自上陣”。夜裏才說“陛下欲廢太子、欲罷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還說“隻要支持太子的人還在,太子的儲副身份就無虞”。
自己上午聽了他的,沒有接話。隻是心中略覺欣慰。夜裏聽了他的,自己就信了八九分,真以為太子要被廢了!
明白了,自己正是上午聽了他的主戰之言,無形地把他當做了同道之人,才信了他夜裏的話!
如此來看,這黃晏是深諳自己的內心呐!他的話,全是為自己量身而言的呐!
等等!薛銘禦又突然一想:如此說來,他黃晏是知道自己主戰的了?
那他是如何知道自己主戰的??
自己自從到了隼州,幾乎從未向人吐露主戰心跡,隼州裏不可能有人知道自己心中所想。除了尚卿、太子殿下,若一定要說有誰知道自己心中何想,那隻能是當年在尚文館的同窗,以及如今朝廷裏的一些人。去年底以來,自己上疏三次,兩次稟述邊境情形、主張應對,一次痛罵主和的丁疏琰。從此三封奏疏,不難看出自己的主戰之意。
難道是朝廷裏的人告訴的黃晏?
如是,那會是誰?
此外還有,黃晏故意說到“陛下欲廢太子、欲罷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是想讓自己遲疑不迴,隻是他前一說完,召自己返京的諭令就到了。這也太巧合了!!
難道黃晏一開始就知道諭令要到?!是朝廷裏有人提前告訴了他諭令將至?!
若如此,他便是真與朝中之人有聯!他是聽其命令行事??
這黃晏要害自己,但自己仿佛並未與他結怨??莫非此人真是受朝中誰人指使來害自己?!
那是誰人要害自己?!
不用薛銘禦多想,一個人的名字即刻闖入他的腦中。
丁疏琰。
若說誰要加害自己,那幾乎隻是自己開罪過的人。自己開罪了何人?似乎隻有丁疏琰了。不久之前,自己上疏,將其痛罵一番。
如此似乎也說得通了。丁疏琰是左尚書令,天子的詔書諭令都由尚書台傳宣,他不難知道會有諭令要去隼州、也不難知道諭令之意。他可派人提前告知黃晏諭令將至。
隻是,又為何會有此召己返京的諭令?
依常理,若隻問詢邊境情形,陛下命己上疏即可,全無必要召己返京。且現在已知陛下無意廢太子,也就沒有召己返京的因由。由此看來,諭令應非陛下本意。那便隻有一種可能了,是丁疏琰建言,讓陛下召迴自己。如此,後續諸事,皆是黃晏依其吩咐而為了。
如此來看,所有的事情便已明了了。
丁疏琰因為被自己彈劾,所以決意報複。他派人去找了黃晏。他告訴黃晏天子諭令將至,要黃晏設言誆陷自己。黃晏聽命,邊境那日,先假意主戰,取信於自己,再杜撰陛下欲廢太子及支持太子的官員。自己誤信其言,天子諭令至時遲疑不動,惹了個“目無君上”之罪。而後黃晏再以邊境放箭一事上疏彈劾自己。如此一來,“兩罪”相疊,陛下動怒,將自己下獄。
對,事情便是如此!
這就是事情的真相!
現在隻缺一個印證而已!
薛銘禦捋清了自己為何入獄。對他而言就還剩一個疑惑未解了。
自己前一下獄,後便來個大理寺少卿要自己嫁禍尚卿。他汪樆一個大理寺的少卿,為何要跟尚卿過不去?!他跟尚卿有怨?!
隻是他一個區區的大理寺少卿,與身為宰輔的尚卿幾乎都不會有甚交集,他如何與尚卿結怨?!莫非,他也是聽人命令行事??那會是誰與尚卿有怨??
若是定要找個與祁尚卿有怨的,怕也不是難事。一個人的名字再次闖入薛銘禦的腦中。
丁疏琰。
薛銘禦知道,丁疏琰主和,祁尚卿主戰。二人為戰和之事,每每爭執。
這大理寺少卿汪樆很可能也是丁疏琰的人。是丁疏琰要嫁禍尚卿。薛銘禦心想。
他丁疏琰先構害自己,再嫁禍尚卿。
事實便是如此了!
是不是他丁疏琰,隻需一個印證了!
薛銘禦捋了所有的事情,覺得有些頭脹。他將身子側翻,暫且歇一歇。
忽地又有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海。一個疑問。最後一個疑問。
黃晏告訴自己“陛下欲先召迴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既然他的話都是刻意說給自己聽的,那說明他已經知道自己是支持太子的了??那他,如何知道自己支持太子的?!
難道也是丁疏琰告訴他的??丁疏琰知道自己支持太子了?!
那丁疏琰又是如何知道的?!
薛銘禦略作思索,發覺其實不難明白了。
丁疏琰剛在朝堂與太子爭執,自己跟著就上疏罵他,這還不夠明顯麽?若非支持太子,誰會直罵宰輔?!
且自己主戰,太子也主戰,主張一致。若他丁疏琰再去循查,不難查出自己當年還是東宮的侍官。知道了這些,他丁疏琰還想不到自己跟太子的關係麽?!
若如此,那他應該也猜出自己與尚卿、尚卿與太子的關係了罷。自己與尚卿曾經同是太子的侍官;自己在朝外主戰,尚卿與太子在朝內主戰;自己在朝外罵他丁疏琰,尚卿與太子在朝內跟他爭執。此諸事實跟前,就算是個傻子,也能想到薛銘禦、祁尚卿、太子三人的關係了罷。
況他丁疏琰不傻。所以,他一定想到了。
想及此處,薛銘禦深進一口氣。這丁疏琰的眼裏隻有利益呐!縱他已知自己與尚卿的關係,仍要自己嫁禍尚卿。他真以為所有人都是他一樣唯利是圖的人?!
一切都已明了,隻差個印證了。究竟是不是他丁疏琰要害自己以及尚卿。
何處求個印證?薛銘禦又陷入思索。
他彈劾自己在邊境生事,那他是反戰的了??這人在邊境時不是親口說了“我國土被掠,如此巨仇,豈能不報”?!還有那句“黃晏恨不得親自提槍陣前”?!
意思是這人當時隻是惺惺作態、說些假話?!
他為何要說這些假話??
這廝還說“陛下欲廢太子”,那汪樆卻說根本沒有這事!這廝明擺是在騙自己!
薛銘禦迴到他的牢房裏,躺到“床”上,繼續自問自答。
黃晏這廝為何要騙自己“陛下欲廢太子”?!為何要在自己跟前假意主戰?!
自己聽了他的“陛下欲廢太子”“陛下欲罷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在接到皇命之時遲疑了,沒有動身,被認作“目無君上”。這成了自己的“罪行”之一,自己因此被扔進了大理寺獄。
難道這就是他說這話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入獄?!
沒錯,他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入獄!所以他又上疏彈劾自己在邊境生事,就是要讓自己入獄!
想來自己當初真是糊塗了。他隨口一說的“陛下欲廢太子”,自己幾乎就當真了!致此大禍。
自己當初怎就信了他?!
薛銘禦懊悔不已,將那日邊境黃晏說的話又捋一遍。
這廝那日上午先說的“兩國遲早再戰、須早作準備”,又說的“恨不得親自上陣”。夜裏才說“陛下欲廢太子、欲罷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還說“隻要支持太子的人還在,太子的儲副身份就無虞”。
自己上午聽了他的,沒有接話。隻是心中略覺欣慰。夜裏聽了他的,自己就信了八九分,真以為太子要被廢了!
明白了,自己正是上午聽了他的主戰之言,無形地把他當做了同道之人,才信了他夜裏的話!
如此來看,這黃晏是深諳自己的內心呐!他的話,全是為自己量身而言的呐!
等等!薛銘禦又突然一想:如此說來,他黃晏是知道自己主戰的了?
那他是如何知道自己主戰的??
自己自從到了隼州,幾乎從未向人吐露主戰心跡,隼州裏不可能有人知道自己心中所想。除了尚卿、太子殿下,若一定要說有誰知道自己心中何想,那隻能是當年在尚文館的同窗,以及如今朝廷裏的一些人。去年底以來,自己上疏三次,兩次稟述邊境情形、主張應對,一次痛罵主和的丁疏琰。從此三封奏疏,不難看出自己的主戰之意。
難道是朝廷裏的人告訴的黃晏?
如是,那會是誰?
此外還有,黃晏故意說到“陛下欲廢太子、欲罷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是想讓自己遲疑不迴,隻是他前一說完,召自己返京的諭令就到了。這也太巧合了!!
難道黃晏一開始就知道諭令要到?!是朝廷裏有人提前告訴了他諭令將至?!
若如此,他便是真與朝中之人有聯!他是聽其命令行事??
這黃晏要害自己,但自己仿佛並未與他結怨??莫非此人真是受朝中誰人指使來害自己?!
那是誰人要害自己?!
不用薛銘禦多想,一個人的名字即刻闖入他的腦中。
丁疏琰。
若說誰要加害自己,那幾乎隻是自己開罪過的人。自己開罪了何人?似乎隻有丁疏琰了。不久之前,自己上疏,將其痛罵一番。
如此似乎也說得通了。丁疏琰是左尚書令,天子的詔書諭令都由尚書台傳宣,他不難知道會有諭令要去隼州、也不難知道諭令之意。他可派人提前告知黃晏諭令將至。
隻是,又為何會有此召己返京的諭令?
依常理,若隻問詢邊境情形,陛下命己上疏即可,全無必要召己返京。且現在已知陛下無意廢太子,也就沒有召己返京的因由。由此看來,諭令應非陛下本意。那便隻有一種可能了,是丁疏琰建言,讓陛下召迴自己。如此,後續諸事,皆是黃晏依其吩咐而為了。
如此來看,所有的事情便已明了了。
丁疏琰因為被自己彈劾,所以決意報複。他派人去找了黃晏。他告訴黃晏天子諭令將至,要黃晏設言誆陷自己。黃晏聽命,邊境那日,先假意主戰,取信於自己,再杜撰陛下欲廢太子及支持太子的官員。自己誤信其言,天子諭令至時遲疑不動,惹了個“目無君上”之罪。而後黃晏再以邊境放箭一事上疏彈劾自己。如此一來,“兩罪”相疊,陛下動怒,將自己下獄。
對,事情便是如此!
這就是事情的真相!
現在隻缺一個印證而已!
薛銘禦捋清了自己為何入獄。對他而言就還剩一個疑惑未解了。
自己前一下獄,後便來個大理寺少卿要自己嫁禍尚卿。他汪樆一個大理寺的少卿,為何要跟尚卿過不去?!他跟尚卿有怨?!
隻是他一個區區的大理寺少卿,與身為宰輔的尚卿幾乎都不會有甚交集,他如何與尚卿結怨?!莫非,他也是聽人命令行事??那會是誰與尚卿有怨??
若是定要找個與祁尚卿有怨的,怕也不是難事。一個人的名字再次闖入薛銘禦的腦中。
丁疏琰。
薛銘禦知道,丁疏琰主和,祁尚卿主戰。二人為戰和之事,每每爭執。
這大理寺少卿汪樆很可能也是丁疏琰的人。是丁疏琰要嫁禍尚卿。薛銘禦心想。
他丁疏琰先構害自己,再嫁禍尚卿。
事實便是如此了!
是不是他丁疏琰,隻需一個印證了!
薛銘禦捋了所有的事情,覺得有些頭脹。他將身子側翻,暫且歇一歇。
忽地又有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海。一個疑問。最後一個疑問。
黃晏告訴自己“陛下欲先召迴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既然他的話都是刻意說給自己聽的,那說明他已經知道自己是支持太子的了??那他,如何知道自己支持太子的?!
難道也是丁疏琰告訴他的??丁疏琰知道自己支持太子了?!
那丁疏琰又是如何知道的?!
薛銘禦略作思索,發覺其實不難明白了。
丁疏琰剛在朝堂與太子爭執,自己跟著就上疏罵他,這還不夠明顯麽?若非支持太子,誰會直罵宰輔?!
且自己主戰,太子也主戰,主張一致。若他丁疏琰再去循查,不難查出自己當年還是東宮的侍官。知道了這些,他丁疏琰還想不到自己跟太子的關係麽?!
若如此,那他應該也猜出自己與尚卿、尚卿與太子的關係了罷。自己與尚卿曾經同是太子的侍官;自己在朝外主戰,尚卿與太子在朝內主戰;自己在朝外罵他丁疏琰,尚卿與太子在朝內跟他爭執。此諸事實跟前,就算是個傻子,也能想到薛銘禦、祁尚卿、太子三人的關係了罷。
況他丁疏琰不傻。所以,他一定想到了。
想及此處,薛銘禦深進一口氣。這丁疏琰的眼裏隻有利益呐!縱他已知自己與尚卿的關係,仍要自己嫁禍尚卿。他真以為所有人都是他一樣唯利是圖的人?!
一切都已明了,隻差個印證了。究竟是不是他丁疏琰要害自己以及尚卿。
何處求個印證?薛銘禦又陷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