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國政的推進和係統升級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高速的在自己的大腦裏整合著蕭盼盼提出的各種建議,很快一個完整的發展思路就出現了。
“蕭姑娘,幫朕廣播一條政令,朕將在五天後發起一次對南方土地情況的核查,告知所有的老百姓,朕會在土地核查完成後逐一試點徭役的廢除,讓他們一定要配合,不要被那些欺壓他們的地主挑唆。”
看了一下朱棣提的要求後,蕭盼盼欣然答應,然後再次玩起了新聞聯播,不過這次是大明新聞聯播。
“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能有效的減輕農民的負擔。請不要受那些地主老財的誆騙,去抵製這項法律,他們不過是想用你們來當炮灰去抵抗國政!”
“請記住一點,稅收這件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內是固定的,你們農民交的多了,地主就交的少了,甚至不用去交了。所以這項政策受益的是你們,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不要被那些黑心的地主騙了!”
聽完蕭盼盼的解釋,永樂一朝的無數百姓紛紛下跪叩頭,感激涕零。
徭役是什麽,徭役是催命符,一場徭役下來,一個體魄如野牛的壯小夥最後都會被折磨成為命不久矣的病夫。
老百姓笑了,地主老爺,文人精英們就要哭了。
在這一刻,他們發現了光幕的存在對他們的迫害有多恐怖!要知道,在過往的曆史中,他們已經實踐出了一套成熟的反抗路徑,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挾民自重。
那些天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牛馬”什麽都不懂,別說皇帝是誰,就是縣長是誰有些人都不知道。他們大抵隻會把這些人統稱為官老爺。
而真正直接管理他們的是附近的地主老爺們。
總體上,他們是感激地主老爺的,因為地主老爺會在荒年時借糧給他們,最多就是還不上的時候要把家裏的幾畝地賠給地主老爺而已,當然有時候還要搭上家裏的小丫頭。
但地主老爺終究是好的,因為地主老爺擋住了官老爺要求交的重稅,地主老爺會組織他們一起去抗稅,也許會死人,但沒什麽好怕的,因為再加稅就活不下去了。
再說了,地主老爺也會陪著他們一起去,隻是地主老爺精貴,不會衝在最前麵,但會抬著某個牌位在後麵壯聲勢,“牛馬”們不知道那個牌位供奉的是誰,但好像每次看到那個牌位,官老爺都大體是不敢再加稅了。
一時間,一個沸反盈天的大場麵就能被弄出來,官老爺就不會加稅了。
這樣的操作地主們屢試不爽,等僵持的局麵達成後,他們就能用朝中的人脈來勸諫皇帝,甚至逼迫皇帝。那些跟自己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大臣們,哪一個不是家鄉的糧米供養出來的,怎麽可能不幫自己說話呢?
如果哪個不知趣的皇帝頭鐵,那就把下來辦事的大臣殺了,反正有這麽多傻啦吧唧的老百姓可以用了,隨便從中挑一個,保證一下養活他的妻兒,他就會非常高興的去做這件要滅滿門的義舉了。
於是隻要人一死,就沒有人敢再下來做事了。
可如今這一套似乎用不了了。
因為蕭盼盼在未來也許能連接到更多的時空,幫助這些不體諒“老百姓”的皇帝弄這個什麽新聞聯播,那他們蠱惑“牛馬”的能力就將大幅減弱。
一想到這個可能,任何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勢力都覺得如芒在背。至於朱棣時代的他們,其實已經有些躺平了,畢竟這位爺手上是真有刀啊,抵製太過的結果是可以想象的。來一個欽差,還是來一支軍隊,全看他們自己怎麽選。平叛是不用講司法流程的,隻需要地名。
而此時此刻,光幕裏的蕭盼盼由衷的笑了,因為小三三又升級了。
“感謝永樂大帝對老百姓們作出的貢獻,直播係統又升級了。雖然依然沒有開通私信,但我又多了兩個可以連接的名額。”
一眾古代帝王瞬間期待了起來,這次會是誰呢?大部分帝王都迫切的希望是自己,主要是再連接不上就很丟臉,特別是那些之前被點名過的皇帝。
比如劉徹和李世民現在就格外忐忑,但最急迫的還是朱厚照,他十分想得到這位蕭姑娘的幫助。
“具體連接誰,我得想想,明天再公布。”蕭盼盼思索著說道,“另外,既然又多出了兩個人,所以直播的安排也自然要改,不過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天連接兩位大佬,也就是說每一位大佬的輪候時間變成兩天。”
嬴政,朱元璋,朱棣本能的黑了臉,什麽檔次跟我爭直播連接時間!
但能怎麽辦呢?作為少有的集權皇帝,他們難得的體會到了無能為力的感覺。
“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先到這吧。”
“有什麽想法嗎?”朱棣隨意的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後,向老和尚問道。
道衍眼中閃著難以抑製的激動,“兩步走,先整合軍隊,軍銜製和軍榮院都弄起來,徹底改革軍戶製度。”
朱棣點頭。
“然後建立軍校,把這次靖難有功的中下級,特別是下級軍兵都拉到軍校裏來,最好立下祖製,曆代大明皇帝都必須是軍校校長。任何試圖改變這一點的文臣,都是亂臣賊子。”
朱棣再次點頭,他對誰來管理軍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
“第二步,建立一個臨時的土地核準衙門,讓他們專職的去完成這次的土地核對。當年太祖皇帝也是用的國子生去做的這件事。”
朱棣繼續點頭讚同。他知道,這件事直接交給六部是辦不好的。“地方官吏要是能配合的,以後朕也會重用。”
特事特辦,主要是為了廢除徭役做準備。至於這個政策能不能推行下去,朱棣扯了扯嘴角,補充道,“讓高煦帶五千人跟著去。”
道衍表示支持,看了看自己的筆記,說道,“這個徭役廢除的政策不會是獨立的,也不可能獨立推動,蕭姑娘的話肯定沒有說完,下次直播時陛下要多問幾句。”
“此話怎講?”
“既然要廢除徭役,給百姓減輕負擔,後續的稅收方法肯定也是要跟著變的。”
“兩稅法不行嗎?”朱棣可不是徹底的武夫。
姚廣孝不置可否,很多事不是他不懂,而是一時間想不到,“苛捐雜稅肯定要強力廢除,關鍵還是人。”
朱棣歎了口氣,他對國稅局這個概念很期待,但能不能成功他並不知道,目前隻是保持著試一試的想法。
道衍輕敲著桌簷,“教育權必須收迴來。”
“哪有這麽輕鬆。”
“既然蕭姑娘能幫我們普及教育,那以後收迴教育權就是必然的。”道衍篤定道,“紙張的發明讓門閥貴族消失了,那為什麽我們這個時代不能再進一步呢?”
“知識大爆炸。”他坐直了身體,咀嚼著這個定義。
如果說以前的他,還因為被困在曆史的牢籠裏,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所以隻能追尋著一些過往的腳步而前進。
那現在就不同了,一個真正能抵達未來的藍圖已經逐漸在他的麵前展開,他已經不再迷茫,他相信自己能做得比原來的曆史更好,更偉大。
“藩王的政策如何?”朱棣繼續問道。
“可以推行,關鍵就是要形成蕭姑娘嘴裏說的利益集團。”道衍指出,“而且不夠,還要在民間創造出一批新的,歸屬於國家的海貿力量。”
“哦,怎麽弄?”朱棣來了興趣。
但道衍暫時沒有頭緒,“我隻有一點小的想法,要是想讓海貿在以後不被文官廢除,光是皇室,勳貴,宗室結成的利益集團是不夠的。要在民間培養新的力量,特別是能分化傳統地主的力量。”
朱棣深以為然,隻有這樣他的皇權勢力才能更好的深入到地方去。
“農學院的事情可以最先搞起來,弄一部分知道種地的讀書人和厲害的農人進來。”朱棣提議道。
“陛下手中有刀,想怎麽做就怎麽做,沒人敢反對的,隻需要做好篩選即可。別讓那些隻知道袖手談心性的人招來就可以了。”
朱棣嗤笑一聲,“這簡單,來農學院是要真的種地的,那個紀錄片裏的那些專家,博士,哪一個不是要親自下地的。就憑這一點,那些錦繡文人就不會來了。”
“多招攬一些貧苦的讀書人是不錯的。”道衍意味深長地說道。
“宗室大和解呢?”朱棣問道。
“看陛下您自己了,做了能提高陛下聲望,不做也無礙。”
朱棣沉默片刻,然後讓身邊的黃儼傳旨,“懿文太子一脈,遷入鳳陽居住,賜地一百畝,準其後人務農為生,不收賦稅,不服徭役。四代後準其參與科考,期間子嗣若在農務上有進益,可進入農學院學習。”
道衍品味著這道聖旨,頓時覺得朱棣有些不厚道,說好的大和解,結果還是把人家往風口浪尖上去推。
他望向了窗外,風流萬裏,雲卷雲舒,時代正在朝著他無法理解的方向悄然轉動。
“蕭姑娘,幫朕廣播一條政令,朕將在五天後發起一次對南方土地情況的核查,告知所有的老百姓,朕會在土地核查完成後逐一試點徭役的廢除,讓他們一定要配合,不要被那些欺壓他們的地主挑唆。”
看了一下朱棣提的要求後,蕭盼盼欣然答應,然後再次玩起了新聞聯播,不過這次是大明新聞聯播。
“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能有效的減輕農民的負擔。請不要受那些地主老財的誆騙,去抵製這項法律,他們不過是想用你們來當炮灰去抵抗國政!”
“請記住一點,稅收這件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段內是固定的,你們農民交的多了,地主就交的少了,甚至不用去交了。所以這項政策受益的是你們,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不要被那些黑心的地主騙了!”
聽完蕭盼盼的解釋,永樂一朝的無數百姓紛紛下跪叩頭,感激涕零。
徭役是什麽,徭役是催命符,一場徭役下來,一個體魄如野牛的壯小夥最後都會被折磨成為命不久矣的病夫。
老百姓笑了,地主老爺,文人精英們就要哭了。
在這一刻,他們發現了光幕的存在對他們的迫害有多恐怖!要知道,在過往的曆史中,他們已經實踐出了一套成熟的反抗路徑,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挾民自重。
那些天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牛馬”什麽都不懂,別說皇帝是誰,就是縣長是誰有些人都不知道。他們大抵隻會把這些人統稱為官老爺。
而真正直接管理他們的是附近的地主老爺們。
總體上,他們是感激地主老爺的,因為地主老爺會在荒年時借糧給他們,最多就是還不上的時候要把家裏的幾畝地賠給地主老爺而已,當然有時候還要搭上家裏的小丫頭。
但地主老爺終究是好的,因為地主老爺擋住了官老爺要求交的重稅,地主老爺會組織他們一起去抗稅,也許會死人,但沒什麽好怕的,因為再加稅就活不下去了。
再說了,地主老爺也會陪著他們一起去,隻是地主老爺精貴,不會衝在最前麵,但會抬著某個牌位在後麵壯聲勢,“牛馬”們不知道那個牌位供奉的是誰,但好像每次看到那個牌位,官老爺都大體是不敢再加稅了。
一時間,一個沸反盈天的大場麵就能被弄出來,官老爺就不會加稅了。
這樣的操作地主們屢試不爽,等僵持的局麵達成後,他們就能用朝中的人脈來勸諫皇帝,甚至逼迫皇帝。那些跟自己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大臣們,哪一個不是家鄉的糧米供養出來的,怎麽可能不幫自己說話呢?
如果哪個不知趣的皇帝頭鐵,那就把下來辦事的大臣殺了,反正有這麽多傻啦吧唧的老百姓可以用了,隨便從中挑一個,保證一下養活他的妻兒,他就會非常高興的去做這件要滅滿門的義舉了。
於是隻要人一死,就沒有人敢再下來做事了。
可如今這一套似乎用不了了。
因為蕭盼盼在未來也許能連接到更多的時空,幫助這些不體諒“老百姓”的皇帝弄這個什麽新聞聯播,那他們蠱惑“牛馬”的能力就將大幅減弱。
一想到這個可能,任何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勢力都覺得如芒在背。至於朱棣時代的他們,其實已經有些躺平了,畢竟這位爺手上是真有刀啊,抵製太過的結果是可以想象的。來一個欽差,還是來一支軍隊,全看他們自己怎麽選。平叛是不用講司法流程的,隻需要地名。
而此時此刻,光幕裏的蕭盼盼由衷的笑了,因為小三三又升級了。
“感謝永樂大帝對老百姓們作出的貢獻,直播係統又升級了。雖然依然沒有開通私信,但我又多了兩個可以連接的名額。”
一眾古代帝王瞬間期待了起來,這次會是誰呢?大部分帝王都迫切的希望是自己,主要是再連接不上就很丟臉,特別是那些之前被點名過的皇帝。
比如劉徹和李世民現在就格外忐忑,但最急迫的還是朱厚照,他十分想得到這位蕭姑娘的幫助。
“具體連接誰,我得想想,明天再公布。”蕭盼盼思索著說道,“另外,既然又多出了兩個人,所以直播的安排也自然要改,不過還是和以前一樣,一天連接兩位大佬,也就是說每一位大佬的輪候時間變成兩天。”
嬴政,朱元璋,朱棣本能的黑了臉,什麽檔次跟我爭直播連接時間!
但能怎麽辦呢?作為少有的集權皇帝,他們難得的體會到了無能為力的感覺。
“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先到這吧。”
“有什麽想法嗎?”朱棣隨意的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後,向老和尚問道。
道衍眼中閃著難以抑製的激動,“兩步走,先整合軍隊,軍銜製和軍榮院都弄起來,徹底改革軍戶製度。”
朱棣點頭。
“然後建立軍校,把這次靖難有功的中下級,特別是下級軍兵都拉到軍校裏來,最好立下祖製,曆代大明皇帝都必須是軍校校長。任何試圖改變這一點的文臣,都是亂臣賊子。”
朱棣再次點頭,他對誰來管理軍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
“第二步,建立一個臨時的土地核準衙門,讓他們專職的去完成這次的土地核對。當年太祖皇帝也是用的國子生去做的這件事。”
朱棣繼續點頭讚同。他知道,這件事直接交給六部是辦不好的。“地方官吏要是能配合的,以後朕也會重用。”
特事特辦,主要是為了廢除徭役做準備。至於這個政策能不能推行下去,朱棣扯了扯嘴角,補充道,“讓高煦帶五千人跟著去。”
道衍表示支持,看了看自己的筆記,說道,“這個徭役廢除的政策不會是獨立的,也不可能獨立推動,蕭姑娘的話肯定沒有說完,下次直播時陛下要多問幾句。”
“此話怎講?”
“既然要廢除徭役,給百姓減輕負擔,後續的稅收方法肯定也是要跟著變的。”
“兩稅法不行嗎?”朱棣可不是徹底的武夫。
姚廣孝不置可否,很多事不是他不懂,而是一時間想不到,“苛捐雜稅肯定要強力廢除,關鍵還是人。”
朱棣歎了口氣,他對國稅局這個概念很期待,但能不能成功他並不知道,目前隻是保持著試一試的想法。
道衍輕敲著桌簷,“教育權必須收迴來。”
“哪有這麽輕鬆。”
“既然蕭姑娘能幫我們普及教育,那以後收迴教育權就是必然的。”道衍篤定道,“紙張的發明讓門閥貴族消失了,那為什麽我們這個時代不能再進一步呢?”
“知識大爆炸。”他坐直了身體,咀嚼著這個定義。
如果說以前的他,還因為被困在曆史的牢籠裏,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所以隻能追尋著一些過往的腳步而前進。
那現在就不同了,一個真正能抵達未來的藍圖已經逐漸在他的麵前展開,他已經不再迷茫,他相信自己能做得比原來的曆史更好,更偉大。
“藩王的政策如何?”朱棣繼續問道。
“可以推行,關鍵就是要形成蕭姑娘嘴裏說的利益集團。”道衍指出,“而且不夠,還要在民間創造出一批新的,歸屬於國家的海貿力量。”
“哦,怎麽弄?”朱棣來了興趣。
但道衍暫時沒有頭緒,“我隻有一點小的想法,要是想讓海貿在以後不被文官廢除,光是皇室,勳貴,宗室結成的利益集團是不夠的。要在民間培養新的力量,特別是能分化傳統地主的力量。”
朱棣深以為然,隻有這樣他的皇權勢力才能更好的深入到地方去。
“農學院的事情可以最先搞起來,弄一部分知道種地的讀書人和厲害的農人進來。”朱棣提議道。
“陛下手中有刀,想怎麽做就怎麽做,沒人敢反對的,隻需要做好篩選即可。別讓那些隻知道袖手談心性的人招來就可以了。”
朱棣嗤笑一聲,“這簡單,來農學院是要真的種地的,那個紀錄片裏的那些專家,博士,哪一個不是要親自下地的。就憑這一點,那些錦繡文人就不會來了。”
“多招攬一些貧苦的讀書人是不錯的。”道衍意味深長地說道。
“宗室大和解呢?”朱棣問道。
“看陛下您自己了,做了能提高陛下聲望,不做也無礙。”
朱棣沉默片刻,然後讓身邊的黃儼傳旨,“懿文太子一脈,遷入鳳陽居住,賜地一百畝,準其後人務農為生,不收賦稅,不服徭役。四代後準其參與科考,期間子嗣若在農務上有進益,可進入農學院學習。”
道衍品味著這道聖旨,頓時覺得朱棣有些不厚道,說好的大和解,結果還是把人家往風口浪尖上去推。
他望向了窗外,風流萬裏,雲卷雲舒,時代正在朝著他無法理解的方向悄然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