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來臨,長安的天氣也越來越冷。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每一個冬天對老人來說都是一個考驗,許多人一覺睡過去,就再也醒不過來。
天亮了,今日本是大朝會的日子。
可陛下生病不朝,卻同時召見太子和朝中幾位重臣。
天氣好冷。
七郎緊了緊身上的官服,盡管裏麵穿了厚厚的毛衣毛褲,還是覺得寒風刺骨。
他是外官,本來不在“朝中高官”之列,但皇帝特召他和三省六部高官一起進宮。
望著巍峨的宮殿,七郎覺得雙腿如灌鉛,每一步都很重。
皇帝穿戴整齊,坐在寢殿的榻上。
即使是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要保持帝王的尊嚴。
史書都稱讚皇帝英姿勃發,美男子什麽時候都注重自己的儀容。
他將太子召到榻前,溫和地囑咐:“你要以曆代聖賢明君為範,不要效仿朕。朕自登基以來,所犯過失: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
“這些,你都要引以為戒。”
“長孫無忌、褚遂良……”皇帝一一點著名,最後目光掠過七郎,“趙全,皆國之棟梁,你要繼續重用。如今天下太平,你要愛惜民力,不可好大喜功。”
太子悲傷而惶恐,哽咽地說:“父皇,您好好休養,不必著急說這些。”
皇帝拍了拍太子的手:“國富民強不易,這天下交給你,朕很放心,我兒當為堯舜!”
這是他選中的繼承人,是寄以厚望的佳兒!
皇帝又召重臣上前,一一交代了十幾條事,最後說:“喪事從簡,不必過於靡費,不必陪葬奇珍異寶,以免招惹盜賊。”
“新君靈前繼位,再昭告四夷。”
…………
殿內早已哭成一片,七郎跪在最角落的地方,眼淚奪眶而出。
皇帝的聲音響起:“趙全,你是朕的應夢賢臣,與太子自幼相識,朕望你輔國安民,與新帝君臣相得……”
他這輩子太寂寞了,希望兒子能有一個相得一生的臣子。
七郎哭著應諾。
他哭得那麽狼狽,卻沒有聲音,衣襟全部濕透,整個人都浸泡在悲傷裏。
過了不知多久,皇帝交代完所有的事,含笑閉上了眼睛。
一代大帝,即使駕崩也是從容、安詳。
孫思邈在側,帶著一眾禦醫極力搶救,卻也無力迴天。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希望世間真的有靈魂,人死之後能到另一個世界。
喪鍾鳴起,一層層地傳了出去,整個宮城、皇城、長安城,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朝皇宮方向下跪哭泣。
一旦山陵崩,來得那麽突然,又似乎理所當然。
人生自古誰無死?
這些年,朝中老臣陸陸續續地離世,眾星拱衛著帝星,眾星陸續隕落,自然輪到了帝星。
舊的時代落幕,新的時代開啟。
不管是真傷心還是假傷心,所有人都哭得肝腸寸斷。
哭過之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托孤重臣出來主持大局,禮部安排喪儀,太子靈前登基。
那位千古一帝,從此就被稱為“先帝”了!
新帝被立為太子已經好多年,最近這幾年,已在大行皇帝的授意下參政,身邊早已聚集了許多擁戴之人。
這一次帝位的更迭,竟是幾十年來難得的平穩過渡。
新帝繼位,哀告天下。
長安城的百姓紛紛換上素衣,家家有哭聲。
七郎作為外官,沒有參與安排喪儀的事,按禮儀祭奠先帝後,迴到了家中。
趙老漢和周氏也換上了素服,神色哀傷……他們沒有見過先帝,卻認定先帝對趙家有大恩。
趙家這樣的莊戶人家,竟有好幾個兒孫當官!
周氏鄉下婦人,竟也能封誥命!
周氏拉著七郎的手,無聲地安慰。都說“萬歲”,她一直以為皇帝真的能千秋萬歲。
七郎也是默默不語。
趙老漢終於知道,自家幺兒最近的“心病”是什麽。
他拍了拍七郎的肩膀:“你不是神仙,這不是你能阻止的,不要難過了。唉,太子……哦,皇帝現在想必也很傷心,你有空去安慰安慰他。”
以己度人,趙老漢覺得新帝沒了父親,會很傷心。
沒了父親的孩子呢!
七郎“嗯”了一聲,對爹娘說:“你們也別難過擔心,快過年了,新的一年會改元,仍然是太平盛世。”
太子是沒爹的孩子,所幸自己爹娘還在!
駱賓王說得沒錯,像他這樣父母雙全的,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七郎迴到自己的屋前,聽到小孩子的笑聲。
喜兒仰著脖子,脆生生地說:“鵝鵝鵝……鐵鍋燉大鵝。”
“是曲項向天歌!”董月明糾正。
喜兒笑嘻嘻的:“鐵鍋燉大鵝!”
董月明扶額……明明不久前還背得好好的,被盈盈搗亂故意念錯,喜兒就被帶偏了。
正兒還小,也跟著“鵝鵝鵝……”
七郎站在門口看了一會兒,心中的寒冰漸漸融化,仿佛春暖花開。
眼尖的喜兒先發現了七郎,從榻上跳下,邁著小胖腿跑了過來:“爹爹,鐵鍋燉大鵝!”
七郎接住女兒,笑著說:“現在不能吃大鵝。”
國喪期間,舉國皆哀,不得飲酒食肉。
當然,偏遠的地方、小老百姓,那是民不舉官不究。但七郎是官員,該守的規矩要守。
董月明也注意到七郎,有些擔憂地看著他。
夫君重情重義,會為先帝病重而得心病,如今不知多難過。
七郎坐在地毯上,神色平靜,和往常一樣陪娃娃們玩耍,已經看不出悲痛。
男子漢大丈夫,得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能讓家人為自己擔心。
“先帝大殮,雖有遺命一切從簡,還是放了很多珍貴的陪葬品。先帝喜好書法、崇尚二王,放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可惜後人無法一睹這幅字帖的真跡了。
“無子妃嬪,皆要到別廟出家為尼……昊兒媳婦的姐姐,武才人也要出家為尼。”
董月明歎道:“是如此。阿寧哭了好幾天,她姐姐十四歲入宮侍奉先帝,那麽多年都隻是才人。如今風華正茂,卻要出家為尼,豈不叫人傷心。”
人與人的悲歡是不共通的。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每一個冬天對老人來說都是一個考驗,許多人一覺睡過去,就再也醒不過來。
天亮了,今日本是大朝會的日子。
可陛下生病不朝,卻同時召見太子和朝中幾位重臣。
天氣好冷。
七郎緊了緊身上的官服,盡管裏麵穿了厚厚的毛衣毛褲,還是覺得寒風刺骨。
他是外官,本來不在“朝中高官”之列,但皇帝特召他和三省六部高官一起進宮。
望著巍峨的宮殿,七郎覺得雙腿如灌鉛,每一步都很重。
皇帝穿戴整齊,坐在寢殿的榻上。
即使是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要保持帝王的尊嚴。
史書都稱讚皇帝英姿勃發,美男子什麽時候都注重自己的儀容。
他將太子召到榻前,溫和地囑咐:“你要以曆代聖賢明君為範,不要效仿朕。朕自登基以來,所犯過失: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
“這些,你都要引以為戒。”
“長孫無忌、褚遂良……”皇帝一一點著名,最後目光掠過七郎,“趙全,皆國之棟梁,你要繼續重用。如今天下太平,你要愛惜民力,不可好大喜功。”
太子悲傷而惶恐,哽咽地說:“父皇,您好好休養,不必著急說這些。”
皇帝拍了拍太子的手:“國富民強不易,這天下交給你,朕很放心,我兒當為堯舜!”
這是他選中的繼承人,是寄以厚望的佳兒!
皇帝又召重臣上前,一一交代了十幾條事,最後說:“喪事從簡,不必過於靡費,不必陪葬奇珍異寶,以免招惹盜賊。”
“新君靈前繼位,再昭告四夷。”
…………
殿內早已哭成一片,七郎跪在最角落的地方,眼淚奪眶而出。
皇帝的聲音響起:“趙全,你是朕的應夢賢臣,與太子自幼相識,朕望你輔國安民,與新帝君臣相得……”
他這輩子太寂寞了,希望兒子能有一個相得一生的臣子。
七郎哭著應諾。
他哭得那麽狼狽,卻沒有聲音,衣襟全部濕透,整個人都浸泡在悲傷裏。
過了不知多久,皇帝交代完所有的事,含笑閉上了眼睛。
一代大帝,即使駕崩也是從容、安詳。
孫思邈在側,帶著一眾禦醫極力搶救,卻也無力迴天。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希望世間真的有靈魂,人死之後能到另一個世界。
喪鍾鳴起,一層層地傳了出去,整個宮城、皇城、長安城,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朝皇宮方向下跪哭泣。
一旦山陵崩,來得那麽突然,又似乎理所當然。
人生自古誰無死?
這些年,朝中老臣陸陸續續地離世,眾星拱衛著帝星,眾星陸續隕落,自然輪到了帝星。
舊的時代落幕,新的時代開啟。
不管是真傷心還是假傷心,所有人都哭得肝腸寸斷。
哭過之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托孤重臣出來主持大局,禮部安排喪儀,太子靈前登基。
那位千古一帝,從此就被稱為“先帝”了!
新帝被立為太子已經好多年,最近這幾年,已在大行皇帝的授意下參政,身邊早已聚集了許多擁戴之人。
這一次帝位的更迭,竟是幾十年來難得的平穩過渡。
新帝繼位,哀告天下。
長安城的百姓紛紛換上素衣,家家有哭聲。
七郎作為外官,沒有參與安排喪儀的事,按禮儀祭奠先帝後,迴到了家中。
趙老漢和周氏也換上了素服,神色哀傷……他們沒有見過先帝,卻認定先帝對趙家有大恩。
趙家這樣的莊戶人家,竟有好幾個兒孫當官!
周氏鄉下婦人,竟也能封誥命!
周氏拉著七郎的手,無聲地安慰。都說“萬歲”,她一直以為皇帝真的能千秋萬歲。
七郎也是默默不語。
趙老漢終於知道,自家幺兒最近的“心病”是什麽。
他拍了拍七郎的肩膀:“你不是神仙,這不是你能阻止的,不要難過了。唉,太子……哦,皇帝現在想必也很傷心,你有空去安慰安慰他。”
以己度人,趙老漢覺得新帝沒了父親,會很傷心。
沒了父親的孩子呢!
七郎“嗯”了一聲,對爹娘說:“你們也別難過擔心,快過年了,新的一年會改元,仍然是太平盛世。”
太子是沒爹的孩子,所幸自己爹娘還在!
駱賓王說得沒錯,像他這樣父母雙全的,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七郎迴到自己的屋前,聽到小孩子的笑聲。
喜兒仰著脖子,脆生生地說:“鵝鵝鵝……鐵鍋燉大鵝。”
“是曲項向天歌!”董月明糾正。
喜兒笑嘻嘻的:“鐵鍋燉大鵝!”
董月明扶額……明明不久前還背得好好的,被盈盈搗亂故意念錯,喜兒就被帶偏了。
正兒還小,也跟著“鵝鵝鵝……”
七郎站在門口看了一會兒,心中的寒冰漸漸融化,仿佛春暖花開。
眼尖的喜兒先發現了七郎,從榻上跳下,邁著小胖腿跑了過來:“爹爹,鐵鍋燉大鵝!”
七郎接住女兒,笑著說:“現在不能吃大鵝。”
國喪期間,舉國皆哀,不得飲酒食肉。
當然,偏遠的地方、小老百姓,那是民不舉官不究。但七郎是官員,該守的規矩要守。
董月明也注意到七郎,有些擔憂地看著他。
夫君重情重義,會為先帝病重而得心病,如今不知多難過。
七郎坐在地毯上,神色平靜,和往常一樣陪娃娃們玩耍,已經看不出悲痛。
男子漢大丈夫,得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能讓家人為自己擔心。
“先帝大殮,雖有遺命一切從簡,還是放了很多珍貴的陪葬品。先帝喜好書法、崇尚二王,放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可惜後人無法一睹這幅字帖的真跡了。
“無子妃嬪,皆要到別廟出家為尼……昊兒媳婦的姐姐,武才人也要出家為尼。”
董月明歎道:“是如此。阿寧哭了好幾天,她姐姐十四歲入宮侍奉先帝,那麽多年都隻是才人。如今風華正茂,卻要出家為尼,豈不叫人傷心。”
人與人的悲歡是不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