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的大女兒劉真前年嫁到了上京,夫家雖說是個小官,但人在上京,總比她們這小地方門道多些。
劉老太太急不可待,讓大孫女幫忙打聽這崔鳳齡到底什麽來路。
等了十幾日才等來迴信,信中迴覆:【孫女問過夫君,宮中確有崔鳳齡此人,但非東宮侍婢,乃天子近臣,官拜中殿令,總領尚宮,不知祖母何故問及此事?孫女拜祖母安。】
劉老太太差點一口氣背過去,半天才被婢女扶起來。
上迴那崔大姑娘來 ,連他們家一口茶都沒喝就走了。
她心裏火急火燎的,生怕人家要找來報復,報復她也就算了,可千萬別害她兒子啊!
劉老太太趕緊叫人來:「快去挑些時興的衣裳首飾給四姑娘送去,以後都對四姑娘客氣點。」
又把劉苗叫來一通教育:「往後你少找崔玉齡的茬,安安心心做你自己的事去,你要閑得沒事就去看看書繡繡花,都是要嫁人的大姑娘了,能不能有點長進?」
劉苗一臉不服:「憑什麽?我才是劉家名正言順的三姑娘,那個崔玉齡是個鳩占鵲巢的野種,憑什麽要我讓她?她還拿謝家哥哥的事嘲笑我呢!」
「住口!」劉老太太打斷她:「謝家那奴婢我自會與他家大太太說去,想辦法給你除了就是,你一個姑娘家,別張口閉口野種野種的,叫人聽了看輕你。」
劉苗不理解:「祖母您到底是怎麽了,上午還說要給我報仇呢!」
劉老太太恨鐵不成鋼的看著她:「你可給我省點心吧,保不齊將來還要仰仗人家呢!」
第13章
迴京路上,鳳齡乘的馬車突然壞了,輪轂斷裂不能再走,不得已隻能去和太子殿下同乘一輛。
行路顛簸,兩人在馬車裏相顧無言。
鳳齡掀開簾子看看外麵:「快到北城門了。」
窗外刮著輕柔的風,捲起一兩片落花吹了進來。
落在她梳好的髮髻上,她伸手拈了下來,看清楚是紫蘇花。
便說:「這花在定陶是一道菜,可以炒雞蛋吃。」
太子道:「文人看到落花要作詩,你看到隻會炒雞蛋吃。」
鳳齡撇嘴:「那怎麽了,我是做奴婢的,窮鄉僻壤裏出來的,和您不能比,我們下人呢,天生就不是閑情雅致的人,隻會務實過日子。」
太子冷哼一聲:「平時沒見你把自己當下人,成天穿金戴銀,唿朋引伴,到公主府酒池肉林的快活,說你兩句,就又是奴婢,又是下人的,誠心氣我吧?」
進了城,鳳齡說要先迴私宅一趟,太子原本要直接迴宮裏的,聽見這話又改了主意:「我跟你一起去。」
鳳齡連忙道:「我那宅子狹小簡陋,哪敢接待您呢!」
太子擺擺手:「不妨事,喝杯茶就走。」
鳳齡悶著臉,也隻好同意了。
心裏真是直冒火,本來閑的時候就不多。
原是想找個由頭去見見景硯的。
這下泡湯了。
還要伺候這尊大佛。
她的宅子就在金銀胡同,靠近胡同口,也不遠。
進了門,入目是一棵大梧桐樹,長得鬱鬱蒼蒼,生機勃勃。
一般院子裏種樹,都是雙數,圖個吉利,少有種一棵的。
太子看著鳳齡直搖頭,這女人真是做什麽都要跟人家不一樣。
他負手進去,四處打量一番。
格局端正,整齊有致,既有正院的莊重,也有些女孩氣的擺件。
比如廊下掛了幾盞手繪花燈,有小兔式的,雀鳥式的,葫蘆式的,大約是之前花燈節從街上帶迴來的。
還圈了一塊小花圃,種著月季,丁香,鈴蘭,紫藤,繡球等等,團團簇簇,頗為艷麗。
太子在前頭走:「宅子修的不錯,就是小了點。」
鳳齡在後頭跟著:「一個人住是盡夠了。」
心裏抹了一把辛酸淚。
親娘嘞,這還逛起來了,不會等會還要用飯吧?
太子環顧花圃:「這不是挺有閑情雅致的?種這麽些花。」
鳳齡迴:「都是我那丫頭玉蘭種的,我可養不活這些東西。」
其實這說的是假話了,院裏一多半的花卉草木都是她自己種的,隻是太子殿下素來喜歡收集打理一些名貴植卉,她不想接這個話茬,省得太子爺又要問她許多。
太子看了她一眼,無語道:「真是草包。」
他四處轉了轉,最後駐足在那棵梧桐樹前:「怎麽在這裏種梧桐?」
尋常人家種柳樹,榆樹頗多。
鳳齡摸了摸粗糙的樹皮,說:「梧桐忠貞啊,矢誌不渝。」
這棵樹其實是景硯送給她的,從莊子上移栽過來費了不少力。
太子自然不知道,隻是聽了也有些沉默。
他望著她全神貫注的樣子,突然發覺她已經這麽高了,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她個子還不及他的胸口。
他想起從前很多往事。
那一年被誤診為天花之時,整個東宮人人自危,無人敢近他身。
病榻之上想喝口熱水都不易,他想自己怕是要命絕於此了。
也不怪那些惶恐躲避的宮女和太監,人命大事,誰不害怕?
他病得迷迷糊糊時,有人給他餵藥。
一個年輕女孩兒,覆著麵紗,看起來很害怕,甚至手腕都是輕輕顫抖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劉老太太急不可待,讓大孫女幫忙打聽這崔鳳齡到底什麽來路。
等了十幾日才等來迴信,信中迴覆:【孫女問過夫君,宮中確有崔鳳齡此人,但非東宮侍婢,乃天子近臣,官拜中殿令,總領尚宮,不知祖母何故問及此事?孫女拜祖母安。】
劉老太太差點一口氣背過去,半天才被婢女扶起來。
上迴那崔大姑娘來 ,連他們家一口茶都沒喝就走了。
她心裏火急火燎的,生怕人家要找來報復,報復她也就算了,可千萬別害她兒子啊!
劉老太太趕緊叫人來:「快去挑些時興的衣裳首飾給四姑娘送去,以後都對四姑娘客氣點。」
又把劉苗叫來一通教育:「往後你少找崔玉齡的茬,安安心心做你自己的事去,你要閑得沒事就去看看書繡繡花,都是要嫁人的大姑娘了,能不能有點長進?」
劉苗一臉不服:「憑什麽?我才是劉家名正言順的三姑娘,那個崔玉齡是個鳩占鵲巢的野種,憑什麽要我讓她?她還拿謝家哥哥的事嘲笑我呢!」
「住口!」劉老太太打斷她:「謝家那奴婢我自會與他家大太太說去,想辦法給你除了就是,你一個姑娘家,別張口閉口野種野種的,叫人聽了看輕你。」
劉苗不理解:「祖母您到底是怎麽了,上午還說要給我報仇呢!」
劉老太太恨鐵不成鋼的看著她:「你可給我省點心吧,保不齊將來還要仰仗人家呢!」
第13章
迴京路上,鳳齡乘的馬車突然壞了,輪轂斷裂不能再走,不得已隻能去和太子殿下同乘一輛。
行路顛簸,兩人在馬車裏相顧無言。
鳳齡掀開簾子看看外麵:「快到北城門了。」
窗外刮著輕柔的風,捲起一兩片落花吹了進來。
落在她梳好的髮髻上,她伸手拈了下來,看清楚是紫蘇花。
便說:「這花在定陶是一道菜,可以炒雞蛋吃。」
太子道:「文人看到落花要作詩,你看到隻會炒雞蛋吃。」
鳳齡撇嘴:「那怎麽了,我是做奴婢的,窮鄉僻壤裏出來的,和您不能比,我們下人呢,天生就不是閑情雅致的人,隻會務實過日子。」
太子冷哼一聲:「平時沒見你把自己當下人,成天穿金戴銀,唿朋引伴,到公主府酒池肉林的快活,說你兩句,就又是奴婢,又是下人的,誠心氣我吧?」
進了城,鳳齡說要先迴私宅一趟,太子原本要直接迴宮裏的,聽見這話又改了主意:「我跟你一起去。」
鳳齡連忙道:「我那宅子狹小簡陋,哪敢接待您呢!」
太子擺擺手:「不妨事,喝杯茶就走。」
鳳齡悶著臉,也隻好同意了。
心裏真是直冒火,本來閑的時候就不多。
原是想找個由頭去見見景硯的。
這下泡湯了。
還要伺候這尊大佛。
她的宅子就在金銀胡同,靠近胡同口,也不遠。
進了門,入目是一棵大梧桐樹,長得鬱鬱蒼蒼,生機勃勃。
一般院子裏種樹,都是雙數,圖個吉利,少有種一棵的。
太子看著鳳齡直搖頭,這女人真是做什麽都要跟人家不一樣。
他負手進去,四處打量一番。
格局端正,整齊有致,既有正院的莊重,也有些女孩氣的擺件。
比如廊下掛了幾盞手繪花燈,有小兔式的,雀鳥式的,葫蘆式的,大約是之前花燈節從街上帶迴來的。
還圈了一塊小花圃,種著月季,丁香,鈴蘭,紫藤,繡球等等,團團簇簇,頗為艷麗。
太子在前頭走:「宅子修的不錯,就是小了點。」
鳳齡在後頭跟著:「一個人住是盡夠了。」
心裏抹了一把辛酸淚。
親娘嘞,這還逛起來了,不會等會還要用飯吧?
太子環顧花圃:「這不是挺有閑情雅致的?種這麽些花。」
鳳齡迴:「都是我那丫頭玉蘭種的,我可養不活這些東西。」
其實這說的是假話了,院裏一多半的花卉草木都是她自己種的,隻是太子殿下素來喜歡收集打理一些名貴植卉,她不想接這個話茬,省得太子爺又要問她許多。
太子看了她一眼,無語道:「真是草包。」
他四處轉了轉,最後駐足在那棵梧桐樹前:「怎麽在這裏種梧桐?」
尋常人家種柳樹,榆樹頗多。
鳳齡摸了摸粗糙的樹皮,說:「梧桐忠貞啊,矢誌不渝。」
這棵樹其實是景硯送給她的,從莊子上移栽過來費了不少力。
太子自然不知道,隻是聽了也有些沉默。
他望著她全神貫注的樣子,突然發覺她已經這麽高了,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她個子還不及他的胸口。
他想起從前很多往事。
那一年被誤診為天花之時,整個東宮人人自危,無人敢近他身。
病榻之上想喝口熱水都不易,他想自己怕是要命絕於此了。
也不怪那些惶恐躲避的宮女和太監,人命大事,誰不害怕?
他病得迷迷糊糊時,有人給他餵藥。
一個年輕女孩兒,覆著麵紗,看起來很害怕,甚至手腕都是輕輕顫抖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