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姑姑就說過,若能在主子們麵前露個臉,興許有免罪離宮的機會。
現在有一半的人能離開,有一半人的要留下。
鳳齡正愁怎樣讓姑姑看到自己,元寧公主卻在此時將琴一丟:「什麽東西,還說是天籟之音呢,真沒意思!」
鳳齡環顧左右,不知為何憑白生出一股勇氣,壯著膽子小聲開口:「公主可看到這琴架上附了一隻木橫,您用這木橫按住琴弦再試試。」
元寧公主探頭看看,果然有一截彎月似的小木頭,照鳳齡說的方法試了一試,果然彈出的聲音輕靈悅耳,比剛才好聽多了。
元寧公主喜笑顏開的掀開簾子走出來:「你叫什麽名字?多大了?」
鳳齡屈膝行禮:「奴婢是掖庭宮女,名叫崔鳳齡,今年十一歲。」
元寧公主欣喜道:「唉呀!你竟然和我同歲!」
說罷打量了鳳齡一眼,見她素淨單薄,長相不俗,便心生幾分喜歡,轉頭對裏麵道:「母親,把這個小丫頭留下來吧,女兒覺得和她很投緣,正好給我做個玩伴。」
鳳齡一愣,怎麽弄巧成拙竟然要將她留下來了?
這一年她十一歲,個子還沒抽條,頭髮也隻夠紮成一個元寶樣,戴著寒酸的青色絨花,看著就不像能成器的。
迴北巷時,姑姑望著才到肩膀的她,告訴她:「你要出頭了,多少人修了一輩子也沒這個造化。」
位高者薄施恩惠,位低者如見神佛。
旁邊飛過來幾道酸溜溜的眼風:「將來富貴了,可不要忘了我們才好,到底是一起吃過苦的。」
有幾個已經被記下名字可以放出宮去的,仿佛此刻也沒有那麽高興了。
迴家雖好,可那是跟北巷比,若是能留在禦前,將來大有造化,恩及家族,該是多大的富貴和體麵,哪裏是迴老家能比得上的。
迴去以後,鳳齡抱著邵盈盈哭了一場:「我怎麽這麽倒黴!」
邵盈盈不知道怎麽安慰她,隻好說:「既來之,則安之嘛!」
*
初到太極殿,鳳齡是作為奉茶宮女隨侍左右的。
她雖然進宮快一年了,可終日都是在北巷那個不見天日的地方洗著堆積如山的衣服,禦前侍奉的規矩是半點不懂。
禦前大監何奉便找了個嬤嬤專門教導她宮中禮製,一個奉茶宮女本不需要這樣關照,可誰讓她是元寧公主親自開口留下來的呢。
鳳齡也聽從邵盈盈說的「既來之,則安之」,壓下所有的委屈和想家的情懷,刻苦勤勉的跟著嬤嬤學起來。
伴君如伴虎,到了禦前可就跟北巷不一樣了,再插科打諢,偷奸耍滑,說不準哪一天就觸怒龍顏掉了腦袋。
何奉雖不苟言笑,但他有個幹兒子何廣春,比鳳齡大三歲,也在太極殿當差,十分機靈活潑,在一眾謹言慎行,墨守成規的老頑固身邊,鳳齡和他一見投緣,又把邵盈盈介紹給他認識。
三個不著調的碰到一起,就像蜘蛛精迴了盤絲洞。
鳳齡偶爾想起那日大雨裏曾給自己送傘的那位公子,一直心懷感激,閑時問起何廣春:「你知道程國公府的公子是誰嗎?」
何廣春道:「你說程九郎啊?」
鳳齡說:「這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是程國公府的公子,那日下大雨,他送了我一把傘。」
何廣春便道:「那錯不了,程國公府就一個兒子,名叫程景硯,他在族中行九,宮裏都叫他九郎。」
鳳齡道:「他給我的傘似乎很名貴呢,描金繪彩的,我一直不得機會還給他,像是占了人家的財物,心裏過意不去。」
何廣春笑起來:「人家堂堂國公府的公子,能惦記你那一把傘?你這見識也就是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了!」
鳳齡一腳踢過去。
*
誰知道沒過幾日,鳳齡就又見到這位九公子了,他從宮學出來,經過麗正門。
兩人打了個照麵,程景硯似乎對她也有些印象。
才短短數月,她已經從掖廷末等宮女的裝扮,換成了丹紅繡白鶴的禦前宮女服飾,真是青雲直上。
鳳齡立在角門處,大方行禮,莞爾道:「九公子別來無恙。」
程景硯有些驚訝:「認得我?」
鳳齡道:「宮裏誰不認得程九郎?」
程景硯笑了笑:「看你如今已經在禦前當差了,想必不會再淋雨受罪了。」
又問鳳齡:「你叫什麽名兒?」
鳳齡恭恭敬敬答:「奴婢名叫鳳齡,崔鳳齡。」
他道:「我記住了。」
他那樣謙遜和煦的笑著,雖為貴族,卻平易近人。
迎著日光,是如玉如珠的美好。
*
迴到太極殿時,內殿站著個人。
頎長的身姿,穿一身繡銀蟒的窄袖黑袍,背手站在簾下。
他就在那裏站著,周遭都是低沉的氣壓。
這是女帝長子,大梁的太子殿下。
鳳齡向他行禮:「請太子殿下安。」
太子兀自站著,眉眼動都不動一下,隻當沒聽見。
他脾氣古怪,不像元寧公主那般親和,這鳳齡是知道的。
所以她退到牆邊,眼觀鼻鼻觀心。
裏間女帝和太傅正在說話:「逢棠這孩子雖有悟性,但心思深沉,脾性也暴虐,朕實在憂心……」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現在有一半的人能離開,有一半人的要留下。
鳳齡正愁怎樣讓姑姑看到自己,元寧公主卻在此時將琴一丟:「什麽東西,還說是天籟之音呢,真沒意思!」
鳳齡環顧左右,不知為何憑白生出一股勇氣,壯著膽子小聲開口:「公主可看到這琴架上附了一隻木橫,您用這木橫按住琴弦再試試。」
元寧公主探頭看看,果然有一截彎月似的小木頭,照鳳齡說的方法試了一試,果然彈出的聲音輕靈悅耳,比剛才好聽多了。
元寧公主喜笑顏開的掀開簾子走出來:「你叫什麽名字?多大了?」
鳳齡屈膝行禮:「奴婢是掖庭宮女,名叫崔鳳齡,今年十一歲。」
元寧公主欣喜道:「唉呀!你竟然和我同歲!」
說罷打量了鳳齡一眼,見她素淨單薄,長相不俗,便心生幾分喜歡,轉頭對裏麵道:「母親,把這個小丫頭留下來吧,女兒覺得和她很投緣,正好給我做個玩伴。」
鳳齡一愣,怎麽弄巧成拙竟然要將她留下來了?
這一年她十一歲,個子還沒抽條,頭髮也隻夠紮成一個元寶樣,戴著寒酸的青色絨花,看著就不像能成器的。
迴北巷時,姑姑望著才到肩膀的她,告訴她:「你要出頭了,多少人修了一輩子也沒這個造化。」
位高者薄施恩惠,位低者如見神佛。
旁邊飛過來幾道酸溜溜的眼風:「將來富貴了,可不要忘了我們才好,到底是一起吃過苦的。」
有幾個已經被記下名字可以放出宮去的,仿佛此刻也沒有那麽高興了。
迴家雖好,可那是跟北巷比,若是能留在禦前,將來大有造化,恩及家族,該是多大的富貴和體麵,哪裏是迴老家能比得上的。
迴去以後,鳳齡抱著邵盈盈哭了一場:「我怎麽這麽倒黴!」
邵盈盈不知道怎麽安慰她,隻好說:「既來之,則安之嘛!」
*
初到太極殿,鳳齡是作為奉茶宮女隨侍左右的。
她雖然進宮快一年了,可終日都是在北巷那個不見天日的地方洗著堆積如山的衣服,禦前侍奉的規矩是半點不懂。
禦前大監何奉便找了個嬤嬤專門教導她宮中禮製,一個奉茶宮女本不需要這樣關照,可誰讓她是元寧公主親自開口留下來的呢。
鳳齡也聽從邵盈盈說的「既來之,則安之」,壓下所有的委屈和想家的情懷,刻苦勤勉的跟著嬤嬤學起來。
伴君如伴虎,到了禦前可就跟北巷不一樣了,再插科打諢,偷奸耍滑,說不準哪一天就觸怒龍顏掉了腦袋。
何奉雖不苟言笑,但他有個幹兒子何廣春,比鳳齡大三歲,也在太極殿當差,十分機靈活潑,在一眾謹言慎行,墨守成規的老頑固身邊,鳳齡和他一見投緣,又把邵盈盈介紹給他認識。
三個不著調的碰到一起,就像蜘蛛精迴了盤絲洞。
鳳齡偶爾想起那日大雨裏曾給自己送傘的那位公子,一直心懷感激,閑時問起何廣春:「你知道程國公府的公子是誰嗎?」
何廣春道:「你說程九郎啊?」
鳳齡說:「這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是程國公府的公子,那日下大雨,他送了我一把傘。」
何廣春便道:「那錯不了,程國公府就一個兒子,名叫程景硯,他在族中行九,宮裏都叫他九郎。」
鳳齡道:「他給我的傘似乎很名貴呢,描金繪彩的,我一直不得機會還給他,像是占了人家的財物,心裏過意不去。」
何廣春笑起來:「人家堂堂國公府的公子,能惦記你那一把傘?你這見識也就是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了!」
鳳齡一腳踢過去。
*
誰知道沒過幾日,鳳齡就又見到這位九公子了,他從宮學出來,經過麗正門。
兩人打了個照麵,程景硯似乎對她也有些印象。
才短短數月,她已經從掖廷末等宮女的裝扮,換成了丹紅繡白鶴的禦前宮女服飾,真是青雲直上。
鳳齡立在角門處,大方行禮,莞爾道:「九公子別來無恙。」
程景硯有些驚訝:「認得我?」
鳳齡道:「宮裏誰不認得程九郎?」
程景硯笑了笑:「看你如今已經在禦前當差了,想必不會再淋雨受罪了。」
又問鳳齡:「你叫什麽名兒?」
鳳齡恭恭敬敬答:「奴婢名叫鳳齡,崔鳳齡。」
他道:「我記住了。」
他那樣謙遜和煦的笑著,雖為貴族,卻平易近人。
迎著日光,是如玉如珠的美好。
*
迴到太極殿時,內殿站著個人。
頎長的身姿,穿一身繡銀蟒的窄袖黑袍,背手站在簾下。
他就在那裏站著,周遭都是低沉的氣壓。
這是女帝長子,大梁的太子殿下。
鳳齡向他行禮:「請太子殿下安。」
太子兀自站著,眉眼動都不動一下,隻當沒聽見。
他脾氣古怪,不像元寧公主那般親和,這鳳齡是知道的。
所以她退到牆邊,眼觀鼻鼻觀心。
裏間女帝和太傅正在說話:「逢棠這孩子雖有悟性,但心思深沉,脾性也暴虐,朕實在憂心……」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