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還有兩千字的後續來不及寫完,明天發在豬豬陛下的章節之前吧。


    ————


    【而周道登死後,一說柳如是被攆出周家又迴到了歸家院。】


    【二說,幹脆是周家人又重新把她賣入歸家院。】


    【不管哪種為真,她最終又迴到了那個幽靜的小院,成為一名歌妓,改名柳隱。】


    【崇禎五年壬申,柳如是流落鬆江,改迴舊名,自號“影憐”,表濁世自憐意。在鬆江與複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眾文人雅集,縱談天下大勢,並多有詩歌唱和。】


    【複社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為核心的政治、文學團體,有“小東林”“嗣東林”之稱。】


    【幾社宣揚\"絕學有再興之機,而得知其神之義\"。】


    【而東林黨則是晚明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直到明朝滅亡,共經曆近40年時間。


    名字來源於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等人修複宋朝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


    將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係或支持同情講學的朝野人士籠統稱之為“東林黨”。】


    【陳子龍,萬曆三十六年生人,比柳如是大十歲,幾社六公子之一。】


    【在二人相戀之前,據野史說,宋征輿與柳如是相戀,因當時鬆江知府方嶽貢下令驅逐外地來的“流妓”, 柳如是因之前是蘇州人氏,處於被驅逐對象。


    柳如是因此找宋征輿商量,結果因為他性格軟弱,建議“姑避其鋒”,柳如是大怒,與其斷絕關係。】


    【但是這種說法未見於任何史料及其他記載,隻在一些雜記中有過記載,而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采用了這個說法,但是未知是否確鑿。】


    ————


    【崇禎七年,陳子龍贈予柳如是《湘娥賦》,柳如是作《男洛神賦》迴應他,二人定情。】


    【崇禎八年,陳子龍與徐孚遠、周立勳在鬆江南園讀書、寫作。 並與柳如是結為夫妻。】


    【同年,柳如是被陳子龍正妻攜母自南園攆出,移居橫雲山之麓。】


    【但是陳柳兩人仍往來唱和頻繁。】


    【大約在崇禎十年左右二人分離。】


    【陳子龍不管其能力究竟如何,但拾柒對他抱有很大的敬意。


    南明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


    巴山等人派出士兵五百,在蘇鬆一帶大肆搜捕達五六日之久,最後陳子龍在吳縣被捕。


    巴山等人對他進行審訊,他神色不變。陳錦問他為何官,陳子龍迴答:“我是崇禎朝的兵科給事中。”陳錦又問:“你為什麽不剃發?”


    陳子龍又迴答:“我留著這頭發是為了在地下去見先帝。”隨後陳錦再問,陳子龍卻拒不迴答。


    清軍把他拘禁在船上,令士兵看守他。五月十三日,陳子龍被押往南京,在途中經鬆江境內跨塘橋時,他趁看守的人沒有防備,突然投水以死,撈起時已經氣絕,清軍還將其斬首,棄屍水中,時年四十歲。】


    ————


    大明,崇禎十年。


    北京。


    崇禎皇帝微微皺起眉頭,右手輕輕摩挲著下巴上的胡須,陷入了沉思之中。


    “陳子龍?”


    “沒記錯的話,前段時間應該才去廣東赴任。”


    “但他能力到底行不行啊?”


    “什麽叫且不論啊。”


    “能不能給個肯定的答案?”


    思索半天,崇禎決定還是派人將他調迴來看看,不管能力行不行,起碼是條漢子,未投降異族。


    陳子龍與被削籍歸鄉的錢謙益一同往著南方行進。


    錢謙益雖然被削籍歸鄉,但很幸運的逃過了北京大屠殺。


    二人在南京分別,陳子龍往著廣東而去。


    秦淮河岸邊。


    女人總是感性的,收起眼淚的柳如是,又因陳子龍投水自盡哭啼了起來。


    ————


    大明 應天府


    文官的心情是既喜且悲,十分複雜。


    悲的是大明嚴禁結黨,可複社、幾社、東林黨,皆和江南脫不了關係。


    陛下雖然未曾動怒也未曾嗬斥,仍然和皇後談笑風生,但這樣才最為可怕。


    上次陛下沒有加罪於我們,即便是午門鬥毆也未曾怪罪,莫不是在醞釀著發起一場遠超胡惟庸的大案?


    喜的是這陳子龍不僅沒投降,還為國盡忠,投水自盡。不容易啊,三次直播第一次看到江南文人的正麵形象。


    ————


    【崇禎十一年,二十歲的柳如是結識了原朝廷禮部侍郎、28歲即得探花的錢謙益。】


    【這一年柳如是二十歲,錢謙益五十六歲。】


    【崇禎十四年,柳如是飾男裝拜訪東林領袖、大文豪錢謙益,錢氏一見柳如是,即為其才華所折服,兩人感情也迅速加深。】


    【柳如是肯定是有才華,但更重要的是她很漂亮。】


    【錢謙益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處以“如是我聞”之名另築一“我聞室”以唿應柳如是之名。並帶著柳如是徜徉於湖光山色,詩酒作伴。


    柳如是感其深情,願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


    【並且錢謙益並不是娶她做妾,而是繼室夫人,錢謙益吩咐家人一律叫“夫人”,不得稱為“姨太”,而自己敬稱柳如是“河東君”。】


    【崇禎十四年,錢謙益迎娶柳如是,依照明末的道德標準,士大夫納妾,會被看作是風流韻事,但要大禮婚娶歌妓 ,則是悖禮之舉,被視為洪水猛獸。】


    【按某些謠傳記載:錢謙益愛柳如是心切,全然不顧世俗偏見和禮法名器,堅持用大禮聘娶柳如是。因為他的聲望實在太高了,此舉讓許多循規蹈矩的讀書人無法接受,輿論嘩然。於是在婚禮當天,許多人站在岸邊,撿起石頭往他們結婚的船上砸去。


    然而,柳如是不在乎,她隻求“知己”,錢謙益更不在乎。為了置辦風風光光的婚禮,他忍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漢書》出售。據說錢謙益有一天對柳如是說:“我愛你烏黑頭發白個肉”,柳如是俏皮地迴答說:“我愛你雪白頭發烏個肉。”


    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閨房私話竟然成為公眾樂此不疲的話題,被廣泛傳播,其中蘊含的譏諷、嘲笑和豔羨等複雜情緒,不言而喻。】


    【男子娶妻也好,女子嫁夫也好,無非三種原因。】


    【一曰物質滿足。二曰精神滿足。三曰肉體滿足。】


    【很明顯五十九歲的錢謙益不滿足第三種要求。】


    ————


    大漢,長安。


    話音未落,三人緊緊盯著劉邦。


    氣得劉邦怒發衝冠,他猛地舉起手中的酒杯,狠狠地砸向地麵。隨著“砰”的一聲脆響,落在三人麵前。


    仿佛這一砸能夠將心中所有的憤怒都宣泄出來一般,劉邦的胸膛劇烈起伏著,唿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什麽意思!!!”


    “你們什麽眼神?”


    “啊,不要以為有皇後護著你們,你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三人跪地請罪。


    “沒有啊。”


    “我們隻是覺得陛下特別強。”


    “是啊,是啊,肯定比錢謙益強。”


    ————


    大明,崇禎十年。


    錢謙益聽到天幕傳來的話語後,身體猛地一顫,仿佛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一般,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隻見他雙腿發軟,腳步踉蹌,差一點就摔倒在地。若不是旁邊有個桌子可以支撐一下,恐怕此時的他已經狼狽不堪地趴在地上了。


    “憑什麽我不滿足第三種?”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你懂嗎?”


    ————


    【而根據柳如是的平生判斷,她應該也不是為了單純的物質。】


    【而是為了精神滿足。】


    【錢謙益娶她可不是做妾,而是繼室夫人,這對她的誘惑力是巨大的。】


    【其二,即便兩人相差幾十歲,按照古人的生育情況來看,幾乎可以看做爺爺輩和孫子輩了。】


    【但錢謙益在萬曆年間就已經是東林魁首,一代文壇大家,久負盛名。


    這樣的人娶柳如是,並且是當做正妻娶進門的。


    換做你是柳如是,也許你不愛他,但你就說感不感動吧?】


    ————


    大明,崇禎十年。


    秦淮河岸邊,莫說是柳如是,便是船上的各位姑娘都齊齊誇讚起錢謙益來。


    或許他是因為美色之類才娶的柳如是,但這可是正妻啊,古往今來煙柳之地的人能被別人娶迴家當正妻的,怕是不超過五人吧。


    “她可真幸運。”


    ————


    【我想此刻的柳如是一定很開心,雖然二人或許沒有性,也或許那方麵不是很開心。


    但柳如是的精神世界一定極為滿足,此刻人人不管情不情願,都要稱唿她一聲錢夫人。】


    【婚後,錢謙益為柳如是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談甚歡。錢謙益戲稱柳如是\"柳儒士\"。


    兩人後生有一女。】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明亡。


    史可法、呂大器商議立君江寧,錢謙益暗中推舉潞王朱常淓,與馬士英意見不同。


    後來福王朱由崧即位,錢謙益懼得死罪,上書給馬士英歌功頌德,馬士英遂推薦錢謙益任南明弘光朝廷禮部尚書。錢謙益力薦閹黨阮大铖為兵部侍郎,此時,東林黨預謀立潞王事被揭發,馬士英盡誅東林黨諸人,但放過了參與人錢謙益。】


    【江南文人的本性在錢謙益的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見風使舵、欺軟怕硬、貪生怕死。】


    【但此刻錢謙益仍然還是大明好臣子,雖爭權奪利,但至少還忠於大明。】


    【錢謙益赴任南京弘光朝禮部尚書時,如是曾戎服控馬,與錢謙益並肩前往。】


    【拾柒年少時曾經用過一個網名“天氣太熱水太涼”,拾柒洋洋自得,認為頗具文藝。】


    【後來知道了錢謙益,拾柒對這個網名深以為恥。】


    【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


    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涼,不能下”。】


    【《牧齋遺事》記載:崇禎乙酉之變(江陰八十一日)後,柳如是屢勸其夫曰:“是宜取義全大節,以副盛名”。錢謙益躑躅不前,有投靠新朝之心,柳如是既恨又怒。


    遂“奮身欲沉池水中”欲獨自殉國,卻被錢謙益和眾人阻攔住。】


    ————


    大明,應天府。


    “嗬嗬,堂堂東林魁首,一代文人領袖,竟然還不如一女子知大義。”朱元璋嘲諷的話語從龍椅傳來。


    文臣們膽戰心驚……錢謙益,你怎麽就不能學學陳子龍?


    你可真是害苦了我們。


    也罷,貪生怕死也不是什麽大事,你可千萬不要投降啊。


    ————


    【《慟餘雜記》記載:五月十五日,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清軍統帥多鐸迎降。


    “豫王(多鐸)南下江南,下令剃頭。南明民眾對此議論紛紛。一日,錢謙益忽然說:‘頭皮癢得厲害\",突然出門而去。家人以為他去用篦子篦發。不一會兒,剪了頭發,留著辮子進來了。”


    時人有詩“錢公出處好胸襟,山鬥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


    而當時與錢謙益交好的河南巡撫越其傑(馬士英妹夫)和河南參政兵巡道袁樞(兵部尚書袁可立子)俱誓不仕清相繼絕食而死。】


    ————


    大明,崇禎十年。


    錢謙益捂著臉怕被認出,南京城內本來準備迎接他的學生早已磨刀霍霍。


    “老師,您怎麽能投降呢?”


    “弟子為了您的清名著想,隻能親自送您上路了。”


    柳如是眼睛瞪得渾圓,眼珠子仿佛都要掉出來一般,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情。她的嘴巴微張著,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又不知該如何開口。


    “怎會如此?”


    “他可是文壇領袖,江南大儒,怎能投降異族?”


    ————


    【南明弘光政權亡。同年秋,上京候用。順治三年正月,清廷任其為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


    錢謙益赴任至京,柳如是羞於與之同去,堅留南京家中。


    而此前錢謙益赴任南京弘光朝擔任禮部尚書時,如是曾戎服控馬,與錢謙益並肩前往。兩次態度的強烈反差,表現了柳如是的鮮明立場。】


    【很多記載言錢謙益因受柳如是氣節影響,半年後稱病歸鄉。


    大概率是假的,柳如是有氣節不假,錢謙益歸鄉也不假。


    但並不是受柳如是影響,更準確的說是錢謙益是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老子在明朝好歹是一黨領袖,因為他們待遇不到位我才投降滿清,結果你們給我的待遇還不如明朝?


    那老子不是白投降了?】


    【他又用上了文人慣用的伎倆,辭官威脅皇帝。


    滿清能慣著你?


    趕緊滾。


    不僅如此,沒有任何人比滿清更清楚大明因何而亡,畢竟自己手下一大半都是明朝投降過來的文官地主勳貴們。


    必須好好收拾一下他們,否則大清早晚變成大明。】


    【順治四年,錢謙益突然被逮鋃鐺北上,關入刑部大獄。柳如是扶病隨行,上書陳情,誓願代死或從死。


    順治五年四月,錢謙益因黃毓祺案被株連,囚南京獄。


    經柳如是全力奔走營救,斡旋,錢謙益才得以免禍,對此感慨萬千:“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


    出獄後,被管製在蘇州,寄寓拙政園。】


    【既然大清不要我,那我何不反清複明?


    大明雖然爛了點,但和大清一比,哦豁,果然大明還是很好的嘛。】


    【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係。


    柳如是並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


    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後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衝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順治六年至順治十七年,錢謙益一直暗中參與反清複明。


    順治十七年,鄭成功、張煌言率水陸大軍再度北伐,連克數鎮,錢謙益欣喜若狂、慨然賦詩作《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己亥七月初一作》等詩歌,歌頌抗清之師,直斥清廷“溝填羯肉那堪臠”,“殺盡羯奴才斂手”。


    當這次北伐再度失敗後,他心灰意冷,痛感“敗局真成萬古悲”。


    “忍看末運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遲\"。】


    【拾柒不知道他哪裏來的臉說的這句話,北京城破時候你不死情有可原,畢竟南方還在大明手上。


    南京被破的時候你不死,剃發令下達的時候你不死,被滿清逮捕入獄時候你不死。


    北伐失敗你想起來要死了。


    關鍵你真去死啊,錢謙益也沒去死。


    反而一直活到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以八十三歲高齡去世,葬於虞山南麓。】


    【當真是會做的不會會說的。】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乾隆帝親詔錢謙益列傳《貳臣傳》乙編,以示與洪承疇等人之別。】


    【《貳臣傳》分為甲乙兩編,甲編是對清朝赤膽忠心,積有功勳,乙編是毫無建樹。】


    【個人覺得乾隆這個總結很對,錢謙益不僅是對清朝毫無建樹,對明朝也是同樣的毫無建樹。】


    【錢謙益去世後,鄉裏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錢謙益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歲。


    柳如是死後葬於虞山拂水山莊。


    是年其女年十七歲,嫁給無錫趙玉森編修之子。】


    【今天的故事到此結束了。】


    ————


    嬴政、劉徹、朱棣:……所以你今天到底想講啥?越來越短。


    【拾柒講柳如是隻是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穿越迴古代如何解放女性?】


    【讓女子可以讀書識字?】


    【讓女子可以從軍當官?】


    【讓女子也可以休夫?】


    【都不是,你必須要去發展生產力。】


    【任何拋開生產力去談生產關係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即便你迴到古代,成為權利最集中的皇帝,一言而決,沒有人可以反對你。


    你可以讓女子參加科舉、讓他們當官。


    但你死後一切又會迴到原樣,沒有意外。】


    【你要發展生產力,使得很多原本隻有男性才能完成的工作,女性也能夠完成。


    讓女性擁有勞動權利,從而達到男女同工同酬。】


    【這才是解放女性,而不是下令女子可以讀書識字、可以當官、可以休夫等等。


    生產力跟不上,再好的製度都是空中樓閣,一碰即碎。】


    【婦女能頂半邊天,誰言女子不如男?】


    天幕直播結束了,獨屬於柳如是的評論時間她隻是發了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而後便是嬴政、劉徹、李世民、朱棣等人的相愛相殺時間。


    以及老劉家的認親大會。


    大明,崇禎十年。


    是夜,錢謙益死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據說是飲酒過多落井而亡。


    其家人原本是準備將他葬入土中,即便不能風光大葬也要入土為安。


    卻不料被他的學生同門帶著刀劍擋住了。


    “先生平生信仰佛教,怎麽能埋入土裏呢?”


    “應該按照佛教的葬禮進行。”


    其家人自然是不同意,老爺什麽時候信仰佛教了?


    你們幹脆說想把他挫骨揚灰算了。


    可再鋒利的言語也擋不住刀劍,在自己的性命和錢謙益入土為安相比,他們做出了聰明的選擇。


    “阿彌陀佛,願老爺早登極樂。”


    秦淮河岸邊的柳如是向著秦良玉的軍營而去。


    後來白杆軍內多了一名女性文書。


    崇禎十二年,白杆軍出關作戰,機緣巧合之下,柳如是擊斃兩名韃子,又成了親衛隊的一員。


    崇禎十三年,山海關之戰,親衛隊長陣亡,柳如是接過指揮權,本人斬韃子十人,率軍成功撤迴。又升為親衛隊長。


    崇禎十五年,偽清崇德七年。


    盛京之戰,在李定國、張獻忠率左右兩翼精銳步騎兵掩護之下,柳如是成功率白杆軍精銳組成的突火槍部隊突進偽清大營。


    擊斃偽帝皇太極,斬偽清王公貴族百餘人,其餘人員不計其數。


    柳如是身受刀傷十餘處,治無可治。


    秦良玉來到病榻前詢問其可還有什麽要求?


    “天下處處皆青山,死在何處埋在何處,就將我埋在這裏可好?”


    彌留之際又問:“如今可比男兒否?”


    是日,一道道震天撼地的聲音,從盛京傳到北京又傳到南京,響徹華夏大地。


    “誰言女子不如男?婦女能頂半邊天。”


    柳如是含笑而去。


    崇禎追贈其護國將軍,追封破虜侯,命人在其墓旁立廟祭祀。


    後來明軍若是出關而戰,皆會在廟前誓師出發,若是往其他地方而戰或是海軍出發之前,也會派遣專人前來祭祀,求柳將軍保佑諸將士平安歸來。


    迴來往西域的陸商、往西洋的海商每次出發之前也會來拜一拜,求個平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從千古一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曆史直播:從千古一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