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苫小牧的北港火山”大佬打賞的催更符。


    感謝“逍遙春秋笑長生”大佬打賞的微為愛發電。


    祝兩位龍年大吉,拾柒今日爆更!


    [而此時嬴政終於完成了秦國曆代先君未成之大業,算得上前無古人,一統天下!


    而一統天下僅僅隻是始皇一人功勞嗎?


    始皇即便在偉大,他自己也從未說過自己一人就把六國幹掉了吧?


    而秦國為什麽能夠一統天下,除去老生常談的商鞅變法、代代明君之外,up主還想用一個詞來形容秦國——幸運。]


    嬴政在講到滅齊時候就已經來到朝堂,坐在王座之上。沒有氣憤、沒有愉悅,隻是感歎道:“不容易啊,朕還以為起碼到宵禁時間才能講到朕,不過居然會有人認為一統天下隻靠朕嗎?


    是靠我大秦曆代先君矢誌不移東出、任用賢臣,君臣齊心才有今日之一統華夏。”


    李斯還在思索著言語,卻瞧見那叔孫通行大禮朗聲賀道:“陛下之功績遠邁三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統天下、再造華夏,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陛下功績光耀萬古,後人有此想法也不奇怪!”


    “哈哈,博士不是恭維朕吧?”嬴政也是朗聲笑道,半信半疑問道。


    “陛下,您是了解我們儒家的,我們從來不恭維君主、實話實說,臣可對著天幕向孔聖、孟聖起誓,句句真言、若有假話天誅地滅。”


    “哈哈,來人,取美酒一壇賜與博士。”


    李斯牙都快咬碎了,才忍住沒把髒話罵出口,叔孫通你**絕對不是儒家,你們儒家沒有這麽不要臉,你還對孔子、孟子發誓,他們要是知道非得宰了你!


    而此時向秦國走去的孔子也是連打了幾個噴嚏,緊了緊衣服。


    至於孟子,此時還在第二次搬家的路上,也是把母親嚇到,連忙給他加了兩件衣服,囑咐道:“注意身體,莫要惹上風寒。”


    [幸運在哪裏?


    幸運在始終有人或者事情主動被動的推著它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前麵提到過魏國一直把目標放在中原之地而功敗垂成。


    秦國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但趙國和範雎又把秦國拉迴黃土高原。


    楚國也變法了,但吳起不是商鞅,楚王也不是秦王。楚人亡政息,秦殺商鞅留商鞅之法。


    齊國讓樂毅打的幾乎亡國是因為作死,秦也有一個作死的人——秦武王嬴蕩。


    可嬴蕩跑去舉周天子家吃飯的大鍋成功的把自己送走,真可謂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趙武靈王一世英名、進行改革實行胡服騎射,最後卻因為立儲問題而死。


    而秦武王死後,秦國也陷入接班人問題的內亂,打成一鍋粥!


    而魏冉出現了,他即是楚係也是魏係,小腦袋一轉,這魏國不吉利還是選楚吧。


    靠著手裏的刀劍身後的兵卒鐵血鎮壓扶秦昭襄王上位!]


    而此時在大路上騎馬飛奔的吳起、李悝也是大喊到:“君上,您就不要追了。再追都要到秦國了,您迴去吧,後人都說了,魏國不吉利呀,您再追我們也不會跟您迴去的!”


    “兩位,魏國不吉利那是後世子孫不爭氣呀,我可沒毛病啊!


    後人也沒說過我的不是呀,你們跟我迴去幫我變法,軍政大事二位商量著來決定了就行。


    等我死了,你們想去哪裏都行,算寡人求你們了!”


    [這一係列的幸運除了白起這位開掛一般的人除外,用一句粗俗的話來概括一下:用我越來越大的屁股坐死你!


    而用一千多年之後朱升的話那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努力提升國力、民力、軍力,而後一發入魂,拜拜了嘞各位!]


    “粗鄙,有文雅之言非要用那粗鄙之語,不過話粗理不粗。


    扶蘇,兩句話都抄下來,掛在你宮內和剛才那句一樣,每天起來念幾遍!”


    扶蘇滿臉尷尬之色,卻也隻得應下,這天天念屁股坐死人,別人該不會以為我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癖好吧!


    [嬴政打下的這份家業大的嚇人,以至於他在給自己取封號時候煞費苦心。


    最早有傳是李斯,也有傳是叔孫通上表稱:泰皇。


    《史記.秦皇本紀》記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而司馬貞寫的《史記索隱》:“按,天皇、地皇之下即雲泰皇,當人皇也。


    泰皇也是楚國神話裏麵的至高神——太一,又稱太昊。


    而始皇覺得這個名字不夠霸氣,不好聽。


    也確實,這名字換成今天就是一蕞爾小邦的君主稱號,就這還因為華夏翻譯始終追求信、達、雅的原則,不然那就得翻譯成——東南小蠻王。


    而嬴政將泰字去掉取皇字,又把商朝用過的帝號拿出來用,當然也有說是五帝的帝。


    稱:“皇帝”,寓意:功蓋三皇,德高五帝。


    皇:大也,煌煌盛美。


    帝:德象天地,父天母地,為天下主。


    而至此華夏最高統治者都沿用這一稱號,持續兩千多年。


    而後又將朕這一詞定為皇帝專屬自稱。


    《說文解字》:“朕,我也,闕。”


    最早這個字和我們現在自稱我、俺、咱其實是一個道理,並沒有特殊含義,誰都可以用,比如屈原《離騷》中寫到:“朕皇考曰伯庸”


    而始皇打下的這份家業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幾乎統一所有已知文明、已知區域,而後行郡縣製度、廢分封。


    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後世華夏無論內亂、外族入侵,有誌之士都以一統天下為己任,不管打了幾百年都必須要一統。


    使得華夏未像歐洲羅馬帝國崩潰之後碎成一個個小國。


    始皇功莫大焉!]


    李斯又一次沒有搶過叔孫通,剛準備行禮隻見叔孫通已經行完禮朗聲說道:“陛下,臣覺得後人稱陛下為千古一帝不妥!”


    李斯……咦,不對勁,十分有十二分不對勁。


    嬴政正想問話,諸臣正想嗬斥,又聽的繼續說道:“陛下之功光耀萬古,雖不知羅馬帝國有多大,可猜想能被後人稱之為帝國,想必疆域人口就算不如我華夏也差不了多少,卻分裂成無數小國。


    華夏幸有陛下橫空出世,才免得我華夏淪落至此。


    所以臣認為,陛下稱千古一帝不對,陛下該是千萬古一帝才對。”


    正在看天幕的李贄隻感覺自己氣運被奪。


    李斯再次握緊雙拳咬緊牙關,才沒罵出聲來,你們儒家不要臉無恥,孔子孟子教過你們奉承君王嗎?


    這詞不是應該我來說,然後你大罵我一頓,然後陛下發怒嗬斥你們嗎?


    你是不是還要對孔子孟子發誓?


    “臣知陛下覺得臣在阿諛奉承,可臣句句皆為真心之言,臣對孔聖、孟聖、儒家各代先賢立誓,若有半句假話五雷轟頂、死後烈火加身。”隨後儒家諸位博士也是行大禮朗聲立誓。


    “哈哈,諸位博士不必如此,朕信各位,朕隻是好奇,諸位此前不是還勸朕分封嗎?


    怎麽後人提我廢分封、行郡縣。諸位倒還誇朕了?”


    叔孫通是一個實力演技派,眼淚那是說流就流出來,哽咽著說道:“陛下,臣等以前愚昧無知,曲解聖人教誨,以為行分封之道便是王道,今日才知天下定於一才為王道啊,臣等有罪。”


    各位博士也是演技派,都哭著跪下稱有罪,整個朝堂都是儒家官員的哭聲,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李斯和朝堂諸官員那是欲哭無淚啊,你們儒家不要臉,呸,太不要臉了,你說的可是我們的詞啊!


    [而在講始皇和他秦朝的故事之前,咱們先來盤點一下始皇身上那些似真似假的謠言。]


    [第一:秦始皇並未一統天下,直到他死都沒有滅掉衛國!


    而對於原因有以下兩種謠言:


    第一:始皇的真愛是一衛國女子,因為愛她所以留下她的國家。


    第二:因為商鞅是衛人,嬴政感謝商君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的貢獻所以沒有滅掉衛國。]


    剛才還麵帶微笑的嬴政也是傻了眼,不是,你們後人不是人人都能讀書識字的嗎?


    這麽扯淡的謠言都能信?


    你們還能再離譜一點嗎?該不會阿房宮,你們認為我是為一個名叫阿房的女子修的吧?不會這麽離譜吧?


    [我們也不掰扯秦皇嬴政到底有沒有真愛,就嬴政是戀愛腦嗎?會為了一個女人放棄滅國?


    至於商鞅更扯淡了,五馬分屍時候也沒見誰感謝啊,怎麽到嬴政就突然想通了?


    而真實情況其實是衛國很早就已經屬於秦國的藩屬國,滅不滅無所謂,聽話就行。在魏被秦滅之前,衛國君主已經自貶為君,後歸屬秦國,雖然衛國還在,衛國君主的地位在秦王眼中隻能算一個君,差了一級。


    對秦王上表隻能自稱臣。


    外交、軍政、任免大權都在秦國手裏。


    你告訴我誰家滅國?滅自己的臣子?


    再說了,真想滅了也不用直接派軍,就傳道詔書的事。]


    [第二個謠言:阿房宮其實是嬴政在趙國時候的青梅竹馬的名字,他們約定好將來嬴政成人便來迎娶她,可誰知道嬴政滅了她的祖國。


    嬴政按照約定來迎娶她,可一邊是自己深愛之人,一邊是滅國之恨。


    阿房無奈,拔刀自刎。嬴政在秦國沒有等到心愛之人,隻等到她的屍體,傷心欲絕。


    便決定修建一座宏大宮殿,裏麵擺滿各國的奇珍異寶,用阿房的名字來命名。]


    嬴政是瞠目結舌,朕就是隨便想想,你們後人真的這麽離譜嗎?你們要不要動動大腦想想啊?


    [而根據這個謠言還延伸出:


    為什麽秦始皇一生都沒有立皇後?


    因為最愛的阿房死了。


    為什麽扶蘇明明是嫡長子,嬴政卻不立他為太子?


    因為他不是阿房的兒子。]


    嗯,這下不僅始皇目瞪口呆,扶蘇的嘴巴幾乎可以吞下一顆雞蛋。也是瞬間想明白了,怪不得父皇說我不像他,原來我生母不是阿房,父親因此不喜我。


    越想越覺得這可能不是謠言,越想越委屈,淚水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朝堂袞袞諸公還沒從謠言裏麵緩過來就聽的突兀一聲,長公子哭的撕心裂肺。


    這也是把嬴政驚到了,迴過神問道:“這後人說朕,又沒說你,你哭啥?”


    “父……父皇,原來是……因為兒子之母……不是阿房母親,才被您如此不喜,您為何不告知……兒臣啊,兒臣苦啊……嗚嗚嗚”


    嬴政滿臉黑線,推翻桌案,站起來就是一腳踢到扶蘇身上:“你讀書讀傻了是吧?朕那時候才幾歲哪來的青梅竹馬?


    朕一統天下之後派人去趙國迎娶過誰嗎?


    後人也說是謠言,您讀傻了也總該能聽懂人話吧?”


    “父皇,無風不起浪啊,再說,您派人去邯鄲,說的是找一下小時候欺負過您的人,誰知道是不是幌子,其實是去找阿房母親啊!”


    秦王絕學佛山無影腳啟動:


    “朕讓你無風不起浪,朕讓你打幌子!你氣死朕了”


    那是一腳接一腳,朝臣不敢逾越上去阻攔,隻得一個接一個的勸解,這時,胡亥那是打心裏開心。


    我親愛的愚蠢的歐豆豆呦,活該呀你!


    “哈哈”胡亥臉色一變,我怎麽笑出聲了?


    連忙捂住嘴巴,嬴政已經來到麵前:“好笑是吧?朕讓你篡位!朕讓你二世而亡!”


    嬴政這是使出了畢生的內力,一腳接一腳,胡亥肉眼看見的圓潤了起來。


    這下沒人勸解了,扶蘇那是傻,胡亥那可是真活該啊!


    [而阿房宮的建造原因很簡單:阿房宮中心線一直向南,正對著秦嶺北麓有名的峪口“灃峪口”。


    南至灃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與文獻的記載意義相合。


    由此推斷,阿房宮選址具有強烈的軸線意識,這條軸線有可能是秦始皇給統一後的秦帝國都城鹹陽所定的軸線。


    而隨著一統天下,首都鹹陽人口劇增,原來的渭北地區受涇水和渭水的限製人滿為患,出於建立“帝在之都”的考慮,嬴政決定於渭南地區建立新的朝宮,把帝王居所轉移過去。


    而居然關於虛假的阿房還有相關謠言。


    阿房:姓名為夏玉房,趙國名醫夏無且之女,是秦始皇幼年在趙國首都邯鄲的玩伴,兩人青梅竹馬。


    後來隨同秦始皇一起來到了秦國,阿房女是秦始皇的第一個女人,兩人還曾經生育了子女,隻是並沒有對外公布。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立阿房女為皇後,卻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理由就是阿房女是趙國人。趙國與秦國有不共戴天的大仇。


    阿房女聽聞大臣們的反對意見,想到自己的趙國人身份,悲憤的自殺了。]


    [我的天啦,真的是越來越離譜,up主翻遍了能夠查閱的曆史資料,居然沒有找到出處,我原以為這是夏無且自己講給司馬遷或者其他人聽被記進了野史。]


    夏無且那是立馬跪下,俯首在地冷汗直流:“陛下,臣萬萬沒有此念此舉,萬萬不能編造宮闈之事,求陛下明查!”


    剛才的無且愛我,陛下並沒有說啥,不過是我誇誇自己而已,陛下大度一笑了之。


    這宮闈之事曆來沾上就是一個“死”字。


    後人,你快說句話啊!我的命可全在你手裏了。


    [但關於類似故事的記載我居然找到了一部老電視劇,1994年彎彎拍攝的《秦始皇與阿房女》,男女主角分別是白娘子和劉德凱。


    也是青梅竹馬,而後阿房和父親、師兄入秦為嬴政煉製長生不老藥,嬴政那是久別重逢就要立她為後,可此時朝政卻被呂不韋和趙姬把持,未能如願。


    好不容易嬴政親自掌權,要立以為後,阿房卻勸不了嬴政滅趙的想法,無奈自刎而死。


    up主能查到關於這個謠言的最早出處就是這裏,如果有朋友查到更早的麻煩分享一下。]


    夏無且那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真怕是以後的自己老不擇言幹的。


    嬴政其實壓根沒關注夏無且,還在圈踢胡亥:“你們後人排百戲能不能有點腦子?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朕讓你們瞎編,給朕死!”


    胡亥體型見長,又圓了一圈。


    [這個謠言最離譜的不是嬴政為阿房修宮殿,而是群臣居然能攔住嬴政的決定,逼得嬴政隻得聽從。


    你要不要去問問秦朝群臣,嬴政要是不願意聽,他們誰能攔得住?嬴政的威望、能力會被群臣威脅住?


    太離譜啦!]


    大秦諸臣埋下頭不敢言語,還好這後人瞎編時候沒寫我們的名字,不然要是被傳出來我們脅迫陛下,那可真是提桶就走,說走就走啊!


    謝謝後人,迴家就給你們上香!


    [第三個廣為人知的謠言:孟薑女哭長城。


    傳言孟薑女到長城看望自己的丈夫範喜良,但是發現丈夫已死,孟薑女傷心欲絕,失聲痛哭。


    她這麽一哭,惹得修長城的好幾萬民夫也一起哭,隻哭得驚天地泣鬼神,日月無光,地動山搖,引發了劇烈地震。


    結果,嘩啦啦一連串巨響,長城倒塌了八百裏。於是,孟薑女終於在被哭倒的長城石頭下,找到了自己丈夫範喜良的屍骨。


    要這麽說秦始皇不應該安排範喜良去修長城,該安排他去打胡人,他一死孟薑女一哭,直接天降隕石一波滅了胡人。


    哇哢哢,莫名其妙和前麵連上了,孟薑女一哭,大戰仙人重傷的嬴政在始皇陵被吵醒,而後直接天降隕石!


    別吵吵,影響朕睡覺!]


    佛山無影腳持續啟動中:“孟薑女是吧!


    哭長城是吧!


    逆子,你還哭!你想學孟薑女是吧?


    她哭到長城,你要哭死朕是吧?


    混蛋!受死!”


    胡亥此時像我家過年剛斬的那頭二百八十斤的胖豬,好圓潤啊!


    [而這個謠言是有原型的,不過和始皇無關,甚至和秦國都沒關係。


    這個故事的原型是《杞梁妻哭夫》,


    而且這是寫進了史書的,正史記載。


    杞梁在齊國與鄰國的戰鬥中不幸陣亡。杞梁的妻子在家鄉的郊外哭迎丈夫的靈柩,並指責了齊國君主對戰死將士的不尊重。


    而西漢,一個專注於黑始皇的朝代,人家並沒有改成孟薑女和秦朝,隻是加了一段杞梁妻子哭倒城牆。


    到了唐朝,杞梁由春秋的齊國人變成秦朝的燕地之人;


    杞梁妻的名字出現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薑女;


    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戰死疆場,而是因避役被捉後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


    而築於城牆之內的死屍實在太多了,隻有滴血認骨才能辨別。


    而到唐朝末年,杞梁由秦朝燕人變成了秦朝的老百姓,哭倒的齊國城牆變成了秦始皇的長城。


    到了宋朝以後,杞梁的名字才變成了範喜良。杞梁妻子的名字也就變成了現在的孟薑女。


    而這個故事這時候其實並不是很出名。


    到了明朝中葉時候,因為土木堡之變,明朝由攻變守,為了防備瓦剌入侵,大征徭役修建長城,老百姓苦啊,可還沒到造反那個地步,直接罵大家也怕死啊。


    就把孟薑女的故事傳的天下皆知。


    你以為人家在罵秦始皇,其實人家借古諷今,你明朝皇帝和秦始皇沒什麽兩樣,暴君一個!


    說到這順帶一提一個題外話:很多穿越小說迴去之後總愛把當朝皇帝比作秦始皇稱千古一帝,皇帝還覺得這臣子有眼光!


    拾柒就兩字:扯淡。


    你這話哪怕是去和脾氣最好的李世民說,他也得翻臉!


    秦始皇在整個封建時代對他統一稱唿都是暴君,稍微理解點的認可他一統天下的功績然後接著罵他暴君。


    你要是遇到李世民都還好,遇到朱元璋,那我恭喜你中大獎了,九族消消樂了解一下?


    朱元璋壓根就瞧不上秦始皇。


    他建了一座曆代帝王廟,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明朝建立之前他認可的君王請進去,延續他們的祭祀。


    三皇五帝→堯舜禹→周武王過了就直接是劉邦。


    就沒有秦始皇,曆代帝王廟,皇帝製度的建立者居然沒在裏麵,確實有點好笑。


    第二:秦皇後期求長生被方士騙這迴事有吧?


    到明清年間,所謂長生藥不死藥,皇帝基本都不太信了,畢竟前麵那麽多榜樣。


    當然,老朱家那位道士皇帝多少有點本領在身上!


    別人吃仙丹活不過三四十,有的吃了直接暴斃。


    人家自產自食,自己煉丹自己吃。


    有毒的丹藥吃了那麽多居然活了六十歲!


    其次不吉利,你想想嬴政死後李斯趙高矯詔扶胡亥登基,逼死嫡長子扶蘇,胡亥登基又把兄弟姊妹殺了個幹幹淨淨,自滅三族,二世而亡。


    哪個皇帝聽你誇他像秦始皇,他還能高興的,那他可能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不信這些。]


    而正在看始皇笑話的朱元璋聽到後人說他居然沒把始皇放進帝王廟,難得沒有生氣,咱可是千古一帝呀,咱的有度量能聽意見。


    聽到土木堡之變也隻是歎一聲子孫不爭氣,多半打了敗仗損失精銳,不過起碼還知道修長城防禦。


    努努力,爭取我這輩子把胡人都趕走,兒孫不必有這些憂患,一個個太沒用了,胡人都打不過,還得我這祖宗上!


    正在思索此次出征安排之間,突然聽到老朱家出了個道士皇帝,不僅學秦皇漢武求長生吃丹藥,居然還自己煉丹!


    這可真是滿滿的驚喜!


    “標兒,你和雄英到底咋教的後代兒孫?


    就算那後人說的對,沒有什麽萬古不移的法可以治天下,你們把咱皇明祖訓丟了,咱也認了!


    可這吃丹藥,曆朝曆代死於這上麵的君王還少嗎?


    求仙問道有一個真的求到了嗎?


    這鱉孫還自己煉丹,咱走南闖北見那些神棍煉丹都是日日夜夜的煉。


    這鱉孫不用上朝的嗎?你們就這樣教的後代??”


    “爹,我不知道啊,你知道我不是這樣人!”


    “爺爺,偶也木知啊,偶才六歲!”


    朱標父子兩眼無神互相觀望,我們血脈應該不至於出這麽神奇的後代吧?


    大明 嘉靖年間


    朱厚熜就完全沒有這些煩惱,而且他很肯定這個道士皇帝說的就是自己。


    反手就是一粒仙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邊看著天幕,一邊吃下一粒丹藥,絲毫沒有在意上麵說的那些丹藥有毒的話語。


    自個煉的丹,吃著就是放心,而且剛才後人也說了,自己靠吃丹藥活到了六十歲。


    畢竟自從成祖皇帝朱棣之後,自己這一脈下來的皇帝,就沒一個上五十歲的,上四十歲的皇帝,都隻有一個憲宗皇帝上了四十歲,結果四十一就死了,其他的都是三十多沒的。


    那我為什麽能活到六十?還不是因為我丹藥煉的好?


    這丹藥就算不能讓自己長生,最少也能讓自己延壽不是。


    大秦 鹹陽


    李斯也不敢在思索如何辱罵叔孫通的事情了,之前隻知道自己和趙高扶胡亥登基,也許是登基之後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沉迷美色導致二世而亡。


    這下可真是滿滿的驚喜,這胡亥怎麽敢的呀? 這比二世而亡可狠多了,陛下一脈絕祀,如果我之前還有三成機會可以活命,現在不到一成。


    連忙匍匐在地磕頭請罪,諸位朝臣也是連忙跪下,隻想今天要是生病,那該多好呀,這驚嚇一個比一個大,本以為長公子被逼死,大秦二世而亡已經是最大的驚嚇了!


    這胡亥居然殺光了兄弟姐妹,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而始皇也停下了毆打胡亥,胡亥以為父皇放過自己了,抬頭去隻看見太阿劍抵在自己麵前,連忙口稱:“父皇,父皇饒命啊,我可是您兒子,您饒我一條命,讓我當個庶民,讓我去給先王守陵都行啊!父皇饒命啊!”


    “你這廢物不配被朕之劍斬殺,廷尉拉出去五馬分屍!即刻執行”


    “父皇饒命啊,饒命啊”胡亥的聲音漸行漸遠。


    卻又聽見有數十道腳步聲快步走來,進入大殿之內始皇子女皆是麵帶淚水喊道:“父皇”


    和已經從生母不是阿房緩過來卻又突然聽到自己兄弟姊妹全被胡亥殺了的扶蘇的哭聲交相應和。


    始皇對十幾個子女安慰道:“沒事,莫怕莫哭,朕在,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又對扶蘇大罵道:“哭哭哭,哭有什麽用,你是秦國未來的皇帝,靠哭哭啼啼能治好國家?能讓大秦不二世而亡嗎?


    再哭就給朕滾到草原去!”


    扶蘇收起哭聲站起還沒反應過來,卻又聽到叔孫通大喝一聲:“太子殿下,還不快跪下謝恩。”


    扶蘇也是滿臉茫然說道:“博士,不可亂說,我隻是長公子,父皇並未立我為太子!”


    “太子,陛下剛才言稱您是秦國未來皇帝,這不是立您為太子嗎?


    還不跪謝君恩!”


    扶蘇茫然的看著父親,隻看嬴政隻是平靜的看著他,也是連忙跪下來:“父皇,兒臣必照顧好兄弟姐妹,不使我大秦二世而亡!”


    嬴政也是語氣平淡的說道:“起來吧,說的再好沒用,做到才有用!”


    可嬴政內心也不平靜,這儒家原來這麽懂君王,說話還這麽好聽,他們今日是怎麽了?居然會誇朕了?


    還跪在地上的李斯:叔孫通,你**,王八蛋,你說的都是我的詞!


    而叔孫通想的很簡單,這後人可說了那漢武帝用公羊儒,一直持續兩千年的皇帝都是用我們儒家治國。


    你別管是哪種儒?你就說是不是我們儒家?


    這能被用兩千年,陛下不可能不用我們?


    畢竟即便不獨尊儒家,也不會讓法家獨大,我們儒家總算在大秦混出頭了。


    什麽?你問我為什麽不多等些時候等到漢武帝時候?


    拜托,天幕降世,鬼知道大秦還會不會二世而亡,再說了我也活不到那時候啊,我要讓始皇重用儒家乃至用儒家治國。


    那我叔孫通可就排在孔聖、孟聖之後了,我該叫什麽子呢?


    叔子? 通子? 還是孫通子吧,好聽!


    大明 北京


    朱棣也是滿滿驚喜,看著朱高熾說道:“老大,你看你不讓我打,這後世兒孫連瓦剌都要靠修長城,還被百姓變著法罵!


    咱就打這一次,給兒孫打出百年和平。”


    朱高熾把放在袖子裏雙手伸出來一攤:“沒錢”。


    “就打半年,半年成嗎?”


    “不成,不成!”


    朱棣也是低聲下氣:“三個月,就打三個月”。


    大胖微微一笑:“爹,您哄小孩玩呢?您帶兵出去就轉三個月?”


    “等我打完這一仗,你也該著手登基了,太孫的婚禮太寒酸了,這樣再加兩百萬,風風光光的大辦,好了,跪下謝恩吧”朱棣那是先比了個耶,說完就扭頭等大胖謝恩。


    可大胖是誰?爹,您這就是哄小孩,您還天天給二弟說:“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連忙跪下雙手舉起奏折說道:“爹,瞻基大婚是私事,您賞我兩千萬也沒用,國是國家是家,打瓦剌沒錢!”


    “你沒看到後世兒孫都打不過瓦剌了嗎?您就忍心看後世兒孫被瓦剌欺負?”


    “爹,您可別欺負我,人家前麵還有一句土木堡之變,料想是出征不利,精銳盡失。


    搞不好還是皇帝禦駕親征,您看看,您喜歡打仗,後世兒孫都和您學,萬一要是皇帝兵敗被俘,我大明可要步宋朝後塵了!”


    “合著還是朕的錯?


    給朕滾!”


    大胖拉著兒子就走,又聽到朱棣大吼道:“迴來”


    “爹,您說”


    “兩百萬沒有了,就隻有一百萬了!


    行了,滾吧”


    [第四個謠言:有的說下麵這段話是始皇登基發布的詔書,也有人說是始皇臨終之前說的遺言,下麵放上原文。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


    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


    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


    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


    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鑒,仙魔鬼神共聽之。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嬴政又是麵露微笑說道:“李斯,別跪了,我覺得大秦將士們的佩劍可以換一下了吧?


    這件事,你去負責一下,沒問題吧?”


    “喏,謝陛下恩典!”陛下啊,你這是要玩死後人嗎?


    不過後人死活管我什麽事?


    陛下願意用我那就說明我暫時不會死,叔孫通,你個老混蛋給我等著,我早晚幹你,搶我詞,太過分了!


    [是不是覺得很霸氣?很符合我們對始皇的印象?


    他就該如此霸氣,可我要告訴你這和始皇沒啥關係你是不是要準備噴我了?


    別急,稍等一會兒。


    首先這段話並不符合先秦時期的行文習慣,那時候竹簡為主,為了節約位置,所以行文晦澀拗口。


    有一個人很不幸,意外死亡,時間是在準備吃飯的時候,因為肚子脹,腸胃不舒服,就去上廁所了,結果上廁所時不小心掉進去,陷入糞坑,最終不幸身亡。


    如果你來記載會用多少字?


    可先秦史官用了八個字,而且還保證意思沒變。


    將食,脹,如廁,陷而卒。


    而且我們現存的始皇時期歌功頌德的石刻原文如下:


    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


    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


    ........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經。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黔首修絜,人樂同則,嘉保太平。


    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


    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原文很長,給大家節選一段。


    當然這是記載方式,平常聊天肯定不可能全是文言文方式。


    所以很明顯不符合,當然,你肯定會說,憑什麽就不行?


    我就說他是始皇平時說的話,然後沒有修飾直接發出來,你能證明我說的不對嗎?


    哈哈,真巧,我還真能證明。


    這句話不是出自古代也不是近代,而是咱們現代。


    出處是玄幻小說《大話秦始皇》,作者是玻璃幻月。


    大家可以直接去搜原文看,裏麵用玄幻小說的方式講了一遍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故事。


    嗯,雖然我和大家一樣很喜歡這段話,但確實不是始皇大大說的。]


    某平行時空


    鹹陽電視台:“今日,我市一農民平整土地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而隨後考古學家對此地進行保護性發掘,發現是秦朝兩位同時服役兄弟的墓葬,其中發現了兩把青銅劍,一把銅戈,三件物品上麵都同時刻錄了始皇登基詔書!


    填補了我國對於秦朝曆史史料的匱乏。”


    某小說平台 某小說評論區


    :老賊,我就知道你是穿越者。


    :老賊,快說快說,始皇是不是真的一米八,是不是很帥!


    :老賊,老賊,始皇那個時候是不是可以修仙? 你這不會按照你經曆寫的。


    而某作者正被749局的人圍著,“我真不是穿越者啊,我就是想寫一句霸氣的話寫進書裏,我真不知道這麽巧!”


    而一個身著黑衣,滿身腱子肉的工作人員靜靜看著說道:“好吧,那我們就姑且相信你不是穿越者,那現在解釋一下為什麽一字一句都一樣的!


    你該不會盜墓了吧?你該不會還有一個筆名叫北派三叔吧?”


    “不是啊,你們聽我解釋啊,我也沒有盜墓啊,我真是好人啊!”


    經過一年的調查,某作者確定不是盜墓賊。


    不過,他這一生肯定過的很安全,樓上樓下租房,門口開飯店、跑出租車的、擺攤的全是749局的外勤人員。


    畢竟他很可能是一個隱藏能力的穿越者。


    ——————————


    大漢 長安


    劉豬豬看著這段話那是熱血沸騰,朕打匈奴也是為了後世兒孫不收欺負啊,絕對不是朕想炫耀武功啊,你們這後人怎麽就盯著始皇誇,怎麽不給我寫一段?朕也是千古一帝啊!


    “司馬相如,朕命你寫一篇比這更霸氣的賦出來,不行,十篇!


    十日之內朕要見到!”


    司馬相如那也是喏喏祈求說道:“陛下,十篇十日有些短,加點時間吧”


    “五日,朕記得剛才有個叫司馬懿篡國導致我泱泱華夏神州陸沉,五胡亂華,對吧?


    你該不會是他祖先吧?”


    司馬相如:不是,陛下,你這是公報私仇,我是蜀郡的,他是河內司馬氏,你這太扯了吧?


    “怎麽,朕看郎官眉頭緊鎖,好像不太願意?是對朕有意見嗎?”


    “沒有,臣是在思索如何寫,臣已經有靈感了,臣這就迴家寫,三日陛下就可以見到。 臣告退。”司馬相如那是行禮完畢就走。


    “好好好,郎官好好寫,若是寫不好朕也不怪罪,隻是委屈郎官以後得搬家到河內郡去了。”


    剛走出大殿的司馬相如聽到劉徹的話一個趔趄差點摔倒,連忙就往家裏跑。


    司馬相如:哼,皇帝了不起嗎?就可以這樣威脅人嗎? 我也是有脾氣的,信不信匹夫一怒,我一日就給你寫出來。


    大漢 長安


    劉邦那也是略帶疑問的對張蒼說道:“蒼啊,你說我把這段話改改當成朕說的行不行?”


    張蒼滿臉無奈,攤上這樣一個君王,誰懂啊,家人們?


    “陛下,天下人沒人會信這是你說的?


    要不您先把大風歌補全了?”


    “哈哈,好好好,起居郎,起居郎,朕愛張蒼,朕愛張蒼,朕愛張蒼,聽到了嗎?”


    “聽到了,陛下”


    “那就好”劉邦滿臉笑意的拉著張蒼說道。


    “蒼啊,來喝酒,朕祝賀你,這下你絕對可以名流千古了,不用謝恩,這都是朕應該做的,來來來,滿飲!”


    張蒼可欲哭無淚,陛下我不就是說句實話,不帶這樣玩的,後人都知道你好男風,這一下,我髒了啊,我愧對列祖列宗啊!


    《史記·高祖本紀》:帝大笑,大喝三聲:朕愛張蒼, 乃攜蒼共飲。


    曰:久不與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編者注:該史實經考證為真,在史記,漢朝諸帝起居錄皆有記載。


    熱心網友評論:好家夥,我以為老劉家男女通吃已經是極限,以為都喜歡年輕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直到我知道了劉邦和張蒼,劉邦666啊,男女老少通吃。


    熱心網友評論:我現在覺得張飛劉備關羽可能沒那麽純潔了,老劉家優秀基因啊,都喜歡抵足而眠,關二爺,我不是有意冒犯啊,我是真的不敢想象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從千古一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曆史直播:從千古一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