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你不是醉貓,倒成了饞貓。」


    喻商枝失笑。


    這是剛剛沒吃到,這會兒依舊惦記著。


    「還是吃奶黃的?我出去給你拿一個。」


    溫野菜想了想道:「蓮蓉的也要一個。」


    喻商枝推門而出,外麵已經歸於靜謐。


    喻石榴三口迴了家,溫二妞和溫三伢也迴了房,常淩領著小五和小六去了醫館看門。


    澤蘭和佩蘭守在門口附近,聽了喻商枝的吩咐,自去端了月餅來。


    喻商枝沒讓他倆進屋,自己接了預備送進去,路過碧紗櫥時見其後人影綽綽,時不時傳出年年嘀嘀咕咕的聲響,還有範春燕哄著他躺下睡覺的話語。


    他放輕了腳步聲,沒去打擾。


    進了屋,溫野菜迫不及待地拿了奶黃的月餅掰開一半,趕著流沙淌出來之前放進嘴裏。


    「這一半給你。」


    喻商枝搖搖頭。


    他對這等甜膩的東西,每每是吃幾口就夠了,故而隻看著溫野菜吃,並未相陪。


    不過這一晚,他最後還是以另一種方式嚐到了流沙奶黃餡兒的滋味。


    香軟又綿長。


    ……


    十月中旬,濟民醫塾正式開學。


    第一批學子共二十一人,其中三名姐兒、兩名哥兒。


    他們穿上統一的紺色學生袍,由喻商枝領著,於醫塾正堂的孫思邈畫像之前,口誦《大醫精誠》文段,就此拜入杏林之門。


    對於喻商枝而言,他們並非自己一人之弟子。


    而是象徵著在這個時代,一次關於國醫傳承的全新嚐試。


    所有將在醫塾授課的夫子,今日亦齊聚一堂。


    他們各自介紹了自己的名姓、師承,以及未來將在醫塾教授哪一門科目。


    濟民醫塾的分科比照陶南呂曾經同喻商枝講過的,太醫院下屬新醫學堂的分科。


    大抵分為大方脈、小方脈、外科、眼科、口齒科。


    大方脈即後世所謂「內科」,小方脈則是兒科。


    新醫學堂中,婦科是歸在大方脈裏的。


    喻商枝將其借鑑過來的同時,在此之上單獨辟出一門產科,專研婦人與哥兒生產懷孕相關的疑難雜症,以期有朝一日,在大本時代有限的醫療手段下,能夠有效解決生產死亡率高和新生兒存活率低的兩大難題。


    開學第一日,各科夫子均需試講一堂課。


    考慮到座下學生幾乎全無基礎,喻商枝特地提前安排夫子們莫要一上來就講那些個難懂的醫理。


    最好是多講故事,以此引起這些半大孩子們的興趣,免得他們一上來就產生畏難情緒。


    國醫之道精深廣博,隻會越學越難,往往窮其一生都探索不盡。


    若是初時打不好基礎,再往後怕是難免有人會打退堂鼓。


    喻商枝本還擔心,這些請來做夫子的郎中,大都是因為家學淵源而從了醫,怕是不知道該怎麽輕鬆一些授課。


    好在最後的結果比預想中要好上太多。


    盧杜仲乃小方脈一科的夫子,直接從家裏拎了個小女兒玩的布娃娃充當教具,跟下麵的學生一通比劃。


    郭喬和許廣年紀偏大,擔心自己精力不足,此前單單各領了一門眼科和口齒科。


    他們二人從醫半生,見過的病患不知凡幾,隨意擷取幾個例子,都足以令人聽得目不轉睛。


    負責外科的,乃是後來一名主動上門自薦的龐姓郎中。


    他家的醫館傳承三代,本來就已治療跌打損傷聞名,教授外科最是合適不過。


    此番他從家裏帶來好些個祖傳的膏藥等給學生們展示,還現場用木頭示範如何給錯位的骨頭正骨。


    課室內一時「哢嚓」聲不斷,聽得人暗暗牙酸。


    喻商枝作為醫塾山長,同時亦是大方脈的講師。


    一堂課下來,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有如春風化雨,深入淺出,顯然最是受學生們歡迎。


    隻是此時這些年幼的學子們尚不知曉,看起來脾氣最好的喻山長喻夫子,將來會是對待功課最嚴苛的那一個。


    ***


    自這日起,住在附近的人家,每日辰時初便可聽見學塾中傳來學子們朗朗的誦讀聲。


    這些孩子出身貧苦,得此改命的機會,一個個都是百倍的刻苦,生怕學無所成,無以迴報。


    他們當中有些識字不多,初時醫書看得半懂不懂,甚至不捨得用學塾發放的筆墨,得了空就在院子裏的地麵上用樹枝學寫字。


    有些從小沒有正經念過書,定力不足,記憶力欠佳,而學醫又有大量需要牢記的內容。


    於是他們便將需要記憶的抄寫在紙上,揣在袖中,早晨背、晚上背、吃飯時背、乃至說夢話時都在背。


    有些手笨,總是掌握不好針灸的針法,遂日日拿著自己練習。


    甚或有紮了針忘了摘就跑來上課的,活似一個個小刺蝟,令夫子們哭笑不得。


    就在這樣的日復一日中,他們像那新生的馬駒或是幼鹿,跌跌撞撞著成長。


    ……


    冬去春來,轉眼間又到了杏花滿枝的時節。


    此時距離濟民醫塾落成已過去三年,第一批學子業已學成出師。


    他們依照當初入學時的約定,踐行諾言,背起藥箱,離開縣城,散去各處。


    有的迴到原籍,為鄉親們問疾看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夫郎贅婿又在硬飯軟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菇菇弗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菇菇弗斯並收藏夫郎贅婿又在硬飯軟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