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夫郎贅婿又在硬飯軟吃 作者:菇菇弗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了書坊,溫野菜才拿過書翻了翻,密密麻麻的字在他眼裏都變成了小蝌蚪,晃得人頭皮發麻。
「不成了,我可能天生暈字。」
哪知剛說完,就聽喻商枝悠悠說道:「這院夫子寫的書冊自然是給三伢的,至於另一本……」
他輕輕用書敲了一下溫野菜的腦殼。
「從明日開始,你跟二妞也隨我一起,每日學認五個大字。」
「識字?」溫野菜就像每個班裏都有的那種不愛學習的孩子,一聽這兩個字仿佛就渾身不自在。
「我又不當郎中,更不考科舉,學識字做什麽,我長這麽大了都不認字,不也活得好好的。」
他把喻商枝手裏的書快速搶過來,拿布小心包好。
「我年紀大了,學不明白,你教教二妞,她成日野猴子一樣的,若是識文斷字,興許性子能沉穩點。咱們家條件也不差,到時再給她說個好人家,我也就沒心事了。」
眼看溫野菜顧左右而言它,喻商枝拿過包書的布包。
「你年紀哪裏大了,有的是五六十歲還跟孫子一起考童生的。識字不單是為了考科舉,便是日常也能方便不少。以後買田買地,田契屋契自己就能看懂,也不怕被人誆騙。」
溫野菜在旁邊抓耳撓腮,識字的好處他自然是懂的,不然為什麽唐文一個沒有功名的書生都能讓人捧上天,為什麽許家每一輩就算是哥兒姐兒,也會送去學塾上幾年學。
村戶人家便是不走科舉的路子,也能像當初的孔意那樣去鎮上謀個差事,一個月就能拿好幾錢銀子的工錢。
但道理他都懂,就是一想到要坐在桌子前看書寫字,屁股上便仿佛紮了刺。
喻商枝看出溫野菜的抗拒,溫言道:「最早先從簡單的學起,比如先學寫自己的名字。」
溫野菜聽到這裏總算來了興趣,「那你的名字我也要學。」
喻商枝點點頭,想了想道:「家裏的桑皮紙都快用完了,正巧再去買一些。」
去文房鋪子的路上,兩人說起溫三伢的生辰。
他的生辰是四月十九,但從他出生起就沒慶祝過。
雖說村戶家過生辰,最多也就是早上能吃一個雞蛋,條件更好的,晚上還能煮上一晚白麵擀的長壽麵。
「他出生後身子弱,村裏老人便都說這樣的孩子養不大,要緊的是不能過生辰。所以每到那天,家裏連提都不提。後來三伢大了,懂事了,我和二妞怕他心裏別扭,索性我們兩個的生辰也不過了。」
之所以提起這個,是因為溫野菜覺得如今溫三伢的身體在喻商枝的看顧下,定是不會有什麽大礙了。
不如趁著今年這個機會,好好給他過上一個生辰,也算補上以前的遺憾。
「我想著這會兒正好在鎮上,不如給三伢挑份生辰禮。」
喻商枝自是贊成,隨後又道:「你和二妞的生辰今年也要過。」
溫野菜想到,以前爹娘還在時,隻有他們會記得自己的生辰,好在如今他有相公了。
「可惜今年你的生辰已經過了,明年給你補上。」
原主的生辰在六月,喻商枝的生辰卻在正月裏。
兩人轉頭進了文房鋪,桑皮紙這等不入流的紙都堆放在入門處的地上。
因為趕著牛車來,這東西又用得快,喻商枝直接要了五刀。
上好的宣紙他也要了一點,小時候練毛筆字時祖父就曾告訴過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說拿著樹枝在沙地上也能寫字,但隻有用合適的紙筆,才是效率最高的。
現今科舉應試,學子們都要修習對應的「台閣體」,這種字體以方正清晰著稱,乃是為了方便考官閱卷。
喻商枝看過溫三伢的字,已經隱隱有「台閣體」的雛形,於是便想趁著生辰這個機會,給他備一些好點的紙筆,這樣在家多練一練,迴頭去了學塾也不算落下太多進度。
在好的紙與糙的紙上寫字,手感是不一樣的。
「那幾杆筆可否拿出來看看?」
喻商枝指了指櫃檯裏的幾根毛筆,夥計拿出來後,他拿近了仔細端詳。
半晌過後,他選中了其中一支竹杆兼毫筆,毫柔軟度適中,介於羊毫與狼毫之間,更適合小孩子。
溫野菜不懂得如何挑毛筆和宣紙,但不耽誤他看上了店裏的一塊木頭鎮紙。
周遭一圈打磨地光滑,上麵還刻著四個字。
想到溫三伢在家都是用石頭當鎮紙,溫野菜便不假思索地將其拿了起來。
「相公,這上麵寫的是什麽?」
喻商枝垂眸看去,「君子慎獨,含義倒是不錯。」
溫野菜撓了撓頭,哪怕喻商枝隨後就解釋了,他也聽得半懂不懂。
「既如此,我就買這個送給三伢當生辰禮。」
兩人買好東西,又花去六錢銀子。
其中最貴的甚至不是鎮紙,更不是毛筆,而是那一小紮雪白的宣紙。
如今的造紙業還不夠發達,紙張裏的雜質越少價格就越貴,不過這紙確實如同凝脂,溫野菜看著自己手上的毛刺,都不敢上手摸。
兩人小心翼翼地把紙找了地方放好,不然感覺折個角都是兩文錢,夠買一個雞蛋。
出門沒走幾步,又見到路邊有個攤子,是一對姐弟在賣絹花。
因弟弟是個哥兒,所以姐弟倆頭上都插了一朵,瞧著很是搶眼。
「不成了,我可能天生暈字。」
哪知剛說完,就聽喻商枝悠悠說道:「這院夫子寫的書冊自然是給三伢的,至於另一本……」
他輕輕用書敲了一下溫野菜的腦殼。
「從明日開始,你跟二妞也隨我一起,每日學認五個大字。」
「識字?」溫野菜就像每個班裏都有的那種不愛學習的孩子,一聽這兩個字仿佛就渾身不自在。
「我又不當郎中,更不考科舉,學識字做什麽,我長這麽大了都不認字,不也活得好好的。」
他把喻商枝手裏的書快速搶過來,拿布小心包好。
「我年紀大了,學不明白,你教教二妞,她成日野猴子一樣的,若是識文斷字,興許性子能沉穩點。咱們家條件也不差,到時再給她說個好人家,我也就沒心事了。」
眼看溫野菜顧左右而言它,喻商枝拿過包書的布包。
「你年紀哪裏大了,有的是五六十歲還跟孫子一起考童生的。識字不單是為了考科舉,便是日常也能方便不少。以後買田買地,田契屋契自己就能看懂,也不怕被人誆騙。」
溫野菜在旁邊抓耳撓腮,識字的好處他自然是懂的,不然為什麽唐文一個沒有功名的書生都能讓人捧上天,為什麽許家每一輩就算是哥兒姐兒,也會送去學塾上幾年學。
村戶人家便是不走科舉的路子,也能像當初的孔意那樣去鎮上謀個差事,一個月就能拿好幾錢銀子的工錢。
但道理他都懂,就是一想到要坐在桌子前看書寫字,屁股上便仿佛紮了刺。
喻商枝看出溫野菜的抗拒,溫言道:「最早先從簡單的學起,比如先學寫自己的名字。」
溫野菜聽到這裏總算來了興趣,「那你的名字我也要學。」
喻商枝點點頭,想了想道:「家裏的桑皮紙都快用完了,正巧再去買一些。」
去文房鋪子的路上,兩人說起溫三伢的生辰。
他的生辰是四月十九,但從他出生起就沒慶祝過。
雖說村戶家過生辰,最多也就是早上能吃一個雞蛋,條件更好的,晚上還能煮上一晚白麵擀的長壽麵。
「他出生後身子弱,村裏老人便都說這樣的孩子養不大,要緊的是不能過生辰。所以每到那天,家裏連提都不提。後來三伢大了,懂事了,我和二妞怕他心裏別扭,索性我們兩個的生辰也不過了。」
之所以提起這個,是因為溫野菜覺得如今溫三伢的身體在喻商枝的看顧下,定是不會有什麽大礙了。
不如趁著今年這個機會,好好給他過上一個生辰,也算補上以前的遺憾。
「我想著這會兒正好在鎮上,不如給三伢挑份生辰禮。」
喻商枝自是贊成,隨後又道:「你和二妞的生辰今年也要過。」
溫野菜想到,以前爹娘還在時,隻有他們會記得自己的生辰,好在如今他有相公了。
「可惜今年你的生辰已經過了,明年給你補上。」
原主的生辰在六月,喻商枝的生辰卻在正月裏。
兩人轉頭進了文房鋪,桑皮紙這等不入流的紙都堆放在入門處的地上。
因為趕著牛車來,這東西又用得快,喻商枝直接要了五刀。
上好的宣紙他也要了一點,小時候練毛筆字時祖父就曾告訴過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說拿著樹枝在沙地上也能寫字,但隻有用合適的紙筆,才是效率最高的。
現今科舉應試,學子們都要修習對應的「台閣體」,這種字體以方正清晰著稱,乃是為了方便考官閱卷。
喻商枝看過溫三伢的字,已經隱隱有「台閣體」的雛形,於是便想趁著生辰這個機會,給他備一些好點的紙筆,這樣在家多練一練,迴頭去了學塾也不算落下太多進度。
在好的紙與糙的紙上寫字,手感是不一樣的。
「那幾杆筆可否拿出來看看?」
喻商枝指了指櫃檯裏的幾根毛筆,夥計拿出來後,他拿近了仔細端詳。
半晌過後,他選中了其中一支竹杆兼毫筆,毫柔軟度適中,介於羊毫與狼毫之間,更適合小孩子。
溫野菜不懂得如何挑毛筆和宣紙,但不耽誤他看上了店裏的一塊木頭鎮紙。
周遭一圈打磨地光滑,上麵還刻著四個字。
想到溫三伢在家都是用石頭當鎮紙,溫野菜便不假思索地將其拿了起來。
「相公,這上麵寫的是什麽?」
喻商枝垂眸看去,「君子慎獨,含義倒是不錯。」
溫野菜撓了撓頭,哪怕喻商枝隨後就解釋了,他也聽得半懂不懂。
「既如此,我就買這個送給三伢當生辰禮。」
兩人買好東西,又花去六錢銀子。
其中最貴的甚至不是鎮紙,更不是毛筆,而是那一小紮雪白的宣紙。
如今的造紙業還不夠發達,紙張裏的雜質越少價格就越貴,不過這紙確實如同凝脂,溫野菜看著自己手上的毛刺,都不敢上手摸。
兩人小心翼翼地把紙找了地方放好,不然感覺折個角都是兩文錢,夠買一個雞蛋。
出門沒走幾步,又見到路邊有個攤子,是一對姐弟在賣絹花。
因弟弟是個哥兒,所以姐弟倆頭上都插了一朵,瞧著很是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