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淝城頭。
張遼獨自佇立,遠遠望著和州的方向。狂風吹拂,亂了他一頭披散長發。
在李典出城後不久,張遼就把「以李典作餌、誘東吳入甕」的計策,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樂進。
樂進的反應如張遼所預料一般,先是發愣,隨即大怒,最後,則是頹喪的坐倒在地。
樂進愣的是亂世裏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李典這般大將,竟然隻有充當誘餌的分量;怒的是司馬昭為求勝利,不擇手段,明知東吳詭計,卻又將計就計,把李典往火坑裏推;但最後頹喪的,卻是因為這事已得曹植批準,曹軍軍律嚴明,主帥應準的事,再無轉圜餘地。
張遼知道樂進跟李典的同袍情誼,李典這人的武功謀略也算是上上之選,十分難得。隻是大敵當前,尤其是赤壁之戰後,曹軍分外需要一場勝利,一場能證明曹操依然是天下霸主的勝利,所以,他們要擊潰東吳─任何機會,都不能放過!
何況連從未敗過的曹植都派出來了,曹操的意思,張遼清楚的很,他隻能仰天長歎。
又是一陣狂風吹過,登城梯那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張遼右手卷過長發一束,人就往登城梯那走去。
上來的人是樂進,後頭還跟著一個軍中傳令,張遼站穩腳步,仔細盯著傳令的穿著,耳邊傳來樂進的說話聲。
「將軍,和州大營傳來消息,大人在營中已經開戰,營外幾處埋伏也正激戰著,這位是司馬懿派來的傳令,聽說有口信要讓將軍知道。」
樂進對司馬懿直唿其名,張遼聽出他話中不滿,隻是點頭示意。
傳令拿出懷中蓋有軍印大璽的書信,雙手奉上:「兩位將軍,這是曹植大人寫給李典家人的告罪信,請大人轉交。另外司馬懿大人交代,兩位將軍務必嚴守合淝,提防東吳伺機而動,千萬不可擅自出兵,否則功虧一簣,可就讓李典將軍白白犧牲了。」
張遼接過信,確認上頭的曹操軍行軍大印後,點頭道:「放心,你告訴兩位大人,末將必不辱命。」
得張遼迴話,傳令兵匆匆告退,趕迴和州。
樂進看他走遠,心中一口惡氣忍不下,放聲便說:「將軍,這司馬懿好沒道理!我軍若是能乘勝追擊,豈不是擴大戰果?
他專程派人阻攔,莫非是怕我們去分一杯羹!」
張遼搖頭擺手,眼睛始終沒離開曹植的那封告罪信。他將信收入懷中,緩緩道:「司馬懿……說的沒錯。合淝城裏守軍本來就不多,李典帶走五百人,我們隻剩三千兵力不到,能擋住東吳,靠的是城牆厚實,儲備豐富……我們不能離開合淝。」
樂進圓眼急瞪,大吼道:「所以我們隻能眼睜睜看司馬家的人把功勞都占光了?我不是貪功,但這機會是李典用命掙來的,我怎麽都要去殺些東吳水賊解氣!
「況且,剛才那個傳令兵在下頭說過,東吳大將皆中我軍埋伏,沒有人帶領,難道孫權這碧眼賊要親自帶兵攻合淝?」
樂進語氣激動,可卻說不動張遼。張遼迴首看向和州,語氣平淡:「你想解氣,東吳何嚐不想?你應該還記得那個假扮藩宮的家夥……東吳計謀層層迭迭,當初我們以為東吳必敗無疑,太史慈非死不可,誰知道東吳有迴天手段?我們不得不防……
這仗,我們不打。」
張遼說的在理,可樂進心中怨氣吐不出來,隻能蹬地泄憤。
張遼想了想,便將懷中信件取出,交給樂進:「曹植大人允諾,李典留下的獨子李晃官升侍郎,即刻調迴國都,以後再也不會讓他出來冒險。你把信交給李家,隔幾天安全了,我派人送他們迴去,相信主公會好好對待李家後人的。」
樂進把信接到手裏,默默走下登城梯。
在這亂世,主子能為一個屬下的陣亡寫信謝罪,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何況曹植還承諾李家人此生無虞,這樣,還有什麽好抱怨的呢?
張遼獨自在城頭吹風,他望著和州自言自語:「李晃呀!當初不聽你父親的勸,誰知道竟害了你父親,如今你父親已死,希望你好自為之,為李家留下香火吧……」
和州城外,距曹植大營一裏處,戰火迅速蔓延。
毒士賈詡帶著義子郭奕在一處高丘上掌握兩軍戰情,不時有快馬從高丘上竄下,這些人要趕去大營跟司馬懿迴報戰情。
為求耳目通達,賈詡的行軍營帳已經給拆的隻剩幾根支柱,他坐在方桌前,隻要抬頭望去,就能看到不遠處東吳跟曹操兩軍的戰況。
一旁,郭奕按照探子的迴報,將戰情以朱筆注記在方桌上的大地圖,然後由賈詡細閱,決定將哪些情報送給司馬懿知道。
這場仗,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時辰,郭奕手中朱筆始終沒停過,他又寫下幾字後,被賈詡攔住:「東吳軍的戰鬥力依舊是不可小覷,但此刻,要擔心的是東吳,不是我們,隻要大營內的戰鬥一結束,我軍傾巢而出,東吳就隻能等著潰敗……不必再記錄了。」
賈詡像和往常一樣,考校起郭奕審度時勢的分析能力:「我們來做「整地」的動作吧,奕兒,你先來。」
郭奕腦袋轉過幾圈,慢條斯理道:「義父,東吳這次四路並進,如果我們沒有識破東吳假冒敗軍的計謀,讓他們狡計得逞,之後大營一亂,外圍再攻,曹植大人身陷危局,張遼就得出合淝救援,到時候,不管張遼救不救得到人,再迴頭,合淝已成東吳的囊中之物。
「不過我們將計就計,將危機化為轉機─東吳四路兵馬,其中以大營裏劉聰跟淩統一路最弱,此路我軍必勝無疑。至於其它三路,左路有許褚、夏侯淵、夏侯惇三位將軍,比甘寧和太史慈絕對勝上一籌,右路有五子良將的徐晃、張合跟高覽將軍嚴陣以待,對上周泰、蔣欽,可說是有勝無敗。
「最後,中路的臧霸、文聘兩位將軍,他們所占地利最好,戰前又多設陷阱,盡管兩人對上東吳的徐盛、丁奉,勝負隻是五五之數,但諸多優勢相加下,仍占較大贏麵。以孩兒的看法,此戰我軍雖不能說完勝,仍可稱上大勝局麵!」
郭奕每說一句,賈詡就不由點頭,聽到最後,賈詡目光已從戰場轉到郭奕臉龐。
賈詡的好友郭嘉,臨終前將獨子托付給賈詡,到今天也有三年了。三年時間,賈詡讓郭奕從一個文弱書生,變為今日的稱職謀士。
郭嘉呀!當年我欠你的,如今可都還清了,你說要請我喝的酒,卻隻能等到我駕鶴西歸時,才能實現了……
賈詡心中感歎,嘴上卻對郭奕的表現沒有絲毫讚許:「好了,「整地」的功夫是謀士最基本的能力,接下來,我來教你「布子」吧!」
高丘上,賈詡、郭奕以這場戰爭的調度作為棋局,揣摩著每一顆棋子的調度。
高丘下,沒有那分淡嫻雅致,有的隻是撕心裂肺的嚎叫,跟殘酷劇烈的廝殺。
「甘寧!你那邊怎樣?有沒有辦法抽手幫忙?」出聲問話的是太史慈。
張遼獨自佇立,遠遠望著和州的方向。狂風吹拂,亂了他一頭披散長發。
在李典出城後不久,張遼就把「以李典作餌、誘東吳入甕」的計策,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樂進。
樂進的反應如張遼所預料一般,先是發愣,隨即大怒,最後,則是頹喪的坐倒在地。
樂進愣的是亂世裏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李典這般大將,竟然隻有充當誘餌的分量;怒的是司馬昭為求勝利,不擇手段,明知東吳詭計,卻又將計就計,把李典往火坑裏推;但最後頹喪的,卻是因為這事已得曹植批準,曹軍軍律嚴明,主帥應準的事,再無轉圜餘地。
張遼知道樂進跟李典的同袍情誼,李典這人的武功謀略也算是上上之選,十分難得。隻是大敵當前,尤其是赤壁之戰後,曹軍分外需要一場勝利,一場能證明曹操依然是天下霸主的勝利,所以,他們要擊潰東吳─任何機會,都不能放過!
何況連從未敗過的曹植都派出來了,曹操的意思,張遼清楚的很,他隻能仰天長歎。
又是一陣狂風吹過,登城梯那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張遼右手卷過長發一束,人就往登城梯那走去。
上來的人是樂進,後頭還跟著一個軍中傳令,張遼站穩腳步,仔細盯著傳令的穿著,耳邊傳來樂進的說話聲。
「將軍,和州大營傳來消息,大人在營中已經開戰,營外幾處埋伏也正激戰著,這位是司馬懿派來的傳令,聽說有口信要讓將軍知道。」
樂進對司馬懿直唿其名,張遼聽出他話中不滿,隻是點頭示意。
傳令拿出懷中蓋有軍印大璽的書信,雙手奉上:「兩位將軍,這是曹植大人寫給李典家人的告罪信,請大人轉交。另外司馬懿大人交代,兩位將軍務必嚴守合淝,提防東吳伺機而動,千萬不可擅自出兵,否則功虧一簣,可就讓李典將軍白白犧牲了。」
張遼接過信,確認上頭的曹操軍行軍大印後,點頭道:「放心,你告訴兩位大人,末將必不辱命。」
得張遼迴話,傳令兵匆匆告退,趕迴和州。
樂進看他走遠,心中一口惡氣忍不下,放聲便說:「將軍,這司馬懿好沒道理!我軍若是能乘勝追擊,豈不是擴大戰果?
他專程派人阻攔,莫非是怕我們去分一杯羹!」
張遼搖頭擺手,眼睛始終沒離開曹植的那封告罪信。他將信收入懷中,緩緩道:「司馬懿……說的沒錯。合淝城裏守軍本來就不多,李典帶走五百人,我們隻剩三千兵力不到,能擋住東吳,靠的是城牆厚實,儲備豐富……我們不能離開合淝。」
樂進圓眼急瞪,大吼道:「所以我們隻能眼睜睜看司馬家的人把功勞都占光了?我不是貪功,但這機會是李典用命掙來的,我怎麽都要去殺些東吳水賊解氣!
「況且,剛才那個傳令兵在下頭說過,東吳大將皆中我軍埋伏,沒有人帶領,難道孫權這碧眼賊要親自帶兵攻合淝?」
樂進語氣激動,可卻說不動張遼。張遼迴首看向和州,語氣平淡:「你想解氣,東吳何嚐不想?你應該還記得那個假扮藩宮的家夥……東吳計謀層層迭迭,當初我們以為東吳必敗無疑,太史慈非死不可,誰知道東吳有迴天手段?我們不得不防……
這仗,我們不打。」
張遼說的在理,可樂進心中怨氣吐不出來,隻能蹬地泄憤。
張遼想了想,便將懷中信件取出,交給樂進:「曹植大人允諾,李典留下的獨子李晃官升侍郎,即刻調迴國都,以後再也不會讓他出來冒險。你把信交給李家,隔幾天安全了,我派人送他們迴去,相信主公會好好對待李家後人的。」
樂進把信接到手裏,默默走下登城梯。
在這亂世,主子能為一個屬下的陣亡寫信謝罪,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何況曹植還承諾李家人此生無虞,這樣,還有什麽好抱怨的呢?
張遼獨自在城頭吹風,他望著和州自言自語:「李晃呀!當初不聽你父親的勸,誰知道竟害了你父親,如今你父親已死,希望你好自為之,為李家留下香火吧……」
和州城外,距曹植大營一裏處,戰火迅速蔓延。
毒士賈詡帶著義子郭奕在一處高丘上掌握兩軍戰情,不時有快馬從高丘上竄下,這些人要趕去大營跟司馬懿迴報戰情。
為求耳目通達,賈詡的行軍營帳已經給拆的隻剩幾根支柱,他坐在方桌前,隻要抬頭望去,就能看到不遠處東吳跟曹操兩軍的戰況。
一旁,郭奕按照探子的迴報,將戰情以朱筆注記在方桌上的大地圖,然後由賈詡細閱,決定將哪些情報送給司馬懿知道。
這場仗,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時辰,郭奕手中朱筆始終沒停過,他又寫下幾字後,被賈詡攔住:「東吳軍的戰鬥力依舊是不可小覷,但此刻,要擔心的是東吳,不是我們,隻要大營內的戰鬥一結束,我軍傾巢而出,東吳就隻能等著潰敗……不必再記錄了。」
賈詡像和往常一樣,考校起郭奕審度時勢的分析能力:「我們來做「整地」的動作吧,奕兒,你先來。」
郭奕腦袋轉過幾圈,慢條斯理道:「義父,東吳這次四路並進,如果我們沒有識破東吳假冒敗軍的計謀,讓他們狡計得逞,之後大營一亂,外圍再攻,曹植大人身陷危局,張遼就得出合淝救援,到時候,不管張遼救不救得到人,再迴頭,合淝已成東吳的囊中之物。
「不過我們將計就計,將危機化為轉機─東吳四路兵馬,其中以大營裏劉聰跟淩統一路最弱,此路我軍必勝無疑。至於其它三路,左路有許褚、夏侯淵、夏侯惇三位將軍,比甘寧和太史慈絕對勝上一籌,右路有五子良將的徐晃、張合跟高覽將軍嚴陣以待,對上周泰、蔣欽,可說是有勝無敗。
「最後,中路的臧霸、文聘兩位將軍,他們所占地利最好,戰前又多設陷阱,盡管兩人對上東吳的徐盛、丁奉,勝負隻是五五之數,但諸多優勢相加下,仍占較大贏麵。以孩兒的看法,此戰我軍雖不能說完勝,仍可稱上大勝局麵!」
郭奕每說一句,賈詡就不由點頭,聽到最後,賈詡目光已從戰場轉到郭奕臉龐。
賈詡的好友郭嘉,臨終前將獨子托付給賈詡,到今天也有三年了。三年時間,賈詡讓郭奕從一個文弱書生,變為今日的稱職謀士。
郭嘉呀!當年我欠你的,如今可都還清了,你說要請我喝的酒,卻隻能等到我駕鶴西歸時,才能實現了……
賈詡心中感歎,嘴上卻對郭奕的表現沒有絲毫讚許:「好了,「整地」的功夫是謀士最基本的能力,接下來,我來教你「布子」吧!」
高丘上,賈詡、郭奕以這場戰爭的調度作為棋局,揣摩著每一顆棋子的調度。
高丘下,沒有那分淡嫻雅致,有的隻是撕心裂肺的嚎叫,跟殘酷劇烈的廝殺。
「甘寧!你那邊怎樣?有沒有辦法抽手幫忙?」出聲問話的是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