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人影晃蕩,能看出是太監模樣的人在立著。未等柳雙娥詢問,那人便先一步開口解釋:「奴才奉甘露殿的旨意,請娘娘過去一趟。」
她想立即開門,抓著太監的衣領問紀雲宴如何了。可還是雙腳扣緊了地麵,沒有挪動分毫,隻對著殿外的方向,竭力使自己的聲線平穩。
「太子可是在甘露殿?父子相聚,本宮不好打攪。陛下可說了,要本宮做什麽?如此也好早做準備。」
外頭迴答道:「陛下用了酒,與太子殿下發生口角。如今意識是否清醒奴才並不敢確定,隻是陛下說了要見您。」
柳雙娥望一眼蕭問茹:「煩公公等待片刻,本宮更衣便去。」
人影逐漸模糊,她轉身去了內殿,吩咐道:「橘白隨我去麵聖。」
李執立在甘露殿外,焦躁地搓手。
見到她的身影,忙上前來,說:「陛下與太子誰也不讓著誰,奴才不敢進去瞧,隻是雙方說話都很重。」
柳雙娥問:「可是為了許一覺留下的那封信?」
「倒也不是,」李執雖然是後來跟在紀蒙塵身邊的,可這些年候在甘露殿外,該聽的不該聽的都聽去了,「還是從前那些事。」
「是胡家?」
「不止。從胡家談到秦大人,奴才沒聽得那麽真切,不過依稀覺得,今日的爭吵比往日要嚴重許多。娘娘能在陛下麵前說得上話,待會兒還要勸勸父子二人才是。」
他側身低聲說著,沒等來柳雙娥的迴答,殿內紀蒙塵的聲音高了許多,威嚴卻中氣不足。
「李執,備好紙筆!」
他忙應了聲,抖擻衣裳貓著腰進去。
橘白跟在她身後,二人皆立在殿外沒有言語。半刻鍾不到,便聽到越來越近的急切的腳步聲。
殿外守著的宮人不少,柳雙娥無法與她將話說穿,隻是問:「更深露重,姑姑怎麽來甘露殿了?」
蕭問茹迴答道:「奴婢奉太後旨意而來。」
她進去,殿內的聲響平息片刻。
橘白靠過來,輕聲說:「姑娘若是害怕,可以扶著我。」
柳雙娥握住她的手臂:「還好有你。」
-
問茹進來時,紀蒙塵也的確一愣。
賜死紀雲宴的詔書方才寫成,墨跡未幹,隻差蓋上玉璽最後一步。
紀雲宴跪在地上,鼻腔裏的血已經停止,可臉頰血色斑駁,衣裳也渾濁不堪。頭上的發冠鬆動,他模樣狼狽,卻仍然抬頭死死望著紀蒙塵,不肯認輸。
她從袖中掏出幹淨的帕子遞過去:「殿下擦擦手罷。」
紀雲宴接過,迷瞪道:「姑姑怎麽來了……」
「畢竟是一家人,奴婢不能坐視不理,太後早就料到了這一日,」她轉頭朝紀蒙塵行禮,「這也是太後的遺願。」
她捧讀遺誥的聲音不大不小,殿外是一點也聽不清的。
紀雲宴不能死,卻也隻能停留在不能死的結局。
她知道這三代人,無論誰與誰都有嫌隙。紀蒙塵未接受足夠的愛,卻不得不麵對生母的願望。紀雲宴敬愛太後,而遺誥中所寫,不過是保全他一條性命,僅此而已。
蕭問茹說:「殿中隻有三人,陛下若不同意,大可連奴婢一起同太子殿下處死。奴婢也老了,未能完成太後的遺願,自然沒有臉麵留存世間。」
「姑姑這是說的什麽話,您一直跟隨太後,這些年的辛苦朕都看在眼裏,」紀蒙塵接過遺誥,反覆確認字跡,終於點頭,「是她的筆跡沒有錯。」
「皇後娘娘已在殿外候著,夜裏涼,還是莫要讓娘娘多等。陛下如何抉擇,全看您自己,無須顧及我們這些做下人的。」
她越是裝作不在意的模樣,紀蒙塵就越是會將她的意見放在心上。
對麵果然斟酌道:「紀雲宴死罪可免,但留不住東宮之位。朕還年輕,便敢結黨營私,行黨同伐異之舉,若朕老了,他豈不是要起兵造反。」
「陛下擬完旨意便早早歇下,身體要緊。您該少喝些酒了,不為自己著想,也該想一想皇後娘娘。酒後怒火攻心,最易犯風眩,她該傷心了。」
「朕知道。姑姑是與雙娥一同來的嗎?」
「半夜小皇子哭鬧,鳳儀宮的人皆被驚醒。適逢公公去傳旨,娘娘念在奴婢年邁體弱,隻攜了橘白姑娘前來。是奴婢察覺東宮有事,於是取出太後遺誥隻身前來。」
「她知道嗎?」
「遺誥隻有奴婢一人知曉,除卻太後外,未有第三者。」
「朕明白了……姑姑先迴去歇著吧,」他扶著桌案,居高臨下地望著紀雲宴,音色冰冷,「先送他迴東宮,聽候發落。沒有朕的旨意,誰也不準去看他。」
紀雲宴伏地:「臣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他手裏捏著帕子,小碎步一點點朝殿外走去。柳雙娥就在門外,自己如今形態狼狽,不知該如何去見他。手裏的帕子已經被血染得髒透了,不知還能不能洗幹淨,找個機會送迴給蕭問茹……等出來之後,他還要與柳雙娥盤算著以後的事。
一邊想,一邊就推開了門。
柳雙娥髮髻邊隻插進一根銀簪,連妝也未曾上。他朝她走過去幾步,隔著遠遠的便停住,給她行禮:「皇後娘娘安好。」
身上的血果然駭人,對麵身形顫了一下,卻還是仰著頭迴答:「太子殿下好。」
她想立即開門,抓著太監的衣領問紀雲宴如何了。可還是雙腳扣緊了地麵,沒有挪動分毫,隻對著殿外的方向,竭力使自己的聲線平穩。
「太子可是在甘露殿?父子相聚,本宮不好打攪。陛下可說了,要本宮做什麽?如此也好早做準備。」
外頭迴答道:「陛下用了酒,與太子殿下發生口角。如今意識是否清醒奴才並不敢確定,隻是陛下說了要見您。」
柳雙娥望一眼蕭問茹:「煩公公等待片刻,本宮更衣便去。」
人影逐漸模糊,她轉身去了內殿,吩咐道:「橘白隨我去麵聖。」
李執立在甘露殿外,焦躁地搓手。
見到她的身影,忙上前來,說:「陛下與太子誰也不讓著誰,奴才不敢進去瞧,隻是雙方說話都很重。」
柳雙娥問:「可是為了許一覺留下的那封信?」
「倒也不是,」李執雖然是後來跟在紀蒙塵身邊的,可這些年候在甘露殿外,該聽的不該聽的都聽去了,「還是從前那些事。」
「是胡家?」
「不止。從胡家談到秦大人,奴才沒聽得那麽真切,不過依稀覺得,今日的爭吵比往日要嚴重許多。娘娘能在陛下麵前說得上話,待會兒還要勸勸父子二人才是。」
他側身低聲說著,沒等來柳雙娥的迴答,殿內紀蒙塵的聲音高了許多,威嚴卻中氣不足。
「李執,備好紙筆!」
他忙應了聲,抖擻衣裳貓著腰進去。
橘白跟在她身後,二人皆立在殿外沒有言語。半刻鍾不到,便聽到越來越近的急切的腳步聲。
殿外守著的宮人不少,柳雙娥無法與她將話說穿,隻是問:「更深露重,姑姑怎麽來甘露殿了?」
蕭問茹迴答道:「奴婢奉太後旨意而來。」
她進去,殿內的聲響平息片刻。
橘白靠過來,輕聲說:「姑娘若是害怕,可以扶著我。」
柳雙娥握住她的手臂:「還好有你。」
-
問茹進來時,紀蒙塵也的確一愣。
賜死紀雲宴的詔書方才寫成,墨跡未幹,隻差蓋上玉璽最後一步。
紀雲宴跪在地上,鼻腔裏的血已經停止,可臉頰血色斑駁,衣裳也渾濁不堪。頭上的發冠鬆動,他模樣狼狽,卻仍然抬頭死死望著紀蒙塵,不肯認輸。
她從袖中掏出幹淨的帕子遞過去:「殿下擦擦手罷。」
紀雲宴接過,迷瞪道:「姑姑怎麽來了……」
「畢竟是一家人,奴婢不能坐視不理,太後早就料到了這一日,」她轉頭朝紀蒙塵行禮,「這也是太後的遺願。」
她捧讀遺誥的聲音不大不小,殿外是一點也聽不清的。
紀雲宴不能死,卻也隻能停留在不能死的結局。
她知道這三代人,無論誰與誰都有嫌隙。紀蒙塵未接受足夠的愛,卻不得不麵對生母的願望。紀雲宴敬愛太後,而遺誥中所寫,不過是保全他一條性命,僅此而已。
蕭問茹說:「殿中隻有三人,陛下若不同意,大可連奴婢一起同太子殿下處死。奴婢也老了,未能完成太後的遺願,自然沒有臉麵留存世間。」
「姑姑這是說的什麽話,您一直跟隨太後,這些年的辛苦朕都看在眼裏,」紀蒙塵接過遺誥,反覆確認字跡,終於點頭,「是她的筆跡沒有錯。」
「皇後娘娘已在殿外候著,夜裏涼,還是莫要讓娘娘多等。陛下如何抉擇,全看您自己,無須顧及我們這些做下人的。」
她越是裝作不在意的模樣,紀蒙塵就越是會將她的意見放在心上。
對麵果然斟酌道:「紀雲宴死罪可免,但留不住東宮之位。朕還年輕,便敢結黨營私,行黨同伐異之舉,若朕老了,他豈不是要起兵造反。」
「陛下擬完旨意便早早歇下,身體要緊。您該少喝些酒了,不為自己著想,也該想一想皇後娘娘。酒後怒火攻心,最易犯風眩,她該傷心了。」
「朕知道。姑姑是與雙娥一同來的嗎?」
「半夜小皇子哭鬧,鳳儀宮的人皆被驚醒。適逢公公去傳旨,娘娘念在奴婢年邁體弱,隻攜了橘白姑娘前來。是奴婢察覺東宮有事,於是取出太後遺誥隻身前來。」
「她知道嗎?」
「遺誥隻有奴婢一人知曉,除卻太後外,未有第三者。」
「朕明白了……姑姑先迴去歇著吧,」他扶著桌案,居高臨下地望著紀雲宴,音色冰冷,「先送他迴東宮,聽候發落。沒有朕的旨意,誰也不準去看他。」
紀雲宴伏地:「臣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他手裏捏著帕子,小碎步一點點朝殿外走去。柳雙娥就在門外,自己如今形態狼狽,不知該如何去見他。手裏的帕子已經被血染得髒透了,不知還能不能洗幹淨,找個機會送迴給蕭問茹……等出來之後,他還要與柳雙娥盤算著以後的事。
一邊想,一邊就推開了門。
柳雙娥髮髻邊隻插進一根銀簪,連妝也未曾上。他朝她走過去幾步,隔著遠遠的便停住,給她行禮:「皇後娘娘安好。」
身上的血果然駭人,對麵身形顫了一下,卻還是仰著頭迴答:「太子殿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