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情未成,真的走上了那一步。爹爹,哪怕是作為替身去獻媚邀寵,我都會去。」隻有陛下的寵愛才能握住想要的。她想要的,既是姐姐的死因,也是柳家的榮華富貴。
若真沒有迴頭路,她要當,也要當最好的。
她的纖纖玉指染上橙色,往嘴裏丟了一瓣橘子。
柳雙娥被酸得眉毛緊皺,責怪道:「爹爹,怎麽是酸的!」
柳安閑哈哈大笑:「我可沒說這橘子好吃!」
第14章 秋水
「對了爹爹,你記得姐姐有個朋友名喚秋水的嗎?」去閣樓前,她這樣問。
柳安閑思忖道:「老二小時候想當個女俠,全天下遊歷,結識的人不少是江湖上的。我為官在朝,未曾聽說秋水這號人。」
「誒——」他抬眼看到遠處侯著的鬆雪,「鬆雪和銜青是一直跟著老二的。說句實在的,我了解老二,不如鬆雪多。」
「知道了爹爹。」
「去閣樓上看看還有什麽要帶的吧。」
「嗯。」
「對了老麽。」
柳雙娥聞言偏過頭,問道:「爹爹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在宮裏別委屈了自己,有我給你撐腰呢。」
-
閣樓第三層已差人打掃幹淨。
東西並不多,長桌靠在窗邊。案上很幹淨,僅有她隨手翻閱的一本《論語》,經年累月,書頁卷角不少。
柳雙娥伸手把它翻了個麵,朝床邊走去。
床靠著牆邊,她坐著,手朝靠牆的床沿摸過去。纖細的手指摩挲墊子的花紋,觸及冰涼的牆壁,再緩緩往下探去。
異物阻隔,眯著眼望去,她不費什麽力氣便把東西拿了出來。
不過是城中時行的話本。大抵是柳春山不好意思讓人知道自己睡前所閱,便隨手擱在了縫隙中。
她又伸手,往縫隙下探去,摸到的仍然是話本。
鬆雪捧著幾本沉甸甸的話本,出聲道:「還、還拿啊?」
柳雙娥輕輕點頭,身子往下探去。這一次手摸到的不再是粗糙又柔軟的話本,那東西很硬,但是個圓形的口。手指順著開口一點點移過去,東西的形狀大抵有了數。
她勾了勾嘴角,輕輕用力竟沒把東西拿出來,隻得喊了鬆雪一齊跪在床上,等取出來時,二人已癱在床上,後背發熱著喘氣。
「找到了。」她把圓筒打開,取出裏頭的畫,目光掃向署名時,神態都舒展了許多。
可下一瞬間,眉心又皺得更厲害。
這幅丹青,被墨潑得麵目全非,連署名與年月都看不清。隻能從墨的間隙中,勉強看出畫上人是個女子。
她嘆了口氣,將畫收迴,說:「與我說說秋水吧。」
「秋水姑娘嗎?」鬆雪聞言細想著,這個名字多年未被提起,她甚至都要忘了這個人,「十年前,二姑娘南下遊玩,遇見了將要北上的秋水。」
十年前,那是前朝風雨飄搖的時候。
柳雙娥按下心頭的疑惑,耐心聽她說下去。
「那個時候世道艱辛,我們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又逢上災年,路上遇匪,險些丟了性命。是秋水出手相助,為我們安排住處,又捎了信給大人,才把我們送迴的。」
「聽起來……她是個俠女?」饑荒年能從土匪手裏救人,秋水肯定不是普通人。
「倒也不是,」鬆雪輕笑著搖頭,「秋水的家族,是做生意的,在矜城有些人脈。」
她心裏一沉,對上鬆雪的眼睛:「你可知道,太子的生母是誰?」
「太子的生母不是個鄉野村婦嗎?早在許多年前就死於戰亂了,」鬆雪一臉茫然,腦中細細品味這幾句話,恐懼從胸中湧起,「你是說,胡秋水,她是太子生母?」
柳雙娥拉住她,低吼著問道:「秋水姓胡?她北上,是不是因為夫君中了進士?」
其實也不需要鬆雪的迴答。
十年前,恰好是紀蒙塵殿試的那一年。消息傳到南方,胡秋水想帶著兒子北上去尋夫君。
鬆雪說:「是有這麽迴事。臨行前,二姑娘請匠人造了兩支簪子,一支送給了秋水。說,若有家國安定的時候,秋水北上尋夫,可暫且在柳家落腳。」
然後災荒年、洪水來,一切打算都被擱置。又過了兩年,矜城大亂,胡家作為富商全家被屠。
於是再也沒有相見。
「你說的,是不是白玉簪、龍角紋?上頭還鐫刻著名字?」
「我記不清了……」
「無妨,我知道在哪,」她迅速站起來,手中的花卷收迴筒中,並不打算帶進宮中。她的右手緊緊握著腰間的令牌,低聲道,「現在我們就迴宮。」
刻著「秋水」的一支在姐姐這,那刻著「春山」的那一支,就在胡秋水手裏。
胡秋水已死,玉簪留給了紀雲宴也說不準。
如若紀雲宴手裏有這支簪子,有「春山」二字,他怎麽會不知曉自己生母與姐姐的關係?
-
國子監方才下學,忙了一天都沒歇下,紀雲宴此刻已累得搖頭晃腦。
玄成替他背著書箱,一聲不吭地跟在他後頭,時不時伸出手來扶一下。
他強打著精神,低頭走著,目光裏卻倏然出現一雙錦鞋。
那人他並不認識,隻是衣著光鮮,能看出養尊處優之態。
若真沒有迴頭路,她要當,也要當最好的。
她的纖纖玉指染上橙色,往嘴裏丟了一瓣橘子。
柳雙娥被酸得眉毛緊皺,責怪道:「爹爹,怎麽是酸的!」
柳安閑哈哈大笑:「我可沒說這橘子好吃!」
第14章 秋水
「對了爹爹,你記得姐姐有個朋友名喚秋水的嗎?」去閣樓前,她這樣問。
柳安閑思忖道:「老二小時候想當個女俠,全天下遊歷,結識的人不少是江湖上的。我為官在朝,未曾聽說秋水這號人。」
「誒——」他抬眼看到遠處侯著的鬆雪,「鬆雪和銜青是一直跟著老二的。說句實在的,我了解老二,不如鬆雪多。」
「知道了爹爹。」
「去閣樓上看看還有什麽要帶的吧。」
「嗯。」
「對了老麽。」
柳雙娥聞言偏過頭,問道:「爹爹還有什麽要交代的嗎?」
「在宮裏別委屈了自己,有我給你撐腰呢。」
-
閣樓第三層已差人打掃幹淨。
東西並不多,長桌靠在窗邊。案上很幹淨,僅有她隨手翻閱的一本《論語》,經年累月,書頁卷角不少。
柳雙娥伸手把它翻了個麵,朝床邊走去。
床靠著牆邊,她坐著,手朝靠牆的床沿摸過去。纖細的手指摩挲墊子的花紋,觸及冰涼的牆壁,再緩緩往下探去。
異物阻隔,眯著眼望去,她不費什麽力氣便把東西拿了出來。
不過是城中時行的話本。大抵是柳春山不好意思讓人知道自己睡前所閱,便隨手擱在了縫隙中。
她又伸手,往縫隙下探去,摸到的仍然是話本。
鬆雪捧著幾本沉甸甸的話本,出聲道:「還、還拿啊?」
柳雙娥輕輕點頭,身子往下探去。這一次手摸到的不再是粗糙又柔軟的話本,那東西很硬,但是個圓形的口。手指順著開口一點點移過去,東西的形狀大抵有了數。
她勾了勾嘴角,輕輕用力竟沒把東西拿出來,隻得喊了鬆雪一齊跪在床上,等取出來時,二人已癱在床上,後背發熱著喘氣。
「找到了。」她把圓筒打開,取出裏頭的畫,目光掃向署名時,神態都舒展了許多。
可下一瞬間,眉心又皺得更厲害。
這幅丹青,被墨潑得麵目全非,連署名與年月都看不清。隻能從墨的間隙中,勉強看出畫上人是個女子。
她嘆了口氣,將畫收迴,說:「與我說說秋水吧。」
「秋水姑娘嗎?」鬆雪聞言細想著,這個名字多年未被提起,她甚至都要忘了這個人,「十年前,二姑娘南下遊玩,遇見了將要北上的秋水。」
十年前,那是前朝風雨飄搖的時候。
柳雙娥按下心頭的疑惑,耐心聽她說下去。
「那個時候世道艱辛,我們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又逢上災年,路上遇匪,險些丟了性命。是秋水出手相助,為我們安排住處,又捎了信給大人,才把我們送迴的。」
「聽起來……她是個俠女?」饑荒年能從土匪手裏救人,秋水肯定不是普通人。
「倒也不是,」鬆雪輕笑著搖頭,「秋水的家族,是做生意的,在矜城有些人脈。」
她心裏一沉,對上鬆雪的眼睛:「你可知道,太子的生母是誰?」
「太子的生母不是個鄉野村婦嗎?早在許多年前就死於戰亂了,」鬆雪一臉茫然,腦中細細品味這幾句話,恐懼從胸中湧起,「你是說,胡秋水,她是太子生母?」
柳雙娥拉住她,低吼著問道:「秋水姓胡?她北上,是不是因為夫君中了進士?」
其實也不需要鬆雪的迴答。
十年前,恰好是紀蒙塵殿試的那一年。消息傳到南方,胡秋水想帶著兒子北上去尋夫君。
鬆雪說:「是有這麽迴事。臨行前,二姑娘請匠人造了兩支簪子,一支送給了秋水。說,若有家國安定的時候,秋水北上尋夫,可暫且在柳家落腳。」
然後災荒年、洪水來,一切打算都被擱置。又過了兩年,矜城大亂,胡家作為富商全家被屠。
於是再也沒有相見。
「你說的,是不是白玉簪、龍角紋?上頭還鐫刻著名字?」
「我記不清了……」
「無妨,我知道在哪,」她迅速站起來,手中的花卷收迴筒中,並不打算帶進宮中。她的右手緊緊握著腰間的令牌,低聲道,「現在我們就迴宮。」
刻著「秋水」的一支在姐姐這,那刻著「春山」的那一支,就在胡秋水手裏。
胡秋水已死,玉簪留給了紀雲宴也說不準。
如若紀雲宴手裏有這支簪子,有「春山」二字,他怎麽會不知曉自己生母與姐姐的關係?
-
國子監方才下學,忙了一天都沒歇下,紀雲宴此刻已累得搖頭晃腦。
玄成替他背著書箱,一聲不吭地跟在他後頭,時不時伸出手來扶一下。
他強打著精神,低頭走著,目光裏卻倏然出現一雙錦鞋。
那人他並不認識,隻是衣著光鮮,能看出養尊處優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