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楠的眼睛裏全是柔情,他愛惜又心疼地地摸著邊泊寒的頭髮:“原來我的小小少年,從前就這麽勇敢。你能不能替我向小邊泊寒說,從前辛苦了,以後不會了。”
邊泊寒的心像是被人揉搓成一團的紙,很好地小心翼翼地拉著,慢慢地撫平,害怕把哪個角扯壞。他酸澀地在眼睛裏沁出一層霧氣。
這個結在他心裏放了很多很多年,他不想讓父母分開,他也曾質疑自己這個決定是否正確,或許他們隻是吵過這一陣,繞個彎就闔家團圓了呢。
可是這些他都不敢想,越想越害怕,害怕父母的婚姻還能拯救,是自己一刀斬斷。
邊泊寒的喉結滾動著,那從前拎出來講給周澤楠聽。
——我小的時候,他們很相愛,比媒體上寫得還過之不及。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媽喜歡花,我爸每次在外拍戲,就會讓花店送不同的花到家裏。等到他拍完戲迴家那天,他會親自去花店給我媽買一束再迴家。
每次我爸要出遠門,我媽都會給他整理好行李,也會在箱子裏放好提前準備的信。我媽說,在外的人有牽掛,才會萬事小心,不會讓自己受傷。
他們恩愛了很多年,等我上高二的時候,家裏卻不知不覺變了。我爸那時候已經不再出去拍戲了,剛開始隻是兩個人拌上幾句。後來,一丁點小事,就成為導火索。
我那時候,特別怕迴家,家裏讓我覺得喘不上氣來,很壓抑,特別窒息。我媽總是在爭吵過後,躲在房裏哭。我爸就在陽台上抽菸,一根接著一根。
我爸是個脾氣很好的人,我第一次見他發火,是因為我媽對著我說,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不要這個家了。我爸那天發了很大的脾氣,也是那天,我第一次希望他們分開。
他們吵了兩年,那兩年,我很煎熬,成宿整夜地睡不著覺。可我誰都沒說,我隻是祈禱時間過得再快一點,我想趕快高考,遠離他們。
後來,我高考成績出來了,我本來打算去北京。可我拿著誌願表迴家,看到我媽坐在沙發上一個人孤零零地看著電視劇發呆,我又捨不得了。可我不想他們再這樣繼續下去。
我寧願要一個不完整的家,我也不想他們這樣牽強地過下去,太痛苦,也太折磨了。
我十八歲生日那天,他們問我有什麽願望,我說,我想他們分開。
他們兩個人沉默了好一會,直到我生日蛋糕上的蠟燭熄了,都沒人說話。就在我以為他們會一直沉默下去的時候,我媽開口說,好,明天吧。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我媽當時說的是氣話還是實話。他們離婚後,我爸搬了出去,我媽也不想住在老房子裏,整日看著舊物傷心。她把房子賣了,去歐洲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他們倆經常給我打電話,可我偶爾才接一個。我不知道怎麽麵對他們,就好像我是把幕布扯開的那個人,如果不是我,或許他們還能假裝下去,做一對別人眼裏艷羨的恩愛夫妻。我好像是那個罪人。
邊泊寒眼裏的水汽因為迴想起過往,終於凝結成水滴流下來,在周澤楠衣服上烙了個洞。
周澤楠感受到肩膀上的濕意,他沒讓邊泊寒抬頭,他隻是輕輕地拍著,安撫著:“你不是罪人,你隻是想讓他們快樂。感情的事很難評判和定奪誰對誰錯,但是在一起連開心都做不到,那麽或許分開是更好的決定。”
邊泊寒想起江郎說的那一天,他不會忘記,也沒法忘記。此前對著江郎,邊泊寒不想也無法開口訴說。直到此刻,他才願意把當年的事全盤托出。
邊泊寒的聲音悶在周澤楠的骨血裏,像是夏日午後烏雲密布,悶熱不透風的天氣:“他們拍到我父母、評委在鬆鶴樓吃飯那天,其實是個巧合。那是我父母分開這麽多年後第一次見麵,他們知道我想拍電影,想把圈子裏的大佬引薦給我認識。殊不知,我早就見過他們口中的大佬了。我知道那些人隻會表麵奉承,不會看我的東西,但我還是想試試,我就把《藍色骨頭》最開始寫過的那個版本列印了出來,拿著去。”
邊泊寒頓了頓,把痛苦的部分盡量減弱:“那天剛好電影圈的幾個老前輩也在鬆鶴樓吃飯,在我們隔壁,恰好他們是那一屆的評委。我爸媽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沒坐一會就先走了。我也是直到那時候才知道,我爸媽已經組建了新的家庭,可是他們明明分開才沒多久。我從來不覺得我沒有家,可那天,我覺得……我沒家了。”
周澤楠感受到邊泊寒極力忍耐的痛楚,他偏低著頭,心疼地在他耳邊說:“不會的,我就是你的家,寶寶。”
家這個久違的概念讓邊泊寒的心軟得一塌糊塗。原本對於父母之間的事,邊泊寒隻是覺得難看,從相愛走到相厭,曾許下諾言一生愛護你的人最後卻拔刀相向。
可這些,邊泊寒都能想通,也都盡力避免他們真的傷到要害。可在他們雙方組建新的家庭之後,邊泊寒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失落,這個家徹底散了,再也迴不去了。他不再是具有穩定性的三角形的一邊,而是被排斥在另一個集合裏。
邊泊寒說:“或許那時候我不要那麽衝動,他們是不是還會有轉機?”
周澤楠講起自己喜歡的兩個行為藝術家的一個作品:“我曾經看過一個行為藝術的視頻,叫《情人》,他們在一起十二年後決定分開。他們用了一種屬於他們的浪漫的獨特的方式,瑪麗娜從山海關出發,烏萊從嘉峪關出發,他們最終相遇,彼此擁抱,然後揮手一別。”
邊泊寒的心像是被人揉搓成一團的紙,很好地小心翼翼地拉著,慢慢地撫平,害怕把哪個角扯壞。他酸澀地在眼睛裏沁出一層霧氣。
這個結在他心裏放了很多很多年,他不想讓父母分開,他也曾質疑自己這個決定是否正確,或許他們隻是吵過這一陣,繞個彎就闔家團圓了呢。
可是這些他都不敢想,越想越害怕,害怕父母的婚姻還能拯救,是自己一刀斬斷。
邊泊寒的喉結滾動著,那從前拎出來講給周澤楠聽。
——我小的時候,他們很相愛,比媒體上寫得還過之不及。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媽喜歡花,我爸每次在外拍戲,就會讓花店送不同的花到家裏。等到他拍完戲迴家那天,他會親自去花店給我媽買一束再迴家。
每次我爸要出遠門,我媽都會給他整理好行李,也會在箱子裏放好提前準備的信。我媽說,在外的人有牽掛,才會萬事小心,不會讓自己受傷。
他們恩愛了很多年,等我上高二的時候,家裏卻不知不覺變了。我爸那時候已經不再出去拍戲了,剛開始隻是兩個人拌上幾句。後來,一丁點小事,就成為導火索。
我那時候,特別怕迴家,家裏讓我覺得喘不上氣來,很壓抑,特別窒息。我媽總是在爭吵過後,躲在房裏哭。我爸就在陽台上抽菸,一根接著一根。
我爸是個脾氣很好的人,我第一次見他發火,是因為我媽對著我說,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離婚,不要這個家了。我爸那天發了很大的脾氣,也是那天,我第一次希望他們分開。
他們吵了兩年,那兩年,我很煎熬,成宿整夜地睡不著覺。可我誰都沒說,我隻是祈禱時間過得再快一點,我想趕快高考,遠離他們。
後來,我高考成績出來了,我本來打算去北京。可我拿著誌願表迴家,看到我媽坐在沙發上一個人孤零零地看著電視劇發呆,我又捨不得了。可我不想他們再這樣繼續下去。
我寧願要一個不完整的家,我也不想他們這樣牽強地過下去,太痛苦,也太折磨了。
我十八歲生日那天,他們問我有什麽願望,我說,我想他們分開。
他們兩個人沉默了好一會,直到我生日蛋糕上的蠟燭熄了,都沒人說話。就在我以為他們會一直沉默下去的時候,我媽開口說,好,明天吧。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我媽當時說的是氣話還是實話。他們離婚後,我爸搬了出去,我媽也不想住在老房子裏,整日看著舊物傷心。她把房子賣了,去歐洲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他們倆經常給我打電話,可我偶爾才接一個。我不知道怎麽麵對他們,就好像我是把幕布扯開的那個人,如果不是我,或許他們還能假裝下去,做一對別人眼裏艷羨的恩愛夫妻。我好像是那個罪人。
邊泊寒眼裏的水汽因為迴想起過往,終於凝結成水滴流下來,在周澤楠衣服上烙了個洞。
周澤楠感受到肩膀上的濕意,他沒讓邊泊寒抬頭,他隻是輕輕地拍著,安撫著:“你不是罪人,你隻是想讓他們快樂。感情的事很難評判和定奪誰對誰錯,但是在一起連開心都做不到,那麽或許分開是更好的決定。”
邊泊寒想起江郎說的那一天,他不會忘記,也沒法忘記。此前對著江郎,邊泊寒不想也無法開口訴說。直到此刻,他才願意把當年的事全盤托出。
邊泊寒的聲音悶在周澤楠的骨血裏,像是夏日午後烏雲密布,悶熱不透風的天氣:“他們拍到我父母、評委在鬆鶴樓吃飯那天,其實是個巧合。那是我父母分開這麽多年後第一次見麵,他們知道我想拍電影,想把圈子裏的大佬引薦給我認識。殊不知,我早就見過他們口中的大佬了。我知道那些人隻會表麵奉承,不會看我的東西,但我還是想試試,我就把《藍色骨頭》最開始寫過的那個版本列印了出來,拿著去。”
邊泊寒頓了頓,把痛苦的部分盡量減弱:“那天剛好電影圈的幾個老前輩也在鬆鶴樓吃飯,在我們隔壁,恰好他們是那一屆的評委。我爸媽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沒坐一會就先走了。我也是直到那時候才知道,我爸媽已經組建了新的家庭,可是他們明明分開才沒多久。我從來不覺得我沒有家,可那天,我覺得……我沒家了。”
周澤楠感受到邊泊寒極力忍耐的痛楚,他偏低著頭,心疼地在他耳邊說:“不會的,我就是你的家,寶寶。”
家這個久違的概念讓邊泊寒的心軟得一塌糊塗。原本對於父母之間的事,邊泊寒隻是覺得難看,從相愛走到相厭,曾許下諾言一生愛護你的人最後卻拔刀相向。
可這些,邊泊寒都能想通,也都盡力避免他們真的傷到要害。可在他們雙方組建新的家庭之後,邊泊寒產生了一種巨大的失落,這個家徹底散了,再也迴不去了。他不再是具有穩定性的三角形的一邊,而是被排斥在另一個集合裏。
邊泊寒說:“或許那時候我不要那麽衝動,他們是不是還會有轉機?”
周澤楠講起自己喜歡的兩個行為藝術家的一個作品:“我曾經看過一個行為藝術的視頻,叫《情人》,他們在一起十二年後決定分開。他們用了一種屬於他們的浪漫的獨特的方式,瑪麗娜從山海關出發,烏萊從嘉峪關出發,他們最終相遇,彼此擁抱,然後揮手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