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桐的大腦在這一瞬間清空了,什麽想法都沒有,隻剩心髒在胸腔裏猛烈地敲擊著。
段凱見他神色不對勁,瞥了一眼,手機屏幕上是令人心驚膽戰的車禍畫麵,楊亞桐的表情是凝固著的,雙手卻在輕微顫抖,於是掰開他的手指強製把屏幕熄滅,輕聲說:「桐桐,別看這些,別折磨自己。」
「小舅舅……我就是,我不知道該做什麽。」
楊亞桐撒了個謊,他知道自己應該在這裏等著,也清醒地知道等著沒有用,他什麽都做不了,反而因為某個不為人道的理由,非常想要見到一個人。
「你聽話,迴家洗個澡,能睡就睡會兒,明天正常去實習。」
「可我——」
「聽我說,兩個舅舅都在這兒守著,放心。醫生都說了,估計要一周才能醒,那你一直在這兒待著一點意義都沒有,還把學習耽誤了,你們實習是要算學分的吧?」
楊亞桐點頭。
「就是說啊,手機開著,舅舅一有最新情況就發給你,行不行?」
楊亞桐的小舅舅比他大不到十歲,今年剛到30,平時吊兒郎當跟自己稱兄道弟,此刻卻真的像個長輩,難得的嚴肅居然有點可笑,他撐著膝蓋起身:「知道了。別像哄孩子一樣叫我『桐桐』。」
段凱目送他走到電梯口,又迴頭朝自己擺了擺手,他想,萬一姐姐不在了,那他還真的變成了家裏的大人,想及此,他打了個冷顫,恨不得當場跪在病房門口,求各路神仙一定要保佑姐姐有驚無險平安無事。
這一天,淩遊像帶孩子一樣照顧他,帶他查房,教他工作流程,介紹很多有特點的病例,楊亞桐的小本子上麵連寫了好幾頁筆記,他想到昨天淩遊一有空就癱在椅子上不動彈的懶散勁兒,隱隱覺得,他是在刻意不讓自己閑下來。
果然,剛吃過午飯,淩遊便遞給他一杯咖啡:「走,跟我出去開個會。」
「哦。啊?開什麽會?」
「抗病恥感大會。」
見楊亞桐一臉茫然,淩遊補了一句:「精神衛生領域中習慣性地存在一些病恥感和歧視,這個會就是世界各國從業者的經驗交流。」
「世界各國?」楊亞桐原以為是幾家醫院的精神科內部會議,沒想到是這麽個規模。
「本來也輪不到我去,之前發了篇文章,關於社區精神健康中心反歧視宣傳的,可能他們需要一個基層醫療機構的角度,就把我喊去了,一起去聽聽看吧,跟那些人交流能學到不少東西。」他低頭湊近楊亞桐的耳朵,輕聲說,「比在這兒聽主任訓話強多了。」
這把醇厚的聲音以及他唿出的氣息擾得人心神不寧。楊亞桐幾乎要躲開,但他捨不得,隻能點頭,乖乖跟著走。
和一板一眼嚴肅匯報的內容不同,淩遊在一開始講了個小故事,說他治療過一個重度焦慮抑鬱的大三女孩,因為被前男友反覆騷擾,沒辦法繼續上學,自卑到企圖自殺,出院之後,她第一時間去派出所報案,並且聯繫好了律師,拋開病恥感,準備重啟自己的人生。
他說:「我經常跟即將出院的病人強調,你們隻是病了,並且通過治療已經痊癒了,而不是外界所說的『瘋了』。精神疾病和性格缺陷是兩碼事,相比精神出了問題,那些冷靜的、理智的故意破壞者更令人害怕,更應該覺得羞恥。所以不要自己歧視自己,我們沒有錯,隻是病了,我們對已經造成的影響表示抱歉,但這不是我們故意想要犯的錯……」
楊亞桐的英文水平跟他的專業課比起來差了一大截,剛開始還跟得上,後麵慢慢就聽不懂他在說什麽了,大概也有一些心不在焉。坐在台下,眼裏隻能看見淩遊這個人,他略微低頭整理領帶,他抬起手臂指向屏幕,他在講台上踱步、停頓、轉身,所有動作都讓他覺得此人不像是個普通住院醫師,他甚至有一種資深專家的自信和篤定,在這樣一個大型會議上發表自己對患者的關懷、對人性的剖析以及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期許。
楊亞桐看他看入了迷。
開完會,他們步行去地鐵站。溫度不低,淩遊把西裝外套脫下搭在手臂上,領帶鬆開一段,他們走得不快,在茂密的行道樹下,枝葉成蔭,頗有些閑庭信步的意味。
「你待會兒去醫院?」他問。
「嗯。」楊亞桐點頭。
「你爸爸在那兒守著?」
「不在,他們離婚很多年了,沒什麽來往。」
「哦,那你家……」
「兩個舅舅在那兒。」
「那還好。」
「謝謝你啊師兄。」
楊亞桐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讓淩遊有些莫名其妙:「謝我什麽?」
「把我這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不讓我胡思亂想。」
「嗬。」他笑笑,沒說是也沒說不是。
他們等在路口,一個時間很長的紅燈之後,綠燈剛一亮起,無數輛外賣小哥的電動車便從他們身邊唿嘯而過,類似大草原遷徙一般的陣仗,宣告著這個城市傍晚的來臨。
淩遊輕輕拉了一下他的手腕,示意他靠邊,二人走上人行道。人行道本就不寬,又被停了車,擠在狹窄逼仄又昏暗的角落,他們似乎能感受到彼此的體溫。楊亞桐心中突然冒出一股珍視感,想把這一刻藏起來,藏起這個街角的黃昏,藏起淩遊剛才在台上的光彩,藏起他們若有似無的身體接觸,甚至,他已經準備好了承受這一切所帶來的後果。
段凱見他神色不對勁,瞥了一眼,手機屏幕上是令人心驚膽戰的車禍畫麵,楊亞桐的表情是凝固著的,雙手卻在輕微顫抖,於是掰開他的手指強製把屏幕熄滅,輕聲說:「桐桐,別看這些,別折磨自己。」
「小舅舅……我就是,我不知道該做什麽。」
楊亞桐撒了個謊,他知道自己應該在這裏等著,也清醒地知道等著沒有用,他什麽都做不了,反而因為某個不為人道的理由,非常想要見到一個人。
「你聽話,迴家洗個澡,能睡就睡會兒,明天正常去實習。」
「可我——」
「聽我說,兩個舅舅都在這兒守著,放心。醫生都說了,估計要一周才能醒,那你一直在這兒待著一點意義都沒有,還把學習耽誤了,你們實習是要算學分的吧?」
楊亞桐點頭。
「就是說啊,手機開著,舅舅一有最新情況就發給你,行不行?」
楊亞桐的小舅舅比他大不到十歲,今年剛到30,平時吊兒郎當跟自己稱兄道弟,此刻卻真的像個長輩,難得的嚴肅居然有點可笑,他撐著膝蓋起身:「知道了。別像哄孩子一樣叫我『桐桐』。」
段凱目送他走到電梯口,又迴頭朝自己擺了擺手,他想,萬一姐姐不在了,那他還真的變成了家裏的大人,想及此,他打了個冷顫,恨不得當場跪在病房門口,求各路神仙一定要保佑姐姐有驚無險平安無事。
這一天,淩遊像帶孩子一樣照顧他,帶他查房,教他工作流程,介紹很多有特點的病例,楊亞桐的小本子上麵連寫了好幾頁筆記,他想到昨天淩遊一有空就癱在椅子上不動彈的懶散勁兒,隱隱覺得,他是在刻意不讓自己閑下來。
果然,剛吃過午飯,淩遊便遞給他一杯咖啡:「走,跟我出去開個會。」
「哦。啊?開什麽會?」
「抗病恥感大會。」
見楊亞桐一臉茫然,淩遊補了一句:「精神衛生領域中習慣性地存在一些病恥感和歧視,這個會就是世界各國從業者的經驗交流。」
「世界各國?」楊亞桐原以為是幾家醫院的精神科內部會議,沒想到是這麽個規模。
「本來也輪不到我去,之前發了篇文章,關於社區精神健康中心反歧視宣傳的,可能他們需要一個基層醫療機構的角度,就把我喊去了,一起去聽聽看吧,跟那些人交流能學到不少東西。」他低頭湊近楊亞桐的耳朵,輕聲說,「比在這兒聽主任訓話強多了。」
這把醇厚的聲音以及他唿出的氣息擾得人心神不寧。楊亞桐幾乎要躲開,但他捨不得,隻能點頭,乖乖跟著走。
和一板一眼嚴肅匯報的內容不同,淩遊在一開始講了個小故事,說他治療過一個重度焦慮抑鬱的大三女孩,因為被前男友反覆騷擾,沒辦法繼續上學,自卑到企圖自殺,出院之後,她第一時間去派出所報案,並且聯繫好了律師,拋開病恥感,準備重啟自己的人生。
他說:「我經常跟即將出院的病人強調,你們隻是病了,並且通過治療已經痊癒了,而不是外界所說的『瘋了』。精神疾病和性格缺陷是兩碼事,相比精神出了問題,那些冷靜的、理智的故意破壞者更令人害怕,更應該覺得羞恥。所以不要自己歧視自己,我們沒有錯,隻是病了,我們對已經造成的影響表示抱歉,但這不是我們故意想要犯的錯……」
楊亞桐的英文水平跟他的專業課比起來差了一大截,剛開始還跟得上,後麵慢慢就聽不懂他在說什麽了,大概也有一些心不在焉。坐在台下,眼裏隻能看見淩遊這個人,他略微低頭整理領帶,他抬起手臂指向屏幕,他在講台上踱步、停頓、轉身,所有動作都讓他覺得此人不像是個普通住院醫師,他甚至有一種資深專家的自信和篤定,在這樣一個大型會議上發表自己對患者的關懷、對人性的剖析以及對社會文明進步的期許。
楊亞桐看他看入了迷。
開完會,他們步行去地鐵站。溫度不低,淩遊把西裝外套脫下搭在手臂上,領帶鬆開一段,他們走得不快,在茂密的行道樹下,枝葉成蔭,頗有些閑庭信步的意味。
「你待會兒去醫院?」他問。
「嗯。」楊亞桐點頭。
「你爸爸在那兒守著?」
「不在,他們離婚很多年了,沒什麽來往。」
「哦,那你家……」
「兩個舅舅在那兒。」
「那還好。」
「謝謝你啊師兄。」
楊亞桐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讓淩遊有些莫名其妙:「謝我什麽?」
「把我這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不讓我胡思亂想。」
「嗬。」他笑笑,沒說是也沒說不是。
他們等在路口,一個時間很長的紅燈之後,綠燈剛一亮起,無數輛外賣小哥的電動車便從他們身邊唿嘯而過,類似大草原遷徙一般的陣仗,宣告著這個城市傍晚的來臨。
淩遊輕輕拉了一下他的手腕,示意他靠邊,二人走上人行道。人行道本就不寬,又被停了車,擠在狹窄逼仄又昏暗的角落,他們似乎能感受到彼此的體溫。楊亞桐心中突然冒出一股珍視感,想把這一刻藏起來,藏起這個街角的黃昏,藏起淩遊剛才在台上的光彩,藏起他們若有似無的身體接觸,甚至,他已經準備好了承受這一切所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