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四班很多人偷偷打量著她,低聲交談,又好奇,又疑惑,不懂小高一怎麽會出現在考場。周圍聲音細碎,桑幼完全無視。
一個男生從後門進來,瞥見一抹黑灰後還愣了一下,湊過去看了眼校標,驚道:「學妹?你是不是走錯教室了?」
「這不是高三四班嗎?」桑幼問。
男生愣了下點頭:「是啊。」
就因為是,才奇怪好嗎?
桑幼:「我沒走錯,來考試的。」
「?」
男生不懂,但見她在看作文報,便識趣的走了。打量的視線沒消失過,議論聲也沒停過,直到考前十分鍾,考場才慢慢的安靜下來。
語文捲髮下來後,桑幼按要求填寫了信息,便翻卷子將卷麵瀏覽了一遍。
非連續性文本語境不算陌生。
小說是魯迅寫的故事新編。
文言文是人物自傳,文化語境在魏晉南北朝。
語基大部分是常見題型,有兩三道比較新穎。
作文考二元辯證,提取關鍵詞便是:喧囂與寧靜。
題型創新度不高,文體選擇也偏正常,是一張出得中規中矩的語文卷,唯一值得說的地方便是,有一定的閱讀量。
桑幼心裏大概有了底,考試開始,哨聲響起後,便開始答題。
於她而言,寫語文沒那麽多順序技巧,順著做就行。她答得挺順,在語文方麵,她有著絕對的優勢。
閱讀速度快,提取關鍵能力強,文學知識麵夠廣,文言文的語境足夠了解,書寫速度也快,作文更是輕而易舉。
即便難度不高,做完後,桑幼還是檢查了兩遍,主要檢查客觀題,一題三分,根本丟不起。語文可以過一百二,但是她都覺得簡單的卷子,那群尖子生隻怕感覺更甚,還是不敢鬆懈。
語文結束後就是歷史。
歷史也算她的主場,畢竟這是她大學的第二專業,雖然高中跟大學不太一樣,但內核是不變的。
選擇題出得稍稍刁鑽,但隻要對專業歷史名詞足夠了解,也沒多大問題,主觀部分書寫量比較大,題型較新穎。
桑幼一邊分析卷子一邊答題。
上午的考試,她自認為還算順利。
下午考數學,數學卷子隻有兩種情況,一是很難,二是看似不難,實則全是坑。基礎的知識她學得差不多了,太難的現在複習也來不及,比較高效的方式就是看題,看錯題或是難題,收集答題思路與模板,留下印象,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周硯給的那個軟皮本就是現在最好的複習資料。
壓軸題一般是導數與圓錐曲線,她翻到這兩個模板,開始逐一消化。於是,她在修研室待了一中午,期間遇到不懂的,根據遠近親疏,去問過簡櫟城,根據就近原則,也去問過首富太子爺。
太子爺講題很欠揍,點出關鍵就讓你自己悟。
悟得出來是他講得好。
悟不出來是她腦子不好。
下午三點考數學,卷子發下來後,桑幼急忙將整張卷子看了一遍,這次數學卷屬於第一種情況,一看就很難,講究解題思路。
她順著做下來,最後兩道大題不出所料,一道圓錐曲線,一道導數。她稍微卡了一下,整理好思路慢慢做,好在圓錐曲線這幾天做得夠多,在題感加持之下,勉強做了出來。
導數第二小問是真的犯了難。
冥思苦想了很久,距離考試結束還有近半個小時,她果斷翻到第一頁開始檢查,從單選開始,檢查題目是否漏看、計算是否失誤、填寫是否出錯、以及思維是否有漏洞。檢查完,還剩十八分鍾。
她又開始想壓軸題,能做一點是一點,能撈一分也是好的。
是一道證明題,其中難點很多。
參數複雜。
函數結構也複雜。
涉及基本不等式、極值點偏移、恆成立,這隻是她能看出來的東西,隻怕還有一些藏在深處。
桑幼慢慢的整理思路,驀地覺得似乎有某個點十分熟悉。像周硯軟皮本中收集的某道題,題目並不像,思路也完全搭不上,但她就是覺得熟悉。
參數的處理!
像的地方是參數的處理!
這道題的突破口在於參數處理與函數求導,隻有化簡了函數結構,再建立兩個未知變量之間的關係,這道題才有做下去的可能。
桑幼當即來了精神,抬頭瞥了眼時間。
還剩十一分鍾。
她加快速度邊打草稿邊謄到答題卡上,捏著筆的手都有些抖,她深唿吸緩了一會,盯著草稿紙上的計算,反覆驗算。
計算錯誤是最低級的失誤。
將第一步做完,她將函數進行二次導,三次導,不斷代換。
還剩五分鍾。
但是定義域發生了兩次變化,極值點也發生了偏移,還需要大量的論證過程,來不及了,桑幼幹脆利落在答題卡上建立坐標係,畫了個圖,寫道:由圖得證。
將筆擱下,才發現手掌一片冰涼,她揉搓了好一會才緩過來,與此同時,考試接近倒計時,哨聲響後,她陡然鬆了口氣。
考數學真的要命。
不過,肩上的擔子也輕了很多,對她來說,唯一不可控的科目就是數學和地理,數學太難太刁鑽,高分不易,地理太玄太離譜,還靠運氣。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一個男生從後門進來,瞥見一抹黑灰後還愣了一下,湊過去看了眼校標,驚道:「學妹?你是不是走錯教室了?」
「這不是高三四班嗎?」桑幼問。
男生愣了下點頭:「是啊。」
就因為是,才奇怪好嗎?
桑幼:「我沒走錯,來考試的。」
「?」
男生不懂,但見她在看作文報,便識趣的走了。打量的視線沒消失過,議論聲也沒停過,直到考前十分鍾,考場才慢慢的安靜下來。
語文捲髮下來後,桑幼按要求填寫了信息,便翻卷子將卷麵瀏覽了一遍。
非連續性文本語境不算陌生。
小說是魯迅寫的故事新編。
文言文是人物自傳,文化語境在魏晉南北朝。
語基大部分是常見題型,有兩三道比較新穎。
作文考二元辯證,提取關鍵詞便是:喧囂與寧靜。
題型創新度不高,文體選擇也偏正常,是一張出得中規中矩的語文卷,唯一值得說的地方便是,有一定的閱讀量。
桑幼心裏大概有了底,考試開始,哨聲響起後,便開始答題。
於她而言,寫語文沒那麽多順序技巧,順著做就行。她答得挺順,在語文方麵,她有著絕對的優勢。
閱讀速度快,提取關鍵能力強,文學知識麵夠廣,文言文的語境足夠了解,書寫速度也快,作文更是輕而易舉。
即便難度不高,做完後,桑幼還是檢查了兩遍,主要檢查客觀題,一題三分,根本丟不起。語文可以過一百二,但是她都覺得簡單的卷子,那群尖子生隻怕感覺更甚,還是不敢鬆懈。
語文結束後就是歷史。
歷史也算她的主場,畢竟這是她大學的第二專業,雖然高中跟大學不太一樣,但內核是不變的。
選擇題出得稍稍刁鑽,但隻要對專業歷史名詞足夠了解,也沒多大問題,主觀部分書寫量比較大,題型較新穎。
桑幼一邊分析卷子一邊答題。
上午的考試,她自認為還算順利。
下午考數學,數學卷子隻有兩種情況,一是很難,二是看似不難,實則全是坑。基礎的知識她學得差不多了,太難的現在複習也來不及,比較高效的方式就是看題,看錯題或是難題,收集答題思路與模板,留下印象,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周硯給的那個軟皮本就是現在最好的複習資料。
壓軸題一般是導數與圓錐曲線,她翻到這兩個模板,開始逐一消化。於是,她在修研室待了一中午,期間遇到不懂的,根據遠近親疏,去問過簡櫟城,根據就近原則,也去問過首富太子爺。
太子爺講題很欠揍,點出關鍵就讓你自己悟。
悟得出來是他講得好。
悟不出來是她腦子不好。
下午三點考數學,卷子發下來後,桑幼急忙將整張卷子看了一遍,這次數學卷屬於第一種情況,一看就很難,講究解題思路。
她順著做下來,最後兩道大題不出所料,一道圓錐曲線,一道導數。她稍微卡了一下,整理好思路慢慢做,好在圓錐曲線這幾天做得夠多,在題感加持之下,勉強做了出來。
導數第二小問是真的犯了難。
冥思苦想了很久,距離考試結束還有近半個小時,她果斷翻到第一頁開始檢查,從單選開始,檢查題目是否漏看、計算是否失誤、填寫是否出錯、以及思維是否有漏洞。檢查完,還剩十八分鍾。
她又開始想壓軸題,能做一點是一點,能撈一分也是好的。
是一道證明題,其中難點很多。
參數複雜。
函數結構也複雜。
涉及基本不等式、極值點偏移、恆成立,這隻是她能看出來的東西,隻怕還有一些藏在深處。
桑幼慢慢的整理思路,驀地覺得似乎有某個點十分熟悉。像周硯軟皮本中收集的某道題,題目並不像,思路也完全搭不上,但她就是覺得熟悉。
參數的處理!
像的地方是參數的處理!
這道題的突破口在於參數處理與函數求導,隻有化簡了函數結構,再建立兩個未知變量之間的關係,這道題才有做下去的可能。
桑幼當即來了精神,抬頭瞥了眼時間。
還剩十一分鍾。
她加快速度邊打草稿邊謄到答題卡上,捏著筆的手都有些抖,她深唿吸緩了一會,盯著草稿紙上的計算,反覆驗算。
計算錯誤是最低級的失誤。
將第一步做完,她將函數進行二次導,三次導,不斷代換。
還剩五分鍾。
但是定義域發生了兩次變化,極值點也發生了偏移,還需要大量的論證過程,來不及了,桑幼幹脆利落在答題卡上建立坐標係,畫了個圖,寫道:由圖得證。
將筆擱下,才發現手掌一片冰涼,她揉搓了好一會才緩過來,與此同時,考試接近倒計時,哨聲響後,她陡然鬆了口氣。
考數學真的要命。
不過,肩上的擔子也輕了很多,對她來說,唯一不可控的科目就是數學和地理,數學太難太刁鑽,高分不易,地理太玄太離譜,還靠運氣。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