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自己得位不正,因為心虛所以疑心病重,不僅打壓朝臣,更是懼怕自己的兒子也學自己,一旦有優秀的皇子冒頭,就會被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等他殺了兩個最優秀的皇子,再迴過頭去看時,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皇子可用了。
不知道先帝臨死前後不後悔自己以不恥的手段登基,又害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不過不管民間傳言有多過分,都不適合拿到明麵上來說,所以大家很快又轉變了話題的方向。
「不知攝政王和秦家,誰會成為唯一能站在陛下身邊的贏家。」
「在下更看好攝政王,先不說他在西北苦守十餘年,為穩固大晟江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說他當年手握太上皇密旨,恢復皇室身份以後卻依舊甘願俯首稱臣,扶持侄子登基,而且這些年來一直兢兢業業輔佐陛下,不曾有半分懈怠。單純沖這一點,在下就佩服他。」
「仁兄說得是,而且他不顧世俗言語,即便知道沈容是男人又是癡兒,還念在舊情的份上迎娶他為正妃,此等有情有義之人,在下相信他定不會有二心。」
緊接著,這人又道「更何況沈容身為男子,不能生育子嗣,這就意味著他們倆不會有後代,這不就是攝政王對陛下表忠心的一種方式嗎?」
沒有後代,賀衍川奪了皇位也傳承不下去,臣子們也不會支持一個無後之人,所以賀衍川謀反的可能又降低了許多。
不過每個人想法不同,有支持賀衍川的,自然就有反對他的。
「此言差矣,攝政王是娶了沈容為正妃,可他還能立側妃,還能納小妾,怎麽就不能生育後代了?況且娶了妻子又不是不能休,說不定這隻是攝政王欺瞞聖上和百姓的一種方式,待以後尋到合適的時機,把人休了不就行了嘛。」
什麽合適的時機?自然是賀衍川當了皇上以後。
自古就沒有男子為後的先例,走得最高的那位也不過是成為了太子妃,如果那位太子沒有意外死亡,誰知道那位男太子妃又能不能成為皇後。
這人不知道,他嘴裏說的沈容就和他在同一家茶樓裏,並且清楚地聽見了他的話。
夏梨氣憤地揪著帕子,對沈容道「王妃你不要聽他們胡說,王爺才不是那樣的負心人。」?
第六十一章 攝政王有不臣之心?
沈容看起來並沒有生氣,反而還笑著安撫夏梨「我知道的,川川最喜歡我了。」
夏梨見狀鬆了口氣,道「王妃您能明白就好。」
下麵的爭論還在繼續,這人剛說完,方才支持賀衍川的那個書生就起來反駁。
「在下舉例論證攝政王忠心耿耿、重情重義,定能輔佐陛下治理好天下,錢兄卻空口白話,說攝政王未來會納妾休妃,還說娶沈容為妃隻是他騙陛下和百姓的手段,你這是在指攝政王對陛下有二心?」
先不說攝政王和秦黨究竟有沒有謀反之心,但在他們真正行動之前,誰都不能按頭說他們有不臣之心。
即便是亂世,造反也是人人得而誅之的罪名,現在大晟是太平盛世,小皇帝雖然蠢笨,但不糊塗,沒有犯下什麽大罪過。
現在要反叛,更是大逆不道。
所以即便讀書人言論比較自由,但這種話也不是能亂說的。
這位姓錢的書生自然也知道汙衊別人造反會有什麽下場,於是趕緊找補「我可沒有這個意思,是吳兄你想太多了吧!」
吳姓書生道「那你倒是解釋解釋,你那句『說不定這隻是攝政王欺瞞聖上和百姓的一種方式』是什麽意思?攝政王欺瞞陛下和百姓什麽了?」
錢書生剛才也是一時激動才說出了那句話,現在被人發現了他的真實想法,還被逼問著迴答,但他根本就找不到理由解釋。
氣急之下,他隻能轉移話題「我不與你扯這個,你說攝政王對陛下忠心耿耿,但你數數,自從他當上攝政王以後,為了除掉政敵,都害死多少朝中大臣?害陛下失去多少治世良才了?此等邪惡之人,你怎麽敢說他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那位吳書生聽他這麽一說,果然被帶偏了節奏,反駁道「嗬嗬,治世良才?不過國家蛀蟲罷了,那些落馬的官員勾結黨羽、貪汙受賄,無一不是惡貫滿盈,攝政王皆是按照大晟律法處理了他們,不曾有一點誤判,你倒是跟我說說,哪位國家良才被攝政王禍害了啊?」
賀衍川因性格冷漠、殺伐果斷,恢復王爺的身份以後懲治了不少貪官汙吏,在有心人的傳播下,他的形象自然也隻剩下了兇和毒。
今天這吳書生一說,眾人才反應過來,賀衍川雖然手段殘忍了些,但他罰的人確實都是犯了錯的,按道理來說他沒錯,而且還維護了官場清明。
那之前他們罵他是兇神,是不是太不應該了?
在眾人反思之際,與吳書生對壘的錢書生又開口了。
「既然你覺得攝政王好,對陛下也忠心,那你說說,他為什麽現在都不肯把權利歸還給陛下啊?」
此話一出,就是吳書生也噎了一下。
其實大家都明白,賀衍川現在和秦黨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如果誰先交出了權利,那就隻能等著被對方弄死了。
但歸還權利給小皇帝又是應該的,不應為了一己之私而置朝堂安穩於不顧,所以真正的原因是不適合宣之於口的。
等他殺了兩個最優秀的皇子,再迴過頭去看時,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皇子可用了。
不知道先帝臨死前後不後悔自己以不恥的手段登基,又害死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不過不管民間傳言有多過分,都不適合拿到明麵上來說,所以大家很快又轉變了話題的方向。
「不知攝政王和秦家,誰會成為唯一能站在陛下身邊的贏家。」
「在下更看好攝政王,先不說他在西北苦守十餘年,為穩固大晟江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說他當年手握太上皇密旨,恢復皇室身份以後卻依舊甘願俯首稱臣,扶持侄子登基,而且這些年來一直兢兢業業輔佐陛下,不曾有半分懈怠。單純沖這一點,在下就佩服他。」
「仁兄說得是,而且他不顧世俗言語,即便知道沈容是男人又是癡兒,還念在舊情的份上迎娶他為正妃,此等有情有義之人,在下相信他定不會有二心。」
緊接著,這人又道「更何況沈容身為男子,不能生育子嗣,這就意味著他們倆不會有後代,這不就是攝政王對陛下表忠心的一種方式嗎?」
沒有後代,賀衍川奪了皇位也傳承不下去,臣子們也不會支持一個無後之人,所以賀衍川謀反的可能又降低了許多。
不過每個人想法不同,有支持賀衍川的,自然就有反對他的。
「此言差矣,攝政王是娶了沈容為正妃,可他還能立側妃,還能納小妾,怎麽就不能生育後代了?況且娶了妻子又不是不能休,說不定這隻是攝政王欺瞞聖上和百姓的一種方式,待以後尋到合適的時機,把人休了不就行了嘛。」
什麽合適的時機?自然是賀衍川當了皇上以後。
自古就沒有男子為後的先例,走得最高的那位也不過是成為了太子妃,如果那位太子沒有意外死亡,誰知道那位男太子妃又能不能成為皇後。
這人不知道,他嘴裏說的沈容就和他在同一家茶樓裏,並且清楚地聽見了他的話。
夏梨氣憤地揪著帕子,對沈容道「王妃你不要聽他們胡說,王爺才不是那樣的負心人。」?
第六十一章 攝政王有不臣之心?
沈容看起來並沒有生氣,反而還笑著安撫夏梨「我知道的,川川最喜歡我了。」
夏梨見狀鬆了口氣,道「王妃您能明白就好。」
下麵的爭論還在繼續,這人剛說完,方才支持賀衍川的那個書生就起來反駁。
「在下舉例論證攝政王忠心耿耿、重情重義,定能輔佐陛下治理好天下,錢兄卻空口白話,說攝政王未來會納妾休妃,還說娶沈容為妃隻是他騙陛下和百姓的手段,你這是在指攝政王對陛下有二心?」
先不說攝政王和秦黨究竟有沒有謀反之心,但在他們真正行動之前,誰都不能按頭說他們有不臣之心。
即便是亂世,造反也是人人得而誅之的罪名,現在大晟是太平盛世,小皇帝雖然蠢笨,但不糊塗,沒有犯下什麽大罪過。
現在要反叛,更是大逆不道。
所以即便讀書人言論比較自由,但這種話也不是能亂說的。
這位姓錢的書生自然也知道汙衊別人造反會有什麽下場,於是趕緊找補「我可沒有這個意思,是吳兄你想太多了吧!」
吳姓書生道「那你倒是解釋解釋,你那句『說不定這隻是攝政王欺瞞聖上和百姓的一種方式』是什麽意思?攝政王欺瞞陛下和百姓什麽了?」
錢書生剛才也是一時激動才說出了那句話,現在被人發現了他的真實想法,還被逼問著迴答,但他根本就找不到理由解釋。
氣急之下,他隻能轉移話題「我不與你扯這個,你說攝政王對陛下忠心耿耿,但你數數,自從他當上攝政王以後,為了除掉政敵,都害死多少朝中大臣?害陛下失去多少治世良才了?此等邪惡之人,你怎麽敢說他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那位吳書生聽他這麽一說,果然被帶偏了節奏,反駁道「嗬嗬,治世良才?不過國家蛀蟲罷了,那些落馬的官員勾結黨羽、貪汙受賄,無一不是惡貫滿盈,攝政王皆是按照大晟律法處理了他們,不曾有一點誤判,你倒是跟我說說,哪位國家良才被攝政王禍害了啊?」
賀衍川因性格冷漠、殺伐果斷,恢復王爺的身份以後懲治了不少貪官汙吏,在有心人的傳播下,他的形象自然也隻剩下了兇和毒。
今天這吳書生一說,眾人才反應過來,賀衍川雖然手段殘忍了些,但他罰的人確實都是犯了錯的,按道理來說他沒錯,而且還維護了官場清明。
那之前他們罵他是兇神,是不是太不應該了?
在眾人反思之際,與吳書生對壘的錢書生又開口了。
「既然你覺得攝政王好,對陛下也忠心,那你說說,他為什麽現在都不肯把權利歸還給陛下啊?」
此話一出,就是吳書生也噎了一下。
其實大家都明白,賀衍川現在和秦黨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如果誰先交出了權利,那就隻能等著被對方弄死了。
但歸還權利給小皇帝又是應該的,不應為了一己之私而置朝堂安穩於不顧,所以真正的原因是不適合宣之於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