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白歡喜遞給周隊長幾張圖紙。


    “隊長,這是關於雞舍建造大概樣式,要保證通風和光照,然後就是保暖性,另外還要易清理。”


    “另外育雛雞屋要砌個大火炕,要保證溫度穩定。”


    “育雛期的養雞籠和後期的養雞籠,先將前麵的抓緊製作出來,引進雞苗。”


    其實現在七月初並不是最適合養雞苗的時候,但這裏溫度還不錯,並不像後世那樣高溫。


    咱雖然不願意幹,但那並不是自己菜,該幹活的時候就要拿出自己的本事,雞舍和雞籠都是按照現在的樣式再加以稍微改進。


    周隊長看著手裏的圖紙,更加確信找白知青的正確性。


    周隊長趕緊找人蓋房子和改造雞籠,這可比蓋房子人多了,再加上雞舍也沒有這麽繁瑣,沒用兩天就蓋好了。


    那邊木匠速度也很快,很快就將籠子製作好,每個籠子中間還有個飲水器裝置,到時候直接用玻璃瓶倒扣上,就會有新鮮的水流出。


    這邊養雞場幾個人也都到位了,加上白歡喜一共六個人,大隊長媳婦餘秀蓮餘嬸,老支書侄媳婦馮倩嫂子。


    另外三個都是周愛花、葉柳、劉銀,周愛花是大隊的人,就嫁在大隊,另外兩人都是嫁到大隊的人。


    三人都是三十左右年紀,幹活也利索。


    老支書和大隊長想了想,最後還是選了女人,要是有男人中間再出什麽事不好聽。


    育雛屋選好了,白歡喜就帶著她們清掃衝洗一遍,然後開始撒石灰消毒,最後再將火炕使勁燒熱,然後在裏麵熏艾草消毒。


    就光消毒就兩三遍,來來迴迴不知道打掃多少遍。


    看著一新的雞舍,餘嬸都忍不住說。


    “當初新家都沒這麽收拾過,這樣一看幹淨多了。”


    要不是餘嬸也帶頭幹,大家心裏都快崩潰了,哪有這麽折騰法。


    然後大家收拾好屋子,就等著小雞進來。


    選雞苗的時候,周隊長帶著白歡喜過去。


    本來周隊長還想選養了半個月的小雞,但白歡喜還是堅持選了剛出殼的小雞。


    周隊長疑惑。


    “雞還是大了好養,你怎麽還選剛出殼的小雞?”


    “剛出殼的小雞運輸過程中不用喂水,這樣就不會脫水,另外應激反應也小,這樣就能很快適應新家,死亡率更小。”


    就在大隊所有人矚目中,三百隻小雞進了養雞舍,正好每隻籠子是十隻小雞,等小雞體型變大,每籠養雞數量再減少。


    小雞接迴來先喂了點溫水,裏麵還加了點葡萄糖,這還是白歡喜找吳醫生要的,這個年代物資少,這點東西還是周隊長磨過來的。


    有些小雞不會喝水,白歡喜她們就一點點掰開嘴喂,也不能喂太多,隻能是少量多次。


    等兩個小時之後,這才開始喂食,第一次也稱為開食,很重要。


    拿熱水泡好的玉米碎,還是玉米磨碎之後的小顆粒,又拿熱水泡開,還有些餘溫。


    小雞破殼後喂食也是少量多次,隻能一點點喂。


    大家拿起小雞的時候也不敢用力,喂量還要掌握好,餘嬸幾人記得白歡喜之前交好的。


    這種精細活下來,累的幾人腰酸背痛。


    馮倩甩甩手,感歎道。


    “沒想到這活還得這麽精細,住的好、吃的也得好,簡直比養孩子還仔細。”


    可不嘛,溫度要控製好,主要是保證恆溫,差不多在三十八度左右,這個天氣大家都是隻穿著短袖短褲還熱的不行,到了晚上還得燒炕。


    喝水吧,必須得是溫水,燒開放涼。


    吃的還是玉米,要知道家家戶戶還沒法頓頓吃玉米。


    聽白知青說還得注意通風、清理衛生,這加起來可不就精細多了。


    “養雞前麵就是費勁,後麵就好了,前麵養的好,後麵收獲就多。”


    因為這件大事,大隊的人還想圍觀,但都被餘嬸給趕走了,就連大隊長和老支書也不行。


    白知青說了,人多了,身上病菌就多,小雞容易得病,就連她們每次進來必須洗手。


    第一天白歡喜迴去的比較晚,因為還要多看顧些,另外還要教晚上值班的餘嬸怎麽照顧小雞。


    晚上不放心,白歡喜吃過晚飯又去了一趟雞舍,又和餘嬸喂了一遍小雞這才打著手電筒迴去。


    好在雞舍距離她住的地方不遠,就在蘋果園西邊,距離她的房子也就幾百米,這也是之前白歡喜建議周隊長選的地方。


    倒不是方便她,而是這邊地勢高,周圍人少安靜,通風也不錯,前麵就是一條通往主路的小路,也方便運輸。


    既然接了這個任務,白歡喜肯定盡心,既然接了活,那就要幹到最好,不然就是砸了自己招牌。


    一周時間過去,六人小心照顧,小雞崽子隻死了一隻,終於渡過最小心的一周。


    後麵就不用隻喂糧食,可以加一些嫩青菜葉。


    另外白歡喜之前說的找些豆粕,就是大豆榨油後剩下的東西,正好隔壁豐收公社就有家榨油作坊,周隊長帶人去買了點。


    這東西現在沒多大用處,更多都是當肥料,因為豆粕作為雞鴨豬等養殖飼料是在七十年代後期八十年代,這個時候豆粕作為飼料還未開發。


    周隊長買迴來也沒有花多少錢,帶人送豆粕的時候還疑惑。


    白歡喜主動解釋。


    “這也是之前家屬院一個退休爺爺研究的項目,他說豆粕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這種東西畜牧吃了長得更快。”


    “另外,那本書上也說了,很多國外的養殖場也在用這個東西。”


    隻不過沒說用量。


    白歡喜拿出那本書,翻到那一頁,那隻是個例子,講的並沒有多少,之前周隊長翻得時候都沒注意。


    周隊長看完之後對著白歡喜豎起大拇指。


    “果然還得你這樣專業的人才行。”


    她哪是專業,隻不過是多了後世幾十年的經驗而已。


    現在條件不好,為了節約成本,飼料方麵不能投入太多,隻能因地製宜,多選用一些本地東西。


    “隊長,可以讓大隊孩子多挖一些蚯蚓,到時候曬幹了可以磨成粉喂雞,也是非常好的飼料。


    另外魚粉、貝殼磨粉也可以。”


    白歡喜這幾天真是翻爛自己腦子的知識,千方百計的想著怎麽節省飼料。


    周隊長一聽來了精神,這都是不要錢的東西,這樣好,比買豆粕還省錢。


    “行,我這就給大家夥說一聲,讓孩子沒事挖點蚯蚓送過來。


    魚和貝殼的話我再想想。”


    魚也是一個葷菜,大家肯定難得,貝殼主要是難捕撈。


    “隊長,記得說一聲,別把蚯蚓挖絕了。


    挖完一片地,到時候撒點漚好的牛糞,還有腐爛的麥稈。”


    這樣可持續發展,將來就不愁沒有蚯蚓挖。


    周隊長點點頭表示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帶著老宅在七零年代吃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林落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林落雨並收藏穿越:帶著老宅在七零年代吃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