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即刻入宮,直奔李楊所在的乾清殿。新帝不過才聽完劉幽球家人的話,一聽見張偉這個羽林將軍覲見,心裏便對劉幽球的做法有幾分感觸,然而另一方麵就有些芥蒂——這兩個人一前一後,可不應該是碰巧啊。
雖然心有芥蒂,新帝也不會傻到現在去追究,於是乎遣散劉幽球的家人,問道:“愛卿怎麽來了?”張偉酒已醒了,說起話來也利索不少:“皇上,宰相中有崔時、岑溪等人俱是廣陵公主進用,其勢不清,若不早謀,必成大患。如若不然,太上皇何以得安?古人雲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應誅殺此賊!劉幽球獻策,臣得皇上之命調遣禁軍,必定視死如歸,絕不後退!”
新帝聽後,心中欣喜萬分,打倒廣陵大長公主是他日思夜想的事,如今有人提出,他當真欣喜,不過他臉上並沒有顯出什麽,雙眼閃著星芒,道:“張愛卿,此乃大事,需等時機成熟再動不遲,你可千萬守口如瓶,不可泄露分毫。如果泄露,你我則有大事!”
皇帝李楊在宮內風平浪靜兩日,外麵內侍又稟告道:“皇上,張偉將軍求見。”皇帝一滯,站起來走到台前,揮袖道:“宣。”這個張偉,在這個非常時期,沒什麽事是應該不會進宮麵見自己的……
張偉進殿之時,身上衣物淩亂,臉頰緋紅,也看不清是急的熱的還是喝酒喝的,眼神慌亂,皇帝一看便心裏一下打鼓似的七上八下,問道:“愛卿,為何如此慌亂,發生了什麽事?”
張偉一一道來:原來自從那日張偉離宮,便想要好好保守秘密。張偉天生為人好爽,愛結交豪傑,又喜歡喝酒,一次酒醉後便非常自豪的口吐狂言:“我和皇帝,預謀了一件大事……”隨後竟然把和皇帝所謀之事和盤托出。醉酒時還不覺什麽,可酒終有醒的時候,這酒一醒,張偉心裏咯噔一下,自己剛才都說了啥?張偉短暫的懵了之後,就趕緊命人備馬進宮。
“皇上,該怎麽辦呐?”
李楊也是被嚇到了,這麽大的事,說泄露就泄露出去了,如果被姑姑知道了,他還有什麽好果子吃?
“我曾經對你千叮嚀萬囑咐,為何你還是如此輕易的泄露出去?這才堪堪兩日啊,張愛卿!”隨即皇帝臉上掛上詭異的笑容:“既然是愛卿你先泄露了機密出去,那就別怪我不念情意!”
張偉還沒有品味出其中的意思來,皇帝一個轉身走到案前提筆大書片刻,急忙叫內侍送到太上皇李沐手裏。隨即皇帝用溫和的語氣對張偉說道:“愛卿,迴府吧。”
張偉不知為何,卻也沒問緣由,行禮退出。皇帝看著張偉背影的目光,相當悠遠綿長……
那張皇帝親手寫給太上皇的手書上,寫著以下內容:兒臣即位以來,任用賢良,然今有劉幽球、張偉二人,實屬奸佞,此二人意欲離間兒臣與姑姑。兒臣心驚不已,不敢擅自處理,請父皇裁度!
字雖寥寥,字字卻足以要了劉幽球和張偉的命!
皇帝一個轉身,就賣了對他忠心耿耿的野心家劉幽球和老實忠厚的張偉。但是,這無疑對他是有好處的:一來,自己坦白總比別人揭發要好;第二,自己先說,說的對自己有利的說辭!如果是別人給太上皇提起來,那肯定是說皇帝和大臣圖謀不軌,想要謀害大功臣廣陵大長公主啊,如果是自己說,那就是這兩個大臣不是好種子,攛掇皇帝對大功臣廣陵大長公主下手,挑撥皇上和廣陵大長公主之間的感情。
如果能保住自己,那有才的人何愁沒有?而且這是大事化小,對於劉幽球和張偉來說,也是會減輕罪責的。
而太上皇李沐看到這封手書,心裏就明白了兒子的鬼把戲:如果不是你皇帝先有這個心思,手底下的人誰敢有這個心思?給誰幾百個膽子,誰敢對如今威名赫赫的廣陵大長公主起造反的念頭!
太上皇多麽精明的人,怎麽會被皇帝這麽一個不入流的小把戲迷惑眼睛呢?
皇帝為什麽看不上廣陵大長公主要對付她?那是因為她手裏的權利!隻有對付了廣陵大長公主,皇帝才能專心致誌的對付自己這個太上皇,好收迴自己手裏的權利!嗬,自己才不過傳位一月有餘而已,皇帝就起了這個心思要對付自己,虧得自己還當初認為他會念及他的恩情呢!
可笑至極啊!自此開始,太上皇和廣陵大長公主都開始更加注重對於手下大臣的把握。皇帝李楊雖然心有不甘,可也不敢有什麽動作。
看似風平浪靜的長安城,似乎天空翻卷的烏雲終於淡去幾分,隱隱透出一絲明亮,皇帝李楊站在乾清殿前,心情繁雜的看著長安城的上空,自從登基以來陰鬱不止的俊美臉龐,露出一絲久違的決心和令人心疼的疲倦。
一日,皇帝正在處理奏折,有內侍進來道:“皇上,這是張越張大人從東都洛陽給您送來的的禮物,請您過目。”內侍伸出手,皇帝將視線落在那個長方體木盒上,心內竟然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
打開那木盒,入目竟然是一把寒光凜凜的刀!內侍頷首未曾看見,皇帝
看到這把在炎炎夏日裏都泛著寒芒的刀,精神一愣,接著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看著那把刀又是點頭又是搖頭。
張越為什麽千裏迢迢的從東都洛陽給皇帝寄這麽一把刀到西京長安?皇帝已經明白了,前幾日自己和大臣合謀密事雖然沒有宣揚開來,但是卻傳了開來,張越雖然遠在東都,也已經有所耳聞了。
隻是廣陵大長公主,也沒有那麽容易對付啊。
大長公主府,廣陵大長公主經曆空穴來風的皇帝巡邊一事和皇帝與大臣合謀謀圖自己的性命一事,廣陵大長公主還怎麽能坐的住,無動於衷呢?
隻是,長安城中傳聞太上皇欲讓皇帝巡視邊疆,乃是真事!然而後來事情卻發生突變,太上皇下令,讓皇帝在先天二年的八月去巡視邊疆,雖然沒有改變決定,可是卻推遲了日子足足推後了幾個月,這足以讓廣陵大長公主心中埋怨自己這個哥哥怎麽辦事就沒有一次有定力的?
先天二年,六月。皇帝難得沒有坐在乾清殿內,而是在禦花園中涼亭坐著。在這之前,他收到三個人的信息,他們都在說一件事。
王居乾清殿進言、張越從東都洛陽郵了一把刀、崔日用乾清殿獻策,他們的意思是讓皇帝盡快解決廣陵大長公主,並且不要驚動太上皇李沐。
崔日用以為皇帝總結工作為名,進京長安,在乾清殿進言說道:“廣陵公主圖謀不軌並非一日,皇上必須決斷,否則廣陵公主遲早必有動亂。依臣看,皇上先可搞定北衙禁軍為己所用,再收繳廣陵公主部下,此法可使太上皇不必驚嚇。”
字雖寥寥,意卻不淺:一,皇帝乃天子,乃得天命者,而“皇帝”這個身份,也是陛下您最能拿的出手的;二,先收軍隊,再除逆黨,順序不能亂!三,那就是太上皇李沐,這場政變,不能忽略太上皇,也不能驚動太上皇。
這三個閃光點隱藏在這番平淡無奇的政變的套路中,皇帝聽出來了。皇帝聽出來了,非常動心,漸漸的在六月,決定了要發動政變的決心!
是時候該做個了斷了!
最終章(上)巔峰對決
既然堅定了決心,皇帝李楊也不閑著,必定好好籌劃己方優劣和彼方優劣,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皇帝哭笑不得的發現,自己那個方麵都不占優勢。
謀臣,廣陵大長公主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謀臣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人物;反觀皇帝這邊,僅僅一個王居和進京匯報工作不用迴去的崔日
用,這二人僅四品官,比之廣陵大長公主的宰相,不僅人數差遠了,那官階差遠了,威望也差遠了,其他諸如張越、劉幽球等人皆被貶在地方,不能為皇帝所用。
軍隊,廣陵大長公主收買羽林將軍,已經讓兩位羽林大將投入自己麾下,縱然皇帝認識羽林中萬騎將領,那也不敢去碰頭了——人家的頭兒都是廣陵大長公主的人,自己如果去接觸萬騎,搞不好事情敗露,那就遭了。
此時,竟有一個人映入皇帝腦海之中——王毛重。不知還記得否,王毛重是皇帝還是楚王爺時候收的私人護衛,皇帝讓他幫忙尋找人手,王毛重還就真找來了三百人,願以私人身份追隨皇帝。
可是,這三百人對上廣陵大長公主的租金0羽林軍還是寒磣的緊啊。皇帝不得不另想他法,來讓這追隨自己的三百人發揮最大的作用。
先天二年七月二日,乾清殿。皇帝招來廣陵大長公主的男寵崔時,說道:“崔愛卿,我乃是皇帝,廣陵隻為公主,愛卿效忠於我,豈不是前途無量嗎?”
崔時的弟弟崔瑾是皇帝李楊的人,所以皇帝也不難召見他。這也是亂世中的處事方式,一大家子好幾個兄弟,分別在不同的陣營,這樣就是哪一個選擇錯了,也不至於一家子全部都滅絕了。
崔時自然不答應,皇帝也不為難,直接放他去了。皇帝看著崔時背影的眼神,透出幾分清淺的笑意,崔時沒有看出來,弟弟崔瑾可看的清清楚楚,觸及那目光的下一秒,崔瑾就猜到了皇帝這是在做什麽,不禁心頭悲涼起來。皇帝看見了,隻是不說話,兄弟倆個,留下來那一個聰明的足矣。
廣陵大長公主府,崔時一迴府就去麵見廣陵大長公主,匯報說:“公主,今日陛下召見奴才了。”廣陵大長公主聞言挑眉問道:“問了些什麽事情?”崔時“噗嗤”一笑,語氣中有些輕蔑:“陛下還真是可憐,竟然讓奴才去效忠他,奴才當然不會答應!奴才生是公主的人,死是公主的鬼,絕不改變!”
廣陵大長公主聞言沉思起來,似乎不太相信,崔時道:“公主,陛下連奴才都拉攏,那不是證明皇帝無可用之人嗎?這今兒已經是七月二日了,距離皇帝巡邊也不過二十幾日,公主還在懷疑什麽呢?”廣陵大長公主這才笑了起來:“看來你所說非虛,這個侄兒,本宮還以為當上了皇帝會有什麽本事呢,原來竟然還不如當太子的時候兒——那時候兒,好歹身邊還有可用之人呢。”
翌日,也就是七月三日淩晨時分,天還未亮,從乾清殿
的窗戶紙上卻透出一絲絲的光暈來,裏麵已經烏壓壓站滿了人,最上首一抹明黃麵容嚴峻,低聲斥道:“朕得到可靠消息,廣陵大長公主意欲與明天謀反,朕心甚驚!雖念及姑侄之情,然朕乃一國之君,豈容一婦人如此囂張!是以此時召集你們,緝拿逆黨!”
底下眾人無人迴應,然氣氛卻在皇帝的這番話之後凝重起來,連連傳出甲胄摩擦的聲音!
接著清晨時分,皇帝移駕武德殿,並且命令王毛重和他三百弟兄同時進殿,宣見廣陵大長公主手下兩名羽林將軍。兩位大將聽聞皇帝召見不敢怠慢,急忙進宮,不過才到武德殿皇帝跟前,隻覺眼前寒光一煽情,腦袋便骨碌骨碌滾到一邊,即刻身死當場!
北衙禁軍兩位羽林將軍既死,群龍無首,再加上萬騎鎮壓,北衙禁軍才消停下來,再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隨後來至乾清殿前,上朝的大臣都已經到齊,他們本還納悶為什麽皇帝會來乾清殿前,再一看皇帝身後的士兵俱是驚懼,迴過神來,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並且竇懷貞等宰相紛紛身首異處!
皇帝這麽一路殺過來,早有人哭著喊著給太上皇李沐報信,李沐一聽心裏那個苦啊,當真是該斷不斷反受其亂,隻是現在後悔已經晚了,皇帝李楊從南至北殺過來,李沐便跌跌撞撞往北跑,向承天門方向。
“太上皇,讓臣來保駕!”李沐正倉皇失措的跑著,突然殺出一個人來,本以為是皇帝的人,可聽到這句話李沐頓覺心暖,抬頭看去,原來是兵部尚書郭元震。兩人趕忙拉著手一塊跑,連滾帶爬的上了承天門樓。
然而隨後皇帝帶著那三百士兵也包圍了城樓。太上皇李沐看著城門下烏壓壓的一片人,淚如雨下,對郭元震道:“郭愛卿啊,恐怕你今天就要和朕交代在這裏了呀!”郭元震臉色一變,冷靜沉聲道:“太上皇不必驚懼,皇上是奉了您的命令誅殺竇懷貞等亂臣賊子。”
李沐一聽這話,頓時愣住了。然而一刹那後他迴過神來又放心又灰心,本以為李楊是要他的命,如今看來隻是要自己手裏的權力,他還需要豎著自己這個旗子來讓他做的事情名正言順。
這樓下是人家的人,身邊自己以為是忠心自己的人原來也是李楊的黨羽,李沐頓時沒有了鬥誌,落魄的吩咐跟隨自己逃跑的宦臣下去從內打開城樓門。
接著,李楊就意氣風發的登上城樓,李沐看著自己的兒子,緩緩說道:“三郎啊,以後的事情你自己看著辦吧,父皇老了,隻想著含飴弄
孫、頤養天年,再也沒有力氣幫你處理政事了。”
李楊一笑,中氣十足的答道:“父皇,您本來就該在退位那一刻這麽說。罷了,現在說還為時未晚,兒子以後一定好好孝順父皇!王愛卿,吩咐人送太上皇迴宮!”
下了城樓,李楊淡淡的吩咐王毛重道:“你帶領幾個人去廣陵公主府看看,沒什麽重要的人都砍了吧!”王毛重領命而去。
而在李楊對付李沐之時,得到消息的廣陵大長公主已經逃跑了!
廣陵大長公主一生都是個聰明的女子,她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權傾朝野隻手遮天,那是因為上有太上皇李沐的扶持,下有一幫大臣的輔佐,如今這兩者俱已不在,她還有什麽可以傍身的資本?還有什麽可以安然坐在大長公主府的底氣呢?
如今的廣陵大長公主對於皇帝來說已經是折了翅膀的燕,還有什麽威脅呢!
最終章(下)走向盛世
廣陵大長公主倉皇逃出,逃到了一個山寺裏。
迴首往事,廣陵大長公主不禁潸然淚下,當初和皇帝鬥法來來迴迴,這次是徹徹底底的輸了!廣陵大長公主在荒涼的山寺裏整整躲了三天,這三天之中無人打擾,廣陵大長公主也終於意識到自己大勢已去。既然大勢已去,那自己蒼涼的獨自躲在這個嫋無人煙的山寺裏又有什麽意義呢!
廣陵大長公主落寞迴到曾經繁華如許的府邸,不過才坐上往昔坐著品茶的石凳時,一個內侍舉著紅木托盤,幽幽說道:“公主殿下,請吧!”
那盤中,乃是三尺白綾!
廣陵大長公主淚眼婆娑,終是香軀歸土,香魂飄散!隨後,廣陵大長公主一眾黨羽也紛紛被抓,獲罪執行。
其中,崔時最為特殊。崔時和公主的另外一個男寵盧藏用被安排一起流放。二人同行走到荊州時,這崔時覺得很不甘心,便對身邊的盧藏用說道:“盧兄啊,你看你我雖然都是公主的男寵,可是你我情況有別啊:盧兄你從未和陛下打過交道,而我不同啊,我的弟弟那可是陛下的人!萬一陛下大赦天下,我肯定是能再迴長安,這走得遠那迴去不就難嗎?所以盧兄你先走吧,我慢慢溜達。”
盧藏用聽完相當泄氣:“崔兄說的有理,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走,崔兄保重!”說罷二人分散。
一日,崔時從夢中醒來,興奮異常:他夢見自己在照鏡子。崔時想道,鏡乃是明鏡高懸啊,看來他真的可以再迴到長安!隻是崔時有些
心中不安,便在大街上找到了一個算命的,將自己的身份、處境和昨天的夢一一道出,那算命先生搖頭歎道:“非也非也,鏡者,立見金也,金者兵也,恐先生有血光之災啊!”
崔時心神不寧的迴到宿處,果然晚上有人來刺殺他,說:“我們奉皇帝之命誅殺逆賊,你與廣陵公主合謀先欲毒殺陛下,後欲謀反,其罪該誅連九族!皇上心地仁慈念及你僅有一個弟瑾,便隻取你性命!”
另一人說道:“路上走好!”崔時聞言,早已經閉目流淚不止。罷了罷了,自己不在,好歹弟弟還活著……
說話間,崔時已經跟隨廣陵大長公主而去。
廣陵大長公主剩下的四個兒子,也僅僅隻活了一個,其他人皆被處死執行。乾清殿,皇帝李楊目光如炬,看著麵前跪著的薛崇簡薛二郎一身的鞭痕,笑道:“朕念及你當年在你母親麵前維護朕之由赦免你的罪過,官複原職,然而你必須去除薛姓,改姓李,你可願意?”
薛崇簡跪拜叩首,“謝皇上賜姓!”
皇帝李楊極其得意,眼中透露出絲絲沉穩和被壓抑的興奮。
廣陵大長公主落馬自盡,太上皇“解甲歸田”,長安城中被分散的權利終於又迴到皇帝李楊的手中。長安城好不容易霧霾盡散,百廢待興,皇帝尋了借口將往日裏紛紛被貶到地方做刺史的謀士和能臣全部召集迴到長安任職,自然廣陵大長公主和太上皇的勢力被全麵清除,朝中惟皇帝馬首是瞻,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自然沒有人理會失敗者的可悲。廣陵大長公主墳前,新翻上來的土已經幹了,墓碑上刻著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公主生平,墳前翠衣女子低聲哭泣:“我早已經和你說過你地位特殊,及時收手方是長久之道,你偏不聽。現在好了,你才不過活了半輩子就走了……讓我們得多傷心啊。”
張溫哭的梨花帶雨,不失風度,手上給廣陵公主燒著紙,忽而身後有人叫她:“溫兒,人死不得複生。”
“爹,你怎麽來了!”身後可不是張侍玉麽。張侍玉也不過四十多歲,當初女皇帝初見時幹淨清俊的臉上多了一些歲月的痕跡,須發卻仍是黑色,身穿著灰色袍子。
“溫兒啊,知道為什麽女皇帝當初就是皇帝,而公主隻是公主嗎?”張侍玉撫須,目光遙遠的說道,似乎在喃喃自語一般。張溫隻有搖頭的份。張侍玉說道:“女帝麵對的政治對手僅僅是她的丈夫而已,她的丈夫依賴信任她,所以她才有機可乘。而公主麵對的事是
她的侄兒——當今的皇帝李楊,縱然公主無心皇位,可女皇帝和韋皇後的例子就在那,皇帝也不得不防;更何況皇帝並非等閑之輩,如此公主輸的到不冤。”
張溫聽了,擦著眼淚抽噎:“可是,我仍然為沁月心疼啊。正是因為她不聽我勸,我才更傷心。如果她和駙馬那樣看得開,不就沒事了嗎!”
二人誰也沒看見,廣陵公主墓園外,一個玄衣公子聞言眼睛一紅,身後三個丫頭眼淚已經簌簌的打在衣衫之上。
無人說話。
——十年之後。
當今皇帝壽辰,熱鬧非凡。在十年前的一場政變,徹底結束了女人亂政的紅妝時代,如今天下太平十載有餘,政壇清明。因此皇帝的壽宴百姓之中也衷心祝福,這讓皇帝開心非常。
到了群臣獻禮,皇帝上座,下手處一批又一批的大臣送上賀禮。皇子獻禮自然從太子先開始,然而有規矩說凡有正妃的皇子須皇子妃獻禮,無者自獻。
世人皆說四皇子李茂的妻子乃傾城之色,所以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那個身著正紅色宮裝的身影上。
在場所有女子中,著正紅色宮裝的並不少,然而四皇子妃僅僅低著頭並未抬起來,就那麽吸引人的目光。
“你是四皇子妃?老四的妻子?”皇帝眯著眼睛,問道。
四皇子妃答道:“是,父皇,兒臣正是四皇子的妻子。”
“今日是朕的壽辰,四皇子怎麽不見?”
“迴父皇,四皇子身體不適,所以不得前來。兒臣本想告訴父皇,又唯恐父皇擔憂擾了性興致,所以未及時言明。”四皇子妃從容應答:“惹得父皇不悅,是兒臣的過失,還望父皇不要生氣,免得傷身。”
四皇子妃此話一完,周圍聽者紛紛點頭,這話周至之極,好無破綻。
“老四好福氣的,有你這麽一個能說會道的賢內助。你是叫——”皇帝停頓一下,四皇子妃接話道:“兒臣乃先蜀州司工之女,後被二叔所養,單名一個玉字。”
皇帝才想起來,四皇子妃楊玉本是蜀州司工楊玄琰之女,父親過世後被二叔楊玄珪撫養長大,嫁給四皇子已經一段時間了,夫妻二人琴瑟和諧,也是一段金童玉女的佳話。
皇帝依稀記得隻在四皇子和四皇子妃的成親大禮之上見過一次遮蓋頭的四皇子妃,之後敬茶見過一次就再沒見過了,不由得說道:“抬起頭來,讓朕好好看看。”
四皇子妃楊玉緩緩抬頭,果真峨眉遠黛,杏眼水眸,下頜微微的圓潤,當真是絕色之貌!
皇帝的眼中,霎時亮了起來,其中的火熱之情,被四皇子妃楊玉看在眼裏,隻見四皇子妃楊玉上前幾步,呈上禮物道:“父皇,這禮物乃是兒臣悉心挑選的,必定讓父皇滿意!”說著呈上去。
皇帝緩緩地伸出手,覆在楊玉纖纖玉手之上,楊玉眼波流轉之間露出幾絲媚意,放開手時那禮物卻摔倒地上,嚇得她身體踉蹌,本以為要摔在地上,誰知一隻有力的胳膊橫著攔在腰間。
四目相對之時,萬物寂靜!
雖然心有芥蒂,新帝也不會傻到現在去追究,於是乎遣散劉幽球的家人,問道:“愛卿怎麽來了?”張偉酒已醒了,說起話來也利索不少:“皇上,宰相中有崔時、岑溪等人俱是廣陵公主進用,其勢不清,若不早謀,必成大患。如若不然,太上皇何以得安?古人雲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應誅殺此賊!劉幽球獻策,臣得皇上之命調遣禁軍,必定視死如歸,絕不後退!”
新帝聽後,心中欣喜萬分,打倒廣陵大長公主是他日思夜想的事,如今有人提出,他當真欣喜,不過他臉上並沒有顯出什麽,雙眼閃著星芒,道:“張愛卿,此乃大事,需等時機成熟再動不遲,你可千萬守口如瓶,不可泄露分毫。如果泄露,你我則有大事!”
皇帝李楊在宮內風平浪靜兩日,外麵內侍又稟告道:“皇上,張偉將軍求見。”皇帝一滯,站起來走到台前,揮袖道:“宣。”這個張偉,在這個非常時期,沒什麽事是應該不會進宮麵見自己的……
張偉進殿之時,身上衣物淩亂,臉頰緋紅,也看不清是急的熱的還是喝酒喝的,眼神慌亂,皇帝一看便心裏一下打鼓似的七上八下,問道:“愛卿,為何如此慌亂,發生了什麽事?”
張偉一一道來:原來自從那日張偉離宮,便想要好好保守秘密。張偉天生為人好爽,愛結交豪傑,又喜歡喝酒,一次酒醉後便非常自豪的口吐狂言:“我和皇帝,預謀了一件大事……”隨後竟然把和皇帝所謀之事和盤托出。醉酒時還不覺什麽,可酒終有醒的時候,這酒一醒,張偉心裏咯噔一下,自己剛才都說了啥?張偉短暫的懵了之後,就趕緊命人備馬進宮。
“皇上,該怎麽辦呐?”
李楊也是被嚇到了,這麽大的事,說泄露就泄露出去了,如果被姑姑知道了,他還有什麽好果子吃?
“我曾經對你千叮嚀萬囑咐,為何你還是如此輕易的泄露出去?這才堪堪兩日啊,張愛卿!”隨即皇帝臉上掛上詭異的笑容:“既然是愛卿你先泄露了機密出去,那就別怪我不念情意!”
張偉還沒有品味出其中的意思來,皇帝一個轉身走到案前提筆大書片刻,急忙叫內侍送到太上皇李沐手裏。隨即皇帝用溫和的語氣對張偉說道:“愛卿,迴府吧。”
張偉不知為何,卻也沒問緣由,行禮退出。皇帝看著張偉背影的目光,相當悠遠綿長……
那張皇帝親手寫給太上皇的手書上,寫著以下內容:兒臣即位以來,任用賢良,然今有劉幽球、張偉二人,實屬奸佞,此二人意欲離間兒臣與姑姑。兒臣心驚不已,不敢擅自處理,請父皇裁度!
字雖寥寥,字字卻足以要了劉幽球和張偉的命!
皇帝一個轉身,就賣了對他忠心耿耿的野心家劉幽球和老實忠厚的張偉。但是,這無疑對他是有好處的:一來,自己坦白總比別人揭發要好;第二,自己先說,說的對自己有利的說辭!如果是別人給太上皇提起來,那肯定是說皇帝和大臣圖謀不軌,想要謀害大功臣廣陵大長公主啊,如果是自己說,那就是這兩個大臣不是好種子,攛掇皇帝對大功臣廣陵大長公主下手,挑撥皇上和廣陵大長公主之間的感情。
如果能保住自己,那有才的人何愁沒有?而且這是大事化小,對於劉幽球和張偉來說,也是會減輕罪責的。
而太上皇李沐看到這封手書,心裏就明白了兒子的鬼把戲:如果不是你皇帝先有這個心思,手底下的人誰敢有這個心思?給誰幾百個膽子,誰敢對如今威名赫赫的廣陵大長公主起造反的念頭!
太上皇多麽精明的人,怎麽會被皇帝這麽一個不入流的小把戲迷惑眼睛呢?
皇帝為什麽看不上廣陵大長公主要對付她?那是因為她手裏的權利!隻有對付了廣陵大長公主,皇帝才能專心致誌的對付自己這個太上皇,好收迴自己手裏的權利!嗬,自己才不過傳位一月有餘而已,皇帝就起了這個心思要對付自己,虧得自己還當初認為他會念及他的恩情呢!
可笑至極啊!自此開始,太上皇和廣陵大長公主都開始更加注重對於手下大臣的把握。皇帝李楊雖然心有不甘,可也不敢有什麽動作。
看似風平浪靜的長安城,似乎天空翻卷的烏雲終於淡去幾分,隱隱透出一絲明亮,皇帝李楊站在乾清殿前,心情繁雜的看著長安城的上空,自從登基以來陰鬱不止的俊美臉龐,露出一絲久違的決心和令人心疼的疲倦。
一日,皇帝正在處理奏折,有內侍進來道:“皇上,這是張越張大人從東都洛陽給您送來的的禮物,請您過目。”內侍伸出手,皇帝將視線落在那個長方體木盒上,心內竟然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
打開那木盒,入目竟然是一把寒光凜凜的刀!內侍頷首未曾看見,皇帝
看到這把在炎炎夏日裏都泛著寒芒的刀,精神一愣,接著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看著那把刀又是點頭又是搖頭。
張越為什麽千裏迢迢的從東都洛陽給皇帝寄這麽一把刀到西京長安?皇帝已經明白了,前幾日自己和大臣合謀密事雖然沒有宣揚開來,但是卻傳了開來,張越雖然遠在東都,也已經有所耳聞了。
隻是廣陵大長公主,也沒有那麽容易對付啊。
大長公主府,廣陵大長公主經曆空穴來風的皇帝巡邊一事和皇帝與大臣合謀謀圖自己的性命一事,廣陵大長公主還怎麽能坐的住,無動於衷呢?
隻是,長安城中傳聞太上皇欲讓皇帝巡視邊疆,乃是真事!然而後來事情卻發生突變,太上皇下令,讓皇帝在先天二年的八月去巡視邊疆,雖然沒有改變決定,可是卻推遲了日子足足推後了幾個月,這足以讓廣陵大長公主心中埋怨自己這個哥哥怎麽辦事就沒有一次有定力的?
先天二年,六月。皇帝難得沒有坐在乾清殿內,而是在禦花園中涼亭坐著。在這之前,他收到三個人的信息,他們都在說一件事。
王居乾清殿進言、張越從東都洛陽郵了一把刀、崔日用乾清殿獻策,他們的意思是讓皇帝盡快解決廣陵大長公主,並且不要驚動太上皇李沐。
崔日用以為皇帝總結工作為名,進京長安,在乾清殿進言說道:“廣陵公主圖謀不軌並非一日,皇上必須決斷,否則廣陵公主遲早必有動亂。依臣看,皇上先可搞定北衙禁軍為己所用,再收繳廣陵公主部下,此法可使太上皇不必驚嚇。”
字雖寥寥,意卻不淺:一,皇帝乃天子,乃得天命者,而“皇帝”這個身份,也是陛下您最能拿的出手的;二,先收軍隊,再除逆黨,順序不能亂!三,那就是太上皇李沐,這場政變,不能忽略太上皇,也不能驚動太上皇。
這三個閃光點隱藏在這番平淡無奇的政變的套路中,皇帝聽出來了。皇帝聽出來了,非常動心,漸漸的在六月,決定了要發動政變的決心!
是時候該做個了斷了!
最終章(上)巔峰對決
既然堅定了決心,皇帝李楊也不閑著,必定好好籌劃己方優劣和彼方優劣,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皇帝哭笑不得的發現,自己那個方麵都不占優勢。
謀臣,廣陵大長公主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謀臣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人物;反觀皇帝這邊,僅僅一個王居和進京匯報工作不用迴去的崔日
用,這二人僅四品官,比之廣陵大長公主的宰相,不僅人數差遠了,那官階差遠了,威望也差遠了,其他諸如張越、劉幽球等人皆被貶在地方,不能為皇帝所用。
軍隊,廣陵大長公主收買羽林將軍,已經讓兩位羽林大將投入自己麾下,縱然皇帝認識羽林中萬騎將領,那也不敢去碰頭了——人家的頭兒都是廣陵大長公主的人,自己如果去接觸萬騎,搞不好事情敗露,那就遭了。
此時,竟有一個人映入皇帝腦海之中——王毛重。不知還記得否,王毛重是皇帝還是楚王爺時候收的私人護衛,皇帝讓他幫忙尋找人手,王毛重還就真找來了三百人,願以私人身份追隨皇帝。
可是,這三百人對上廣陵大長公主的租金0羽林軍還是寒磣的緊啊。皇帝不得不另想他法,來讓這追隨自己的三百人發揮最大的作用。
先天二年七月二日,乾清殿。皇帝招來廣陵大長公主的男寵崔時,說道:“崔愛卿,我乃是皇帝,廣陵隻為公主,愛卿效忠於我,豈不是前途無量嗎?”
崔時的弟弟崔瑾是皇帝李楊的人,所以皇帝也不難召見他。這也是亂世中的處事方式,一大家子好幾個兄弟,分別在不同的陣營,這樣就是哪一個選擇錯了,也不至於一家子全部都滅絕了。
崔時自然不答應,皇帝也不為難,直接放他去了。皇帝看著崔時背影的眼神,透出幾分清淺的笑意,崔時沒有看出來,弟弟崔瑾可看的清清楚楚,觸及那目光的下一秒,崔瑾就猜到了皇帝這是在做什麽,不禁心頭悲涼起來。皇帝看見了,隻是不說話,兄弟倆個,留下來那一個聰明的足矣。
廣陵大長公主府,崔時一迴府就去麵見廣陵大長公主,匯報說:“公主,今日陛下召見奴才了。”廣陵大長公主聞言挑眉問道:“問了些什麽事情?”崔時“噗嗤”一笑,語氣中有些輕蔑:“陛下還真是可憐,竟然讓奴才去效忠他,奴才當然不會答應!奴才生是公主的人,死是公主的鬼,絕不改變!”
廣陵大長公主聞言沉思起來,似乎不太相信,崔時道:“公主,陛下連奴才都拉攏,那不是證明皇帝無可用之人嗎?這今兒已經是七月二日了,距離皇帝巡邊也不過二十幾日,公主還在懷疑什麽呢?”廣陵大長公主這才笑了起來:“看來你所說非虛,這個侄兒,本宮還以為當上了皇帝會有什麽本事呢,原來竟然還不如當太子的時候兒——那時候兒,好歹身邊還有可用之人呢。”
翌日,也就是七月三日淩晨時分,天還未亮,從乾清殿
的窗戶紙上卻透出一絲絲的光暈來,裏麵已經烏壓壓站滿了人,最上首一抹明黃麵容嚴峻,低聲斥道:“朕得到可靠消息,廣陵大長公主意欲與明天謀反,朕心甚驚!雖念及姑侄之情,然朕乃一國之君,豈容一婦人如此囂張!是以此時召集你們,緝拿逆黨!”
底下眾人無人迴應,然氣氛卻在皇帝的這番話之後凝重起來,連連傳出甲胄摩擦的聲音!
接著清晨時分,皇帝移駕武德殿,並且命令王毛重和他三百弟兄同時進殿,宣見廣陵大長公主手下兩名羽林將軍。兩位大將聽聞皇帝召見不敢怠慢,急忙進宮,不過才到武德殿皇帝跟前,隻覺眼前寒光一煽情,腦袋便骨碌骨碌滾到一邊,即刻身死當場!
北衙禁軍兩位羽林將軍既死,群龍無首,再加上萬騎鎮壓,北衙禁軍才消停下來,再也翻不起什麽浪花來。
隨後來至乾清殿前,上朝的大臣都已經到齊,他們本還納悶為什麽皇帝會來乾清殿前,再一看皇帝身後的士兵俱是驚懼,迴過神來,刀已經架在脖子上,並且竇懷貞等宰相紛紛身首異處!
皇帝這麽一路殺過來,早有人哭著喊著給太上皇李沐報信,李沐一聽心裏那個苦啊,當真是該斷不斷反受其亂,隻是現在後悔已經晚了,皇帝李楊從南至北殺過來,李沐便跌跌撞撞往北跑,向承天門方向。
“太上皇,讓臣來保駕!”李沐正倉皇失措的跑著,突然殺出一個人來,本以為是皇帝的人,可聽到這句話李沐頓覺心暖,抬頭看去,原來是兵部尚書郭元震。兩人趕忙拉著手一塊跑,連滾帶爬的上了承天門樓。
然而隨後皇帝帶著那三百士兵也包圍了城樓。太上皇李沐看著城門下烏壓壓的一片人,淚如雨下,對郭元震道:“郭愛卿啊,恐怕你今天就要和朕交代在這裏了呀!”郭元震臉色一變,冷靜沉聲道:“太上皇不必驚懼,皇上是奉了您的命令誅殺竇懷貞等亂臣賊子。”
李沐一聽這話,頓時愣住了。然而一刹那後他迴過神來又放心又灰心,本以為李楊是要他的命,如今看來隻是要自己手裏的權力,他還需要豎著自己這個旗子來讓他做的事情名正言順。
這樓下是人家的人,身邊自己以為是忠心自己的人原來也是李楊的黨羽,李沐頓時沒有了鬥誌,落魄的吩咐跟隨自己逃跑的宦臣下去從內打開城樓門。
接著,李楊就意氣風發的登上城樓,李沐看著自己的兒子,緩緩說道:“三郎啊,以後的事情你自己看著辦吧,父皇老了,隻想著含飴弄
孫、頤養天年,再也沒有力氣幫你處理政事了。”
李楊一笑,中氣十足的答道:“父皇,您本來就該在退位那一刻這麽說。罷了,現在說還為時未晚,兒子以後一定好好孝順父皇!王愛卿,吩咐人送太上皇迴宮!”
下了城樓,李楊淡淡的吩咐王毛重道:“你帶領幾個人去廣陵公主府看看,沒什麽重要的人都砍了吧!”王毛重領命而去。
而在李楊對付李沐之時,得到消息的廣陵大長公主已經逃跑了!
廣陵大長公主一生都是個聰明的女子,她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權傾朝野隻手遮天,那是因為上有太上皇李沐的扶持,下有一幫大臣的輔佐,如今這兩者俱已不在,她還有什麽可以傍身的資本?還有什麽可以安然坐在大長公主府的底氣呢?
如今的廣陵大長公主對於皇帝來說已經是折了翅膀的燕,還有什麽威脅呢!
最終章(下)走向盛世
廣陵大長公主倉皇逃出,逃到了一個山寺裏。
迴首往事,廣陵大長公主不禁潸然淚下,當初和皇帝鬥法來來迴迴,這次是徹徹底底的輸了!廣陵大長公主在荒涼的山寺裏整整躲了三天,這三天之中無人打擾,廣陵大長公主也終於意識到自己大勢已去。既然大勢已去,那自己蒼涼的獨自躲在這個嫋無人煙的山寺裏又有什麽意義呢!
廣陵大長公主落寞迴到曾經繁華如許的府邸,不過才坐上往昔坐著品茶的石凳時,一個內侍舉著紅木托盤,幽幽說道:“公主殿下,請吧!”
那盤中,乃是三尺白綾!
廣陵大長公主淚眼婆娑,終是香軀歸土,香魂飄散!隨後,廣陵大長公主一眾黨羽也紛紛被抓,獲罪執行。
其中,崔時最為特殊。崔時和公主的另外一個男寵盧藏用被安排一起流放。二人同行走到荊州時,這崔時覺得很不甘心,便對身邊的盧藏用說道:“盧兄啊,你看你我雖然都是公主的男寵,可是你我情況有別啊:盧兄你從未和陛下打過交道,而我不同啊,我的弟弟那可是陛下的人!萬一陛下大赦天下,我肯定是能再迴長安,這走得遠那迴去不就難嗎?所以盧兄你先走吧,我慢慢溜達。”
盧藏用聽完相當泄氣:“崔兄說的有理,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走,崔兄保重!”說罷二人分散。
一日,崔時從夢中醒來,興奮異常:他夢見自己在照鏡子。崔時想道,鏡乃是明鏡高懸啊,看來他真的可以再迴到長安!隻是崔時有些
心中不安,便在大街上找到了一個算命的,將自己的身份、處境和昨天的夢一一道出,那算命先生搖頭歎道:“非也非也,鏡者,立見金也,金者兵也,恐先生有血光之災啊!”
崔時心神不寧的迴到宿處,果然晚上有人來刺殺他,說:“我們奉皇帝之命誅殺逆賊,你與廣陵公主合謀先欲毒殺陛下,後欲謀反,其罪該誅連九族!皇上心地仁慈念及你僅有一個弟瑾,便隻取你性命!”
另一人說道:“路上走好!”崔時聞言,早已經閉目流淚不止。罷了罷了,自己不在,好歹弟弟還活著……
說話間,崔時已經跟隨廣陵大長公主而去。
廣陵大長公主剩下的四個兒子,也僅僅隻活了一個,其他人皆被處死執行。乾清殿,皇帝李楊目光如炬,看著麵前跪著的薛崇簡薛二郎一身的鞭痕,笑道:“朕念及你當年在你母親麵前維護朕之由赦免你的罪過,官複原職,然而你必須去除薛姓,改姓李,你可願意?”
薛崇簡跪拜叩首,“謝皇上賜姓!”
皇帝李楊極其得意,眼中透露出絲絲沉穩和被壓抑的興奮。
廣陵大長公主落馬自盡,太上皇“解甲歸田”,長安城中被分散的權利終於又迴到皇帝李楊的手中。長安城好不容易霧霾盡散,百廢待興,皇帝尋了借口將往日裏紛紛被貶到地方做刺史的謀士和能臣全部召集迴到長安任職,自然廣陵大長公主和太上皇的勢力被全麵清除,朝中惟皇帝馬首是瞻,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自然沒有人理會失敗者的可悲。廣陵大長公主墳前,新翻上來的土已經幹了,墓碑上刻著這位曾經權傾朝野的公主生平,墳前翠衣女子低聲哭泣:“我早已經和你說過你地位特殊,及時收手方是長久之道,你偏不聽。現在好了,你才不過活了半輩子就走了……讓我們得多傷心啊。”
張溫哭的梨花帶雨,不失風度,手上給廣陵公主燒著紙,忽而身後有人叫她:“溫兒,人死不得複生。”
“爹,你怎麽來了!”身後可不是張侍玉麽。張侍玉也不過四十多歲,當初女皇帝初見時幹淨清俊的臉上多了一些歲月的痕跡,須發卻仍是黑色,身穿著灰色袍子。
“溫兒啊,知道為什麽女皇帝當初就是皇帝,而公主隻是公主嗎?”張侍玉撫須,目光遙遠的說道,似乎在喃喃自語一般。張溫隻有搖頭的份。張侍玉說道:“女帝麵對的政治對手僅僅是她的丈夫而已,她的丈夫依賴信任她,所以她才有機可乘。而公主麵對的事是
她的侄兒——當今的皇帝李楊,縱然公主無心皇位,可女皇帝和韋皇後的例子就在那,皇帝也不得不防;更何況皇帝並非等閑之輩,如此公主輸的到不冤。”
張溫聽了,擦著眼淚抽噎:“可是,我仍然為沁月心疼啊。正是因為她不聽我勸,我才更傷心。如果她和駙馬那樣看得開,不就沒事了嗎!”
二人誰也沒看見,廣陵公主墓園外,一個玄衣公子聞言眼睛一紅,身後三個丫頭眼淚已經簌簌的打在衣衫之上。
無人說話。
——十年之後。
當今皇帝壽辰,熱鬧非凡。在十年前的一場政變,徹底結束了女人亂政的紅妝時代,如今天下太平十載有餘,政壇清明。因此皇帝的壽宴百姓之中也衷心祝福,這讓皇帝開心非常。
到了群臣獻禮,皇帝上座,下手處一批又一批的大臣送上賀禮。皇子獻禮自然從太子先開始,然而有規矩說凡有正妃的皇子須皇子妃獻禮,無者自獻。
世人皆說四皇子李茂的妻子乃傾城之色,所以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了那個身著正紅色宮裝的身影上。
在場所有女子中,著正紅色宮裝的並不少,然而四皇子妃僅僅低著頭並未抬起來,就那麽吸引人的目光。
“你是四皇子妃?老四的妻子?”皇帝眯著眼睛,問道。
四皇子妃答道:“是,父皇,兒臣正是四皇子的妻子。”
“今日是朕的壽辰,四皇子怎麽不見?”
“迴父皇,四皇子身體不適,所以不得前來。兒臣本想告訴父皇,又唯恐父皇擔憂擾了性興致,所以未及時言明。”四皇子妃從容應答:“惹得父皇不悅,是兒臣的過失,還望父皇不要生氣,免得傷身。”
四皇子妃此話一完,周圍聽者紛紛點頭,這話周至之極,好無破綻。
“老四好福氣的,有你這麽一個能說會道的賢內助。你是叫——”皇帝停頓一下,四皇子妃接話道:“兒臣乃先蜀州司工之女,後被二叔所養,單名一個玉字。”
皇帝才想起來,四皇子妃楊玉本是蜀州司工楊玄琰之女,父親過世後被二叔楊玄珪撫養長大,嫁給四皇子已經一段時間了,夫妻二人琴瑟和諧,也是一段金童玉女的佳話。
皇帝依稀記得隻在四皇子和四皇子妃的成親大禮之上見過一次遮蓋頭的四皇子妃,之後敬茶見過一次就再沒見過了,不由得說道:“抬起頭來,讓朕好好看看。”
四皇子妃楊玉緩緩抬頭,果真峨眉遠黛,杏眼水眸,下頜微微的圓潤,當真是絕色之貌!
皇帝的眼中,霎時亮了起來,其中的火熱之情,被四皇子妃楊玉看在眼裏,隻見四皇子妃楊玉上前幾步,呈上禮物道:“父皇,這禮物乃是兒臣悉心挑選的,必定讓父皇滿意!”說著呈上去。
皇帝緩緩地伸出手,覆在楊玉纖纖玉手之上,楊玉眼波流轉之間露出幾絲媚意,放開手時那禮物卻摔倒地上,嚇得她身體踉蹌,本以為要摔在地上,誰知一隻有力的胳膊橫著攔在腰間。
四目相對之時,萬物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