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翊知道這是要公然打太子的臉,顯露他們家的財力了,所以正色道:「孫兒這就吩咐下去,立刻挑選最好的東西,為妹妹置辦嫁妝。務必要讓所有讓人看到傳承八萬年一等世襲侯爵的底蘊!」而私下裏,清翊卻咬牙切齒,決定去打聽那些和皇室有關的女子的嫁妝,力求讓這次的婚禮風風光光,最好是嫁妝裏最差的東西都是那些王妃壓箱底的東西,反正恩典是絕對能夠得到的,讓那些女子眼紅羨慕,也讓那些男子後悔,產生對比。最好是無論多少年後,都記得這場盛大的婚禮。


    蕭晉初自然看出了孫子的意思,但他也是極為贊同的,反正這點小事,他們家還不在乎,他立刻研磨,將這些天發生的事情全部告訴兒子,讓他盡力在南邊置辦好東西,反正他們家封地也在南方,大得很,好東西也是不缺的。


    第二天,蕭晉初又進了宮,求了恩典。


    大家本來就對這五百一十二抬嫁妝弄得人心惶惶,心想這到底是按太子的製度還是大國公主的製度?而聘禮又應該是什麽等級的?沒想到這文昌侯又來了這一出,言談之間就是七皇子的情況太過特殊了,清暖又是這麽多年來唯一的女孩,雖然他們文昌侯府知道分寸,能夠得到五百一十二抬的嫁妝已經是恩典,但能不能用一些好東西?如果超過了太子妃,請皇上不要降罪,畢竟他們這麽捨不得清暖,希望她能夠過得好一點。要知道成年了的皇子是要辦差的,可洛祈涵那個樣子,雖然他身為嫡子比其他皇子領的錢都多,但畢竟沒有權力和油水,也沒有門人幫著開鋪子,一年五萬兩的安置費連走人情的錢都不夠,加上他出手又大方,實在是怕自家閨女吃虧啊!


    這件事情本來就是皇室理虧,而且洛明霄正擔心文昌侯府的反應呢,既然隻是這麽小的要求,自然就準了,同時吩咐下內務府,結果內務府的人淚流滿麵了,這好一點到底是好多少的啊?總不能嫁妝太豪華聘禮太寒酸吧?本來這些都是定製的,可現在這是什麽事啊?


    蕭晉初不愧是老狐狸,轉了一圈,立刻去找了禮部尚書和內務府總管,意思就是反正還有兩年,我這邊會慢慢置辦嫁妝的,等七皇子成年之後呢,我這邊的嫁妝應該也七七八八了,到時候你過來看一趟,就按照這個比例來,然後給了兩三張價值一千的銀票。反正這是皇上同意了的,加上七皇子那特殊情況,想必太子不會說什麽,人家幸災樂禍都來不及呢,這點麵子還是會給的,更何況有錢拿呢?


    大家哪裏知道他是打算顯擺了,心想都是貴族,那安國公也是富貴的,文昌侯家雖然據說很有錢,但怎麽說也不會差太多,所以就答應下來,覺得這個解決辦法真是好。他們怎麽想得到,蕭晉初就是要給太子妃沒臉,給支持太子的太後沒臉,所以等兩年後,看到清暖的嫁妝單子時,內務府所有人都哭了


    紛紛擾擾終有盡 第五十九章 各有歸處


    蕭晉初求來恩典之後,整個文昌侯府就忙活開了。


    清暖聽見清翊告訴她這些的時候,淚水漣漣。


    這個世界,白音女子縱使才貌無雙也難有出頭之日;半夏女子戰戰兢兢,埋怨自己為什麽不是純血,縱使身為嫡女也隻是聯姻的工具;胤夏世家中,庶女日日討好嫡母甚至不惜貶低生母隻是為了有個好前程,卻大多都沒什麽好下場;就算是純血女子也分了三六九等,身份低嫁入豪門也抬不起頭來,身份高如榮妃的也隻不過是隨意可以丟棄的棋子……她蕭清暖何德何等,親人都是一心為她打算的,祖父為了她居然賠上了臉麵……她更加認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關愛她的家人,她絕對不能夠讓他們出事,她隻是自私地選擇了一樁自己也喜歡的姻緣,卻沒想到家人都這樣傷心,其實她根本就沒有犧牲什麽清翊還以為她不想嫁人,連忙勸慰她,清颯除了修煉武功之外就是去盯梢洛祈涵,雖然眉頭一日緊過一日,卻也隻是找洛祈涵「長談」,沒有別的動作,想來是怕清暖不開心,甚至為了洛祈涵那病弱的身體跑去拿了珍貴藥材給洛祈涵,就是要他好好珍惜自己的妹妹。


    而選秀結束之後,指婚結果也出來了。


    敬敏公嫡孫女嶽靈柔指給怡郡王洛祈湛成為正妃,皇後侄女、三等承恩公素芊芊指給淳郡王洛祈淵為正妃,因為年紀剛滿十八歲,加上洛祈淵還沒有側妃,所以五年後完婚。向來皇上也是故意的,之前三位出身高貴的皇子,正妃都是侯爵的嫡小姐,但這兩位出身卑微的,正妃卻都是公爵家的嫡小姐,這也是一種平衡吧?況且,太子和洛祈涵極為不合,連帶著對現任的皇後也不尊敬,素芊芊成為了洛祈淵的正妃,讓太子對這個唯一可用的兄弟有了隔閡,也象徵著皇帝已經開始提防太子。


    阮玉萱因為太小,也是剛到歲數,所以留了牌子,等待五年後再次選秀;戚寶珠指給了信郡王世子為正妃;蕭秀玫指給了順郡王世子為正妃;嶽靈倩因為容貌秀麗神情嫵媚被太子看上,加上她的母親是側室扶正,從正女成為嫡女,沒有她姐姐高貴,所以指給太子當側妃,也算是給了她家裏臉麵,這三門婚事都是牢牢地和太子綁在一起的。


    李筱歌和李若蘭不出清暖所料,一個指給了洛祈淵當側妃,清暖覺得這個邏輯非常奇怪,素芊芊十八歲時太小了,李筱歌十九歲就不小了麽?讓側妃先過門五年,這不是鬧得家宅不寧麽?但她也不發表什麽評論。而李若蘭因為血統的原因,雖然進了東宮,卻也隻是良媛,正妃、側妃、庶妃、貴姬、良姊、良媛、良使、長使、少使九等,對應一到九品,這是太子以及親王的製度,郡王雖然也是一樣的叫法,但都是從品不是正品,生生地低了半分。李若蘭這個樣子,也就隻能在東宮中不停地掙紮,能不能殺出一條血路就看她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姻差緣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雲疏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雲疏影並收藏姻差緣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