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暖輕輕點頭,表示自己已經記下,見方嬤嬤沒有說下去的意思,便很自然地問:「敢問嬤嬤,宮中這十八級的劃分有哪些,日後選秀,清暖怕自己不知道,遭人恥笑。」
方嬤嬤有點不相信文昌侯一脈居然連這個都沒有教過清暖,所以沉默了一會兒,清暖的眼神卻是一片清澈懇切,四個婢女也有些好奇,這讓她倒有幾分半信半疑,卻也要說下去,便解釋道:「凡我胤夏純血之女,隻要入宮,皆為上等,正二品的昭儀、昭容、昭媛、充儀、充容、充媛、修儀、修容、修媛共九人,從二品的貴嬪也是九人,從二品開始,日後無論正從,人數保持一致,每一品依次增加九人。正三品為夫人,從三品為婕妤,以上都稱娘娘。半夏的女子次一級,她們入宮最低也是從六品,這其中便有正四品的淑媛,從四品的貴儀,正五品的嬪,從五品的容華,正六品的淑儀,從六品的貴人,這些都得稱為貴主。下三等則是正七品的才人,從七品的美人,正八品的寶林,從八品的禦女,正九品的采女以及從九品的更衣,其中,九品的人數不限,都稱為小主。」
聽見**中人這麽多,四個侍婢眼中都流露一抹驚訝之色,隻是沒有什麽特別的表情,清暖倒是不動如山,隻是在心中嘆息這個世界男女太不平等了,女子身家榮辱都係在男子身上,無論是不是正妻,想要過的更好就必須奉承丈夫,迎合他的喜好,同時踩著丈夫其他的女人往上爬,這樣的生活,根本不是她所希望的。但就算是轉世之前重婚犯法的那個社會,尚且會有如此多的二奶小蜜出現,更不提這個沒有妾室通房男子會被恥笑女子會壞名聲的社會了,所以,她還是選洛祈涵最好,大家都清淨安心。
說了這麽一長串的方嬤嬤似乎是要幫皇帝說好話,所以道:「當今皇上對於女色看的並不是很重,四妃之中僅有淑妃娘娘一人,九妃之中也隻有惠妃、莊妃、榮妃和文妃四位娘娘,上三等中,未有任何一等人數過半。」
這話裏是什麽意思?清暖在心中揣測,還不忘吐槽,也就是說那些人數更多品級的就過半甚至滿了?而且,皇帝少說還要在皇位上坐個四五百年,已經足夠填滿這些位置了。不過如果填滿了的話,就算他一天輪一個估計也要兩三年吧?
但吐槽和猜測都是在心裏進行,清暖表麵上還是那般平靜,無法讓人猜出她在想什麽。
方嬤嬤見清暖難以探知深淺,也沒有焦躁,而是話鋒一轉,道:「皇子未分封之前,位比郡王世子,可擁有一正妃兩側妃兩庶妃;嫡皇子位比郡王火親王世子,有一正妃兩側妃四庶妃;太子和親王可有一正妃四側妃八庶妃,半夏女子如果有大功,向朝廷請封,最多也隻能當庶妃,一般來說,這些能夠記上玉牒的位置上坐的都是胤夏女子。」
清暖自然知道,因為自己的身份和現在朝廷的現狀,能夠娶她的無非就是皇子、親王世子或者郡王這三種可能,所以認真聽著。
最後,方嬤嬤說:「本朝祖製,三代未曾襲爵的宗室也未曾立下功勞一律要改姓莫,其女也要參選,這些人自恃祖上流有皇室血脈,指不定會多有驕橫,小姐不用擔心這一點,也無需顧及,可以拿出您的魄力來。」
清暖點頭,當然知道這項製度又是那位穿越者前輩陌冰彥弄出來的,省的日後宗室越來越大,還不如脫了宗室日後去自生自滅,讓這些人奮鬥,而不至於像八旗那樣變成蛀蟲。而且,三代之後就算是遠親了,在這個表哥表妹都可以成婚的世界裏,自然更不算什麽。但方嬤嬤這樣告訴自己是什麽意思?不是說純血大貴族的嫡女都是一個人一間房間的嗎?怎麽可能遇上莫姓女子?
她不敢輕視方嬤嬤的任何一句話,畢竟這位嬤嬤,是皇帝的心腹。
陌冰彥為臣,基於私心,沒有採取最好的,最中央集權的辦法,目前的政體頗有三權分立的味道。但文昌侯一脈的尊榮,明麵上大半部分來自於君王的恩寵,所以,她不敢有任何異動。
她知道,現在的所有人,都壓根沒有考慮過洛祈涵這麽一個皇子,而她所要做的,就是不著痕跡地,通過這幾個嬤嬤的口,慢慢地讓太後心慌,然後想到還有洛祈涵這麽一個存在,再不動聲色地激怒太後而她,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著。
步入京城是非多 第二十九章 布局伊始
對於太後,不僅是清暖,整個文昌侯府都徹徹底底地研究過她,卻隻得出了一個結論。
典型的貴族大小姐。
因為容貌美出身好而驕橫跋扈,目光被困在後院爭鬥之中,沒有什麽太大的見識,私心重,為人虛榮而不好學。
這樣一個女人,隻是占了出身和有個好兒子,便成為了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不得不說實在是諷刺至極。而清暖知道這些之後,便明白了,這個太後,雖然在深宮中鬥爭多年不可小視,但實際上,如果精心布局的話,激怒她還是很容易的。
所以清暖的種種舉動,完全是和太後的品性對著來。
比如,太後不喜歡讀書,清暖偏偏手不釋卷;太後喜好華貴珠寶華美服飾,清暖偏愛素雅;太後吃穿用度無一不是奢侈考究,清暖因為心性原因近乎茹素……本來兩人的性格就是天差地別,清暖隻不過是刻意加重其中的對比度而已。
雖說純血貴女都有好歸宿,但這個世界對於女子的主要審美卻還是溫柔賢淑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有才氣有見識又不會拿什麽衣服首飾去煩人呢?清暖的美名完全是因為她良好的品行得來的,自然不會被別人以為是刻意,但傳到太後耳朵裏又不同了。致遠文昌兩脈多年之前便有了那麽大的矛盾,太後聽到別人稱讚清暖,隻會覺得越來越刺耳,尤其是前麵還有榮妃和蕭秀敏做對比,這兩者一個走了太後的老路不得寵甚至連個兒子也沒有,另一個雖然之前得寵過一段時間但後來和太子妃也不知道鬧過多少次。這樣比較一下,自然襯得清暖是多麽的完美,而同樣姓蕭,這三代人怎麽就不如她。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方嬤嬤有點不相信文昌侯一脈居然連這個都沒有教過清暖,所以沉默了一會兒,清暖的眼神卻是一片清澈懇切,四個婢女也有些好奇,這讓她倒有幾分半信半疑,卻也要說下去,便解釋道:「凡我胤夏純血之女,隻要入宮,皆為上等,正二品的昭儀、昭容、昭媛、充儀、充容、充媛、修儀、修容、修媛共九人,從二品的貴嬪也是九人,從二品開始,日後無論正從,人數保持一致,每一品依次增加九人。正三品為夫人,從三品為婕妤,以上都稱娘娘。半夏的女子次一級,她們入宮最低也是從六品,這其中便有正四品的淑媛,從四品的貴儀,正五品的嬪,從五品的容華,正六品的淑儀,從六品的貴人,這些都得稱為貴主。下三等則是正七品的才人,從七品的美人,正八品的寶林,從八品的禦女,正九品的采女以及從九品的更衣,其中,九品的人數不限,都稱為小主。」
聽見**中人這麽多,四個侍婢眼中都流露一抹驚訝之色,隻是沒有什麽特別的表情,清暖倒是不動如山,隻是在心中嘆息這個世界男女太不平等了,女子身家榮辱都係在男子身上,無論是不是正妻,想要過的更好就必須奉承丈夫,迎合他的喜好,同時踩著丈夫其他的女人往上爬,這樣的生活,根本不是她所希望的。但就算是轉世之前重婚犯法的那個社會,尚且會有如此多的二奶小蜜出現,更不提這個沒有妾室通房男子會被恥笑女子會壞名聲的社會了,所以,她還是選洛祈涵最好,大家都清淨安心。
說了這麽一長串的方嬤嬤似乎是要幫皇帝說好話,所以道:「當今皇上對於女色看的並不是很重,四妃之中僅有淑妃娘娘一人,九妃之中也隻有惠妃、莊妃、榮妃和文妃四位娘娘,上三等中,未有任何一等人數過半。」
這話裏是什麽意思?清暖在心中揣測,還不忘吐槽,也就是說那些人數更多品級的就過半甚至滿了?而且,皇帝少說還要在皇位上坐個四五百年,已經足夠填滿這些位置了。不過如果填滿了的話,就算他一天輪一個估計也要兩三年吧?
但吐槽和猜測都是在心裏進行,清暖表麵上還是那般平靜,無法讓人猜出她在想什麽。
方嬤嬤見清暖難以探知深淺,也沒有焦躁,而是話鋒一轉,道:「皇子未分封之前,位比郡王世子,可擁有一正妃兩側妃兩庶妃;嫡皇子位比郡王火親王世子,有一正妃兩側妃四庶妃;太子和親王可有一正妃四側妃八庶妃,半夏女子如果有大功,向朝廷請封,最多也隻能當庶妃,一般來說,這些能夠記上玉牒的位置上坐的都是胤夏女子。」
清暖自然知道,因為自己的身份和現在朝廷的現狀,能夠娶她的無非就是皇子、親王世子或者郡王這三種可能,所以認真聽著。
最後,方嬤嬤說:「本朝祖製,三代未曾襲爵的宗室也未曾立下功勞一律要改姓莫,其女也要參選,這些人自恃祖上流有皇室血脈,指不定會多有驕橫,小姐不用擔心這一點,也無需顧及,可以拿出您的魄力來。」
清暖點頭,當然知道這項製度又是那位穿越者前輩陌冰彥弄出來的,省的日後宗室越來越大,還不如脫了宗室日後去自生自滅,讓這些人奮鬥,而不至於像八旗那樣變成蛀蟲。而且,三代之後就算是遠親了,在這個表哥表妹都可以成婚的世界裏,自然更不算什麽。但方嬤嬤這樣告訴自己是什麽意思?不是說純血大貴族的嫡女都是一個人一間房間的嗎?怎麽可能遇上莫姓女子?
她不敢輕視方嬤嬤的任何一句話,畢竟這位嬤嬤,是皇帝的心腹。
陌冰彥為臣,基於私心,沒有採取最好的,最中央集權的辦法,目前的政體頗有三權分立的味道。但文昌侯一脈的尊榮,明麵上大半部分來自於君王的恩寵,所以,她不敢有任何異動。
她知道,現在的所有人,都壓根沒有考慮過洛祈涵這麽一個皇子,而她所要做的,就是不著痕跡地,通過這幾個嬤嬤的口,慢慢地讓太後心慌,然後想到還有洛祈涵這麽一個存在,再不動聲色地激怒太後而她,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著。
步入京城是非多 第二十九章 布局伊始
對於太後,不僅是清暖,整個文昌侯府都徹徹底底地研究過她,卻隻得出了一個結論。
典型的貴族大小姐。
因為容貌美出身好而驕橫跋扈,目光被困在後院爭鬥之中,沒有什麽太大的見識,私心重,為人虛榮而不好學。
這樣一個女人,隻是占了出身和有個好兒子,便成為了天底下最尊貴的女人,不得不說實在是諷刺至極。而清暖知道這些之後,便明白了,這個太後,雖然在深宮中鬥爭多年不可小視,但實際上,如果精心布局的話,激怒她還是很容易的。
所以清暖的種種舉動,完全是和太後的品性對著來。
比如,太後不喜歡讀書,清暖偏偏手不釋卷;太後喜好華貴珠寶華美服飾,清暖偏愛素雅;太後吃穿用度無一不是奢侈考究,清暖因為心性原因近乎茹素……本來兩人的性格就是天差地別,清暖隻不過是刻意加重其中的對比度而已。
雖說純血貴女都有好歸宿,但這個世界對於女子的主要審美卻還是溫柔賢淑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有才氣有見識又不會拿什麽衣服首飾去煩人呢?清暖的美名完全是因為她良好的品行得來的,自然不會被別人以為是刻意,但傳到太後耳朵裏又不同了。致遠文昌兩脈多年之前便有了那麽大的矛盾,太後聽到別人稱讚清暖,隻會覺得越來越刺耳,尤其是前麵還有榮妃和蕭秀敏做對比,這兩者一個走了太後的老路不得寵甚至連個兒子也沒有,另一個雖然之前得寵過一段時間但後來和太子妃也不知道鬧過多少次。這樣比較一下,自然襯得清暖是多麽的完美,而同樣姓蕭,這三代人怎麽就不如她。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