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子,是現在嘉臨皇朝的一個禁忌,也是一個笑柄。
當初元後過失,皇上立了元後拚性命誕下的三皇子為太子,由於本朝對於嫡庶的分野看得極為重視,除了太子之外,其他能夠競爭皇位的純血胤夏皇子都是庶出,所以從宗法上就差了一等,其他家族和後-宮那些妃子怎麽甘心?於是不斷有朝臣上奏,希望皇帝立後,隨著皇子誕生的越多,這種聲勢就越浩大。
繼後隻能夠從正一品的四大妃和從一品的九妃中選出,後-宮之中的身處高位的妃子大多出身純血胤夏貴族家,不是育有皇子公主就是極為年輕健康,很可能生下孩子,無論哪一個上位都是麻煩,於是皇帝多番考慮之後,將早已清修多年,不問宮務的賢妃立為繼後。
賢妃在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成為了他的庶妃,出身純血胤夏之家,卻隻是小門小戶,和家族宗家遠了十萬八千裏,縱使是宗家,素家也不是什麽煊赫豪門,這位女子能夠成為皇子的庶妃,完全是因為她容貌極美,而能夠慢慢成為賢妃,也證明她處事謹慎,加上她曾經生育過一子一女,隻是都沒有保住,這些遭遇也大大降低了她懷孕的可能,所以皇帝才有這個選擇,也暫時堵住了朝臣的嘴,誰能夠料到,在成為皇後多年後,她居然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本朝第二個嫡子,洛祈涵。於是引得朝野震動,許多人都說,太子出生導致先皇後慘死,而繼皇後多年沒有生育,卻又誕下嫡子,可見七皇子才是有福之人。而且這個流言傳的有鼻子有眼,朝中很多大臣也對皇上那麽早立下太子表示擔憂,因此,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皇帝是薄情之人,也是深情之人,他選擇素氏當做皇後,就是看在她出身寒微加上年紀已經錯過生育時間、身體也不是那麽健康,幾乎生不出孩子的份上,這下居然產生了一個對太子最有威脅的存在,他怎麽可能高興。但皇後處事謹慎,沒有被任何人抓到把柄,**也需要皇後來平衡,所以皇帝對皇後就繼續不冷不熱不鹹不淡,但對七皇子卻極端惡劣。幾年前,七皇子三歲的時候大病一場,雖然勉強救了迴來,卻身體很弱,無法習武,而且還失去了做男性的能力,因此性情變得極為乖戾暴虐,令許多人拍手稱快,而蕭晉初卻有自己的情報網,他發現,連太後都不待見皇後覺得她搶了自家侄女的位置,因此在皇後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屢屢動手,尚且沒有成功,更可見這個皇後是多麽聰明而隱忍的一個人,怎麽可能讓寄託她全部希望的七皇子出事?
但你說七皇子是裝的?不可能!宮中能人眾多,裝也裝不了多久,而且別人未必沒有這種想法,試探是少不了的,既然沒有任何問題,那就必定是真的,所以剩下的隻有一種可能,一種蕭晉初最不願意相信的可能。
七皇子中的毒,是皇帝下的,就是為了保全太子。
蕭晉初反覆推測,最後覺得這種可能最大,不由得毛骨悚然。皇帝這種性格相當危險,喜歡一個人就愛屋及烏,那個人什麽作為都是好的,為此隨意對別人動手,就算無心也為太子樹敵良多,萬一太子真的被人攛掇做了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消磨了父子情分,可想而知會是什麽下場。偏僻那太子和陛下的年齡實在相差太少,這種事情,實在是太有可能發生了!
如果清暖知道京城的狀況,必定會對蕭晉初和蕭宏誠的遠見欽佩不已,這種狀況,實在太像清朝康熙時期九龍奪嫡的場景了,康熙對胤礽不就是極為寵愛麽?為了太子把自己三四個兒子都弄廢了,最後廢太子又是什麽結局?而這個皇朝的鬥爭顯然會更加可怕,皇帝也更加冷血,這個時候湊上去,絕對是找死。
林氏也是聰明人,想到七皇子,想到皇帝的冷酷和涼薄,她就渾身發涼。
如果太子真的惹得皇帝不開心,可想而知,太子或許不會先倒黴,底下辦事的人才是最悲劇的。
「所以,我隻能利用這一次的流言,最好能和他們斷絕關係!」蕭宏誠斬釘截鐵地說,「要讓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我們蕭家致遠文昌兩大支柱,不是不合,而是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
林氏頓時呆住。
這和脫離蕭家,似乎隻差了一步吧?真的需要做的這麽絕嗎?
但她隻是一個女人,對於朝堂、家族這些事情,是因為蕭宏誠怕她漏了底,所以提前告訴她,她不相信,蕭宏誠不會防備她,而且她已經和蕭宏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她隻能聽著。
但這不代表,林氏不能從其他方麵提一點意見。隻見她滿臉擔憂,低聲問:「如果我們這樣做,母親會不會受到刁難?」
林氏說的母親,是指袁氏,畢竟像她們這種誥命的,每次逢年過節都是要進宮請安以及交際的,如果太後因為此事生氣而為難尚在京城的袁氏怎麽辦?
蕭宏誠露出一絲嘲諷的笑容,輕輕搖了搖頭。
他雖然不會輕視深宮中的女人,但對於太後,他顯然不怎麽放在眼裏。致遠公那一脈不知道是祖上積了多少德,才讓在深宮中不怎麽受寵,隻是礙於身份占著九妃之一位置的她生下了這位天生的帝王。
沒錯,天生的帝王。
天生就懂得隱忍、懂得偽裝、懂得進退、懂得平衡,而他的血,似乎從來就是冷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位既不占長也不是嫡,母族也沒有什麽拿得出手人才,完全沒有任何優勢,而且在眾多皇子中年級算是很小的一位皇子才會在先帝病逝之際發難,喋血宮廷,屠殺自己的兄弟,踩著無數人的屍骨爬上現在的位置。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當初元後過失,皇上立了元後拚性命誕下的三皇子為太子,由於本朝對於嫡庶的分野看得極為重視,除了太子之外,其他能夠競爭皇位的純血胤夏皇子都是庶出,所以從宗法上就差了一等,其他家族和後-宮那些妃子怎麽甘心?於是不斷有朝臣上奏,希望皇帝立後,隨著皇子誕生的越多,這種聲勢就越浩大。
繼後隻能夠從正一品的四大妃和從一品的九妃中選出,後-宮之中的身處高位的妃子大多出身純血胤夏貴族家,不是育有皇子公主就是極為年輕健康,很可能生下孩子,無論哪一個上位都是麻煩,於是皇帝多番考慮之後,將早已清修多年,不問宮務的賢妃立為繼後。
賢妃在皇帝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成為了他的庶妃,出身純血胤夏之家,卻隻是小門小戶,和家族宗家遠了十萬八千裏,縱使是宗家,素家也不是什麽煊赫豪門,這位女子能夠成為皇子的庶妃,完全是因為她容貌極美,而能夠慢慢成為賢妃,也證明她處事謹慎,加上她曾經生育過一子一女,隻是都沒有保住,這些遭遇也大大降低了她懷孕的可能,所以皇帝才有這個選擇,也暫時堵住了朝臣的嘴,誰能夠料到,在成為皇後多年後,她居然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本朝第二個嫡子,洛祈涵。於是引得朝野震動,許多人都說,太子出生導致先皇後慘死,而繼皇後多年沒有生育,卻又誕下嫡子,可見七皇子才是有福之人。而且這個流言傳的有鼻子有眼,朝中很多大臣也對皇上那麽早立下太子表示擔憂,因此,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皇帝是薄情之人,也是深情之人,他選擇素氏當做皇後,就是看在她出身寒微加上年紀已經錯過生育時間、身體也不是那麽健康,幾乎生不出孩子的份上,這下居然產生了一個對太子最有威脅的存在,他怎麽可能高興。但皇後處事謹慎,沒有被任何人抓到把柄,**也需要皇後來平衡,所以皇帝對皇後就繼續不冷不熱不鹹不淡,但對七皇子卻極端惡劣。幾年前,七皇子三歲的時候大病一場,雖然勉強救了迴來,卻身體很弱,無法習武,而且還失去了做男性的能力,因此性情變得極為乖戾暴虐,令許多人拍手稱快,而蕭晉初卻有自己的情報網,他發現,連太後都不待見皇後覺得她搶了自家侄女的位置,因此在皇後懷孕的時候就開始屢屢動手,尚且沒有成功,更可見這個皇後是多麽聰明而隱忍的一個人,怎麽可能讓寄託她全部希望的七皇子出事?
但你說七皇子是裝的?不可能!宮中能人眾多,裝也裝不了多久,而且別人未必沒有這種想法,試探是少不了的,既然沒有任何問題,那就必定是真的,所以剩下的隻有一種可能,一種蕭晉初最不願意相信的可能。
七皇子中的毒,是皇帝下的,就是為了保全太子。
蕭晉初反覆推測,最後覺得這種可能最大,不由得毛骨悚然。皇帝這種性格相當危險,喜歡一個人就愛屋及烏,那個人什麽作為都是好的,為此隨意對別人動手,就算無心也為太子樹敵良多,萬一太子真的被人攛掇做了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消磨了父子情分,可想而知會是什麽下場。偏僻那太子和陛下的年齡實在相差太少,這種事情,實在是太有可能發生了!
如果清暖知道京城的狀況,必定會對蕭晉初和蕭宏誠的遠見欽佩不已,這種狀況,實在太像清朝康熙時期九龍奪嫡的場景了,康熙對胤礽不就是極為寵愛麽?為了太子把自己三四個兒子都弄廢了,最後廢太子又是什麽結局?而這個皇朝的鬥爭顯然會更加可怕,皇帝也更加冷血,這個時候湊上去,絕對是找死。
林氏也是聰明人,想到七皇子,想到皇帝的冷酷和涼薄,她就渾身發涼。
如果太子真的惹得皇帝不開心,可想而知,太子或許不會先倒黴,底下辦事的人才是最悲劇的。
「所以,我隻能利用這一次的流言,最好能和他們斷絕關係!」蕭宏誠斬釘截鐵地說,「要讓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我們蕭家致遠文昌兩大支柱,不是不合,而是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
林氏頓時呆住。
這和脫離蕭家,似乎隻差了一步吧?真的需要做的這麽絕嗎?
但她隻是一個女人,對於朝堂、家族這些事情,是因為蕭宏誠怕她漏了底,所以提前告訴她,她不相信,蕭宏誠不會防備她,而且她已經和蕭宏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她隻能聽著。
但這不代表,林氏不能從其他方麵提一點意見。隻見她滿臉擔憂,低聲問:「如果我們這樣做,母親會不會受到刁難?」
林氏說的母親,是指袁氏,畢竟像她們這種誥命的,每次逢年過節都是要進宮請安以及交際的,如果太後因為此事生氣而為難尚在京城的袁氏怎麽辦?
蕭宏誠露出一絲嘲諷的笑容,輕輕搖了搖頭。
他雖然不會輕視深宮中的女人,但對於太後,他顯然不怎麽放在眼裏。致遠公那一脈不知道是祖上積了多少德,才讓在深宮中不怎麽受寵,隻是礙於身份占著九妃之一位置的她生下了這位天生的帝王。
沒錯,天生的帝王。
天生就懂得隱忍、懂得偽裝、懂得進退、懂得平衡,而他的血,似乎從來就是冷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位既不占長也不是嫡,母族也沒有什麽拿得出手人才,完全沒有任何優勢,而且在眾多皇子中年級算是很小的一位皇子才會在先帝病逝之際發難,喋血宮廷,屠殺自己的兄弟,踩著無數人的屍骨爬上現在的位置。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