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宣本就不忿於這幾人給自己帶來的半世痛苦,放出一二消息,如硬逼著妹妹借腹生子之類,讓人瞠目結舌。左右大梁處於優勢,世人也知趨利避害,哪怕心中覺得雙方都不對,口中還得說,的確是東嶽皇帝有錯在先,大梁皇帝的所作所為情有可原。這一來二去,輿論攻勢沒起到半點效果,東嶽仍舊亡了國。
東嶽既亡,龍子鳳孫們自然一併被擒,在如何處理生父的問題上,蕭雲霈又犯了難。
他從未將東嶽皇帝當做父親,自然不樂意給對方什麽特殊對待,按照他的意思,東嶽皇帝就像別國投降的皇帝一樣,給個侯爺爵位,保他榮華富貴,出行限定範圍,就這麽過一生。偏偏朝廷上又分成兩派,有些覺得臣子覺得那到底是你爹,還是對他好一點,莫要和別的國君一概而論,顯得你冷漠薄情。無論如何,名聲還是要保住一些的,不能肆意糟蹋啊!但另一些機靈點的揣摩顧明憲和蕭雲霈的心意,總覺他們母子恨透了東嶽皇帝,存心要踩對方一踩,好表忠心,當真是唇槍舌劍,攪得蕭雲霈好生頭疼。
人心如何,他最明白不過,若不給予生父點優待,自然有些目光短淺的人為阿諛奉承,百般踐踏對方。但給優待吧……他可沒忘記這人對他無半分父子之心,唯有滿腔的嫌棄和利用,這時候做出的仁愛模樣,除了讓他作嘔之外就沒別的感受,加上生母的沉默,小姨的反對,這話他自己都說不出口。
顧明憲見兒子糾結成這樣,深感前夫和弟弟實在太能鬧騰,於是……
「我找了個與東嶽皇室有仇的人,對他許下諸多諾言,讓他殺了這太鬧騰的一家三口。」哪怕說著這種事情,顧明憲的表情仍舊是淡淡的,唯有眼角蘊含著一絲譏諷,「我表了態,便無人敢做聲,此事就這麽結了。」
蕭雲霈侍母至孝,天下皆知,顧明憲雖沒到垂簾聽政的程度,但很多軍國大事,蕭雲霈仍舊會谘詢母親的意見。眼見太後做了決斷,還有誰敢觸她的黴頭,為亡國之君讓她不痛快?人家連相公和親弟弟都殺了,豈會在乎你們這些外人?哪怕陛下仁厚,也不可能為個臣子和母親不痛快吧?惹怒太後,丟掉性命不至於,仕途不穩那是肯定的。何況顧明憲也沒幹政的意思,談不上牝雞司晨,她就出口氣,給兒子解決麻煩,你們管得著?
葉歆瑤聞言,輕輕一笑:「能模糊人本性的東西,自有其神奇之處,若非這種顛倒黑白,一唿百應,隨意主宰旁人生死,全然無視法紀的滋味太過美妙,又怎會有如此多人趨之若鶩,將自己變得人不人,鬼不鬼?」
雖說時隔那麽多年,想到當初那一幕,顧明憲還是覺得諷刺:「我當年被廢,多少人礙於皇權,不敢為我說一句公道話。如今他被我派人殺死,世人明知是我做的,卻也礙於皇權,不敢為他說一句公道話。風水輪流,因果報應,實在讓人不得不感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凡事不能做絕,或者說,要做,就得趕盡殺絕,若他們沒那麽假惺惺,想看我跪在他們腳下痛哭流涕,故留了我一條命,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
她的感慨發自內心,葉歆瑤亦想到了慕無昀。
從某種角度來說,葉歆瑤和顧明憲的遭遇還真有些相似,也同樣應了那句「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慕無昀為門派存亡犧牲葉歆瑤,最後還親手殺了她。所以最後,他為了門派存亡選擇犧牲自己,死在了葉歆瑤手下。
「心存善念,總是好的。」思及此處,葉歆瑤不住感慨,「我總覺得,人的一生,苦難和幸福都是等額的,你之前吃了多少苦,後來就會享多少福;同樣呢,前半輩子若是過得太安逸舒心,後半輩子指不定就窮困潦倒了。」
顧明憲聞言,微微張大眼睛,半晌方有些不信地說:「真是難以置信,這種百姓麵對困境自我安慰,實際上毫無道理的話,竟會由您的嘴裏說出來。」
聽見顧明憲的說法,葉歆瑤笑了起來:「這話也不能說毫無道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個人性格。有窮且益堅,便有人窮誌短,前者若遇到機會,終有直衝雲霄的一日。相反,若是一直身處高位,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利用身份和權力掃清麻煩慣了,行事免不得張狂肆意,因為草菅人命成了習慣,總覺得什麽事情自己都能擺得平。隻可惜,螃蟹尚有淪為盤中餐的一日,這些依仗外力耀武揚威的傢夥,又能橫行到幾時?」「您這樣說,倒也不錯。」顧明憲想了想,頗為贊同地點點頭,「哪怕陽世一輩子風光,到底還有陰曹地府在,就好比東嶽,家國破滅,長生又不肯奉他們為先祖,每日祭品不斷,立刻從富比王侯變得捉襟見肘。偏生他們還沒辦法改變大手大腳的習慣,便隻能典當香火,四處借錢維持風光,又覺得事情都是那三人惹出來的,就將他們驅趕出來。待我和長生相繼亡故之後,他們又舔著臉來求,當真是兒孫來求過,祖宗也來求過。前者說自己不過一時糊塗,被迷惑,鬼迷心竅之類;後者便說雖與我不曾見麵,卻在陰間關注我,覺得我是個千載難逢的好媳婦,對兒孫的不爭氣,他們也很無奈等等……我閑著無聊,本打算看他們的嘴臉,打發打發時間,卻發現自己實在做不來『身為勝利者耀武揚威』的戲碼,索性他們一上門就命人亂棒打出。長生起初還無甚意見,興許是後來見了,覺得他們實在太過可憐。你也知道,他素來心軟,連隻受傷的小鳥都要撿迴來養好才放迴鳥巢,若不是分得清大是大非,又有幾個好兄弟好屬下鎮著……左右我再也見不著那些人,落了個自在清淨,權當兒子養了幾隻小貓小狗,聊以慰藉心情,又何苦戳穿於他?」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東嶽既亡,龍子鳳孫們自然一併被擒,在如何處理生父的問題上,蕭雲霈又犯了難。
他從未將東嶽皇帝當做父親,自然不樂意給對方什麽特殊對待,按照他的意思,東嶽皇帝就像別國投降的皇帝一樣,給個侯爺爵位,保他榮華富貴,出行限定範圍,就這麽過一生。偏偏朝廷上又分成兩派,有些覺得臣子覺得那到底是你爹,還是對他好一點,莫要和別的國君一概而論,顯得你冷漠薄情。無論如何,名聲還是要保住一些的,不能肆意糟蹋啊!但另一些機靈點的揣摩顧明憲和蕭雲霈的心意,總覺他們母子恨透了東嶽皇帝,存心要踩對方一踩,好表忠心,當真是唇槍舌劍,攪得蕭雲霈好生頭疼。
人心如何,他最明白不過,若不給予生父點優待,自然有些目光短淺的人為阿諛奉承,百般踐踏對方。但給優待吧……他可沒忘記這人對他無半分父子之心,唯有滿腔的嫌棄和利用,這時候做出的仁愛模樣,除了讓他作嘔之外就沒別的感受,加上生母的沉默,小姨的反對,這話他自己都說不出口。
顧明憲見兒子糾結成這樣,深感前夫和弟弟實在太能鬧騰,於是……
「我找了個與東嶽皇室有仇的人,對他許下諸多諾言,讓他殺了這太鬧騰的一家三口。」哪怕說著這種事情,顧明憲的表情仍舊是淡淡的,唯有眼角蘊含著一絲譏諷,「我表了態,便無人敢做聲,此事就這麽結了。」
蕭雲霈侍母至孝,天下皆知,顧明憲雖沒到垂簾聽政的程度,但很多軍國大事,蕭雲霈仍舊會谘詢母親的意見。眼見太後做了決斷,還有誰敢觸她的黴頭,為亡國之君讓她不痛快?人家連相公和親弟弟都殺了,豈會在乎你們這些外人?哪怕陛下仁厚,也不可能為個臣子和母親不痛快吧?惹怒太後,丟掉性命不至於,仕途不穩那是肯定的。何況顧明憲也沒幹政的意思,談不上牝雞司晨,她就出口氣,給兒子解決麻煩,你們管得著?
葉歆瑤聞言,輕輕一笑:「能模糊人本性的東西,自有其神奇之處,若非這種顛倒黑白,一唿百應,隨意主宰旁人生死,全然無視法紀的滋味太過美妙,又怎會有如此多人趨之若鶩,將自己變得人不人,鬼不鬼?」
雖說時隔那麽多年,想到當初那一幕,顧明憲還是覺得諷刺:「我當年被廢,多少人礙於皇權,不敢為我說一句公道話。如今他被我派人殺死,世人明知是我做的,卻也礙於皇權,不敢為他說一句公道話。風水輪流,因果報應,實在讓人不得不感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凡事不能做絕,或者說,要做,就得趕盡殺絕,若他們沒那麽假惺惺,想看我跪在他們腳下痛哭流涕,故留了我一條命,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
她的感慨發自內心,葉歆瑤亦想到了慕無昀。
從某種角度來說,葉歆瑤和顧明憲的遭遇還真有些相似,也同樣應了那句「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慕無昀為門派存亡犧牲葉歆瑤,最後還親手殺了她。所以最後,他為了門派存亡選擇犧牲自己,死在了葉歆瑤手下。
「心存善念,總是好的。」思及此處,葉歆瑤不住感慨,「我總覺得,人的一生,苦難和幸福都是等額的,你之前吃了多少苦,後來就會享多少福;同樣呢,前半輩子若是過得太安逸舒心,後半輩子指不定就窮困潦倒了。」
顧明憲聞言,微微張大眼睛,半晌方有些不信地說:「真是難以置信,這種百姓麵對困境自我安慰,實際上毫無道理的話,竟會由您的嘴裏說出來。」
聽見顧明憲的說法,葉歆瑤笑了起來:「這話也不能說毫無道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個人性格。有窮且益堅,便有人窮誌短,前者若遇到機會,終有直衝雲霄的一日。相反,若是一直身處高位,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利用身份和權力掃清麻煩慣了,行事免不得張狂肆意,因為草菅人命成了習慣,總覺得什麽事情自己都能擺得平。隻可惜,螃蟹尚有淪為盤中餐的一日,這些依仗外力耀武揚威的傢夥,又能橫行到幾時?」「您這樣說,倒也不錯。」顧明憲想了想,頗為贊同地點點頭,「哪怕陽世一輩子風光,到底還有陰曹地府在,就好比東嶽,家國破滅,長生又不肯奉他們為先祖,每日祭品不斷,立刻從富比王侯變得捉襟見肘。偏生他們還沒辦法改變大手大腳的習慣,便隻能典當香火,四處借錢維持風光,又覺得事情都是那三人惹出來的,就將他們驅趕出來。待我和長生相繼亡故之後,他們又舔著臉來求,當真是兒孫來求過,祖宗也來求過。前者說自己不過一時糊塗,被迷惑,鬼迷心竅之類;後者便說雖與我不曾見麵,卻在陰間關注我,覺得我是個千載難逢的好媳婦,對兒孫的不爭氣,他們也很無奈等等……我閑著無聊,本打算看他們的嘴臉,打發打發時間,卻發現自己實在做不來『身為勝利者耀武揚威』的戲碼,索性他們一上門就命人亂棒打出。長生起初還無甚意見,興許是後來見了,覺得他們實在太過可憐。你也知道,他素來心軟,連隻受傷的小鳥都要撿迴來養好才放迴鳥巢,若不是分得清大是大非,又有幾個好兄弟好屬下鎮著……左右我再也見不著那些人,落了個自在清淨,權當兒子養了幾隻小貓小狗,聊以慰藉心情,又何苦戳穿於他?」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