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明君?」葉歆瑤先是奇怪,隨後釋然,「是了,若非有道明君,天下又怎會大亂?」
世家做大非一日兩日,葉濤也說了皇帝受限於世家,估計也不是一代兩代的功夫,若椅上那位真荒淫無道,像他的先祖一樣,除了享樂就是當個橡皮圖章,說不定還能苟延殘喘個一兩百年。偏生這位皇帝很聰明,也很有眼光,不甘於國家積貧積弱,打算勵精圖治,清除種種弊端,做出一番事業,可不就觸了世家的黴頭?畢竟,皇帝無論想做出什麽改革,他的第一步,都得是收權不可。
生剜其肉,虎口奪食,這等仇恨,可是不共戴天的。
對這等群雄逐鹿,權力爭鋒之事,葉歆瑤本無甚興趣。偏生她轉生至檀郡葉氏,欠此世父母生養之恩及葉氏撫育培養之情,若不償還,將來修行定因歉疚與因果生出心魔,聞得葉氏將來有難,少不得關心一二。若能尋個機會,再離開之前還完,自然最好不過,省得日後再跑到這個世界一趟,若是檀郡葉氏仍舊在,倒是好辦,若是不在……滄海桑田,尋覓後人,圓其心願,斬斷因果,又談何容易。
葉濤擱下心中大石,愉快許多,方有心想旁的事情,這一想,便想到了葉歆瑤的修為上。哪怕葉歆瑤說得十分堅決,但想到一件要事,他還是有些擔心,便帶了幾分試探地問:「瓊兒,你未過情關,這半步天道之事,卻怎得如此有把握……還是說……」你對葉楠真有意思,經過此事心若死灰才……嗯?
第五章 終晉出竅卻惆悵
葉濤雖未直說,葉歆瑤卻明白他的意思。
這個世界的武者入先天之後,若想達到更高的境界,絕大部分都必須度過「情關」。至於這情關你到底選擇極情、斬情還是唯情,就無所謂了,反正隻要度過了情關,都有可能邁上更高的道路。
凡事有利也有弊,度「情關」見效如此之大,在這一過程中,卻也極容易被情緒牽引,修為不進反退,甚至終身難以寸進。可以說,情關是一柄雙刃劍,非到萬不得已,千萬別動玩弄感情的主意,省得投進去就收不迴來。
在葉歆瑤看來,所謂情關,不過是以強烈的情緒為紐帶,讓肉身與靈魂在一段時間內聯繫得更加緊密的方法,與她修煉的天魔舞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然不需花費什麽心思去找個人愛一場,再將之拋棄或被對方拋棄,更有甚者放棄大道迴歸平凡,哪怕是做掩飾,這犧牲也太大了。但她也不想讓自己在外人麵前顯得太違反常識,至少在沒晉出竅期,無法穩穩壓住此世高手之前,她絕對不會說出修道之法,給自己找不自在。
正因為如此,葉歆瑤頓了頓,稍稍斟酌言辭,方道:「所謂情關,非拘泥於愛情,亦能是親情,友情。隻不過親情時時刻刻縈繞身側,如陽光唿吸般隨意平常,似白水般平淡;友情則如品酒,或醇香醉人,或苦澀難咽,飲則罷,不飲亦可。且這兩種感情,大都不過多涉及己身,無法如『情』『愛』二字一般,神魂顛倒,全然付出,得知則欣喜若狂,失之則哀怨神傷,方被世人忽視罷了。」
她的解釋也算合理,畢竟世人皆存利己之心,付出越多,便希望得到越多,若沒得到,患得患失乃至心生怨懟亦是常事。親情常索取,少付出;真正深厚的友情,往往平淡如水,唯有愛情……較之親情友情,確實強烈許多。
葉濤知葉歆瑤肯定藏了什麽沒說,但她給得誘餌太過香甜,由不得葉濤不咽下。
略交談試探了幾句,見葉歆瑤沒多管閑事,也沒解釋太多的意思,隻是列了一長串的單子讓葉濤幫忙準備東西,葉濤便知她的心思不在這些爭權奪利的地方,加上兩人目前的利益還是一致的,甚至於他還得靠這個女兒,這位躊躇滿誌的武道宗師也就沒多留她,隻是保證東西很快就能準備好,讓她放心,葉歆瑤也覺得話不投機,便告辭離開了。
迴到自己的院落後,葉歆瑤揮退眾人,破天荒沒讓人準備湯沐。
她的生活一向很規律,無論風霜雨雪還是夏日炎炎,都勤修不輟,未有停歇,生活也枯燥乏味得除了修煉,就很少有別的樂趣。此番舉止免不得讓眾人驚訝,卻無人敢問,隻是低頭退下。
見眾人低眉順眼,魚貫而出,屋中就剩下自己一個人。葉歆瑤靠在椅子上,感受著溫暖的陽光,心緒沉澱,卻思及前世,不由生出幾分感慨。
果然,「情關」二字,還是觸動了自己壓在心底的往事。
因情關生,為情關死,她前世由正入邪,恰是因一個「情」字。
想到這裏,葉歆瑤自嘲一笑,方才一瞬流露出來的軟弱之色悉數斂去。
有心利用也好,無意情愛也罷,前生種種伴隨著自己的死亡,都已隨風散去。重獲一世生命,可不是為了糾纏這些事情,平白浪費光陰的。尤其在這快突破晉級為出竅期的關隘,更應當以最好的姿態迎接天道的考驗。畢竟在她這般最最正統的修士看來,唯有晉入出竅,方真正算踏入了修真的門檻,做到「性」與「命」上的突破,真正踏上修行之途。至於鍛體養氣……不過是任意一個凡人都能修煉的小道罷了,實在不值一提。
凡人普遍認為,性者,天生之質,若剛柔遲速之別;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天壽之屬也。這都是一開始就註定,無可更改與違抗的運道。但修士之所以修行,就是為了打破這一命數,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世家做大非一日兩日,葉濤也說了皇帝受限於世家,估計也不是一代兩代的功夫,若椅上那位真荒淫無道,像他的先祖一樣,除了享樂就是當個橡皮圖章,說不定還能苟延殘喘個一兩百年。偏生這位皇帝很聰明,也很有眼光,不甘於國家積貧積弱,打算勵精圖治,清除種種弊端,做出一番事業,可不就觸了世家的黴頭?畢竟,皇帝無論想做出什麽改革,他的第一步,都得是收權不可。
生剜其肉,虎口奪食,這等仇恨,可是不共戴天的。
對這等群雄逐鹿,權力爭鋒之事,葉歆瑤本無甚興趣。偏生她轉生至檀郡葉氏,欠此世父母生養之恩及葉氏撫育培養之情,若不償還,將來修行定因歉疚與因果生出心魔,聞得葉氏將來有難,少不得關心一二。若能尋個機會,再離開之前還完,自然最好不過,省得日後再跑到這個世界一趟,若是檀郡葉氏仍舊在,倒是好辦,若是不在……滄海桑田,尋覓後人,圓其心願,斬斷因果,又談何容易。
葉濤擱下心中大石,愉快許多,方有心想旁的事情,這一想,便想到了葉歆瑤的修為上。哪怕葉歆瑤說得十分堅決,但想到一件要事,他還是有些擔心,便帶了幾分試探地問:「瓊兒,你未過情關,這半步天道之事,卻怎得如此有把握……還是說……」你對葉楠真有意思,經過此事心若死灰才……嗯?
第五章 終晉出竅卻惆悵
葉濤雖未直說,葉歆瑤卻明白他的意思。
這個世界的武者入先天之後,若想達到更高的境界,絕大部分都必須度過「情關」。至於這情關你到底選擇極情、斬情還是唯情,就無所謂了,反正隻要度過了情關,都有可能邁上更高的道路。
凡事有利也有弊,度「情關」見效如此之大,在這一過程中,卻也極容易被情緒牽引,修為不進反退,甚至終身難以寸進。可以說,情關是一柄雙刃劍,非到萬不得已,千萬別動玩弄感情的主意,省得投進去就收不迴來。
在葉歆瑤看來,所謂情關,不過是以強烈的情緒為紐帶,讓肉身與靈魂在一段時間內聯繫得更加緊密的方法,與她修煉的天魔舞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然不需花費什麽心思去找個人愛一場,再將之拋棄或被對方拋棄,更有甚者放棄大道迴歸平凡,哪怕是做掩飾,這犧牲也太大了。但她也不想讓自己在外人麵前顯得太違反常識,至少在沒晉出竅期,無法穩穩壓住此世高手之前,她絕對不會說出修道之法,給自己找不自在。
正因為如此,葉歆瑤頓了頓,稍稍斟酌言辭,方道:「所謂情關,非拘泥於愛情,亦能是親情,友情。隻不過親情時時刻刻縈繞身側,如陽光唿吸般隨意平常,似白水般平淡;友情則如品酒,或醇香醉人,或苦澀難咽,飲則罷,不飲亦可。且這兩種感情,大都不過多涉及己身,無法如『情』『愛』二字一般,神魂顛倒,全然付出,得知則欣喜若狂,失之則哀怨神傷,方被世人忽視罷了。」
她的解釋也算合理,畢竟世人皆存利己之心,付出越多,便希望得到越多,若沒得到,患得患失乃至心生怨懟亦是常事。親情常索取,少付出;真正深厚的友情,往往平淡如水,唯有愛情……較之親情友情,確實強烈許多。
葉濤知葉歆瑤肯定藏了什麽沒說,但她給得誘餌太過香甜,由不得葉濤不咽下。
略交談試探了幾句,見葉歆瑤沒多管閑事,也沒解釋太多的意思,隻是列了一長串的單子讓葉濤幫忙準備東西,葉濤便知她的心思不在這些爭權奪利的地方,加上兩人目前的利益還是一致的,甚至於他還得靠這個女兒,這位躊躇滿誌的武道宗師也就沒多留她,隻是保證東西很快就能準備好,讓她放心,葉歆瑤也覺得話不投機,便告辭離開了。
迴到自己的院落後,葉歆瑤揮退眾人,破天荒沒讓人準備湯沐。
她的生活一向很規律,無論風霜雨雪還是夏日炎炎,都勤修不輟,未有停歇,生活也枯燥乏味得除了修煉,就很少有別的樂趣。此番舉止免不得讓眾人驚訝,卻無人敢問,隻是低頭退下。
見眾人低眉順眼,魚貫而出,屋中就剩下自己一個人。葉歆瑤靠在椅子上,感受著溫暖的陽光,心緒沉澱,卻思及前世,不由生出幾分感慨。
果然,「情關」二字,還是觸動了自己壓在心底的往事。
因情關生,為情關死,她前世由正入邪,恰是因一個「情」字。
想到這裏,葉歆瑤自嘲一笑,方才一瞬流露出來的軟弱之色悉數斂去。
有心利用也好,無意情愛也罷,前生種種伴隨著自己的死亡,都已隨風散去。重獲一世生命,可不是為了糾纏這些事情,平白浪費光陰的。尤其在這快突破晉級為出竅期的關隘,更應當以最好的姿態迎接天道的考驗。畢竟在她這般最最正統的修士看來,唯有晉入出竅,方真正算踏入了修真的門檻,做到「性」與「命」上的突破,真正踏上修行之途。至於鍛體養氣……不過是任意一個凡人都能修煉的小道罷了,實在不值一提。
凡人普遍認為,性者,天生之質,若剛柔遲速之別;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天壽之屬也。這都是一開始就註定,無可更改與違抗的運道。但修士之所以修行,就是為了打破這一命數,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