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年秋天,聖駕終於迴到了京城,開始論功行賞。
賈璉算是抄著了,按說他得在家守孝的,但鑑於當時朝廷了解平安州內情的沒有比得過他的,皇上大筆一揮下旨奪情,文武百官沒有一個敢說話的———賈璉是奉旨陪皇上平叛去了,你說他這奪情不對,是不是想幫著叛軍啊?
既然已經奪情過,沒道理打完仗再把人發迴去守孝的,鑑於當時平安州的官吏,皇上多半也是信不過,幹脆大筆一揮,點了賈璉接任平安州節度使,也算是全了王子騰一片栽培之心。
至於賈家,賞了點銀子迴去,卻又準了賈母的墳塋按國公夫人的規格下葬———這就得修墳。
一來一去,賈家那點銀子在手裏打了個轉,一個子兒也沒剩下,倒是賈璉當上節度使之後,把自己手裏的一點銀子捎了迴去,帶來賈家新一輪紛爭的同時,也總算讓自家人過上了吃喝不愁的日子。
皇上迴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賜婚成親,並大赦天下———除了甄應嘉這倒黴玩意兒。
按皇上的說法,這一年多的仗雖然該打,可是打仗總是勞民傷財的,如今天下太平了,得找個什麽理由與民同樂。
想來想去,也沒有比奉旨成親更喜慶的事兒了,何況又是親王娶妻,天子嫁女?
倒是上皇心思一動,暗地裏找皇上商量起來———橫豎都是辦婚事,秦災的事兒都辦了,甄瑛也跟著辦了唄?
老爺子和太後早就看好了人選,林琢玉年紀大,配秦災正好,那不是還有個小妹子嗎?
江南節度使現在還是林如海,將來正好把甄瑛派迴去,有江南王之實,無江南王之勢,對得起義忠親王,又不委屈了甄瑛,有林如海看著,也不怕他會興風作浪。
現在名義上的義忠親王嗣子秦守人如其名,守皇陵呢,義忠親王的身後事和身後名這下都有著落了。
而且,前後兩任節度使是一家翁婿,自是一樁美談。
再者,林如海無子,甄寶玉又姓甄,就算他生出姓甄的兒子來,隻要皇上不再讓此子做江南節度使,就也不至於養出新的世族來,先前的甄家帶著四大家族,就把這天底下攪弄得是風雲突變,再要弄出一個林太歲來,皇上就得撞牆了。
這事兒太後和上皇都覺得靠譜,皇上也沒什麽意見,便挑了個日子跟林琢玉通了個氣兒,讓林琢玉探探林黛玉的口風。
誰知道林琢玉當場就一萬個不同意,倒把上皇和太後看得一愣一愣,按說你又不是不知道甄瑛的身份,就算拋開義忠親王嫡子的身份不說,貴胄世家出身,中了前科狀元,也稱得上是英雄出少年———雖說今科就是你親哥———相貌也稱得上是俊美,這樣的人都不要,你還想幹啥,看上太子了是怎地?
上皇堅決要辦,林琢玉堅決不幹,最後還是太後一錘定音:「先讓他們見一麵看看再說!男婚女嫁,總要看看他們自己的意思,要你們兩個在這兒烏眼雞一樣跳腳?」
上皇/林琢玉:……
在大家齊心協力地蓄意安排下,九月初九重陽節,上皇在禦花園帶著人辦了個登高的宴會,挑了林彥玉和甄寶玉陪著自己登山,太後自然也有樣學樣,選了林琢玉和林黛玉陪伴。
雖然林彥玉、秦災和甄寶玉都在林家跟著上皇念過書,但畢竟是內外有別,尤其林琢玉總覺得不放心,為防出什麽麽蛾子,在這事兒上格外留心,就是有事兒,也是讓丫鬟和小廝傳話,因此這些年來,黛玉硬是一眼都沒見過甄寶玉。
不過現在上皇有心,林琢玉也不能不鬆口,隻能讓了一步,答應先瞞著黛玉,帶人來看看。
禦花園裏,因為伴駕的緣故,又正逢佳節,上皇令林彥玉和甄寶玉都穿了紅色錦袍,不過林彥玉身形孤高,穿上紅的越發顯得挺直,甄寶玉還沒太長開,一張小圓臉看著有幾分秀氣,也有幾分喜慶,倒是更招老人喜歡。
那邊廂,太後也按計劃領著林琢玉和林黛玉過來了,一邊走一邊絮叨:「這上皇也是人越老越能折騰,要說登山,那京郊哪裏不是山,偏又懶怠動彈,要在這禦花園裏登高———淨出這種洋相!」
林琢玉絮絮稱是,隻在心裏吐槽,這主意不是您老人家出的嗎……
林黛玉抿著唇,柔聲勸解著太後,一路跟到禦花園亭子裏,眾人朝上皇見禮,上皇大手一揮,順手把甄寶玉往前推了推:「免禮,平身!」
甄寶玉還沒反應過來,黛玉便應命起身,才一抬頭,就跟甄寶玉打了個照麵。
隻一眼,兩人都愣住了。
上皇和太後擠眉弄眼,林琢玉心道不好,正琢磨著說點什麽,忽然見黛玉身子一抖,芙蓉麵上滾落兩點珠淚,哽咽道:「寶玉,你——」
才說了幾個字,竟是又說不下去,一跺腳轉過身去跑開了。
林琢玉扶額,心道是千防萬防天意難防,跺一跺腳,推了甄寶玉一把:「你倒是追啊!」
甄寶玉如夢初醒,連忙提著下擺噔噔噔追了過去:「林妹妹,你聽我解釋——」
林琢玉看著兩人的背影,心裏無比慶幸,她事先向上皇和太後建議過,把禦花園服侍的人先調走,不然這會兒叫人瞧見,那是有八百張嘴也說不清!
但才一轉身,就看上皇、太後乃至林彥玉看著她的眼神都不對。
賈璉算是抄著了,按說他得在家守孝的,但鑑於當時朝廷了解平安州內情的沒有比得過他的,皇上大筆一揮下旨奪情,文武百官沒有一個敢說話的———賈璉是奉旨陪皇上平叛去了,你說他這奪情不對,是不是想幫著叛軍啊?
既然已經奪情過,沒道理打完仗再把人發迴去守孝的,鑑於當時平安州的官吏,皇上多半也是信不過,幹脆大筆一揮,點了賈璉接任平安州節度使,也算是全了王子騰一片栽培之心。
至於賈家,賞了點銀子迴去,卻又準了賈母的墳塋按國公夫人的規格下葬———這就得修墳。
一來一去,賈家那點銀子在手裏打了個轉,一個子兒也沒剩下,倒是賈璉當上節度使之後,把自己手裏的一點銀子捎了迴去,帶來賈家新一輪紛爭的同時,也總算讓自家人過上了吃喝不愁的日子。
皇上迴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賜婚成親,並大赦天下———除了甄應嘉這倒黴玩意兒。
按皇上的說法,這一年多的仗雖然該打,可是打仗總是勞民傷財的,如今天下太平了,得找個什麽理由與民同樂。
想來想去,也沒有比奉旨成親更喜慶的事兒了,何況又是親王娶妻,天子嫁女?
倒是上皇心思一動,暗地裏找皇上商量起來———橫豎都是辦婚事,秦災的事兒都辦了,甄瑛也跟著辦了唄?
老爺子和太後早就看好了人選,林琢玉年紀大,配秦災正好,那不是還有個小妹子嗎?
江南節度使現在還是林如海,將來正好把甄瑛派迴去,有江南王之實,無江南王之勢,對得起義忠親王,又不委屈了甄瑛,有林如海看著,也不怕他會興風作浪。
現在名義上的義忠親王嗣子秦守人如其名,守皇陵呢,義忠親王的身後事和身後名這下都有著落了。
而且,前後兩任節度使是一家翁婿,自是一樁美談。
再者,林如海無子,甄寶玉又姓甄,就算他生出姓甄的兒子來,隻要皇上不再讓此子做江南節度使,就也不至於養出新的世族來,先前的甄家帶著四大家族,就把這天底下攪弄得是風雲突變,再要弄出一個林太歲來,皇上就得撞牆了。
這事兒太後和上皇都覺得靠譜,皇上也沒什麽意見,便挑了個日子跟林琢玉通了個氣兒,讓林琢玉探探林黛玉的口風。
誰知道林琢玉當場就一萬個不同意,倒把上皇和太後看得一愣一愣,按說你又不是不知道甄瑛的身份,就算拋開義忠親王嫡子的身份不說,貴胄世家出身,中了前科狀元,也稱得上是英雄出少年———雖說今科就是你親哥———相貌也稱得上是俊美,這樣的人都不要,你還想幹啥,看上太子了是怎地?
上皇堅決要辦,林琢玉堅決不幹,最後還是太後一錘定音:「先讓他們見一麵看看再說!男婚女嫁,總要看看他們自己的意思,要你們兩個在這兒烏眼雞一樣跳腳?」
上皇/林琢玉:……
在大家齊心協力地蓄意安排下,九月初九重陽節,上皇在禦花園帶著人辦了個登高的宴會,挑了林彥玉和甄寶玉陪著自己登山,太後自然也有樣學樣,選了林琢玉和林黛玉陪伴。
雖然林彥玉、秦災和甄寶玉都在林家跟著上皇念過書,但畢竟是內外有別,尤其林琢玉總覺得不放心,為防出什麽麽蛾子,在這事兒上格外留心,就是有事兒,也是讓丫鬟和小廝傳話,因此這些年來,黛玉硬是一眼都沒見過甄寶玉。
不過現在上皇有心,林琢玉也不能不鬆口,隻能讓了一步,答應先瞞著黛玉,帶人來看看。
禦花園裏,因為伴駕的緣故,又正逢佳節,上皇令林彥玉和甄寶玉都穿了紅色錦袍,不過林彥玉身形孤高,穿上紅的越發顯得挺直,甄寶玉還沒太長開,一張小圓臉看著有幾分秀氣,也有幾分喜慶,倒是更招老人喜歡。
那邊廂,太後也按計劃領著林琢玉和林黛玉過來了,一邊走一邊絮叨:「這上皇也是人越老越能折騰,要說登山,那京郊哪裏不是山,偏又懶怠動彈,要在這禦花園裏登高———淨出這種洋相!」
林琢玉絮絮稱是,隻在心裏吐槽,這主意不是您老人家出的嗎……
林黛玉抿著唇,柔聲勸解著太後,一路跟到禦花園亭子裏,眾人朝上皇見禮,上皇大手一揮,順手把甄寶玉往前推了推:「免禮,平身!」
甄寶玉還沒反應過來,黛玉便應命起身,才一抬頭,就跟甄寶玉打了個照麵。
隻一眼,兩人都愣住了。
上皇和太後擠眉弄眼,林琢玉心道不好,正琢磨著說點什麽,忽然見黛玉身子一抖,芙蓉麵上滾落兩點珠淚,哽咽道:「寶玉,你——」
才說了幾個字,竟是又說不下去,一跺腳轉過身去跑開了。
林琢玉扶額,心道是千防萬防天意難防,跺一跺腳,推了甄寶玉一把:「你倒是追啊!」
甄寶玉如夢初醒,連忙提著下擺噔噔噔追了過去:「林妹妹,你聽我解釋——」
林琢玉看著兩人的背影,心裏無比慶幸,她事先向上皇和太後建議過,把禦花園服侍的人先調走,不然這會兒叫人瞧見,那是有八百張嘴也說不清!
但才一轉身,就看上皇、太後乃至林彥玉看著她的眼神都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