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應嘉雖非主謀,但亦為從犯,且拒不認罪招供,有心藏奸,罪加一等,姑念其為勛貴之後,免其死罪,圈禁終身,責令其卸去家主一職,由其三子甄瑛接任。」
「甄家新任家主雖為少年,但少有功名,可見其才;以一稚子之身伴父入京,足見其孝;貴胄子弟寄居籬下而為人所謀,足見其性溫良,竟至為人所欺,朕殊不忍,今著其長居京城,以蒙天子庇佑,皇恩浩蕩,責令甄家嫡係遷居京城,以奉養家主。」
「皇三子秦守,為廢妃甄氏所出,其性不足以承大統,然其為人端方平正,勤謹孝悌,能守家傳道,恪盡臣職,今出為義忠親王嗣子,傳續血脈,永享福祚。」
幾道聖旨一下,全京城都咋舌,當初想著馮家的案子不過是些許小事,必然好判;倒是甄家的案子牽連甚廣,橫生枝節,怕是要拖個一年半載,誰知道現在甄家的案子判了,馮家的案子還拖在那裏,眼瞧著是遙遙無期了。
至於平安州,得了賈璉的「通風報信」,急急關閉了幾座銅山,將那些兵刃也盡數轉移,總算熬過了朝廷的搜索。
但來這麽一手,也讓平安州節度使對甄家是恨之入骨,大家都是盟友,你寶圖丟了我還幫著你找來著,迴頭你丫賣我是吧?
那些地點也隻有甄家才能知道,雖然賈璉是王子騰的親戚,可是他全家剛被朝廷貶為庶民,自己又在平安州賺得盆滿缽滿,他能上趕著幫朝廷禍害平安州嗎?更別說平安州節度使一向也沒讓賈璉沾手那些機密之事!
平安州節度使可不是什麽善茬兒,誰讓他難受,他必然十倍百倍地還迴去!
很快,到達京城的甄家老太太就得到了一個消息,在平安州的甄理上山遊玩,不小心碰見了老虎,被老虎給吃了一半,死無全屍。
甄家太太聽說這件事的第一時間就暈了,甄老太太更是恨得心口疼。
甄家和平安州,從此算是槓上了。
……
兩年時間,倏忽而過。
這兩年,除了馮家的案子判了之外,朝廷整體還算平靜,甄寶玉給甄理守了一年的孝,孝期一滿,正趕上皇上立儲,開了一年恩科,高中狀元,落在不知情的人眼中,自然是以為甄家又要起來了。
隻有甄家人心知肚明,這是皇上和上皇抬舉義忠親王的遺孤,和甄家沒有半分幹係。
倒是他們往後的日子,都指望著這位小爺的出息了。
又是一年春日,朝廷那邊又點了王子騰出京巡邊,這一日早,平安州節度使剛到官署,就撞見賈璉穿著喪服,苦著臉來辭行:「才過了兩年安生日子,這下又消停不了了,京城那邊來了信,說是我們家老太太作古了,誰不去我這長房長孫也得迴去,還有三年的孝呢!」
平安州節度使同情地看了賈璉一眼,平安州可不比京城,賈璉要是在這兒守孝,有他罩著盡可以隨便。
不過長房長孫,沒有個不奔喪的道理:「人倫天性,又有朝廷律令在,這也奈何它不得,手裏的銀子可夠嗎,本官可以幫襯一二。」
這就純粹是客套話了,賈璉在平安州放了兩年的印子錢,早賺得盆滿缽滿,能差那一星半點兒的銀子?
賈璉聞言,連連擺手:「萬萬不可,非但大人不能給我批銀子,連我這些銀子並生意,也全得賴大人照管遮掩呢!」
「您不知道,這些年裏我往家裏送銀子也是克製著,生怕露了財遭人惦記,我們家那些主子真是好樣兒的,個頂個能算計,去了個二太太,又來了這位趙家奶奶,小老婆出身,仗著二老爺身邊沒人,譜兒擺得比正房還大,成日家同大太太鬥法,要我看,老太太準是叫這娘們兒幾個氣死的!」
「說句不中聽的,就是命中注定,偏偏二老爺沒氣性,大老爺又是隻顧酒色的,竟是誰也管不了誰,也隻好由著她們折騰吧!」
說到這兒,賈璉嘆了口氣,搖頭:「您別看全家現在就我是個官身,可這一個是嫡母,那一個又是無法無天的,哪能被這個嚇唬住!這會兒估計早就算計好了,不定怎麽從我身上刮油呢!我這一去,半個大子兒也剩不下,要是都帶迴去,還不賠個傾家蕩產!」
平安州節度使聽著賈璉在這兒訴苦,心裏倒是大為愉悅,賈璉指望不上京城幫襯,自然更得依靠自己這位節度使,若沒了平安州這依仗,他還算得了什麽?
「行,你且去吧,這邊兒有本官幫你照應呢。」
賈璉告辭出來,立刻迴家收拾行裝,隻帶了一萬兩治喪的銀子和尋常行李,讓平兒和鳳姐兒領著孩子,一家人坐上馬車就出發了。
臨行前,賈璉站在車前,整了整身上的喪服,最後迴頭望了眼自己的官邸。
鳳姐落後一步等他上車,見狀不由得挑起眉梢:「怎麽,捨不得?」
賈璉搖搖頭,這幾年的龍潭虎穴也不是白挨的,前些年他還不知道上皇為何抬舉他,這兩年替朝廷辦了幾件事之後想透了,卻把自己嚇個半死。
他如今這頂烏紗帽,並全家人脖子上的腦袋,可都是自個兒掙來的!
這一去,可就連最後的護身符都沒有了,往後的四大家族,竟是全指著他這位小爺照拂!
賈璉笑了笑,他當年出京之時,可再沒想到,會是這麽個際遇。
但是話又說迴來,正所謂富貴險中求,若非當年的造化和這些年的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他又怎能料到,自個兒肩上能挑這樣一副擔子?
「甄家新任家主雖為少年,但少有功名,可見其才;以一稚子之身伴父入京,足見其孝;貴胄子弟寄居籬下而為人所謀,足見其性溫良,竟至為人所欺,朕殊不忍,今著其長居京城,以蒙天子庇佑,皇恩浩蕩,責令甄家嫡係遷居京城,以奉養家主。」
「皇三子秦守,為廢妃甄氏所出,其性不足以承大統,然其為人端方平正,勤謹孝悌,能守家傳道,恪盡臣職,今出為義忠親王嗣子,傳續血脈,永享福祚。」
幾道聖旨一下,全京城都咋舌,當初想著馮家的案子不過是些許小事,必然好判;倒是甄家的案子牽連甚廣,橫生枝節,怕是要拖個一年半載,誰知道現在甄家的案子判了,馮家的案子還拖在那裏,眼瞧著是遙遙無期了。
至於平安州,得了賈璉的「通風報信」,急急關閉了幾座銅山,將那些兵刃也盡數轉移,總算熬過了朝廷的搜索。
但來這麽一手,也讓平安州節度使對甄家是恨之入骨,大家都是盟友,你寶圖丟了我還幫著你找來著,迴頭你丫賣我是吧?
那些地點也隻有甄家才能知道,雖然賈璉是王子騰的親戚,可是他全家剛被朝廷貶為庶民,自己又在平安州賺得盆滿缽滿,他能上趕著幫朝廷禍害平安州嗎?更別說平安州節度使一向也沒讓賈璉沾手那些機密之事!
平安州節度使可不是什麽善茬兒,誰讓他難受,他必然十倍百倍地還迴去!
很快,到達京城的甄家老太太就得到了一個消息,在平安州的甄理上山遊玩,不小心碰見了老虎,被老虎給吃了一半,死無全屍。
甄家太太聽說這件事的第一時間就暈了,甄老太太更是恨得心口疼。
甄家和平安州,從此算是槓上了。
……
兩年時間,倏忽而過。
這兩年,除了馮家的案子判了之外,朝廷整體還算平靜,甄寶玉給甄理守了一年的孝,孝期一滿,正趕上皇上立儲,開了一年恩科,高中狀元,落在不知情的人眼中,自然是以為甄家又要起來了。
隻有甄家人心知肚明,這是皇上和上皇抬舉義忠親王的遺孤,和甄家沒有半分幹係。
倒是他們往後的日子,都指望著這位小爺的出息了。
又是一年春日,朝廷那邊又點了王子騰出京巡邊,這一日早,平安州節度使剛到官署,就撞見賈璉穿著喪服,苦著臉來辭行:「才過了兩年安生日子,這下又消停不了了,京城那邊來了信,說是我們家老太太作古了,誰不去我這長房長孫也得迴去,還有三年的孝呢!」
平安州節度使同情地看了賈璉一眼,平安州可不比京城,賈璉要是在這兒守孝,有他罩著盡可以隨便。
不過長房長孫,沒有個不奔喪的道理:「人倫天性,又有朝廷律令在,這也奈何它不得,手裏的銀子可夠嗎,本官可以幫襯一二。」
這就純粹是客套話了,賈璉在平安州放了兩年的印子錢,早賺得盆滿缽滿,能差那一星半點兒的銀子?
賈璉聞言,連連擺手:「萬萬不可,非但大人不能給我批銀子,連我這些銀子並生意,也全得賴大人照管遮掩呢!」
「您不知道,這些年裏我往家裏送銀子也是克製著,生怕露了財遭人惦記,我們家那些主子真是好樣兒的,個頂個能算計,去了個二太太,又來了這位趙家奶奶,小老婆出身,仗著二老爺身邊沒人,譜兒擺得比正房還大,成日家同大太太鬥法,要我看,老太太準是叫這娘們兒幾個氣死的!」
「說句不中聽的,就是命中注定,偏偏二老爺沒氣性,大老爺又是隻顧酒色的,竟是誰也管不了誰,也隻好由著她們折騰吧!」
說到這兒,賈璉嘆了口氣,搖頭:「您別看全家現在就我是個官身,可這一個是嫡母,那一個又是無法無天的,哪能被這個嚇唬住!這會兒估計早就算計好了,不定怎麽從我身上刮油呢!我這一去,半個大子兒也剩不下,要是都帶迴去,還不賠個傾家蕩產!」
平安州節度使聽著賈璉在這兒訴苦,心裏倒是大為愉悅,賈璉指望不上京城幫襯,自然更得依靠自己這位節度使,若沒了平安州這依仗,他還算得了什麽?
「行,你且去吧,這邊兒有本官幫你照應呢。」
賈璉告辭出來,立刻迴家收拾行裝,隻帶了一萬兩治喪的銀子和尋常行李,讓平兒和鳳姐兒領著孩子,一家人坐上馬車就出發了。
臨行前,賈璉站在車前,整了整身上的喪服,最後迴頭望了眼自己的官邸。
鳳姐落後一步等他上車,見狀不由得挑起眉梢:「怎麽,捨不得?」
賈璉搖搖頭,這幾年的龍潭虎穴也不是白挨的,前些年他還不知道上皇為何抬舉他,這兩年替朝廷辦了幾件事之後想透了,卻把自己嚇個半死。
他如今這頂烏紗帽,並全家人脖子上的腦袋,可都是自個兒掙來的!
這一去,可就連最後的護身符都沒有了,往後的四大家族,竟是全指著他這位小爺照拂!
賈璉笑了笑,他當年出京之時,可再沒想到,會是這麽個際遇。
但是話又說迴來,正所謂富貴險中求,若非當年的造化和這些年的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他又怎能料到,自個兒肩上能挑這樣一副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