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這麽說,可是把人放在哪兒,皇上心裏還沒想好。
作者有話說:
第48章 第48章
◎告狀◎
第二日, 上皇來林家的時候,身邊就多了個人。
這次上課與以往不同,雖然房間裏放了冰, 但林彥玉還是出了一身的汗,任憑上皇如何講解, 都一直低著頭, 不敢說話。
在他身側,秦災冷著臉,麵上沉得如同深潭一般,目光也沒落在書上, 隻是抱著雙臂目視前方。
上皇講了半日,見兩個學生是這幅模樣,心裏也不由得暗恨皇上這是什麽安排。
他自遜位之後, 就一直跟太後住在長樂宮,長樂宮原是歷代太後的居所,按說他身為太上皇,應該另居一處, 但上皇覺得沒必要,他如今也老了, 幾乎不再召幸妃嬪, 沒必要自己孤零零地另住一殿, 就搬到長樂宮去了。
結果昨天皇上來了, 不由分說把教導秦災的責任交到他手上, 道是忠穎王已經故去, 打算讓秦災襲王爵, 但昨天考問了一下秦災的學問, 差點昏死過去———這小子長了這麽大, 居然不認字!
再怎麽說,皇家也不能有不認字的王爺,因此皇上想了想,便決定找他來教秦災學問。
皇上的理論是,反正一隻羊也是趕,兩隻羊也是放,上皇已經教了林彥玉,也不差一個秦災,再說又是親孫子,教起來自然比別的先生更上心,就這麽把秦災交到上皇手上來了。
上皇對忠穎王心裏有愧,見到秦災也是心有忐忑,一句話都不敢說重了,結果試探著考了一下秦災學問,當時就被氣得個半死———這小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問什麽都是一句不會!
這怎麽教?
而當他帶著秦災來林家的時候,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林彥玉害怕秦災。
按說秦災雖然表情冷了點,但也不是無理取鬧之人,自進門開始,雖然沒給過林彥玉好臉色,但也沒有責罵或是嗬斥過林彥玉,可是林彥玉見了他就是腳底打顫,心裏發慌,一句話都說不利索,更別提讀書了。
這一上午,上皇覺得自己好像給兩頭牛講課,他講他的,牛吃牛的,偏偏上皇還不能發脾氣。
罵秦災?他抹不開臉,況且不識字又不是秦災的錯。
罵林彥玉?林彥玉本來就什麽都沒幹,平白被秦災嚇得夠嗆也就算了,還要挨他一頓罵,也未免太可憐了。
糾結之下,上皇也隻能落荒而逃了,走之前還不忘了把秦災留下:「忠穎王府空了這麽多年,也該有些新氣象,皇上正派人重新布置呢,不如這兩天就讓阿寵住你家,你們兩個年齡相近,也可以培養一下感情,林小子順便教一教阿寵認字,就這麽定了啊。」
林彥玉還不等推辭,上皇已經一溜煙出去了,剩下他和秦災大眼瞪小眼。
上皇走了之後,秦災的臉色倒是沒那麽難看了,坐在椅子上還有心思打量林彥玉:「你姓林,是當年內衛府飲鶴公的後人?」
林彥玉眨了眨眼,總覺得秦災這話問得奇怪,以秦災的身份,稱唿他父親的字倒也不是不行,隻是看秦災的年紀,不像跟他父親有故交的樣子呢?
秦災見狀,朝他示意讓他坐下說話:「你不用奇怪,當年我爹在地方駐軍的時候,跟你爹打過幾迴照麵,提過他。」
林彥玉心裏也很奇怪,他都沒見過秦災,看秦災也不是什麽兇神惡煞的人,可是為什麽他在秦災麵前,就這麽坐立難安的呢?
他正要說話,忽然見有小廝過來,手裏捧著個茶盤,裏麵盛著三碗梨花酒釀芋團甜羹:「遇嵐如帝姬吩咐叫人做了送來的,裏頭都擱了冰,說是這個時候吃正是時候。」
林彥玉小小地鬆了口氣,看來林琢玉是知道秦災來了,但不知道上皇已經走了,所以才送了三碗過來,他先敬了秦災一碗,自己也留了一碗,又看向小廝:「剩下那碗,給管家送去。」
小廝應聲去了,林彥玉這才看向秦災:「世子爺不妨嚐嚐,自家手藝比外頭市賣的還是幹淨些,而且舍妹於這甜品一道上,有些難得的天賦。」
林琢玉做飯不太行,下十次廚房能炸八次,剩下兩次則是生的生、糊的糊,別說入口了,看都看不過眼去,不過做甜品倒是很在行,一年四季的時令甜水點心安排得明明白白,叫人說不出半個字的不是。
五月本不是梨花開的時候,想是林琢玉釀的梨花酒成了,就做了這個。
秦災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原來她是你的妹子,難怪如此得上麵信任。」
他就說,上皇連親兒子都信不過,為何會如此照顧兩個外姓人,如果是因為這一層關係,那就能說通了。
這般想著,秦災端起湯碗來,見裏麵是雪白的梨花酒釀,還未入口,便已先領略到一絲甜津津的香氣,再看裏麵的芋團,也是小小的幾十顆,精緻得如同珍珠一般,略略嚐了一口,梨花香氣伴著酒香沁入喉嚨,於盛夏之中帶來一絲涼意,芋團有幾分嚼勁,卻也不會硌了牙:「的確是有點意思。」
林彥玉見秦災還滿意,稍微鬆了口氣,先把人哄順心了,他才好完成上皇的囑託:「世子殿下是從小沒摸過筆墨,還是多少學過一點寫字呢?」
秦災看了他一眼,臉上難得有幾分笑意:「我是故意慪人,才說自己不認字的,你不用太當真。」
作者有話說:
第48章 第48章
◎告狀◎
第二日, 上皇來林家的時候,身邊就多了個人。
這次上課與以往不同,雖然房間裏放了冰, 但林彥玉還是出了一身的汗,任憑上皇如何講解, 都一直低著頭, 不敢說話。
在他身側,秦災冷著臉,麵上沉得如同深潭一般,目光也沒落在書上, 隻是抱著雙臂目視前方。
上皇講了半日,見兩個學生是這幅模樣,心裏也不由得暗恨皇上這是什麽安排。
他自遜位之後, 就一直跟太後住在長樂宮,長樂宮原是歷代太後的居所,按說他身為太上皇,應該另居一處, 但上皇覺得沒必要,他如今也老了, 幾乎不再召幸妃嬪, 沒必要自己孤零零地另住一殿, 就搬到長樂宮去了。
結果昨天皇上來了, 不由分說把教導秦災的責任交到他手上, 道是忠穎王已經故去, 打算讓秦災襲王爵, 但昨天考問了一下秦災的學問, 差點昏死過去———這小子長了這麽大, 居然不認字!
再怎麽說,皇家也不能有不認字的王爺,因此皇上想了想,便決定找他來教秦災學問。
皇上的理論是,反正一隻羊也是趕,兩隻羊也是放,上皇已經教了林彥玉,也不差一個秦災,再說又是親孫子,教起來自然比別的先生更上心,就這麽把秦災交到上皇手上來了。
上皇對忠穎王心裏有愧,見到秦災也是心有忐忑,一句話都不敢說重了,結果試探著考了一下秦災學問,當時就被氣得個半死———這小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問什麽都是一句不會!
這怎麽教?
而當他帶著秦災來林家的時候,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林彥玉害怕秦災。
按說秦災雖然表情冷了點,但也不是無理取鬧之人,自進門開始,雖然沒給過林彥玉好臉色,但也沒有責罵或是嗬斥過林彥玉,可是林彥玉見了他就是腳底打顫,心裏發慌,一句話都說不利索,更別提讀書了。
這一上午,上皇覺得自己好像給兩頭牛講課,他講他的,牛吃牛的,偏偏上皇還不能發脾氣。
罵秦災?他抹不開臉,況且不識字又不是秦災的錯。
罵林彥玉?林彥玉本來就什麽都沒幹,平白被秦災嚇得夠嗆也就算了,還要挨他一頓罵,也未免太可憐了。
糾結之下,上皇也隻能落荒而逃了,走之前還不忘了把秦災留下:「忠穎王府空了這麽多年,也該有些新氣象,皇上正派人重新布置呢,不如這兩天就讓阿寵住你家,你們兩個年齡相近,也可以培養一下感情,林小子順便教一教阿寵認字,就這麽定了啊。」
林彥玉還不等推辭,上皇已經一溜煙出去了,剩下他和秦災大眼瞪小眼。
上皇走了之後,秦災的臉色倒是沒那麽難看了,坐在椅子上還有心思打量林彥玉:「你姓林,是當年內衛府飲鶴公的後人?」
林彥玉眨了眨眼,總覺得秦災這話問得奇怪,以秦災的身份,稱唿他父親的字倒也不是不行,隻是看秦災的年紀,不像跟他父親有故交的樣子呢?
秦災見狀,朝他示意讓他坐下說話:「你不用奇怪,當年我爹在地方駐軍的時候,跟你爹打過幾迴照麵,提過他。」
林彥玉心裏也很奇怪,他都沒見過秦災,看秦災也不是什麽兇神惡煞的人,可是為什麽他在秦災麵前,就這麽坐立難安的呢?
他正要說話,忽然見有小廝過來,手裏捧著個茶盤,裏麵盛著三碗梨花酒釀芋團甜羹:「遇嵐如帝姬吩咐叫人做了送來的,裏頭都擱了冰,說是這個時候吃正是時候。」
林彥玉小小地鬆了口氣,看來林琢玉是知道秦災來了,但不知道上皇已經走了,所以才送了三碗過來,他先敬了秦災一碗,自己也留了一碗,又看向小廝:「剩下那碗,給管家送去。」
小廝應聲去了,林彥玉這才看向秦災:「世子爺不妨嚐嚐,自家手藝比外頭市賣的還是幹淨些,而且舍妹於這甜品一道上,有些難得的天賦。」
林琢玉做飯不太行,下十次廚房能炸八次,剩下兩次則是生的生、糊的糊,別說入口了,看都看不過眼去,不過做甜品倒是很在行,一年四季的時令甜水點心安排得明明白白,叫人說不出半個字的不是。
五月本不是梨花開的時候,想是林琢玉釀的梨花酒成了,就做了這個。
秦災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原來她是你的妹子,難怪如此得上麵信任。」
他就說,上皇連親兒子都信不過,為何會如此照顧兩個外姓人,如果是因為這一層關係,那就能說通了。
這般想著,秦災端起湯碗來,見裏麵是雪白的梨花酒釀,還未入口,便已先領略到一絲甜津津的香氣,再看裏麵的芋團,也是小小的幾十顆,精緻得如同珍珠一般,略略嚐了一口,梨花香氣伴著酒香沁入喉嚨,於盛夏之中帶來一絲涼意,芋團有幾分嚼勁,卻也不會硌了牙:「的確是有點意思。」
林彥玉見秦災還滿意,稍微鬆了口氣,先把人哄順心了,他才好完成上皇的囑託:「世子殿下是從小沒摸過筆墨,還是多少學過一點寫字呢?」
秦災看了他一眼,臉上難得有幾分笑意:「我是故意慪人,才說自己不認字的,你不用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