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曹子文神兵掃賊寇 公孫淵敗兵死襄平
幻想三國從反白衣渡江到三興炎漢 作者:Totentanz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遼隧軍潰,楊祚奔逃後,鄧艾當即打起曹彰名號,四處宣傳“投降免死,為亂者殺”。遼東軍已是群龍無首,自也沒有繼續作亂的膽量,大多投降。
鄧艾控製縣城後,當即向曹彰匯報,並請示是否棄城與主力匯合。
鄧艾一戰定勝局,夏侯霸的表現也不遑多讓。
自領命之日起,夏侯霸再次發揮傳統藝能,棄馬步行,不分晝夜,狂飆猛進,硬是兩日一夜趕到遼水之畔。隨後探測河水結冰厚度,待確保冰麵足以行軍後,即率部夜過遼水。
夏侯霸畢竟是輕裝,如果遇到全副武裝的遼東軍馬根本沒有作戰能力。於是乎待部隊成功渡河後,夏侯霸並不急於令士兵休息,而是先立一寨,做到有備無患。
與此同時,卑衍所部遼東軍亦是快馬加鞭趕路。卑衍自也清楚能否守住遼水足以決定其生死,然而作為一個隻知道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地方門閥,根本沒有夏侯霸那樣的覺悟。自乘高頭大馬而行威懾欺壓之事,又豈能與主將親作表率的魏軍相提並論呢?
於是乎,魏軍行軍雖遠,卻先渡遼河,遼東軍於翌日過午,方才姍姍來遲。而當卑衍看到魏軍營寨時,已是六神無主。既不知對手擁兵幾何,亦不曉其何時至此。隻覺得魏軍有如神兵天降,勢不可與爭。遂盡喪拔寨之膽,隻得擊鼓試探一陣,即領兵迴。
夏侯霸見遼東大軍至,都做好了以身築基,血戰一場的準備了,卻見賊眾如此,不由哈哈大笑,方才放心令士兵繼續休息,一麵將此間境況告知曹彰。
曹彰得鄧艾、夏侯霸之言,驚喜不已。謂田豫道:“仲權勇武善戰,孤自知之,卻不料其豪膽如此,族叔後繼有人也。鄧艾之為,更出孤之所料。皇兄初言其力戰趙雲之事,孤尚自不信,本以為名不見經傳一小輩耳,不期竟垂如此偉績,是國中又添一奇才也!”
田豫亦由衷讚歎道:“王上有此等良將作輔,何憂蜀吳也?一統天下,可計日而待也。”
由於鄧艾一戰定遼隧,曹彰再無後顧之憂,當即決定改變最初計劃。二人又商議一番,索性令鄧艾休整一二日後棄城,率部走小道會師襄平。曹彰則親率主力,放棄沿線一切城鎮,直搗黃龍。
……
公孫淵於襄平,見楊祚隻攜數騎逃迴,得知遼隧失守,是又驚又怒,且亂且懼。欲要問罪之際,複得遼水防線亦未能構築的消息,登時肝膽俱裂,跌坐於地。
至此,公孫淵方知自己遼東偏僻烏合之眾與中原虎狼之師的差距。而遼隧楊祚一部被擊潰後,此即襄平守軍滿打滿算不過兩萬。而重整舊部尚需時日,自遼水至襄平又再無險可守,麵對氣勢洶洶興師問罪的魏軍,似乎隻有一種結局。
極左與極右往往是共存一身,隨時切換的。此刻公孫淵之前睥睨天下的自信已是蕩然無存。
公孫淵之所以敢於反叛,是因為其自始至終都認為曹丕要應對漢吳雙方的軍事威脅,沒精力顧及自己這種小角色。是故在得知魏軍主將是曹彰之後,公孫淵是真正的哭笑不得。
哭是哭自己的政治存在乃至生物存在即將結束,笑是自己區區一方雜魚,竟能得朝廷如此照顧,倒也夠在陰曹地府吹噓的資本了。
可惜世上從無後悔藥,曹彰親至,說明曹丕此番就是衝著要徹底解決遼東問題來的。而那手明升暗降之法,亦不過為求戰找借口耳。也就是說,叔父公孫恭自斷臂膀的計劃,才是應對這場削潘事件唯一解。
想當然的判斷事情,都會使思維帶有傾向性,最終也隻會得出期望得出的結論。
“遼東兵將,皆非朝廷之敵也。今曹彰親至,更無勝機,還請主公早做打算。”卑、楊二人見大勢已去,已有投降之意。
公孫淵歎口氣,擺擺手,示意二人退下。
昔日支持自己逼位奪權者是此二人,如今欲繳械投降者亦是此二人。公孫淵自知頑抗到底必是一死,遂與左右商議投降事宜。
然而直至此時,遼東內部,是戰是降,眾多利益集團還是各懷鬼胎,沒能達成統一共識。
有難舍家業者,有井底之蛙者,亦有心存僥幸者。如此拉扯多時,曹彰大軍已殺至襄平城外五十裏處。
公孫淵也不管那些,趕忙派相國王建、禦史柳甫望曹彰軍中請降。
……
“小人王建、柳甫,為達公孫太守之意,特來求見。”
“哦,毀書斬使之際,何其狂也?今不日將亡,見孤何幹?”對於這種大鼻涕流到嘴裏才知道擤的人,曹彰是半點好臉色也沒給。
“公孫太守為奸人蠱惑,又受小人威脅,不得已而行此事。今幸而天兵駕到,為亂之人無勢可依,太守即教吾等至此,非有反叛之心也。還請王上明查!”
曹彰怒而擊案道:“哼,擁兵自重,蓄意謀反,罪無可赦!尚有膽巧言令色也?公孫淵其降如誠,何不自縛來見孤也?如此無恥之徒,留之何用?侍衛何在!拖出大營,就地處斬!”
王、柳二人嚇的一哆嗦,口唿“饒命”,叩頭不止。曹彰背過身去,揮手示意執行。
又將隨行之人斷舌行劓,遣還襄平,一來羞辱公孫淵,二來示之“降與不降,皆難逃一死”之意。隨後當即親率前部,火速殺至襄平。
受降固然輕鬆方便,成本低廉,但曹彰自有其政治目的。
如今魏國朝廷對地方門閥並不能達到絕對的控製力,這次是運氣好,公孫淵問題的處理是在與蜀吳集團的休戰期間,但下次呢?誰也說不好未來戰爭的時間點。尤其是如果準降懷柔,讓其他二心者感到反叛成本不過如此,其平叛成本將會更高,正不知幾人作亂,幾人稱王。還不如一勞永逸,殺雞儆猴。
公孫淵見王、柳已死,隨行者亦不成人形,麵如死灰。自知難逃一死,不敢拖延,乃攜其子修,易容更衣,收拾細軟,先於魏軍大至竄逃出城。
望北千裏無人煙,望東汪洋勢連天,望西曹彰正相候,惟有望南生機顯。公孫淵行不多遠,正自慶幸溜得快時,卻見不遠處一彪軍馬殺到,正是鄧艾。
公孫淵躲避不過,隻得下馬受縛,鄧艾將其押解至曹彰處,曹彰於襄平城前宣其罪狀,腰斬之。隨後攻城,城內群龍無首,毫無抵抗之意,魏軍不費吹灰之力,即攻破襄平。
曹彰入城,令凡參與叛亂者,上至郡官,下至兵士,盡皆處斬。受牽連者數萬,嚎哭之聲逾月不絕。
該來的屠城,還是來了。
鄧艾控製縣城後,當即向曹彰匯報,並請示是否棄城與主力匯合。
鄧艾一戰定勝局,夏侯霸的表現也不遑多讓。
自領命之日起,夏侯霸再次發揮傳統藝能,棄馬步行,不分晝夜,狂飆猛進,硬是兩日一夜趕到遼水之畔。隨後探測河水結冰厚度,待確保冰麵足以行軍後,即率部夜過遼水。
夏侯霸畢竟是輕裝,如果遇到全副武裝的遼東軍馬根本沒有作戰能力。於是乎待部隊成功渡河後,夏侯霸並不急於令士兵休息,而是先立一寨,做到有備無患。
與此同時,卑衍所部遼東軍亦是快馬加鞭趕路。卑衍自也清楚能否守住遼水足以決定其生死,然而作為一個隻知道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地方門閥,根本沒有夏侯霸那樣的覺悟。自乘高頭大馬而行威懾欺壓之事,又豈能與主將親作表率的魏軍相提並論呢?
於是乎,魏軍行軍雖遠,卻先渡遼河,遼東軍於翌日過午,方才姍姍來遲。而當卑衍看到魏軍營寨時,已是六神無主。既不知對手擁兵幾何,亦不曉其何時至此。隻覺得魏軍有如神兵天降,勢不可與爭。遂盡喪拔寨之膽,隻得擊鼓試探一陣,即領兵迴。
夏侯霸見遼東大軍至,都做好了以身築基,血戰一場的準備了,卻見賊眾如此,不由哈哈大笑,方才放心令士兵繼續休息,一麵將此間境況告知曹彰。
曹彰得鄧艾、夏侯霸之言,驚喜不已。謂田豫道:“仲權勇武善戰,孤自知之,卻不料其豪膽如此,族叔後繼有人也。鄧艾之為,更出孤之所料。皇兄初言其力戰趙雲之事,孤尚自不信,本以為名不見經傳一小輩耳,不期竟垂如此偉績,是國中又添一奇才也!”
田豫亦由衷讚歎道:“王上有此等良將作輔,何憂蜀吳也?一統天下,可計日而待也。”
由於鄧艾一戰定遼隧,曹彰再無後顧之憂,當即決定改變最初計劃。二人又商議一番,索性令鄧艾休整一二日後棄城,率部走小道會師襄平。曹彰則親率主力,放棄沿線一切城鎮,直搗黃龍。
……
公孫淵於襄平,見楊祚隻攜數騎逃迴,得知遼隧失守,是又驚又怒,且亂且懼。欲要問罪之際,複得遼水防線亦未能構築的消息,登時肝膽俱裂,跌坐於地。
至此,公孫淵方知自己遼東偏僻烏合之眾與中原虎狼之師的差距。而遼隧楊祚一部被擊潰後,此即襄平守軍滿打滿算不過兩萬。而重整舊部尚需時日,自遼水至襄平又再無險可守,麵對氣勢洶洶興師問罪的魏軍,似乎隻有一種結局。
極左與極右往往是共存一身,隨時切換的。此刻公孫淵之前睥睨天下的自信已是蕩然無存。
公孫淵之所以敢於反叛,是因為其自始至終都認為曹丕要應對漢吳雙方的軍事威脅,沒精力顧及自己這種小角色。是故在得知魏軍主將是曹彰之後,公孫淵是真正的哭笑不得。
哭是哭自己的政治存在乃至生物存在即將結束,笑是自己區區一方雜魚,竟能得朝廷如此照顧,倒也夠在陰曹地府吹噓的資本了。
可惜世上從無後悔藥,曹彰親至,說明曹丕此番就是衝著要徹底解決遼東問題來的。而那手明升暗降之法,亦不過為求戰找借口耳。也就是說,叔父公孫恭自斷臂膀的計劃,才是應對這場削潘事件唯一解。
想當然的判斷事情,都會使思維帶有傾向性,最終也隻會得出期望得出的結論。
“遼東兵將,皆非朝廷之敵也。今曹彰親至,更無勝機,還請主公早做打算。”卑、楊二人見大勢已去,已有投降之意。
公孫淵歎口氣,擺擺手,示意二人退下。
昔日支持自己逼位奪權者是此二人,如今欲繳械投降者亦是此二人。公孫淵自知頑抗到底必是一死,遂與左右商議投降事宜。
然而直至此時,遼東內部,是戰是降,眾多利益集團還是各懷鬼胎,沒能達成統一共識。
有難舍家業者,有井底之蛙者,亦有心存僥幸者。如此拉扯多時,曹彰大軍已殺至襄平城外五十裏處。
公孫淵也不管那些,趕忙派相國王建、禦史柳甫望曹彰軍中請降。
……
“小人王建、柳甫,為達公孫太守之意,特來求見。”
“哦,毀書斬使之際,何其狂也?今不日將亡,見孤何幹?”對於這種大鼻涕流到嘴裏才知道擤的人,曹彰是半點好臉色也沒給。
“公孫太守為奸人蠱惑,又受小人威脅,不得已而行此事。今幸而天兵駕到,為亂之人無勢可依,太守即教吾等至此,非有反叛之心也。還請王上明查!”
曹彰怒而擊案道:“哼,擁兵自重,蓄意謀反,罪無可赦!尚有膽巧言令色也?公孫淵其降如誠,何不自縛來見孤也?如此無恥之徒,留之何用?侍衛何在!拖出大營,就地處斬!”
王、柳二人嚇的一哆嗦,口唿“饒命”,叩頭不止。曹彰背過身去,揮手示意執行。
又將隨行之人斷舌行劓,遣還襄平,一來羞辱公孫淵,二來示之“降與不降,皆難逃一死”之意。隨後當即親率前部,火速殺至襄平。
受降固然輕鬆方便,成本低廉,但曹彰自有其政治目的。
如今魏國朝廷對地方門閥並不能達到絕對的控製力,這次是運氣好,公孫淵問題的處理是在與蜀吳集團的休戰期間,但下次呢?誰也說不好未來戰爭的時間點。尤其是如果準降懷柔,讓其他二心者感到反叛成本不過如此,其平叛成本將會更高,正不知幾人作亂,幾人稱王。還不如一勞永逸,殺雞儆猴。
公孫淵見王、柳已死,隨行者亦不成人形,麵如死灰。自知難逃一死,不敢拖延,乃攜其子修,易容更衣,收拾細軟,先於魏軍大至竄逃出城。
望北千裏無人煙,望東汪洋勢連天,望西曹彰正相候,惟有望南生機顯。公孫淵行不多遠,正自慶幸溜得快時,卻見不遠處一彪軍馬殺到,正是鄧艾。
公孫淵躲避不過,隻得下馬受縛,鄧艾將其押解至曹彰處,曹彰於襄平城前宣其罪狀,腰斬之。隨後攻城,城內群龍無首,毫無抵抗之意,魏軍不費吹灰之力,即攻破襄平。
曹彰入城,令凡參與叛亂者,上至郡官,下至兵士,盡皆處斬。受牽連者數萬,嚎哭之聲逾月不絕。
該來的屠城,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