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趙瑟瑟(45)
綜影視:女配她風華絕代 作者:空霧zwz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次日早朝開始之前,那佛像又炸了一座,依舊是帶著詭異的血跡,本就沒有平息的民意更加沸騰了。
佛祖顯靈一事果然被鬧到了皇帝麵前,甚至不是李承鄞的人手出麵,而是一向自詡中立和正直的老臣,出於潑天的民憤,本著為民請命的大義跪求皇帝秉公處理。
高丞相一派的人自然跟著請命,皇帝麵容冷肅,最終下了命令。
命大理寺秉公處理此事,其餘人不得擅加幹涉,真相未查明之前不得擱置。
太子早有預料今日的局麵,卻在看見這麽多人都出麵證實仍舊不可避免地感到心驚,皇帝異常冰冷得眼神也讓他感到不安。
照如今的趨勢,他隻怕非得將忠王府和李釅推出去不可。
太子迴到東宮後才敢顯露自己的焦灼,李釅也心知難逃此劫,艱難地下了決定。
“殿下,與其等查出來之後伏誅,不如主動請罪,或許陛下能從輕處理......”
那銅像就明晃晃地擺在那裏,想查驗再簡單不過,幾乎沒有辯駁的餘地,不如主動自首請罪,還能博幾分寬仁...
太子沉默許久最終同意了他的建議,不等次日,當即便帶著李釅去求見皇帝。
李釅做好了決斷,麵聖之後惶恐不安地跪下,三言兩語將自己的罪行交代得清清楚楚,言語間似乎半點虛假都不曾摻雜一般。
隻是半點都不曾提及太子。
皇帝無聲冷笑,這一出斷尾求生,棄車保帥的戲碼實在太過倉促和簡陋。
這佛像一事皇帝心下也曾驚訝,迴過神來之後直覺是高於明的手筆,可以他對那老東西的理解,他做不出這般大膽的事情。
年歲越大越不敢忽視這些玄妙的東西,高於明那老東西即便想害太子,也絕對不會選擇炸開佛像這麽驚駭的辦法。
那隻可能是習慣性忽視了的翊王。
那孩子日常被丞相的存在掩住了別人的注意,連他都隻以為是個任人擺布的傀儡,卻能把太子逼到這般狼狽。
如今看來,被他忽視的小五的確有著擺脫高於明控製的野心,也有足以讓他側目的能力。
若是能再心狠一些...
皇帝掩下自己的思緒,看著太子不住變幻的臉色,對太子的不滿又加重了幾分。
“來人,把這膽大包天的狗東西打入天牢,擇日問審。”
侍衛魚貫而入很快把李釅拖了下去,後者並未掙紮,老實伏誅,殿內隻剩下刀劍不經意間碰撞的脆生,隨後又恢複了平靜。
皇帝遲遲沒有再開口,太子手心開始滲出汗水,故作悔恨不迭,連忙跪下請罪。
“父皇,兒臣禦下不嚴,致使手底下人膽大包天行這等瀆職之事,實在是罪責深重,特來向父皇請罪——”
卻摸不清皇帝的意思,因此而惴惴不安。
殿內沉默許久。
皇帝盯著麵前這不請自來的太子,目光沉沉,直看得他後背不自覺地僵直,這才冷哼一聲,意味不明。
“你的意思是,忠王府私鑄假錢一事,你全然不知了?”
太子自然不可能承認,隻能盡量含糊:“父皇...兒臣也是近來剛知曉此事...”
“又為何不第一時間稟報?”
他倒是舍得把忠王府給送出去,使得那李釅老實地替他背罪,半句不利於他的話也不曾說出,收攏人心上倒是有幾分本事。
隻可惜身上劣跡太多。
讓他忍不住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看錯了人,選錯了對象。
聽出他語氣裏的沉怒和懷疑,以及莫名的失望,太子頭伏在地上不敢抬起。
皇帝連番追問讓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輕易含混過去,甚至他感覺到了皇帝明顯的冷淡和失望。
太子心一狠,斟酌著自己的語氣,盡量避重就輕,表露出了自己的悔意和罪行。
真相如何父皇心裏怕是早有猜測,隻是一直沒有說穿而已。
父皇留了餘地,這就是他的生機。
“是兒臣畏罪,欺上瞞下助紂為虐,罪該萬死,請父皇責罰——”
見太子終於老實了一會,盡管含糊不清,但總算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皇帝盯著他半晌,雖然心中對他有諸多不滿。
最終還是放過了他。
“既然知錯,便迴你的東宮反省去。”
太子緊繃著的神經終於鬆緩,“兒臣遵命。”
隨後恭敬地叩首幾下,靜默地起身離開,半點不敢怠慢和鬆懈,看看著他乖覺得過分的動作,皇帝心中滿意,但隨後想起什麽,又逐漸繃緊了臉。
太子實在讓他失望了多次,他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
“這是最後一次。”
冷漠的聲線在身後響起,沒有半分情緒波動一般,太子脊背僵直,恭敬地頷首告退,等走出大殿,微風拂過,他才驚覺自己出了一身冷汗。
父皇對他的不滿和容忍已經快到極限了。
垂在身旁的手逐漸緊握成拳,太子將今日的屈辱和苛責都算到了罪魁禍首頭上,一時恨得咬牙。
不能再讓李承鄞有機會借著高相生事。
......
忠王府世子假借太子名義,偷盜鑄造佛像所用之銅石私鑄假錢,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念在其悔罪自陳,尚未鑄成大錯,著褫奪爵位貶為庶人,以儆效尤。
太子禦下不嚴,罰俸一年,禁足一月靜思己過。
太子走後不久,這道聖旨便由京兆尹出麵,張貼在了皇城門口的告示板之上,官差照例朗讀三遍。
核心信息是,有罪的不是太子,隻是太子手底下的貪官。
聖旨上的內容隨著圍觀百姓的竊竊私語一圈一圈向外蔓延,傳遍了整個上京城,兜兜轉轉又傳迴了萬佛寺。
自佛像炸開之後,此處人跡罕至早沒了往昔熱鬧的香火氣,輕鬆地混進
佛寺大殿內,李承鄞隱匿在陰影處,等打掃的僧彌離開之後才開始動作。
檢查完一切,環顧大殿,李承鄞難得心靜一瞬。
銅佛寶相莊嚴,通體散發著古樸的光芒,細膩的雕刻展現出佛的慈悲與智慧,卻也讓人感到無名的恐懼。
一座挨著一座的羅漢威迫十足,隻是窺視一眼,也能感受到莫名的被凝視感,仿佛人世間所有的醜惡和陰暗都能被洞穿一般。
在這樣無名的神秘之下,旁人怕是不敢有半分造次和褻瀆。
隻可惜...
他不信佛。
所以肆無忌憚。
這些出自太子之手的銅像注定不得安寧,最終會不可避免地染上太子的血。
.......
次日早朝開始之前,那佛像又炸了一座,依舊是帶著詭異的血跡,本就沒有平息的民意更加沸騰了。
佛祖顯靈一事果然被鬧到了皇帝麵前,甚至不是李承鄞的人手出麵,而是一向自詡中立和正直的老臣,出於潑天的民憤,本著為民請命的大義跪求皇帝秉公處理。
高丞相一派的人自然跟著請命,皇帝麵容冷肅,最終下了命令。
命大理寺秉公處理此事,其餘人不得擅加幹涉,真相未查明之前不得擱置。
太子早有預料今日的局麵,卻在看見這麽多人都出麵證實仍舊不可避免地感到心驚,皇帝異常冰冷得眼神也讓他感到不安。
照如今的趨勢,他隻怕非得將忠王府和李釅推出去不可。
太子迴到東宮後才敢顯露自己的焦灼,李釅也心知難逃此劫,艱難地下了決定。
“殿下,與其等查出來之後伏誅,不如主動請罪,或許陛下能從輕處理......”
那銅像就明晃晃地擺在那裏,想查驗再簡單不過,幾乎沒有辯駁的餘地,不如主動自首請罪,還能博幾分寬仁...
太子沉默許久最終同意了他的建議,不等次日,當即便帶著李釅去求見皇帝。
李釅做好了決斷,麵聖之後惶恐不安地跪下,三言兩語將自己的罪行交代得清清楚楚,言語間似乎半點虛假都不曾摻雜一般。
隻是半點都不曾提及太子。
皇帝無聲冷笑,這一出斷尾求生,棄車保帥的戲碼實在太過倉促和簡陋。
這佛像一事皇帝心下也曾驚訝,迴過神來之後直覺是高於明的手筆,可以他對那老東西的理解,他做不出這般大膽的事情。
年歲越大越不敢忽視這些玄妙的東西,高於明那老東西即便想害太子,也絕對不會選擇炸開佛像這麽驚駭的辦法。
那隻可能是習慣性忽視了的翊王。
那孩子日常被丞相的存在掩住了別人的注意,連他都隻以為是個任人擺布的傀儡,卻能把太子逼到這般狼狽。
如今看來,被他忽視的小五的確有著擺脫高於明控製的野心,也有足以讓他側目的能力。
若是能再心狠一些...
皇帝掩下自己的思緒,看著太子不住變幻的臉色,對太子的不滿又加重了幾分。
“來人,把這膽大包天的狗東西打入天牢,擇日問審。”
侍衛魚貫而入很快把李釅拖了下去,後者並未掙紮,老實伏誅,殿內隻剩下刀劍不經意間碰撞的脆生,隨後又恢複了平靜。
皇帝遲遲沒有再開口,太子手心開始滲出汗水,故作悔恨不迭,連忙跪下請罪。
“父皇,兒臣禦下不嚴,致使手底下人膽大包天行這等瀆職之事,實在是罪責深重,特來向父皇請罪——”
卻摸不清皇帝的意思,因此而惴惴不安。
殿內沉默許久。
皇帝盯著麵前這不請自來的太子,目光沉沉,直看得他後背不自覺地僵直,這才冷哼一聲,意味不明。
“你的意思是,忠王府私鑄假錢一事,你全然不知了?”
太子自然不可能承認,隻能盡量含糊:“父皇...兒臣也是近來剛知曉此事...”
“又為何不第一時間稟報?”
他倒是舍得把忠王府給送出去,使得那李釅老實地替他背罪,半句不利於他的話也不曾說出,收攏人心上倒是有幾分本事。
隻可惜身上劣跡太多。
讓他忍不住開始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看錯了人,選錯了對象。
聽出他語氣裏的沉怒和懷疑,以及莫名的失望,太子頭伏在地上不敢抬起。
皇帝連番追問讓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輕易含混過去,甚至他感覺到了皇帝明顯的冷淡和失望。
太子心一狠,斟酌著自己的語氣,盡量避重就輕,表露出了自己的悔意和罪行。
真相如何父皇心裏怕是早有猜測,隻是一直沒有說穿而已。
父皇留了餘地,這就是他的生機。
“是兒臣畏罪,欺上瞞下助紂為虐,罪該萬死,請父皇責罰——”
見太子終於老實了一會,盡管含糊不清,但總算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皇帝盯著他半晌,雖然心中對他有諸多不滿。
最終還是放過了他。
“既然知錯,便迴你的東宮反省去。”
太子緊繃著的神經終於鬆緩,“兒臣遵命。”
隨後恭敬地叩首幾下,靜默地起身離開,半點不敢怠慢和鬆懈,看看著他乖覺得過分的動作,皇帝心中滿意,但隨後想起什麽,又逐漸繃緊了臉。
太子實在讓他失望了多次,他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
“這是最後一次。”
冷漠的聲線在身後響起,沒有半分情緒波動一般,太子脊背僵直,恭敬地頷首告退,等走出大殿,微風拂過,他才驚覺自己出了一身冷汗。
父皇對他的不滿和容忍已經快到極限了。
垂在身旁的手逐漸緊握成拳,太子將今日的屈辱和苛責都算到了罪魁禍首頭上,一時恨得咬牙。
不能再讓李承鄞有機會借著高相生事。
......
忠王府世子假借太子名義,偷盜鑄造佛像所用之銅石私鑄假錢,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念在其悔罪自陳,尚未鑄成大錯,著褫奪爵位貶為庶人,以儆效尤。
太子禦下不嚴,罰俸一年,禁足一月靜思己過。
太子走後不久,這道聖旨便由京兆尹出麵,張貼在了皇城門口的告示板之上,官差照例朗讀三遍。
核心信息是,有罪的不是太子,隻是太子手底下的貪官。
聖旨上的內容隨著圍觀百姓的竊竊私語一圈一圈向外蔓延,傳遍了整個上京城,兜兜轉轉又傳迴了萬佛寺。
自佛像炸開之後,此處人跡罕至早沒了往昔熱鬧的香火氣,輕鬆地混進
佛寺大殿內,李承鄞隱匿在陰影處,等打掃的僧彌離開之後才開始動作。
檢查完一切,環顧大殿,李承鄞難得心靜一瞬。
銅佛寶相莊嚴,通體散發著古樸的光芒,細膩的雕刻展現出佛的慈悲與智慧,卻也讓人感到無名的恐懼。
一座挨著一座的羅漢威迫十足,隻是窺視一眼,也能感受到莫名的被凝視感,仿佛人世間所有的醜惡和陰暗都能被洞穿一般。
在這樣無名的神秘之下,旁人怕是不敢有半分造次和褻瀆。
隻可惜...
他不信佛。
所以肆無忌憚。
這些出自太子之手的銅像注定不得安寧,最終會不可避免地染上太子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