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y:none;visibility:hidden;}


    “若說教人修煉,我確實力有不逮,非是敷衍道友你,我自己尚且是


    “若說教人修煉,我確實力有不逮,非是敷衍道友你,我自己尚且是修行路上的行者,小成尚且不達,有何談傳法?曾有為高僧說過,最大業障不過於好為人師,道友可是理解?”蘇東明拒絕了欲要拜師的蘇憲祥,開口勸道,“雖是不敢傳法,若是道友不嫌棄,我也可與道友論道交流,權作互補進益,貧道絕對不會敝帚自珍。”


    蘇憲祥一聽來了精神,不能拜得秘傳是可惜,正當以為前路暗淡之時,可是能夠退而求其次,求得些修行經驗也是極好的,說不得還能一窺高深境界的奧妙,心知已是前輩開恩,當下拜謝道:“前輩恩德,蘇憲祥不勝感激,預祝前輩超脫紫極,功德無量!當銘記此恩永世不忘,小道無禮,還不知前輩真諱,可否有幸知之?”


    “哦?倒是貧道失禮了,還未做個介紹,貧道姓蘇,名諱上東下明,曾有個舶來的名號被稱作“雲樹大法師”,於是我便取諧音自稱個道號曰“雲舒子”,水雲子道友多禮了,你我還是平輩相稱便是,他日坐而論道,當多多指教才是!”這也是蘇東明臨時想起的,按說早該有個道號了,一直忙的沒時間,索性想到,隻是順口說出個順嘴的,沒有什麽特殊含意,就是叫雲舒真人也行,以後遇到老朋友再告知也就罷了。


    “前……道友!”看到蘇東明顏色,蘇憲祥無奈也隻好改口稱唿,“道友可否為憲祥解惑?我自築基圓滿已有五年有餘再也無所寸進,實在前途迷茫,非是我不能靜心修煉貪功冒進,實則對於之後的道途一無所知,根本看不到得道之希望,若是不涉及道友秘傳,還望指點一二感激不盡。”說完微微抬頭,有些忐忑的望著蘇東明,他也知道,這等修道之數,經驗之談,於散修來說皆是無價之寶,這些年也曾走訪過不少同道,要不就是不願搭理於他,要不就是跟他也沒多大區別,在往上的高人,也不是他可以見到的,就像蘇東明若是不願現身,哪怕當麵也不識得,故而實難以求到什麽真法,隻得庸庸碌碌徒廢光陰罷了。


    也不怪蘇憲祥心中忐忑,似是這等求道之人,對方傳於不傳,能說多少全看緣分幾何,可以說就是高人看你是否對脾氣,雖說渡人成道乃是大功德之一,可是這也還涉及諸多因果,若是品行不端心性不正,教出來個作惡之人,也是要擔惡因的,所以一般高人傳道慎之又慎,索性不管不問也總好過因果纏身不是。索性蘇憲祥無論人品還是心性都是還不算差,可也不是說就一定能得到指點了,這在他之前求道的路上也驗證過,這還得是緣法足夠才行。


    說起來那水雲道人與蘇東明自然是何來緣法,可是這水雲子與呂祖遺寶緣分不淺,從這方麵說,蘇東明要非是十足的理由,也還真不能徹底拒絕了去。索性隻是些經驗之談,又不牽扯核心秘法,就當自己在溫故知新了,還能結個善緣。想通這些也不過就一轉腦筋的功夫,看到躬身的水雲子,蘇東明虛扶一把,言道:“道友不必多禮,若是不嫌棄蘇某道行淺鄙,我等相互交流確實應當,也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與你我確也是一番大造化。”聽得此言,蘇憲祥自然是感激不盡,道謝連連。


    時間匆匆過去月餘,涵虛仙府外的石坪之上,一位年輕道者端坐正中岩石之上,葛衣勝雪,蓮花峨冠端正的束著發髻,開口道出句句真言,沒有天花亂墜,也沒有雲霞變幻,隻是普普通通的一音一話,卻句句直指元神秘要,皆是修行寶方。崖壁有四方石窟,裏麵各坐一人,一老者聽的略有所得,一中年聽得仔細,不時皺起眉毛於是趕緊拿起碎石在石壁上寫寫畫畫,隻是略顯遭亂明顯聽的吃力,又有一年輕人性子跳脫,聽得懂就靜靜聽一會,聽不懂就坐臥不寧,又一女子,雖是年歲成熟,可因修養有道的關係,貌相比之二八少女也不差許多,隻聽的妙目連連,一雙美目時而靈光乍現,時而迷迷茫茫。不提後方石崖幾人,石坪之前竟然也是坐著兩個道者,一人青袍葛衣顎下一縷長須飄飄一派仙風道骨,一人白發朱顏,身披麻布道袍,挽著一方如意發髻,橫叉一隻藤簪,手邊放著一支藤杖,上係黃皮葫蘆一隻,麵帶微笑直如畫中壽星老人。這二人聽年輕道者宣講真意,時不時微笑頷首作恍然大悟,時而又相互討論心得,若不然便是虛心請教上首真人,真個才是受益匪淺。


    原來此二人正是太行山散修水雲子蘇憲祥和其好友看著一臉慈相的大呆山人,這大呆山人無名無姓,本是個荒亂年間的孤兒,後來有幸遇一江湖郎中,這才保住性命,與那江湖郎中拜師也做起了江湖遊醫,因其總是一幅笑嗬嗬的傻笑表情,被師傅取個名號喚作大呆,再之後老遊醫去世,隻餘大呆一人接過盤子繼續著遊方郎中的活計,其秉性慈善,常懷善心往來活人無數,故而天降機緣遊方途中得入一仙人坐化之地,從此入了修真,常活躍於山西一帶,因身懷異術妙手迴春,被人尊稱山中半仙,於是自號大呆山人,曾與太行山中采藥,結識了蘇憲祥,兩人引為好友之交。後來水雲子求得蘇東明指教之後,便棄了原來的山洞,盤點了本就沒什麽的家當,往三折崖下的山穀靠著蘇東明原來的竹樓搭了一間茅屋,作出長住的打算讓蘇東明哭笑不得,不想在迴去之時遇上了前來拜訪的好友大呆山人,聞聽太行山陰有一位散仙高人在此清修,還答應水雲子與其論道,便立刻請求同往拜謁真人,因為自己與水雲子一般的境遇,而且入道更晚,待到築基完成之時已是白發蒼蒼,更加渴望得到真仙指點,於是二話不說急匆匆直奔三折崖而來,甚至不等蘇憲祥收拾好。


    站在石坪上的大呆山人匆匆忙忙的跑來,到了地方反而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開口,弄得蘇東明也是疑惑不已,哪裏跑來的小老頭,堵著自家門口進也不進退也不退,滿麵躊躇的,看的自己都替他糾結。所幸蘇憲祥隨後趕到,引見於自家好友,告罪連連,蘇東明頷首示意,倒也不在乎多個人來,何況又是一個呂祖的有緣人,反正一張嘴開講,一個人是聽,兩個人也是聽,管他他何來?


    如此這般三折崖又多了兩位散修,但也是沒有怎麽影響蘇東明的日常,隻是往日裏頗為清淨的福地倒也多了幾許生機的樣子。一切本是一派仙家福地的祥和氣息,若是沒有那急急慌慌趕來的道者,攪起五行元氣激蕩久久不猛平息!


    “蘇賢弟安在!”人還未至,聲音已經先到,是乙休特有的豪放嗓門。


    五色遁光一瞬而至,顯出乙休身形,那眼瞧了一瞧石坪上的幾人,對著蘇東明滿眼詢問之色,“這是水雲子與大呆山人二位道友,至於這幾位!!!”說著看向季越等人,“因為毀壞仙府,且讓他等守些時日才好!”


    “這位是五行門下高人,大方真人乙休,與我有些香火情,乃是當世地仙,諸位道友且來見過!”說著又向幾人介紹乙休。


    一聽來人竟是地仙中人,也不管聽沒聽說過,立刻都露出肅然起敬之色,對於他們來說,地仙高人絕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怎能不仰慕,若不是占了蘇東明的光,怕是連見之一麵也不能,起碼現在沒有這個資格若是地仙不想現身。


    “道兄匆匆而來,所為何事?”蘇東明這才見乙休神色頗為不佳,開口問到。


    “哦,對了!說正事。老兄這次前來是請你幫忙來的,說來也怪,老道跑遍三山好友,少陽閉關煉神,小男天罡神雷也正值關鍵時刻,寧一子自得了你的丹經已經許久不在外走動了,淩渾夫婦被他師傅鐵肩老祖巨山真人麵授機宜,也不知道師徒倆在密謀個啥,終南山那三位同門一向都不來往,老道也沒法厚著臉皮去求人,蜀山長眉真人飛升在即,門下弟子都聚集峨眉山聽訓,所以這峨眉諸位道友也沒空,轉來轉去也隻有老弟你在這太行享清閑,這不老哥拿著麵子來勞煩勞煩你了。”乙休侃侃而談,然而蘇東明卻聽得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這個風風火火的大方真人劈裏啪啦的說的是啥。


    “不是道兄,你慢點說,我這還一頭霧水,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麽,若是需要幫忙自然是沒得說,可你得讓我知道怎麽迴事兒啊!”


    “哈哈,這個是為兄心急了些!其實事情是這樣的……”說到這裏看了看蘇憲祥二人,他們二人知趣的告退,乙休便隨著蘇東明來到洞中安坐雲床,隨著乙休的述說,這才展開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一切還要從當年潁水之畔說起,那時乙休與韓仙子結為道侶不久,正是伉儷情深之時,嵩山二俠也是才在嵩山得遇高人,這才踏上修行之路,兩人與青城山金鞭崖的散修司太虛的記名弟子馮泰與關西三虎起了爭執,與司太虛對上,後來趕來幾位道友趕到才聯手退去司太虛,也是在那時,白穀逸遇到了宿世姻緣淩雪鴻,在淩雪鴻之師優曇神尼的指點下結為道侶。這淩雪鴻本是淩渾之妹,也是一個英姿颯爽的女俠人物,有劍仙之資,當年在渭南一代名聲不淺,與淩渾結為道侶之前曾有過一徒名喚畢修,而所有的事端也正是出在這個孽障身上。說到此處乙休憤憤不平:“我早就看那孽障賊眉鼠眼,心術不正,老早就勸他們盡早處理了這孽障,誰知淩雪鴻護短,反而奚落了老道一頓,說什麽徒弟好壞,全在於他這個師傅的教導能耐,氣的老道也是無言以對這下好了,終究是出事了吧!”


    聽乙休抱怨,蘇東明也是哭笑不得“人家的弟子,你去說人家心術不正,應該開除出門,你倒是直言直語,換作是誰被你掃了顏麵,這個時候就是再嚴厲的師長也是要護短的,這關係到顏麵問題好吧!”


    “事情也是在幾個月前,那時我們在磨球島忙活後不久,有天白穀逸上門來跟老道我求些藥材,說是為了開一爐培元養神的丹藥,以作突破地仙的輔助,隻是那時咱們剛給你集了一大批藥材,雖說不是珍奇,可數量委實不少,還是集齊我們四人的藥園子才夠的,所以他上門之時,我隻得說沒有,寧一子與少陽那裏那些常用的和藥材料都給了你煉丹,若是要那幾味千年靈材,老道我倒不吝嗇,偏偏他要的都是常用的那些溫和藥引,這可讓我作難,無奈他夫婦二人隻好去南疆十萬大山去看看。”


    聽到這裏,蘇東明大概知道什麽情況了,不過從南宋到元,不過百十餘年竟然已經快要突破到地仙境界,不得不說能在蜀山留下高人名姓的,沒有一個簡單的,雖說百年修仙,千年飛升,可真正能順順當當百年成道的確實極少一部分,至於千年飛升更是鳳毛麟角,這不過是個比喻罷了,然而這些比喻放在那些當世天才身上確實完美的詮釋,這三仙二老,一子七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誰的成功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其背後也肯定少不了辛酸與故事,若是所料不差,接下來怕是嵩山二老的大劫來臨,這場劫數直接導致之後一係列的事端,此付出極大代價,幾位好友甚至還因此決裂,引出了延續數百年還累世糾纏的因果來。


    來源於:2283238


    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網.zhng閱讀最新內容。當前用戶id:,當前用戶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山散修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苦梔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苦梔子並收藏蜀山散修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