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女配手握帝師係統[科舉] 作者:侍女的短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開霽苦笑,「這?是天災,求佛有用嗎?」
大爺斜眼看他,「反正?我們這?兒出狀元,據說他們去京城參加會考前,都要來上?香,你說靈不靈?」
這?話說得眾人都很興奮,高開霽當場表示,怎麽說也要擠過人潮,去那慈新寺上?柱香。
李時居興趣缺缺,她信仰馬列主義,也不覺得菩薩能?保佑每一個來上?香的人。
再說都是來求佛的,有人求錢財名譽,有人卻?是求雨早點停,如果?她是菩薩,也會選擇保佑後者,然後對前者翻一個大大的白眼啊。
奈何她孤掌難鳴,既然監生?們都要和高開霽一同上?慈新寺,她便隻能?到?這?所古剎裏轉一轉,看一看建築風景。
第96章 對手
在慈新寺東山腳的幽徑旁, 有?一片竹林,時節正好,那竹葉翠綠欲滴, 遮蔽雲天, 山風起時,秀竹婆娑弄影。
此刻, 竹林下卻滿是攢動的人頭。
李時居一行人跟著燒香拜佛的南都居民往山上走, 一路豎著耳朵, 聽百姓言語——
這慈新寺始建於五百年前,乃是南都最負盛名的古剎,號稱群峰抱一寺, 一寺鎮群峰。
廟內寺宇依山而建, 布局嚴謹。主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藥師佛和阿彌陀佛, 東院供奉觀音菩薩, 西院供奉文殊菩薩, 是南都學子們的必拜聖地。後山的天王殿上則有?一座碩大的彌勒菩薩金身,在此處祭拜,則保佑著南都子民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若在往常, 那文殊菩薩殿中必然門庭若市,不過今日,大多數香客卻擠到了後山的天王殿內, 祈求天災早日結束。
監生們嘴上說隨便看看, 也被環境感染, 變得很?虔誠, 收起了嘻嘻哈哈的模樣。
來都來了,大夥兒拈著香, 便從?大雄寶殿拜起,一路行到了後山,最後齊聚在西院中,說什麽也得給?最切身相關的文殊菩薩燒上一炷。
西院中人丁寥落,隻有?一名書生模樣的青年俊秀,正站在簷下三鞠躬,口中念念有?詞。
高開霽跟誰都是自來熟,等那書生將香插在銅爐上,他便從?蒲團上站起身,走過去拍了拍那書生的肩膀。
「我們是從?京中國子監來的,請問兄弟在哪個書院就讀?」
「杭泉書院。」那書生神情很?驚訝,「國子監……我知道,那可是太學啊,據說和南都書院齊名,是不是?我還是第?一迴見到國子監生呢!」
高開霽對這位書生的馬屁感到很?受用,不過他從?未聽過杭泉書院的名頭,琢磨了半天,也想?不出恭維對方的話來。
「杭泉啊,聽起來就是個好地方……」藺文柏走上前來解圍。
那書生自豪地笑了笑,「那可不,十五年前,我們那兒也出過鄉試解元呢。」
大夥兒心照不宣地笑了笑,寒暄過後,高開霽便問書生:「賢弟可曾去過南都書院?」
書生點頭說去過,「來到南都,哪能不往那兒走一遭,南都書院慣例,院牆上貼書生寫得好文章,像我這樣的尋常學子,能看上一眼,已是受用良多啦!」
藺文柏笑道:「哪一篇寫得最好呀?」
李時居在聯考中的那篇《莫春者?,春服既成》被沈浩思抄寫下來,帶迴南都書院四處張貼,她也因此聞名,此事人人皆知。
再加上後來的《生財有?大道》直接被書坊老?板謄抄下來,命人刊發成冊,傳遍了大邾的每個角落。
眾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李時居的文章在同齡人中已是第?一。
而帝師係統中,她的聲望值也由此提升到了3000多點。
因此藺文柏問出這個問題,大家都笑眯眯看向了李時居,等待書生的嘴裏說出那個熟悉的名字。
結果書生卻不假思索,朗聲道:「當然是詹明德的《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1]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麵麵相覷。
詹明德是誰?這人的名字,為何從?沒聽說過?
如果真?有?那麽厲害,為何上次沈浩思帶人來京,沒叫這位詹明德參加聯考呢?
書生繼續解釋道:「詹明德,號稱江南第?一神童,先前也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裏讀書,數月之前才來到南都,這篇《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引得人人誦讀,一時南都紙貴,京中竟不知道嗎?」
眾人搖了搖頭。
國子監生是真?的不知道,畢竟李時居從?一入學變成了眾人難望其?項背而存在,大家都盯著她的文章,心心念念就是成為與她比肩的監生。
不過李時居卻愕然地眨了眨眼睛。
詹明德這三個字,她確實見過。
在原書中,此人曾被提過一筆,正是次年春闈的殿試狀元。
她記得在薛瑄的視角中,他曾加班梳理過那三甲的姓名來歷,對於詹明德過往描述的文字,慢慢在李時居腦海中浮現開來。
此人出身鄧州農村,祖上三代皆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方圓十裏連個童生開的義塾都沒有?。
詹明德小時候跟著他爹趕集,在鎮上的私塾外,偷聽富家子弟如何念書,就這樣開了蒙。
後來他長大成人,靠自己?開墾山田、販賣穀稻賺來的錢買書自學,然後直接參加縣試、府試和院試,連中三個案首,才在鄧州一帶揚起名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大爺斜眼看他,「反正?我們這?兒出狀元,據說他們去京城參加會考前,都要來上?香,你說靈不靈?」
這?話說得眾人都很興奮,高開霽當場表示,怎麽說也要擠過人潮,去那慈新寺上?柱香。
李時居興趣缺缺,她信仰馬列主義,也不覺得菩薩能?保佑每一個來上?香的人。
再說都是來求佛的,有人求錢財名譽,有人卻?是求雨早點停,如果?她是菩薩,也會選擇保佑後者,然後對前者翻一個大大的白眼啊。
奈何她孤掌難鳴,既然監生?們都要和高開霽一同上?慈新寺,她便隻能?到?這?所古剎裏轉一轉,看一看建築風景。
第96章 對手
在慈新寺東山腳的幽徑旁, 有?一片竹林,時節正好,那竹葉翠綠欲滴, 遮蔽雲天, 山風起時,秀竹婆娑弄影。
此刻, 竹林下卻滿是攢動的人頭。
李時居一行人跟著燒香拜佛的南都居民往山上走, 一路豎著耳朵, 聽百姓言語——
這慈新寺始建於五百年前,乃是南都最負盛名的古剎,號稱群峰抱一寺, 一寺鎮群峰。
廟內寺宇依山而建, 布局嚴謹。主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藥師佛和阿彌陀佛, 東院供奉觀音菩薩, 西院供奉文殊菩薩, 是南都學子們的必拜聖地。後山的天王殿上則有?一座碩大的彌勒菩薩金身,在此處祭拜,則保佑著南都子民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若在往常, 那文殊菩薩殿中必然門庭若市,不過今日,大多數香客卻擠到了後山的天王殿內, 祈求天災早日結束。
監生們嘴上說隨便看看, 也被環境感染, 變得很?虔誠, 收起了嘻嘻哈哈的模樣。
來都來了,大夥兒拈著香, 便從?大雄寶殿拜起,一路行到了後山,最後齊聚在西院中,說什麽也得給?最切身相關的文殊菩薩燒上一炷。
西院中人丁寥落,隻有?一名書生模樣的青年俊秀,正站在簷下三鞠躬,口中念念有?詞。
高開霽跟誰都是自來熟,等那書生將香插在銅爐上,他便從?蒲團上站起身,走過去拍了拍那書生的肩膀。
「我們是從?京中國子監來的,請問兄弟在哪個書院就讀?」
「杭泉書院。」那書生神情很?驚訝,「國子監……我知道,那可是太學啊,據說和南都書院齊名,是不是?我還是第?一迴見到國子監生呢!」
高開霽對這位書生的馬屁感到很?受用,不過他從?未聽過杭泉書院的名頭,琢磨了半天,也想?不出恭維對方的話來。
「杭泉啊,聽起來就是個好地方……」藺文柏走上前來解圍。
那書生自豪地笑了笑,「那可不,十五年前,我們那兒也出過鄉試解元呢。」
大夥兒心照不宣地笑了笑,寒暄過後,高開霽便問書生:「賢弟可曾去過南都書院?」
書生點頭說去過,「來到南都,哪能不往那兒走一遭,南都書院慣例,院牆上貼書生寫得好文章,像我這樣的尋常學子,能看上一眼,已是受用良多啦!」
藺文柏笑道:「哪一篇寫得最好呀?」
李時居在聯考中的那篇《莫春者?,春服既成》被沈浩思抄寫下來,帶迴南都書院四處張貼,她也因此聞名,此事人人皆知。
再加上後來的《生財有?大道》直接被書坊老?板謄抄下來,命人刊發成冊,傳遍了大邾的每個角落。
眾人理所當然地認為,李時居的文章在同齡人中已是第?一。
而帝師係統中,她的聲望值也由此提升到了3000多點。
因此藺文柏問出這個問題,大家都笑眯眯看向了李時居,等待書生的嘴裏說出那個熟悉的名字。
結果書生卻不假思索,朗聲道:「當然是詹明德的《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1]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麵麵相覷。
詹明德是誰?這人的名字,為何從?沒聽說過?
如果真?有?那麽厲害,為何上次沈浩思帶人來京,沒叫這位詹明德參加聯考呢?
書生繼續解釋道:「詹明德,號稱江南第?一神童,先前也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裏讀書,數月之前才來到南都,這篇《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引得人人誦讀,一時南都紙貴,京中竟不知道嗎?」
眾人搖了搖頭。
國子監生是真?的不知道,畢竟李時居從?一入學變成了眾人難望其?項背而存在,大家都盯著她的文章,心心念念就是成為與她比肩的監生。
不過李時居卻愕然地眨了眨眼睛。
詹明德這三個字,她確實見過。
在原書中,此人曾被提過一筆,正是次年春闈的殿試狀元。
她記得在薛瑄的視角中,他曾加班梳理過那三甲的姓名來歷,對於詹明德過往描述的文字,慢慢在李時居腦海中浮現開來。
此人出身鄧州農村,祖上三代皆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方圓十裏連個童生開的義塾都沒有?。
詹明德小時候跟著他爹趕集,在鎮上的私塾外,偷聽富家子弟如何念書,就這樣開了蒙。
後來他長大成人,靠自己?開墾山田、販賣穀稻賺來的錢買書自學,然後直接參加縣試、府試和院試,連中三個案首,才在鄧州一帶揚起名來。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