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段書錦是有愧的,他的親娘謝安說到底是被他指婚給段成玉後才不幸早逝,而他外祖謝苑又因此深受打擊,隨女而去。後來段成玉續弦,他雖然心裏不贊成,卻到底沒有對臣子的生活指手畫腳。
一個稚子,無親娘在旁,更沒有外祖家撐腰。昭明帝這麽多年竟是沒敢去細想段書錦過的是什麽苦日子。
後來聽說段書錦文不成武不就,他愧疚之餘又多了失望,從此就狠下心,再沒有關注過段書錦。沒想到這小子竟是在藏拙,揣著滿身才氣不露給人看,直到今日才給了他這麽大個驚喜。
「朕竟沒有想到竹裏館裏寫策論的人是你。謝安真是生了個好兒子。 」昭明帝在段書錦麵前站立,伸出手不住去拍他的肩膀。
若是昭明帝說段成玉教養出一個好兒子,段書錦絕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動容,但昭明帝提的是謝安,他那被無數文流視作才女,卻一生囿於侯門,憂思而終的生身娘親。
因此段書錦心中立刻起了波瀾,看昭明帝的眸光都有了溫度。
一位天子,一位朝臣之子,在這禦書房竟像是一對父子一樣交心。昭明帝驚喜於段書錦是有才之人,當即就要給他封官,加以重用。
「皇上,三思而後行。」緊要關頭,守在殿中一直沒說話的蘇拯忽然出聲打斷昭明帝。
「蘇愛卿有何要進言的?」昭明帝詫異地抬頭望去。
蘇拯蘇拯出聲阻止,有私心也有誠心。
昭明帝今夜突然召見段書錦,是因為天牢裏關押的那位硬骨子程如墨終於開口要招供了。
程如墨要招供的時機非常巧,恰恰是他身邊那位抓迴來的侍從竹鬆甦醒的時候,恰恰是蘇拯正要去審竹鬆的時候。
而程如墨招供出來的人就更令人吃驚,竟是那位京中笑柄段書錦。
一個硬骨頭,拒不招供數日,再加上並沒有用刑罰逼供,怎麽會一夕改變念頭?
此刻聽到昭明帝要給段書錦封官,蘇拯才瞬間警覺,反應過來後出了一身冷汗。
程如墨根本就是在給段書錦鋪路。
段書錦此人,有才有能,還有很深的心思,完全拿捏了昭明帝在知曉寫策論的人是他後的反應。
若非他阻止,程如墨和段書錦這一計多半就成了吧。
心中藏著極深謀算的人並不適合留在朝中,否則極易造成朝廷動盪。
想到這,蘇拯開口勸誡的言論越發懇切誠摯起來。
「皇上,段世子他聲名有誤,朝中重臣連同世家子弟都誤會他腹無點墨,不學無術,你若突然封官,恐怕難以服眾,引起不滿。」
「再者,皇上打算給段世子封何等職位?我朝文武之爭已成沉屙,段世子身為武官之後,若封為文臣,必定會讓他成為文官的眼中釘肉中刺,武官的飯後談資。若封為武官,恐怕……段世子沒有相匹配的能力吧?」
蘇拯不愧是查案辦案的能手,最能挑動人心,不過短短兩句話,就讓昭明帝起了動搖之心。
見昭明帝動搖,蘇拯趕緊趁熱打鐵,繼續道:「皇上,既然段世子的官職不好擬定。不如先想想牢獄中還待著的程先生吧。」
「程先生能欣賞段世子的才思,又能把書坊的牢記心中,一字不差,足以見得程先生是個學識淵博之人。不如放程先生去太學任教,這樣既全了皇上的惜才之心,又不至於讓程先生滿身學識廢置,豈不是兩全其美。」
「蘇卿此言有理。」昭明帝麵露喜色。
他本就愧對段書錦一次,因此不願意再在他的事上出錯了。蘇拯確實說得有道理,他是該好好考慮一下該給段書錦按什麽職位才能服眾且不辜負他的才思。
見勉強勸住昭明帝後,蘇拯終於舒了一口氣,這時他才後知後覺想起來他們談論的人正站在禦書房中。
蘇拯稍感心虛,下意識轉頭望了過去,而段書錦也恰好看過來。
他本以為會看見段書錦怨憎生恨的神色,可是意料之外的沒有,他的神色平靜得像是無風時的湖麵,淡然得很,像是早料到會有這一遭,又像是數次經歷過失望,早已習慣。
沒等他仔細去分辨段書錦神色的含義,昭明帝已經出聲引走了段書錦的注意。
昭明帝初見段書錦這個後輩,又動了惜才之心,因此拉著段書錦閑談起來。
昭明帝為君多載,每日親理政事,自然是天南地北的事都見過,然而段書錦與他論事竟是不遑多讓,什麽都能接上話。
治國之策他懂,為君之道他懂。
應對饑饉,他有良方。
治理水患,他談得頭頭是道。
……
蘇拯越聽越心驚,到最後他已不由自主對段書錦生出佩服之心。
他都有些懷疑他先前對段書錦的阻攔是不是一個笑話了。像段書錦這種正值風華,才思染心,沉得住氣,受得了他人口中的流言蜚語,真的有人能阻止他亨達的官運嗎?
他遲早會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昭明帝和段書錦這一談就談了許久,最後為了昭明帝龍體考慮,兩人才不得不意猶未盡地停下談論。
宵禁已到,宮門已關,段書錦和蘇拯不可能在此時出宮,昭明帝便著人臨時為他們安排了住處。
第二日蘇拯還要上朝,因此不用多奔波,段書錦一個閑人卻是要迴府的。
一個稚子,無親娘在旁,更沒有外祖家撐腰。昭明帝這麽多年竟是沒敢去細想段書錦過的是什麽苦日子。
後來聽說段書錦文不成武不就,他愧疚之餘又多了失望,從此就狠下心,再沒有關注過段書錦。沒想到這小子竟是在藏拙,揣著滿身才氣不露給人看,直到今日才給了他這麽大個驚喜。
「朕竟沒有想到竹裏館裏寫策論的人是你。謝安真是生了個好兒子。 」昭明帝在段書錦麵前站立,伸出手不住去拍他的肩膀。
若是昭明帝說段成玉教養出一個好兒子,段書錦絕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動容,但昭明帝提的是謝安,他那被無數文流視作才女,卻一生囿於侯門,憂思而終的生身娘親。
因此段書錦心中立刻起了波瀾,看昭明帝的眸光都有了溫度。
一位天子,一位朝臣之子,在這禦書房竟像是一對父子一樣交心。昭明帝驚喜於段書錦是有才之人,當即就要給他封官,加以重用。
「皇上,三思而後行。」緊要關頭,守在殿中一直沒說話的蘇拯忽然出聲打斷昭明帝。
「蘇愛卿有何要進言的?」昭明帝詫異地抬頭望去。
蘇拯蘇拯出聲阻止,有私心也有誠心。
昭明帝今夜突然召見段書錦,是因為天牢裏關押的那位硬骨子程如墨終於開口要招供了。
程如墨要招供的時機非常巧,恰恰是他身邊那位抓迴來的侍從竹鬆甦醒的時候,恰恰是蘇拯正要去審竹鬆的時候。
而程如墨招供出來的人就更令人吃驚,竟是那位京中笑柄段書錦。
一個硬骨頭,拒不招供數日,再加上並沒有用刑罰逼供,怎麽會一夕改變念頭?
此刻聽到昭明帝要給段書錦封官,蘇拯才瞬間警覺,反應過來後出了一身冷汗。
程如墨根本就是在給段書錦鋪路。
段書錦此人,有才有能,還有很深的心思,完全拿捏了昭明帝在知曉寫策論的人是他後的反應。
若非他阻止,程如墨和段書錦這一計多半就成了吧。
心中藏著極深謀算的人並不適合留在朝中,否則極易造成朝廷動盪。
想到這,蘇拯開口勸誡的言論越發懇切誠摯起來。
「皇上,段世子他聲名有誤,朝中重臣連同世家子弟都誤會他腹無點墨,不學無術,你若突然封官,恐怕難以服眾,引起不滿。」
「再者,皇上打算給段世子封何等職位?我朝文武之爭已成沉屙,段世子身為武官之後,若封為文臣,必定會讓他成為文官的眼中釘肉中刺,武官的飯後談資。若封為武官,恐怕……段世子沒有相匹配的能力吧?」
蘇拯不愧是查案辦案的能手,最能挑動人心,不過短短兩句話,就讓昭明帝起了動搖之心。
見昭明帝動搖,蘇拯趕緊趁熱打鐵,繼續道:「皇上,既然段世子的官職不好擬定。不如先想想牢獄中還待著的程先生吧。」
「程先生能欣賞段世子的才思,又能把書坊的牢記心中,一字不差,足以見得程先生是個學識淵博之人。不如放程先生去太學任教,這樣既全了皇上的惜才之心,又不至於讓程先生滿身學識廢置,豈不是兩全其美。」
「蘇卿此言有理。」昭明帝麵露喜色。
他本就愧對段書錦一次,因此不願意再在他的事上出錯了。蘇拯確實說得有道理,他是該好好考慮一下該給段書錦按什麽職位才能服眾且不辜負他的才思。
見勉強勸住昭明帝後,蘇拯終於舒了一口氣,這時他才後知後覺想起來他們談論的人正站在禦書房中。
蘇拯稍感心虛,下意識轉頭望了過去,而段書錦也恰好看過來。
他本以為會看見段書錦怨憎生恨的神色,可是意料之外的沒有,他的神色平靜得像是無風時的湖麵,淡然得很,像是早料到會有這一遭,又像是數次經歷過失望,早已習慣。
沒等他仔細去分辨段書錦神色的含義,昭明帝已經出聲引走了段書錦的注意。
昭明帝初見段書錦這個後輩,又動了惜才之心,因此拉著段書錦閑談起來。
昭明帝為君多載,每日親理政事,自然是天南地北的事都見過,然而段書錦與他論事竟是不遑多讓,什麽都能接上話。
治國之策他懂,為君之道他懂。
應對饑饉,他有良方。
治理水患,他談得頭頭是道。
……
蘇拯越聽越心驚,到最後他已不由自主對段書錦生出佩服之心。
他都有些懷疑他先前對段書錦的阻攔是不是一個笑話了。像段書錦這種正值風華,才思染心,沉得住氣,受得了他人口中的流言蜚語,真的有人能阻止他亨達的官運嗎?
他遲早會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昭明帝和段書錦這一談就談了許久,最後為了昭明帝龍體考慮,兩人才不得不意猶未盡地停下談論。
宵禁已到,宮門已關,段書錦和蘇拯不可能在此時出宮,昭明帝便著人臨時為他們安排了住處。
第二日蘇拯還要上朝,因此不用多奔波,段書錦一個閑人卻是要迴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