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低情商:忍者神龜,高情商:能屈能伸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在翰林院兩年的深入學習和觀察,
張居正的見識與才華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並順利晉升為翰林院編修。
盡管這依舊是個芝麻小官,但它卻為張居正提供了更多參與政事的寶貴機會。
而這一年,
張居正上《論時政疏》提出對時局提出看法,
並指出了朝政存在的五大弊病,
同時係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張。
和當年王安石一樣,
張居正的這些針砭時弊的言論,
未引起嘉靖皇帝和權臣嚴嵩的足夠重視。
不久後,
庚戌之變爆發,俺答軍隊直逼北京城下。
這一仗讓張居正徹底認清了朝政,也徹底認清了嚴嵩的麵目,
至此,他對嚴嵩失去期望,開始親近時任禮部尚書的徐階。
但在隨後的楊繼盛案中,徐階明哲保身、沉默不言的態度,令張居正感到極度失望。
他對時局的憤懣和失望鬱積在胸,
於是在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
張居正選擇了告病返鄉。”
“雖然遠離了京城的政治漩渦,
但張居正並未忘記對政局敗壞的深深憂慮。
北邊俺答的持續侵擾,
南邊倭寇的瘋狂搶掠,
基層官員的普遍貪汙,
以及民眾怨恨的不斷加深……
凡此種種,
如何能讓一個胸懷抱負,誌存高遠之士真正靜下心來生活呢?”
“張居正堅信:非得磊落奇偉之士,大破常格,掃除廓清,不足以彌天下之大患。
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大明將會是死路一條!
倘若世間無此‘磊落奇偉’之士,
那便由我張居正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蘇治解說到這兒時,視頻畫麵裏出現了張居正的身影。
背景音樂在此刻,也由悠揚變得激蕩起來。
視頻裏的張居正,動作堅定的鎖上了自己的小院門,
隨後緩緩地轉過身去,
留給了觀眾一個決絕的背影。
那背影,在風雨之中,顯得如此渺小。
可在觀眾心裏,
那背影卻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如此的傲骨嶙峋!
看到這裏,
朱元璋和朱棣,忍不住同時讚了一句:
“好風骨!”
“願我大明從此後,多出幾個這樣的人物!”
劉邦、劉徹和劉秀看到這兒,頓時也忍不住齊齊喝了一聲:“彩!”
呂雉更是直接讚揚道:“此人無愧為大明柱石!我大漢,可有與此相媲美之人?!”
她這話看似是反問,其實是一種激將計。
要知道,漢初三傑放在曆史上,個個都是最頂尖的人物。
張居正雖然牛皮,但跟他們三個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文人之間從不缺乏競爭。
果然,
聽了呂雉的話後,
蕭何、張良、陳平等人,心頭齊齊一凜,恨不得現在就把自己平生所學全都施展一遍!
眼見呂雉一句話,就讓整個朝堂的文官都跟打了雞血一樣,
劉邦忍不住再次在眾人看不見的角度,
給呂雉偷偷豎了一根大拇指。
呂雉嘴角一翹,沒有說話,繼續抬頭去看視頻直播了。
“在野三年,
讓張居正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明王朝的種種弊端,
他深知,大明正在滑向滅亡的深淵!
他坐不住了,
他必須做些什麽來改變這一切!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張居正重返政壇。
但那時嘉靖皇帝依舊沉迷於道教修壇煉丹,朝政被嚴嵩父子把持。
朝廷上下唯嚴嵩馬首是瞻,
以致‘凡有陳豈,雲集其門,先得其意而後聞於陛下,中外之臣不畏陛下,惟知畏嵩也’。
隻要皇帝不發話,朝廷就是嚴嵩說了算。
麵對這樣的現實,徐階卻依然選擇韜光養晦以自保其身。
張居正發現自己依然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於是他再次選擇韜光養晦,迴到家鄉。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才再次北上複官,繼續在翰林院任職。”
“張居正再次迴京後,
時局依舊有絲毫改變,
但他自己,卻產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幾年的官場生涯以及恩師徐階的熏陶,
使張居正學會了內抱不群、外欲渾跡,其政治謀略開始逐漸顯現。
因與徐階走得近,
所以許多人將張居正視為徐黨,
但同時,他又與嚴嵩父子的關係,也保持得相當融洽。
即使在嚴、徐兩派關係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嚴嵩也從未將他視為過敵人。
這其中,張居正對嚴嵩父子所寫的恭維文章,無疑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適當地放低姿態,卻並非真正的屈服,而是一種策略。
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
“能遊走於嚴嵩和徐階這兩大政壇巨擘之間,
張居正的心機手段,自然非比尋常。
雖然我們無法探知所有的曆史細節,
但從其為人處事的精明和卓越的政治謀略中,我們可以還是可以略窺一二的。
正是因為有這些高超能力傍身,
張居正才能在之後的數十年裏,青雲直上,如日中天。
當他進入內閣的時候,
才年僅42歲,
已然成為大明政壇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徐階終於戰勝了嚴嵩,
嚴嵩被迫退休,
其子嚴世蕃遭到處決。
徐階接任首輔,朝廷的氛圍頓時為之一清,仿佛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這股新的政治風潮下,張居正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兩年後,經徐階推薦,張居正被任命為裕王府講官。
這一職位應該是徐階的刻意布局,
也為張居正未來在隆慶朝的領導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日後隆慶朝領導班子多出自裕王府邸官員,
張居正在裕王府為官這段時期,
積累了寶貴的人脈資源,政治聲望也隨之水漲船高。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走到了他生命的終點。
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上,徐階與張居正聯手起草了遺詔。
他們糾正了嘉靖時期的一些弊端,如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等,
同時為因冤案而受罰的朝臣恢複了官職,
這一舉動贏得了朝野上下的廣泛讚譽。”
“然而,這裏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
那就是當時的張居正,還並未正式進入內閣。
徐階召他密謀遺詔事宜,便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徐階不可能看不到問題所在,但他偏偏還是這麽做了。
他這樣做,自然會有他的考慮。
我們大概猜測其中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這體現了徐階對張居正的信任和器重;
另一方麵,徐階可能也想借此機會,削弱其他內閣大臣的影響力。
因此,同在內閣的高拱,對徐階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這也為二人日後針鋒相對、勢同水火的關係,埋下了伏筆。”
張居正的見識與才華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並順利晉升為翰林院編修。
盡管這依舊是個芝麻小官,但它卻為張居正提供了更多參與政事的寶貴機會。
而這一年,
張居正上《論時政疏》提出對時局提出看法,
並指出了朝政存在的五大弊病,
同時係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張。
和當年王安石一樣,
張居正的這些針砭時弊的言論,
未引起嘉靖皇帝和權臣嚴嵩的足夠重視。
不久後,
庚戌之變爆發,俺答軍隊直逼北京城下。
這一仗讓張居正徹底認清了朝政,也徹底認清了嚴嵩的麵目,
至此,他對嚴嵩失去期望,開始親近時任禮部尚書的徐階。
但在隨後的楊繼盛案中,徐階明哲保身、沉默不言的態度,令張居正感到極度失望。
他對時局的憤懣和失望鬱積在胸,
於是在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
張居正選擇了告病返鄉。”
“雖然遠離了京城的政治漩渦,
但張居正並未忘記對政局敗壞的深深憂慮。
北邊俺答的持續侵擾,
南邊倭寇的瘋狂搶掠,
基層官員的普遍貪汙,
以及民眾怨恨的不斷加深……
凡此種種,
如何能讓一個胸懷抱負,誌存高遠之士真正靜下心來生活呢?”
“張居正堅信:非得磊落奇偉之士,大破常格,掃除廓清,不足以彌天下之大患。
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大明將會是死路一條!
倘若世間無此‘磊落奇偉’之士,
那便由我張居正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蘇治解說到這兒時,視頻畫麵裏出現了張居正的身影。
背景音樂在此刻,也由悠揚變得激蕩起來。
視頻裏的張居正,動作堅定的鎖上了自己的小院門,
隨後緩緩地轉過身去,
留給了觀眾一個決絕的背影。
那背影,在風雨之中,顯得如此渺小。
可在觀眾心裏,
那背影卻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如此的傲骨嶙峋!
看到這裏,
朱元璋和朱棣,忍不住同時讚了一句:
“好風骨!”
“願我大明從此後,多出幾個這樣的人物!”
劉邦、劉徹和劉秀看到這兒,頓時也忍不住齊齊喝了一聲:“彩!”
呂雉更是直接讚揚道:“此人無愧為大明柱石!我大漢,可有與此相媲美之人?!”
她這話看似是反問,其實是一種激將計。
要知道,漢初三傑放在曆史上,個個都是最頂尖的人物。
張居正雖然牛皮,但跟他們三個比起來,還是稍遜一籌。
文人之間從不缺乏競爭。
果然,
聽了呂雉的話後,
蕭何、張良、陳平等人,心頭齊齊一凜,恨不得現在就把自己平生所學全都施展一遍!
眼見呂雉一句話,就讓整個朝堂的文官都跟打了雞血一樣,
劉邦忍不住再次在眾人看不見的角度,
給呂雉偷偷豎了一根大拇指。
呂雉嘴角一翹,沒有說話,繼續抬頭去看視頻直播了。
“在野三年,
讓張居正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明王朝的種種弊端,
他深知,大明正在滑向滅亡的深淵!
他坐不住了,
他必須做些什麽來改變這一切!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張居正重返政壇。
但那時嘉靖皇帝依舊沉迷於道教修壇煉丹,朝政被嚴嵩父子把持。
朝廷上下唯嚴嵩馬首是瞻,
以致‘凡有陳豈,雲集其門,先得其意而後聞於陛下,中外之臣不畏陛下,惟知畏嵩也’。
隻要皇帝不發話,朝廷就是嚴嵩說了算。
麵對這樣的現實,徐階卻依然選擇韜光養晦以自保其身。
張居正發現自己依然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於是他再次選擇韜光養晦,迴到家鄉。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才再次北上複官,繼續在翰林院任職。”
“張居正再次迴京後,
時局依舊有絲毫改變,
但他自己,卻產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幾年的官場生涯以及恩師徐階的熏陶,
使張居正學會了內抱不群、外欲渾跡,其政治謀略開始逐漸顯現。
因與徐階走得近,
所以許多人將張居正視為徐黨,
但同時,他又與嚴嵩父子的關係,也保持得相當融洽。
即使在嚴、徐兩派關係緊張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嚴嵩也從未將他視為過敵人。
這其中,張居正對嚴嵩父子所寫的恭維文章,無疑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適當地放低姿態,卻並非真正的屈服,而是一種策略。
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
“能遊走於嚴嵩和徐階這兩大政壇巨擘之間,
張居正的心機手段,自然非比尋常。
雖然我們無法探知所有的曆史細節,
但從其為人處事的精明和卓越的政治謀略中,我們可以還是可以略窺一二的。
正是因為有這些高超能力傍身,
張居正才能在之後的數十年裏,青雲直上,如日中天。
當他進入內閣的時候,
才年僅42歲,
已然成為大明政壇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徐階終於戰勝了嚴嵩,
嚴嵩被迫退休,
其子嚴世蕃遭到處決。
徐階接任首輔,朝廷的氛圍頓時為之一清,仿佛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這股新的政治風潮下,張居正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兩年後,經徐階推薦,張居正被任命為裕王府講官。
這一職位應該是徐階的刻意布局,
也為張居正未來在隆慶朝的領導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日後隆慶朝領導班子多出自裕王府邸官員,
張居正在裕王府為官這段時期,
積累了寶貴的人脈資源,政治聲望也隨之水漲船高。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走到了他生命的終點。
在這個曆史的轉折點上,徐階與張居正聯手起草了遺詔。
他們糾正了嘉靖時期的一些弊端,如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等,
同時為因冤案而受罰的朝臣恢複了官職,
這一舉動贏得了朝野上下的廣泛讚譽。”
“然而,這裏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
那就是當時的張居正,還並未正式進入內閣。
徐階召他密謀遺詔事宜,便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徐階不可能看不到問題所在,但他偏偏還是這麽做了。
他這樣做,自然會有他的考慮。
我們大概猜測其中有兩個方麵:
一方麵,這體現了徐階對張居正的信任和器重;
另一方麵,徐階可能也想借此機會,削弱其他內閣大臣的影響力。
因此,同在內閣的高拱,對徐階產生了強烈的不滿,
這也為二人日後針鋒相對、勢同水火的關係,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