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清穿同人] 清穿之德妃的宮鬥路 作者:大行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相比之下,對四嫂帶來的侄女就多了幾分喜愛。
四福晉目光柔和,說起自己府邸之事,「額娘,瓜爾佳氏已到要臨產時候了,若這胎是個阿哥也是好的,爺就有兩個阿哥了,身下子嗣也不必寥寥數個。」
瓜爾佳氏固然與她有仇,但孩子卻是無辜的,況且爺在府邸聚少離多,她巴不得爺多出幾個阿哥,將來也能防止有人說閑話,說她四福晉不幹人事,光做一副賢惠之態,實則是惡毒心腸。
這樣也好,芷嫣點了點頭,她聽說胤禩的格格也快生孩子了,正好到時候給她添一雙孫兒,格格也好,阿哥也好,隻要能平平安安的,是兒是女相比於孩子平安而言一點都不重要,喪子之痛才是最痛苦的。
「本宮有些乏了。」芷嫣笑道,讓家桃把大格格抱走,自己則是虛虛摟著小女兒在貴妃椅上合上眼睛,她今兒確實是有點困了,除了因為大晚上的起身,還有一大早起來應付差事的疲累,還好小女兒也夠聽話,在她閉上眼睛後還乖乖的貼在她懷裏沒有動靜。
至於她為何一大早起來叫兒媳婦過來打發時間,那就得說起三妃的動靜了,這不給自己找點事,旁人還真以為她想看戲了。
烏拉那拉氏和富察氏對視一眼,紛紛將聲音壓低了。
……
延禧宮等主位與毓慶宮對上了。
一夜過去,東宮發生大事了成為後宮所有妃子的共識,偏偏分位最高的皇貴妃沒有動靜,烏雅貴妃也沒有動靜,就四妃之三有了動靜。
而且算算日子,皇上也要歸來了,宮裏的動靜早就被皇上親信傳給皇上了,就不知皇上該做出什麽反應了。
惠妃冷著臉色,硬是在毓慶宮將幾個鬧事的太監都關押起來了,太子固然是行監國之職,但她們身為太子的庶母,斷然沒有被冒犯的道理,因而她就算是當麵將太子的幾個奴才給關起來也正常,誰叫她現在是妃首,要是威風不夠,指不定旁人怎麽想了。
榮妃是最配合惠妃行動的人,她們太想將太子拉下來了,在這種事上沒有手軟的可能。
而宜妃姑且算作半看形勢半辦事,也算是差強人意應付過去了。
至於遠在寧夏的康熙在接到信件時,目眥欲裂,差點沒將信給撕毀了,他心目中近乎完美的太子竟是在宮裏犯下此等錯誤,辜負了他的信任,也讓他心裏一陣陣難堪!
他閉了閉眼,問道:「梁九功,宮中行事者是誰?」將這事揭露出來的人總有個領頭吧。
梁九功猶豫了一會兒道:「是惠妃、榮妃和宜妃三位娘娘,貴妃娘娘起初被三妃一塊叫來處理這事,隻是不知是何等緣故,貴妃娘娘並沒有參與進去,奴才猜想或許就貴妃娘娘沒有親眼看到太子……所以不相信三妃的話語。」
他已經盡量給貴妃娘娘說好話了,這事後宮妃子不參與進去最好,貴妃娘娘明白這個道理,更沒有沾渾水,如此,他給貴妃娘娘行個方便又如何。
梁九功幾乎是下意識就想起貴妃的三個阿哥,他有一種預感,貴妃娘娘的福氣還在後頭呢。
「很好。」康熙轉動著佛珠,麵色稍霽,這宮裏還是有個明事理之人的,還是愛妃懂事。
「傳朕旨令,讓三妃將此事隱瞞住,不得有任何流言傳遍紫禁城,也不得讓宮裏妃子都得知此事,等朕迴去再處置此事。」
不管怎麽說,太子的名聲是最先要護好的。
就算康熙再不想承認,為了大清江山穩固,他心裏就算再惱恨這個逆子行徑悖亂,都得給他一次機會,讓他有重來的機會,隻是太子啊……
康熙眼中閃過一抹不快,他這個皇阿瑪還在,太子竟敢仗著自己監國胡亂行事了,倘若有一天他將大清江山交給太子,太子豈不是——不會的!
想到那個可能,他下意識否決,他費盡心思培養的太子不至於如此,但他心裏終究是起了一絲漣漪,又迴想起初次親征時他病倒途中,而太子過來看他時,臉上沒有帶著一分擔憂……
……
紫禁城留有皇上的親信,因而這事很快就從三妃手中換了人掌控,而惠妃等人還得幫太子隱瞞住這事,免得後宮妃子都知道這事。
惠妃整個人差點沒被氣瘋,心心念念的扳倒太子一說成了假象,她還得幫她厭惡的皇太子收拾收尾。
榮妃麵無表情,將人證物證這些都交給皇上親信了,畢竟這是皇上命令,她不過是後宮妃子,弄不得太子!
宜妃自我感覺還好一些,左右她也隻是跟著兩個妃子行事罷了,該說唯一一個在此事中沒有被皇上記上的貴妃才是真正一身輕鬆,不光不用麵對太子這等汙穢事,還不用幫忙收拾收尾,更不會因為這事和太子皇上對上,早知如此,她還不如跟著貴妃行事,總比現在還要收拾爛攤子好。
隻是她心裏還隱隱和貴妃存了一作比較的心思,才沒有跟隨貴妃的腳步罷了,而唯一一個模樣不精明的宣妃倒是因為什麽都不懂,硬是讓自己在這趟渾水中脫身了,一時間也不知該讓她說些什麽好。
隻能說個人自有個人的運道吧。
然而在皇上迴來後,沒有半點親征成功的喜悅,反倒是將皇太子叫到跟前,目光深沉。
「皇阿瑪,兒臣知錯了。」太子鐵青臉色,說出這話表情難堪極了,心裏的戾氣高漲,他不過是在監國時做出一些越矩之事,沒有營黨結私,沒有藉機謀利,更沒有私通一些不該私通之人,皇阿瑪何至於將他放到如此難堪的地步。
四福晉目光柔和,說起自己府邸之事,「額娘,瓜爾佳氏已到要臨產時候了,若這胎是個阿哥也是好的,爺就有兩個阿哥了,身下子嗣也不必寥寥數個。」
瓜爾佳氏固然與她有仇,但孩子卻是無辜的,況且爺在府邸聚少離多,她巴不得爺多出幾個阿哥,將來也能防止有人說閑話,說她四福晉不幹人事,光做一副賢惠之態,實則是惡毒心腸。
這樣也好,芷嫣點了點頭,她聽說胤禩的格格也快生孩子了,正好到時候給她添一雙孫兒,格格也好,阿哥也好,隻要能平平安安的,是兒是女相比於孩子平安而言一點都不重要,喪子之痛才是最痛苦的。
「本宮有些乏了。」芷嫣笑道,讓家桃把大格格抱走,自己則是虛虛摟著小女兒在貴妃椅上合上眼睛,她今兒確實是有點困了,除了因為大晚上的起身,還有一大早起來應付差事的疲累,還好小女兒也夠聽話,在她閉上眼睛後還乖乖的貼在她懷裏沒有動靜。
至於她為何一大早起來叫兒媳婦過來打發時間,那就得說起三妃的動靜了,這不給自己找點事,旁人還真以為她想看戲了。
烏拉那拉氏和富察氏對視一眼,紛紛將聲音壓低了。
……
延禧宮等主位與毓慶宮對上了。
一夜過去,東宮發生大事了成為後宮所有妃子的共識,偏偏分位最高的皇貴妃沒有動靜,烏雅貴妃也沒有動靜,就四妃之三有了動靜。
而且算算日子,皇上也要歸來了,宮裏的動靜早就被皇上親信傳給皇上了,就不知皇上該做出什麽反應了。
惠妃冷著臉色,硬是在毓慶宮將幾個鬧事的太監都關押起來了,太子固然是行監國之職,但她們身為太子的庶母,斷然沒有被冒犯的道理,因而她就算是當麵將太子的幾個奴才給關起來也正常,誰叫她現在是妃首,要是威風不夠,指不定旁人怎麽想了。
榮妃是最配合惠妃行動的人,她們太想將太子拉下來了,在這種事上沒有手軟的可能。
而宜妃姑且算作半看形勢半辦事,也算是差強人意應付過去了。
至於遠在寧夏的康熙在接到信件時,目眥欲裂,差點沒將信給撕毀了,他心目中近乎完美的太子竟是在宮裏犯下此等錯誤,辜負了他的信任,也讓他心裏一陣陣難堪!
他閉了閉眼,問道:「梁九功,宮中行事者是誰?」將這事揭露出來的人總有個領頭吧。
梁九功猶豫了一會兒道:「是惠妃、榮妃和宜妃三位娘娘,貴妃娘娘起初被三妃一塊叫來處理這事,隻是不知是何等緣故,貴妃娘娘並沒有參與進去,奴才猜想或許就貴妃娘娘沒有親眼看到太子……所以不相信三妃的話語。」
他已經盡量給貴妃娘娘說好話了,這事後宮妃子不參與進去最好,貴妃娘娘明白這個道理,更沒有沾渾水,如此,他給貴妃娘娘行個方便又如何。
梁九功幾乎是下意識就想起貴妃的三個阿哥,他有一種預感,貴妃娘娘的福氣還在後頭呢。
「很好。」康熙轉動著佛珠,麵色稍霽,這宮裏還是有個明事理之人的,還是愛妃懂事。
「傳朕旨令,讓三妃將此事隱瞞住,不得有任何流言傳遍紫禁城,也不得讓宮裏妃子都得知此事,等朕迴去再處置此事。」
不管怎麽說,太子的名聲是最先要護好的。
就算康熙再不想承認,為了大清江山穩固,他心裏就算再惱恨這個逆子行徑悖亂,都得給他一次機會,讓他有重來的機會,隻是太子啊……
康熙眼中閃過一抹不快,他這個皇阿瑪還在,太子竟敢仗著自己監國胡亂行事了,倘若有一天他將大清江山交給太子,太子豈不是——不會的!
想到那個可能,他下意識否決,他費盡心思培養的太子不至於如此,但他心裏終究是起了一絲漣漪,又迴想起初次親征時他病倒途中,而太子過來看他時,臉上沒有帶著一分擔憂……
……
紫禁城留有皇上的親信,因而這事很快就從三妃手中換了人掌控,而惠妃等人還得幫太子隱瞞住這事,免得後宮妃子都知道這事。
惠妃整個人差點沒被氣瘋,心心念念的扳倒太子一說成了假象,她還得幫她厭惡的皇太子收拾收尾。
榮妃麵無表情,將人證物證這些都交給皇上親信了,畢竟這是皇上命令,她不過是後宮妃子,弄不得太子!
宜妃自我感覺還好一些,左右她也隻是跟著兩個妃子行事罷了,該說唯一一個在此事中沒有被皇上記上的貴妃才是真正一身輕鬆,不光不用麵對太子這等汙穢事,還不用幫忙收拾收尾,更不會因為這事和太子皇上對上,早知如此,她還不如跟著貴妃行事,總比現在還要收拾爛攤子好。
隻是她心裏還隱隱和貴妃存了一作比較的心思,才沒有跟隨貴妃的腳步罷了,而唯一一個模樣不精明的宣妃倒是因為什麽都不懂,硬是讓自己在這趟渾水中脫身了,一時間也不知該讓她說些什麽好。
隻能說個人自有個人的運道吧。
然而在皇上迴來後,沒有半點親征成功的喜悅,反倒是將皇太子叫到跟前,目光深沉。
「皇阿瑪,兒臣知錯了。」太子鐵青臉色,說出這話表情難堪極了,心裏的戾氣高漲,他不過是在監國時做出一些越矩之事,沒有營黨結私,沒有藉機謀利,更沒有私通一些不該私通之人,皇阿瑪何至於將他放到如此難堪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