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拜年
八五軍婚,帶作精老媽闖帝都 作者:和子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媽媽,我們有錢了可以買個電視機。”於梓涵想到那些春節晚會,她的心裏還是有很多的懷念。
現在流行春節晚會,在除夕夜的時候,陪伴著大家度過除夕夜晚的不僅僅是滿桌的飯菜還有春節晚會。在這個特殊的舞台上,有很多的表演藝術家為了給電視機前的人們帶來歡樂,他們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傾盡所能的給大家帶來一場藝術的盛宴。八九十年代,春節晚會成了人們匱乏的文化生活中最值得觀看的一種文藝形式。
“好啊,梓涵想要什麽媽媽就給梓涵買什麽。”於美娟不知道春節晚會是個什麽東西,但是她知道,值得女兒懷念的那一定是好東西,滿足女兒的要求就是她今生最大的目標。所以她毫不含糊的就答應下來。
沒有電視機,沒有那熱鬧的景象,但是有媽媽做的飯菜有媽媽陪著,這除夕夜也過的很有意義。母女兩人在十二點的時候,吃了餃子,放了鞭炮。然後進入了夢鄉,當他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來到了1986年。
於梓涵睜開眼睛,就看到枕頭邊上安靜的躺著一個荷包。她看得出來,這是媽媽的手筆。她拿起來,打開荷包,看到裏麵有嶄新的一張十元的人民幣。這是媽媽給的壓歲錢。她很欣然的收下來。她想永遠的收到媽媽給的壓歲錢,永遠永遠。
沒沉浸在幸福思緒中多大一會兒的於梓涵被一陣陣的鞭炮聲震醒了。她趕快穿上媽媽給她準備的新衣服起床。
看著女兒穿戴一新的出現在自己的麵前,於美娟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隻見於梓涵裏麵穿的是於美娟用粗毛線編織的高領米白色的毛衣。外麵是用大紅色的條絨布料做成的罩衣。這罩衣於美娟加了自己的思路,做了兩個明口袋,口袋的邊緣用同色的布料做了壓花。領子也是荷葉邊的領子。很符合於梓涵現在的年齡。下身是黑色的直筒褲。腳上蹬著一雙黑色的丁字小皮鞋。
而於美娟則的裏麵穿著和女兒同款的米白色毛衣,外麵的衣服是用迪卡麵料製作的一身藏藍色的套裝。上裝是小西裝領口的設計,正好露出白色的毛衣。下身是直筒的西裝褲。腳上也是一雙黑色的小皮鞋。
於梓涵看到換了新裝的媽媽,是那麽的知性,那麽的大方得體。她的開心用語言都無法的形容。
“新年好啊於女士。”於梓涵帶來了86年的地一聲問候。
“新年好梓涵。”於美娟麵帶笑容的和女兒問好。
“我們先吃飯,然後到鄰居家去拜年。”於美娟拍拍女兒的肩膀開始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子。
早晨的飯菜很簡單,現煮的餃子加上昨天晚上沒有吃完的一些鹵肉。
吃完飯,時間還不到八點。兩人把裝有瓜子花生還有各色糖果的盤子擺放在客廳裏麵的茶幾上。這是用來招待過來拜年的鄰居用的。所以於美娟擺放的很規矩。那桌子上除了擺放著瓜子花生等還擺放著一盆生機盎然的綠植,這綠植的名稱叫做萬年青。
這就是萬年青
家裏被於美娟這樣一布置,顯得很雅致完全不像是一個小縣城裏麵的人家應該住的房屋。收拾好一切與美娟在自己和女兒的口袋裏裝了一些糖果,就出門了,他們第一站去的就是胡同口的王嬸子家。在他們入住到新院子後,那王嬸子對於美娟頗多照顧,這拜年的第一站當然要去家裏拜訪。
到了王嬸子家的大門口,大門是虛掩著的,一看就知道這是做好了等候拜年人們的準備。在大年初一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很熱情的招待來自親朋好友之間的拜訪。
“王大姐,我帶著女兒來給你拜年了。”在大門口,於美娟便扯著嗓子大聲的吆喝著。這也是告訴裏麵的人,有人要進來了。
“唉,快進來,快進來。”裏麵傳出來王嬸子的聲音。
母女兩人快步進門,一進門就看到,在王嬸子家的客廳裏,已經有好幾個鄰居都圍坐在那裏拉家常。而孩子們的嘴裏麵都含著糖塊在院子裏點小炮仗。
孩子們看到有新的鄰居進來,他們一起跑進來對著於美娟大聲喊:“嬸子過年好。姐姐過年好。”於美娟很溫和的對他們說:“過年好,過年好。”然後從口袋裏掏出糖果分給孩子們。
孩子們不客氣的接過這些糖果,跑走了。
王嬸子看到於美娟的做法她在心裏很滿意,這是個大方的。不像坐著的那幾位,小氣的很,孩子們白白的給他們拜年,連一塊糖果都撈不著。
“哎呀,這手裏有錢就是不一樣啊,出手真大方。”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打破了人們和諧的氣氛。
於梓涵母女兩人朝著發出聲音的人看過去。
這人正是他們第一天搬來就找茬的女人。後來他們才知道,這個女人叫趙玉梅。她的身世和於美娟差不多,不過趙家的底蘊和於家沒法比,他們趙家隻是慶城本地的一家有錢人。
在那場運動中,家裏人都被下放了到邊遠地區。而趙玉梅不想跟著家人去那窮鄉僻壤去受苦,於是她著急的把自己嫁給了小工人李剛。李剛的父母也是老實的工人,他們有四個兒子,李剛是老大,他還有三哥弟弟,他們兄弟之間相差兩歲。三個弟弟都沒有工作。在運動中都下鄉了。
剛嫁給李剛的時候趙玉梅過日子很踏實。因為她知道自己家的情況,家人迴不迴得來還難說,這時候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而李剛的弟弟們都下鄉了,家裏的房子也夠他們居住,一家四口有三人有工資,那日子過的很富裕。
她的肚子也很爭氣,一連幾年給李家生了三個孫子。她就是李家的大功臣。在李家是說話算數的人。
但是好日子隨著李剛的弟弟們陸續迴城戛然而止。弟弟們迴城找工作結婚讓李家的日子過的很艱難。而趙家人在運動中沒有熬過來都死了,沒了娘家人的趙玉梅成了孤家寡人。加上李剛加弟弟們陸續的結婚生子,一大家人都擁擠在原來的小院子裏,她逐漸的脾氣暴躁起來,那刻薄的性格也暴露無遺。她不僅對自己家人言語無狀,對待周圍的鄰居也是尖酸刻薄。
現在流行春節晚會,在除夕夜的時候,陪伴著大家度過除夕夜晚的不僅僅是滿桌的飯菜還有春節晚會。在這個特殊的舞台上,有很多的表演藝術家為了給電視機前的人們帶來歡樂,他們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傾盡所能的給大家帶來一場藝術的盛宴。八九十年代,春節晚會成了人們匱乏的文化生活中最值得觀看的一種文藝形式。
“好啊,梓涵想要什麽媽媽就給梓涵買什麽。”於美娟不知道春節晚會是個什麽東西,但是她知道,值得女兒懷念的那一定是好東西,滿足女兒的要求就是她今生最大的目標。所以她毫不含糊的就答應下來。
沒有電視機,沒有那熱鬧的景象,但是有媽媽做的飯菜有媽媽陪著,這除夕夜也過的很有意義。母女兩人在十二點的時候,吃了餃子,放了鞭炮。然後進入了夢鄉,當他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來到了1986年。
於梓涵睜開眼睛,就看到枕頭邊上安靜的躺著一個荷包。她看得出來,這是媽媽的手筆。她拿起來,打開荷包,看到裏麵有嶄新的一張十元的人民幣。這是媽媽給的壓歲錢。她很欣然的收下來。她想永遠的收到媽媽給的壓歲錢,永遠永遠。
沒沉浸在幸福思緒中多大一會兒的於梓涵被一陣陣的鞭炮聲震醒了。她趕快穿上媽媽給她準備的新衣服起床。
看著女兒穿戴一新的出現在自己的麵前,於美娟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隻見於梓涵裏麵穿的是於美娟用粗毛線編織的高領米白色的毛衣。外麵是用大紅色的條絨布料做成的罩衣。這罩衣於美娟加了自己的思路,做了兩個明口袋,口袋的邊緣用同色的布料做了壓花。領子也是荷葉邊的領子。很符合於梓涵現在的年齡。下身是黑色的直筒褲。腳上蹬著一雙黑色的丁字小皮鞋。
而於美娟則的裏麵穿著和女兒同款的米白色毛衣,外麵的衣服是用迪卡麵料製作的一身藏藍色的套裝。上裝是小西裝領口的設計,正好露出白色的毛衣。下身是直筒的西裝褲。腳上也是一雙黑色的小皮鞋。
於梓涵看到換了新裝的媽媽,是那麽的知性,那麽的大方得體。她的開心用語言都無法的形容。
“新年好啊於女士。”於梓涵帶來了86年的地一聲問候。
“新年好梓涵。”於美娟麵帶笑容的和女兒問好。
“我們先吃飯,然後到鄰居家去拜年。”於美娟拍拍女兒的肩膀開始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子。
早晨的飯菜很簡單,現煮的餃子加上昨天晚上沒有吃完的一些鹵肉。
吃完飯,時間還不到八點。兩人把裝有瓜子花生還有各色糖果的盤子擺放在客廳裏麵的茶幾上。這是用來招待過來拜年的鄰居用的。所以於美娟擺放的很規矩。那桌子上除了擺放著瓜子花生等還擺放著一盆生機盎然的綠植,這綠植的名稱叫做萬年青。
這就是萬年青
家裏被於美娟這樣一布置,顯得很雅致完全不像是一個小縣城裏麵的人家應該住的房屋。收拾好一切與美娟在自己和女兒的口袋裏裝了一些糖果,就出門了,他們第一站去的就是胡同口的王嬸子家。在他們入住到新院子後,那王嬸子對於美娟頗多照顧,這拜年的第一站當然要去家裏拜訪。
到了王嬸子家的大門口,大門是虛掩著的,一看就知道這是做好了等候拜年人們的準備。在大年初一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很熱情的招待來自親朋好友之間的拜訪。
“王大姐,我帶著女兒來給你拜年了。”在大門口,於美娟便扯著嗓子大聲的吆喝著。這也是告訴裏麵的人,有人要進來了。
“唉,快進來,快進來。”裏麵傳出來王嬸子的聲音。
母女兩人快步進門,一進門就看到,在王嬸子家的客廳裏,已經有好幾個鄰居都圍坐在那裏拉家常。而孩子們的嘴裏麵都含著糖塊在院子裏點小炮仗。
孩子們看到有新的鄰居進來,他們一起跑進來對著於美娟大聲喊:“嬸子過年好。姐姐過年好。”於美娟很溫和的對他們說:“過年好,過年好。”然後從口袋裏掏出糖果分給孩子們。
孩子們不客氣的接過這些糖果,跑走了。
王嬸子看到於美娟的做法她在心裏很滿意,這是個大方的。不像坐著的那幾位,小氣的很,孩子們白白的給他們拜年,連一塊糖果都撈不著。
“哎呀,這手裏有錢就是不一樣啊,出手真大方。”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打破了人們和諧的氣氛。
於梓涵母女兩人朝著發出聲音的人看過去。
這人正是他們第一天搬來就找茬的女人。後來他們才知道,這個女人叫趙玉梅。她的身世和於美娟差不多,不過趙家的底蘊和於家沒法比,他們趙家隻是慶城本地的一家有錢人。
在那場運動中,家裏人都被下放了到邊遠地區。而趙玉梅不想跟著家人去那窮鄉僻壤去受苦,於是她著急的把自己嫁給了小工人李剛。李剛的父母也是老實的工人,他們有四個兒子,李剛是老大,他還有三哥弟弟,他們兄弟之間相差兩歲。三個弟弟都沒有工作。在運動中都下鄉了。
剛嫁給李剛的時候趙玉梅過日子很踏實。因為她知道自己家的情況,家人迴不迴得來還難說,這時候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而李剛的弟弟們都下鄉了,家裏的房子也夠他們居住,一家四口有三人有工資,那日子過的很富裕。
她的肚子也很爭氣,一連幾年給李家生了三個孫子。她就是李家的大功臣。在李家是說話算數的人。
但是好日子隨著李剛的弟弟們陸續迴城戛然而止。弟弟們迴城找工作結婚讓李家的日子過的很艱難。而趙家人在運動中沒有熬過來都死了,沒了娘家人的趙玉梅成了孤家寡人。加上李剛加弟弟們陸續的結婚生子,一大家人都擁擠在原來的小院子裏,她逐漸的脾氣暴躁起來,那刻薄的性格也暴露無遺。她不僅對自己家人言語無狀,對待周圍的鄰居也是尖酸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