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他們二人的君臣身份不說,裴聿川畢竟是同他一塊長大的好友,對方的終身大事,自然是關心的。
裴聿川也沒想到他一口氣問了這麽多問題,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從哪兒開始迴答了,愣了一會兒,才從頭開始一個一個地迴答。
待到君臣二人聊得差不多,天色也不早了,皇帝幹脆留了裴聿川在宮裏用飯,好好說了會兒話。
裴聿川迴到國公府之後,老太太早就在院裏等著了,談得不外乎是他在寧州的見聞,以及杜家人在當地的風評等等。
他一一作答,老太太一邊聽一邊點頭。
裴聿川不由得問道:「您問這個做什麽?」
老太太這才道:「前些日子,你不在家,二郎書院的山長上門來拜訪我。」
「嗯?是何事?」裴聿川端起茶喝了一口,聞言不由得詫異,放下茶盞問道。
「山長同我說,咱們二郎在讀書這方麵上天分頗佳,現在他還能教,再過段時日,等他學得越多越深,恐怕就教不了了,提議我們將二郎送到大儒身邊去,才能將他教得更好。」
老太太說著,嘴角不自覺地便帶出些驕傲和自豪來。
裴聿川挑了挑眉:「那您方才問起杜先生的書院的意思是……」
「山長推薦的幾位大儒裏麵,就有你的未來老丈人。」老太太不滿地瞪了他一眼,心道這倒黴兒子,分明聽懂了,還要她自己說,當真是無趣。
裴聿川聽罷,這才點點頭,「兒子明白了,您的意思也是如此嗎?」
「是。」老太太先是應了一聲,隨即便嘆了口氣,道:「山長推薦的那個幾個大儒和書院,一個賽一個地遠,距離盛京都十萬八千裏的,我不想耽誤了二郎讀書的天分,可又不放心他年紀這麽小就要千裏迢迢地外出求學,不過若是去了杜家的書院那又不同了,你跟杜娘子成婚之後,杜先生便算是二郎的外祖父,有這麽一層關係,他去了那邊讀書,我們也能放心不是?」
聽完老太太這番話,裴聿川也不能不承認,的確如此。
孩子在外求學,自然是有熟人照看比沒有熟人更能讓家裏人放心。
於是他頷了頷首,道:「既然您這麽想了,那等過段時間,兒子便尋機會給杜先生送封信過去,將這件事提上一提,不過至於人家願不願意收下二郎,還要看人家的意思。」
「這個道理我自是懂的,還用你說?」
老太太嫌棄地看了眼兒子,隨即便站起身來,擺了擺手:「行了行了,那這件事就算是說定了,你剛迴來就進了宮,幾個孩子都惦記著你呢,你可別忘了去瞧瞧他們,尤其是二娘,她最近懂事多了,我瞧著都心疼。」
裴聿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兒子省的。」
深夜,依次看過幾個孩子迴來之後,裴聿川已經有些累了,簡單洗漱過後便躺在了床上,然而閉上眼睛便想到逐漸臨近的婚事,還有幾個孩子將來的教育問題,便不由有些頭大。
重新睜開眼,看著頭頂青色的幔帳,他深深地唿出一口氣,在心裏思索了半晌,已經大致有了計較,隻待過段時日慢慢安排,復閉上雙眼。
……
三個月後,安國公裴聿川大婚,宴請眾賓客,蕭清好不容易找了理由,纏著二哥蕭雍一塊兒出了宮,卻在看到裴老夫人身邊那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時傻了眼。
——那,那人不是阿菀嗎?
她怎麽會在安國公府,還在裴老夫人身邊,裴家這些人為何同她如此熟稔?就像是……
就像是她經常過來似的……
帶著這個疑問,蕭清幾乎整場婚禮都有些魂不守舍,好在在祝賀的時候沒出什麽岔子,還藉機同楊菀之說了幾句話,等到最後,手下人終於打聽來了他想知道的消息。
——安國公的新任續弦夫人,居然就是阿菀的親生娘親!
這個消息帶給蕭清的震驚程度絲毫不亞於冬天打在頭頂的悶雷,劈得他灰頭土臉,百思不得其解。
若是他沒記錯的話,阿菀現在不應當在寧州嗎?至於她的阿娘,似乎在她小時候便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
可現在究竟是什麽情況,為什麽他重生一迴,出現了這麽多與記憶中不相符的事?
他不禁疑惑起來,怎麽想都想不通。
然而十年時光匆匆而過,這個謎團不禁沒有被解開,反而愈發大了。
第104章 104
104/文:吃梨
十年時光入白駒過隙, 匆匆而過。
當初的幾個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饒是裴聿川與杜懷月, 都較之十年前有了不少的變化。
這一日, 天剛蒙蒙亮,安國公府上下就動了起來,不是為了旁的, 而是他們府裏的大小姐裴靜柔今日要同她的相公陸策帶著孩子迴娘家, 自從前幾年陸策被皇帝派往西南一帶任職,裴靜柔也隨著一道過去, 已經許久沒有同家人見過麵了,平日裏隻能依靠書信聯繫, 雙方都思念對方得緊。
這不好不容易等到陸策迴京述職的時候, 提前許久就跟家裏人通了氣, 告知預計到達的時間, 這也是為何安國公府今兒一大早就忙活起來的原因。
東山碼頭, 這個傾注了盛京許多悲歡離合的地方, 今日還是如同往常一般熱鬧喧囂,一艘客船緩緩駛進碼頭,二樓的圍欄處, 一位相貌溫婉秀美的年輕婦人正站在這裏往碼頭處眺望,正是離京數年的裴靜柔,她身側那位雖然相貌尋常, 卻身量頗高, 帶著一身書卷氣的男子, 正是她的相公陸策。
裴聿川也沒想到他一口氣問了這麽多問題,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從哪兒開始迴答了,愣了一會兒,才從頭開始一個一個地迴答。
待到君臣二人聊得差不多,天色也不早了,皇帝幹脆留了裴聿川在宮裏用飯,好好說了會兒話。
裴聿川迴到國公府之後,老太太早就在院裏等著了,談得不外乎是他在寧州的見聞,以及杜家人在當地的風評等等。
他一一作答,老太太一邊聽一邊點頭。
裴聿川不由得問道:「您問這個做什麽?」
老太太這才道:「前些日子,你不在家,二郎書院的山長上門來拜訪我。」
「嗯?是何事?」裴聿川端起茶喝了一口,聞言不由得詫異,放下茶盞問道。
「山長同我說,咱們二郎在讀書這方麵上天分頗佳,現在他還能教,再過段時日,等他學得越多越深,恐怕就教不了了,提議我們將二郎送到大儒身邊去,才能將他教得更好。」
老太太說著,嘴角不自覺地便帶出些驕傲和自豪來。
裴聿川挑了挑眉:「那您方才問起杜先生的書院的意思是……」
「山長推薦的幾位大儒裏麵,就有你的未來老丈人。」老太太不滿地瞪了他一眼,心道這倒黴兒子,分明聽懂了,還要她自己說,當真是無趣。
裴聿川聽罷,這才點點頭,「兒子明白了,您的意思也是如此嗎?」
「是。」老太太先是應了一聲,隨即便嘆了口氣,道:「山長推薦的那個幾個大儒和書院,一個賽一個地遠,距離盛京都十萬八千裏的,我不想耽誤了二郎讀書的天分,可又不放心他年紀這麽小就要千裏迢迢地外出求學,不過若是去了杜家的書院那又不同了,你跟杜娘子成婚之後,杜先生便算是二郎的外祖父,有這麽一層關係,他去了那邊讀書,我們也能放心不是?」
聽完老太太這番話,裴聿川也不能不承認,的確如此。
孩子在外求學,自然是有熟人照看比沒有熟人更能讓家裏人放心。
於是他頷了頷首,道:「既然您這麽想了,那等過段時間,兒子便尋機會給杜先生送封信過去,將這件事提上一提,不過至於人家願不願意收下二郎,還要看人家的意思。」
「這個道理我自是懂的,還用你說?」
老太太嫌棄地看了眼兒子,隨即便站起身來,擺了擺手:「行了行了,那這件事就算是說定了,你剛迴來就進了宮,幾個孩子都惦記著你呢,你可別忘了去瞧瞧他們,尤其是二娘,她最近懂事多了,我瞧著都心疼。」
裴聿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兒子省的。」
深夜,依次看過幾個孩子迴來之後,裴聿川已經有些累了,簡單洗漱過後便躺在了床上,然而閉上眼睛便想到逐漸臨近的婚事,還有幾個孩子將來的教育問題,便不由有些頭大。
重新睜開眼,看著頭頂青色的幔帳,他深深地唿出一口氣,在心裏思索了半晌,已經大致有了計較,隻待過段時日慢慢安排,復閉上雙眼。
……
三個月後,安國公裴聿川大婚,宴請眾賓客,蕭清好不容易找了理由,纏著二哥蕭雍一塊兒出了宮,卻在看到裴老夫人身邊那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時傻了眼。
——那,那人不是阿菀嗎?
她怎麽會在安國公府,還在裴老夫人身邊,裴家這些人為何同她如此熟稔?就像是……
就像是她經常過來似的……
帶著這個疑問,蕭清幾乎整場婚禮都有些魂不守舍,好在在祝賀的時候沒出什麽岔子,還藉機同楊菀之說了幾句話,等到最後,手下人終於打聽來了他想知道的消息。
——安國公的新任續弦夫人,居然就是阿菀的親生娘親!
這個消息帶給蕭清的震驚程度絲毫不亞於冬天打在頭頂的悶雷,劈得他灰頭土臉,百思不得其解。
若是他沒記錯的話,阿菀現在不應當在寧州嗎?至於她的阿娘,似乎在她小時候便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
可現在究竟是什麽情況,為什麽他重生一迴,出現了這麽多與記憶中不相符的事?
他不禁疑惑起來,怎麽想都想不通。
然而十年時光匆匆而過,這個謎團不禁沒有被解開,反而愈發大了。
第104章 104
104/文:吃梨
十年時光入白駒過隙, 匆匆而過。
當初的幾個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饒是裴聿川與杜懷月, 都較之十年前有了不少的變化。
這一日, 天剛蒙蒙亮,安國公府上下就動了起來,不是為了旁的, 而是他們府裏的大小姐裴靜柔今日要同她的相公陸策帶著孩子迴娘家, 自從前幾年陸策被皇帝派往西南一帶任職,裴靜柔也隨著一道過去, 已經許久沒有同家人見過麵了,平日裏隻能依靠書信聯繫, 雙方都思念對方得緊。
這不好不容易等到陸策迴京述職的時候, 提前許久就跟家裏人通了氣, 告知預計到達的時間, 這也是為何安國公府今兒一大早就忙活起來的原因。
東山碼頭, 這個傾注了盛京許多悲歡離合的地方, 今日還是如同往常一般熱鬧喧囂,一艘客船緩緩駛進碼頭,二樓的圍欄處, 一位相貌溫婉秀美的年輕婦人正站在這裏往碼頭處眺望,正是離京數年的裴靜柔,她身側那位雖然相貌尋常, 卻身量頗高, 帶著一身書卷氣的男子, 正是她的相公陸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