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她當真心疼自家世子的話,就更不應該說那樣的話,若是裴守靜將那些話聽在心裏,對自己這個當爹的能沒有意見嗎?長此以往,父子之間難免生了嫌隙,關係就更差了,父子關係不好,難不成對裴守靜就好了?
自己隻不過是這次偶然間才發現,但在自己沒有發現的時候,李氏又說過多少次呢?
很顯然,皇帝也是這麽想的,他猛地一拍桌子,「不用懷疑了,這人肯定有問題!」
皇帝好不容易忍到他說完,胸中已經是怒火中燒,氣得不行了。
裴聿川替他倒了杯茶,推過去,平靜地道:「陛下,您消消氣。」
畢竟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不是?
皇帝端起茶盞一飲而盡,但還是生氣,當即就點了個小內侍,吩咐道:「去一趟平陽宮,將太後身邊的容姑姑請過來。」
小內侍趕忙應下。
「容姑姑是母後的左膀右臂,對當年的人應當都還有印象,你有什麽想問的。等她來了盡管問便是。」
「多謝陛下。」
在等著人來的這段時間裏,見裴聿川一直擰著眉頭不說話,似是在思索什麽,皇帝不由得開口問道:「想什麽呢?」
裴聿川被他打斷了思路,斟酌了片刻,才道:「臣是在想,阿素當年身體康健,連馬球都打得極好,小病也都沒怎麽生過,卻在生產的時候……」
「若是身邊的侍女有問題,是否難產和產後大出血,也存在疑點?」
皇帝聽完,下意識皺起了眉頭,剛想說不可能,當年妹妹生產的時候,他幾乎把整個太醫院的人都派了出去,主治之人更是家學淵源,專攻婦科的童太醫,不可能會有問題。
但下一刻,他像是想起了什麽,猛地抬頭跟裴聿川對視了一眼。
「童太醫在三年前沒了!」
裴聿川也在方才想起了這件事,目光沉凝,眉宇之間遍布氤氳,「是,正是在三年前,得了急病沒的。」
本來,原主對這個太醫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隻不過這位童太醫因為擅長婦人病,在盛京城中達官貴人的家眷之中頗有盛名,故而他死的時候,裴老夫人也忍不住跟兒子念叨了幾迴,這件事才被原主記住了。
殿內陡然安靜了下來。
在長達半刻鍾的思索與沉默中,裴聿川清晰地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若是童太醫沒有死,自己的推測不一定能站得住腳,但這人死了,反倒顯得這件事的確有可能另有蹊蹺,一個出身醫藥世家,家學淵源的太醫,竟然是因為急病死的?
「奴婢見過陛下,見過安國公。」
不等他思索出什麽來,蔣太後宮中的容姑姑便過來了。
皇帝命她起身,緊接著便問道:「容姑姑,當年阿素出嫁時,身邊那些伺候的人,你還有沒有印象?」
「迴陛下的話,奴婢應當都還記得。」
容姑姑沒想到皇帝把自己叫過來竟是為了問這個,但她記性好,凡是經過她手的宮人,都有印象,更何況是長樂長公主出嫁這樣的大事,挑選人手時更是慎之又慎,記得也更加牢靠些,因而聞言便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那個李氏,你可還記得?」
「李氏?」
容姑姑想了片刻,便記起來了,「記得,長樂殿下身邊隻有一個姓李的,她在宮中時叫做秋月,籍貫豐州,原本是尚食局的一個小宮女,後來因為性子穩妥,做事麻利,被薦到了平陽宮來,在平陽宮中待了約莫兩年,太後娘娘看她不錯,便將她送到了長樂殿下身邊,後來殿下出嫁,她也在陪嫁之列。」
皇帝又問了幾句,也沒問出什麽明顯不對勁的地方,幹脆讓裴聿川接著問。
裴聿川沒有問別的,隻是客氣地詢問:「不知姑姑什麽時候能出宮,可否隨我迴國公府一趟,見見那個李氏,確認一番她的身份?」
容姑姑是宮裏的老人了,早在皇帝問起此人的時候,便敏銳地意識到,這裏麵恐怕出了問題,此時聽到安國公的話,便點頭應道:「待奴婢迴去同太後娘娘請示一番,自可隨您出宮。」
……
容姑姑走後,君臣二人又沉默了一會兒,皇帝才拍了拍椅子扶手,沉聲道:「迴頭我給潘應淮交代一聲,龍驤衛的人你盡管用,秘密把這件事調查清楚,該怎麽做不用我說你也清楚。」
裴聿川點頭表示明白。
大魏如今還算是安穩,但若是大張旗鼓地調查前朝餘孽之事,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動盪。
就在他打算起身告辭之前,忽然想到一件事,便對皇帝道:「按照這些人的做法,專門在隱在暗處行事,您這邊也不可不防。」
皇帝一聽就笑了,「這宮裏總共都沒有幾個主子,想搞事也要看他們的本事。」
裴聿川聞言就嘆了口氣,提醒他:「四殿下。」
這三個字一出口,皇帝麵上的笑就凝固了一瞬,然後不說話了。
「不管怎麽說,那也是您的親兒子,您是不是許久都沒有關心過了?」
皇帝麵上飛快地閃過一絲不自然,強撐著說:「皇後賢德,有她照看著就行了,用不著我。」
他這話倒是實話,裴聿川想起原著中的劇情,心道章皇後的確是個好人,對那些並非自己親生的孩子也很關照,但人的精力總歸是有限的,章皇後身體不好,還有自己親生的兒子蕭雍,對四皇子蕭清難免有照顧不到的時候。
自己隻不過是這次偶然間才發現,但在自己沒有發現的時候,李氏又說過多少次呢?
很顯然,皇帝也是這麽想的,他猛地一拍桌子,「不用懷疑了,這人肯定有問題!」
皇帝好不容易忍到他說完,胸中已經是怒火中燒,氣得不行了。
裴聿川替他倒了杯茶,推過去,平靜地道:「陛下,您消消氣。」
畢竟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不是?
皇帝端起茶盞一飲而盡,但還是生氣,當即就點了個小內侍,吩咐道:「去一趟平陽宮,將太後身邊的容姑姑請過來。」
小內侍趕忙應下。
「容姑姑是母後的左膀右臂,對當年的人應當都還有印象,你有什麽想問的。等她來了盡管問便是。」
「多謝陛下。」
在等著人來的這段時間裏,見裴聿川一直擰著眉頭不說話,似是在思索什麽,皇帝不由得開口問道:「想什麽呢?」
裴聿川被他打斷了思路,斟酌了片刻,才道:「臣是在想,阿素當年身體康健,連馬球都打得極好,小病也都沒怎麽生過,卻在生產的時候……」
「若是身邊的侍女有問題,是否難產和產後大出血,也存在疑點?」
皇帝聽完,下意識皺起了眉頭,剛想說不可能,當年妹妹生產的時候,他幾乎把整個太醫院的人都派了出去,主治之人更是家學淵源,專攻婦科的童太醫,不可能會有問題。
但下一刻,他像是想起了什麽,猛地抬頭跟裴聿川對視了一眼。
「童太醫在三年前沒了!」
裴聿川也在方才想起了這件事,目光沉凝,眉宇之間遍布氤氳,「是,正是在三年前,得了急病沒的。」
本來,原主對這個太醫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隻不過這位童太醫因為擅長婦人病,在盛京城中達官貴人的家眷之中頗有盛名,故而他死的時候,裴老夫人也忍不住跟兒子念叨了幾迴,這件事才被原主記住了。
殿內陡然安靜了下來。
在長達半刻鍾的思索與沉默中,裴聿川清晰地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若是童太醫沒有死,自己的推測不一定能站得住腳,但這人死了,反倒顯得這件事的確有可能另有蹊蹺,一個出身醫藥世家,家學淵源的太醫,竟然是因為急病死的?
「奴婢見過陛下,見過安國公。」
不等他思索出什麽來,蔣太後宮中的容姑姑便過來了。
皇帝命她起身,緊接著便問道:「容姑姑,當年阿素出嫁時,身邊那些伺候的人,你還有沒有印象?」
「迴陛下的話,奴婢應當都還記得。」
容姑姑沒想到皇帝把自己叫過來竟是為了問這個,但她記性好,凡是經過她手的宮人,都有印象,更何況是長樂長公主出嫁這樣的大事,挑選人手時更是慎之又慎,記得也更加牢靠些,因而聞言便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
「那個李氏,你可還記得?」
「李氏?」
容姑姑想了片刻,便記起來了,「記得,長樂殿下身邊隻有一個姓李的,她在宮中時叫做秋月,籍貫豐州,原本是尚食局的一個小宮女,後來因為性子穩妥,做事麻利,被薦到了平陽宮來,在平陽宮中待了約莫兩年,太後娘娘看她不錯,便將她送到了長樂殿下身邊,後來殿下出嫁,她也在陪嫁之列。」
皇帝又問了幾句,也沒問出什麽明顯不對勁的地方,幹脆讓裴聿川接著問。
裴聿川沒有問別的,隻是客氣地詢問:「不知姑姑什麽時候能出宮,可否隨我迴國公府一趟,見見那個李氏,確認一番她的身份?」
容姑姑是宮裏的老人了,早在皇帝問起此人的時候,便敏銳地意識到,這裏麵恐怕出了問題,此時聽到安國公的話,便點頭應道:「待奴婢迴去同太後娘娘請示一番,自可隨您出宮。」
……
容姑姑走後,君臣二人又沉默了一會兒,皇帝才拍了拍椅子扶手,沉聲道:「迴頭我給潘應淮交代一聲,龍驤衛的人你盡管用,秘密把這件事調查清楚,該怎麽做不用我說你也清楚。」
裴聿川點頭表示明白。
大魏如今還算是安穩,但若是大張旗鼓地調查前朝餘孽之事,反而會引起不必要的動盪。
就在他打算起身告辭之前,忽然想到一件事,便對皇帝道:「按照這些人的做法,專門在隱在暗處行事,您這邊也不可不防。」
皇帝一聽就笑了,「這宮裏總共都沒有幾個主子,想搞事也要看他們的本事。」
裴聿川聞言就嘆了口氣,提醒他:「四殿下。」
這三個字一出口,皇帝麵上的笑就凝固了一瞬,然後不說話了。
「不管怎麽說,那也是您的親兒子,您是不是許久都沒有關心過了?」
皇帝麵上飛快地閃過一絲不自然,強撐著說:「皇後賢德,有她照看著就行了,用不著我。」
他這話倒是實話,裴聿川想起原著中的劇情,心道章皇後的確是個好人,對那些並非自己親生的孩子也很關照,但人的精力總歸是有限的,章皇後身體不好,還有自己親生的兒子蕭雍,對四皇子蕭清難免有照顧不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