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雖是皇帝的東西,卻無人搶奪。
周行留給沈辜的遺言隻有這三句話,兩句都是抱怨,最後一句,把沈辜推向一條來此之前,她便已抉擇好的道路。
......
朕不願當皇帝,兒時父皇母後都答應過,待朕及冠,散朕銀錢,叫朕做閑雲野鶴。
爹娘騙我,天下都不信我不願做皇帝。我真的不想做,為何治理天下這麽難,好多摺子上來,都說天災害死了多少人。我撥款去救,都救不活。死了很多人,我見過,我下去見過。每每閱此類折,我總是落淚。
若你還活著,肯定會說我是個蠢貨,勞什子君子,都是虛言。
是啊,我真蠢,天下怎麽會被我治成這樣,怎麽會呢。倘若,我故去後能見你,我定會對你說聲,辛苦。
落款,癡人周照侹。
沈辜捏緊這張薄紙,周照侹,你很會拿捏臣心。
你說的沒錯,我很辛苦。
所以再替你守一輩子江山,等死了,我見到你,我可能會打你。
或許,我也能對你道一聲,辛苦。
第17章 吾家少年初長成
「撫安,可看過了?」
遲恕庸穿過一條船,站定在沈辜身後。
「是的,先生。」她低著頭,慢慢把紙張捋平。
「我這故人,雖高居明堂,心性卻方正,有時更似個孩童。」
「是嗎,先生。」
沈辜闔起木盒,還給遲恕庸,便抱著腿,坐在船上,過眼皆是深綠色的湖水,裏間倒映著刀片似的削薄高山。
她這幅落落寡合的神情,從出京後便維持至此,遲恕庸疑心她是見到觸手的滔天富貴,卻又無能握住,故而不舍難過。
這幅模樣,也確實與諸多無力卻想要很多的人相似。
他微微皺緊眉頭,如若真是這樣,那是否接受沈辜,真是有待考量了。
遲恕庸敲敲木盒,發出清脆的篤篤聲,這聲音將沈辜從遙遠的地界喚迴人間。
「撫安,你可識得沈將軍?」
沈將軍...沈辜睫毛微顫,她神色不明地問道:「先生,我曾看過《成豐年百官總錄》,沈將軍在武官錄第一頁。」
百官總錄,遲恕庸停頓了下,迴想後也記起來,隻是思及其中對鎮國將軍的描述,他眼中閃過不虞。
「這位將軍想必是當朝以來,第一位上冊,卻無名無字的人了。」沈辜低聲笑笑,「是以學生對此印象尤深。可成豐帝似對此人情誼頗深,便一時困惑,故在此思索不得,滿心惶然。」
竟因此小事而神思不屬。
遲恕庸垂眸,巧見沈辜後頸的衣領起了許多褶皺,便伸指扯了扯。
「多謝先生。」沈辜扭頭,抬眼看向他,咧嘴一笑。
行船而過的水光,粼粼地在她臉龐上晃動,過分瘦削而顯得寡義的一張稚嫩臉龐,也變得純真起來。
那雙尤其出彩的明眸,倒映著山河色,一派澄空幹淨。
十一歲的學生,如此無辜地望著自己...他先前的幾番懷疑,此時好似都蒼白了,尤其是顯得自己心思惡毒,遲恕庸心神搖動片刻,終主動把疑火按滅。
「先生,我們現在去哪兒?」
沈辜跳蹬起身,拍了拍屁股,麵露好奇。
此般少年,遲恕庸猶豫了,他真要把其納入疑雲詭譎的朝堂紛爭之中嗎?
這幾月來的觀望,都讓他想到,沈辜若是鮮衣怒馬於江湖,或是更快活肆意、也是更合適的一生。
何必把個孩子拖進泥沼裏,不然又與那些奸惡之臣有何區別。
「撫安,我私心要去沈將軍墓上,你,可要跟隨?」
遲恕庸側過頭,他日後定會後悔的,但他寧做惡人,也不想大庚朝此後姓李。
「先生去哪,我便跟到哪裏。」
沈辜看起來快活極了,她真像個小少年,成日隻知道樂趣,先生別有深意的言辭,到她這裏就是遊山玩水的邀請。
「好。」遲恕庸撫撫她的額發,清俊的眉眼更添深沉。
於是,兩人歷經四個時辰水路後,終於到達從劍關與薈洸關的交界地帶。
沈辜被安葬在此,是當朝李右丞親自選的地方。
他不為人知的新府也在此。
沈辜把周行的遺言燒給了自己,她燒完後,蹲下身捏起和濕土混合在一起的灰燼,指尖下落劃了劃,激起寒灰裏的半星活火。
遲恕庸提醒她小心,被其狡黠的笑給推迴去。
他還以為沈辜在頑皮。
火燎指尖,有一瞬的灼痛,沈辜埋頭嗅了嗅指頭,有股焦味,連帶潮濕的土汽,掌心的血口也再次滲出血腥,她仗著背對遲恕庸,張狂地無聲大笑。
笑得兩肩抖顫,她倏然捧腹而起,折身,明媚地對遲恕庸說:「先生,我欲得誌廟堂,可有捷徑嗎?」
她的想法與遲恕庸其實是不謀而合的,他正想要誘其存誌,卻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了目的。
其巧合之妙詭,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孩子是在曲意逢迎。
可不會的,她才十一歲。
「撫安,」遲恕庸溫和地看著她,「你的仕途,是忠天子,還是忠金銀?」
天子,她想忠的天子都死了。
金銀厚祿,倒是可以考慮,但想得到,卻也容易。
所以,沈辜聰明地不做選擇,她另闢蹊徑:「先生,我難道不可忠於您嗎?」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周行留給沈辜的遺言隻有這三句話,兩句都是抱怨,最後一句,把沈辜推向一條來此之前,她便已抉擇好的道路。
......
朕不願當皇帝,兒時父皇母後都答應過,待朕及冠,散朕銀錢,叫朕做閑雲野鶴。
爹娘騙我,天下都不信我不願做皇帝。我真的不想做,為何治理天下這麽難,好多摺子上來,都說天災害死了多少人。我撥款去救,都救不活。死了很多人,我見過,我下去見過。每每閱此類折,我總是落淚。
若你還活著,肯定會說我是個蠢貨,勞什子君子,都是虛言。
是啊,我真蠢,天下怎麽會被我治成這樣,怎麽會呢。倘若,我故去後能見你,我定會對你說聲,辛苦。
落款,癡人周照侹。
沈辜捏緊這張薄紙,周照侹,你很會拿捏臣心。
你說的沒錯,我很辛苦。
所以再替你守一輩子江山,等死了,我見到你,我可能會打你。
或許,我也能對你道一聲,辛苦。
第17章 吾家少年初長成
「撫安,可看過了?」
遲恕庸穿過一條船,站定在沈辜身後。
「是的,先生。」她低著頭,慢慢把紙張捋平。
「我這故人,雖高居明堂,心性卻方正,有時更似個孩童。」
「是嗎,先生。」
沈辜闔起木盒,還給遲恕庸,便抱著腿,坐在船上,過眼皆是深綠色的湖水,裏間倒映著刀片似的削薄高山。
她這幅落落寡合的神情,從出京後便維持至此,遲恕庸疑心她是見到觸手的滔天富貴,卻又無能握住,故而不舍難過。
這幅模樣,也確實與諸多無力卻想要很多的人相似。
他微微皺緊眉頭,如若真是這樣,那是否接受沈辜,真是有待考量了。
遲恕庸敲敲木盒,發出清脆的篤篤聲,這聲音將沈辜從遙遠的地界喚迴人間。
「撫安,你可識得沈將軍?」
沈將軍...沈辜睫毛微顫,她神色不明地問道:「先生,我曾看過《成豐年百官總錄》,沈將軍在武官錄第一頁。」
百官總錄,遲恕庸停頓了下,迴想後也記起來,隻是思及其中對鎮國將軍的描述,他眼中閃過不虞。
「這位將軍想必是當朝以來,第一位上冊,卻無名無字的人了。」沈辜低聲笑笑,「是以學生對此印象尤深。可成豐帝似對此人情誼頗深,便一時困惑,故在此思索不得,滿心惶然。」
竟因此小事而神思不屬。
遲恕庸垂眸,巧見沈辜後頸的衣領起了許多褶皺,便伸指扯了扯。
「多謝先生。」沈辜扭頭,抬眼看向他,咧嘴一笑。
行船而過的水光,粼粼地在她臉龐上晃動,過分瘦削而顯得寡義的一張稚嫩臉龐,也變得純真起來。
那雙尤其出彩的明眸,倒映著山河色,一派澄空幹淨。
十一歲的學生,如此無辜地望著自己...他先前的幾番懷疑,此時好似都蒼白了,尤其是顯得自己心思惡毒,遲恕庸心神搖動片刻,終主動把疑火按滅。
「先生,我們現在去哪兒?」
沈辜跳蹬起身,拍了拍屁股,麵露好奇。
此般少年,遲恕庸猶豫了,他真要把其納入疑雲詭譎的朝堂紛爭之中嗎?
這幾月來的觀望,都讓他想到,沈辜若是鮮衣怒馬於江湖,或是更快活肆意、也是更合適的一生。
何必把個孩子拖進泥沼裏,不然又與那些奸惡之臣有何區別。
「撫安,我私心要去沈將軍墓上,你,可要跟隨?」
遲恕庸側過頭,他日後定會後悔的,但他寧做惡人,也不想大庚朝此後姓李。
「先生去哪,我便跟到哪裏。」
沈辜看起來快活極了,她真像個小少年,成日隻知道樂趣,先生別有深意的言辭,到她這裏就是遊山玩水的邀請。
「好。」遲恕庸撫撫她的額發,清俊的眉眼更添深沉。
於是,兩人歷經四個時辰水路後,終於到達從劍關與薈洸關的交界地帶。
沈辜被安葬在此,是當朝李右丞親自選的地方。
他不為人知的新府也在此。
沈辜把周行的遺言燒給了自己,她燒完後,蹲下身捏起和濕土混合在一起的灰燼,指尖下落劃了劃,激起寒灰裏的半星活火。
遲恕庸提醒她小心,被其狡黠的笑給推迴去。
他還以為沈辜在頑皮。
火燎指尖,有一瞬的灼痛,沈辜埋頭嗅了嗅指頭,有股焦味,連帶潮濕的土汽,掌心的血口也再次滲出血腥,她仗著背對遲恕庸,張狂地無聲大笑。
笑得兩肩抖顫,她倏然捧腹而起,折身,明媚地對遲恕庸說:「先生,我欲得誌廟堂,可有捷徑嗎?」
她的想法與遲恕庸其實是不謀而合的,他正想要誘其存誌,卻不費吹灰之力就達到了目的。
其巧合之妙詭,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孩子是在曲意逢迎。
可不會的,她才十一歲。
「撫安,」遲恕庸溫和地看著她,「你的仕途,是忠天子,還是忠金銀?」
天子,她想忠的天子都死了。
金銀厚祿,倒是可以考慮,但想得到,卻也容易。
所以,沈辜聰明地不做選擇,她另闢蹊徑:「先生,我難道不可忠於您嗎?」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