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沒辦法的說法了,真讓茉雅奇嫁入鈕祜祿氏,就是害了茉雅奇,而她實際上的私心也如上麵所說的那樣……十分慚愧,但這點她承認。
「就按你說的來吧。」康熙眼神溫和,並不介意她說的理由,這是額娘對女兒的感情,有私心很正常,若是沒有私心又哪來的真情流露。
「既然這樣,那茉雅奇的額駙就定為博勇吧。」博啟的嫡長子身體羸弱,一看就不是長壽之相,讓茉雅奇嫁給嫡次子博勇就很合適了,將來家業肯定是交給一個身體康健的子嗣,身子太弱就很難成事了。
「那好,朕改日就下聖旨,茉雅奇是許了烏雅博勇,佛拉娜就許了太子側妃的侄子吧。」
康熙眼神精明,上上下下將事情算的極為透徹,佛拉娜留京不去撫蒙,自然是有他的用意在的,以往太子念著給烏拉那拉氏一份底氣,現在這份底氣可以換一個家族了,就讓董鄂氏來吧。
作者有話說:
又來遲了,不過這篇文到了收尾的時候,所以有些卡,抱歉啦~
第138章
康熙五十年年中, 聖上下達聖旨——
十公主冊封為和碩溫恪公主,賜婚於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
十一公主冊封為和碩純禧公主,賜婚於散秩大臣、一等侍衛烏雅博啟嫡次子烏雅博勇;
太子長女冊封為和碩格格, 賜婚於禮部尚書董鄂席爾達長孫。
皆擇良辰吉日成婚。
此三則聖旨一下, 朝廷後宮當真是熱鬧極了,後宮熱鬧的自然是兩位公主下嫁一事, 同時永和宮出來的公主,一個遠嫁蒙古, 一個則是直接嫁到京城人氏, 還是皇後的母家, 這難道不是皇後對和碩純禧公主的庇護嗎, 到底是從小養到大的女兒,是視若親女的存在, 自是捨不得讓其遠去撫蒙。
也不知敏嬪如若在世,會不會後悔自己沒能討得皇後歡心、將女兒養在皇後膝下了,當初敏嬪生下孩子時, 溫禧貴妃都還沒有難產離世, 誰先誰後有機會將女兒養在皇後身下已經很是明顯了,也不知敏嬪如何將機會丟失的,不過這種事後悔也沒用, 世上最難買到的便是後悔藥。
且敏嬪也已經不在了,後妃們是一麵嘲笑一麵覺得世事無常了, 皇上不出入後宮, 她們也隻有這些事可以談論了, 到底誰都沒有想到當初那個烏雅貴人如今會是中宮皇後, 真的是誰都沒有想到, 且最後登基的還是皇後所出的太子爺, 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上天也太偏愛烏雅氏了,出了太子爺還不夠,連空了數十年的皇後之位也會落到她頭上。
倘若一個人與自己差距不大時,是爭口氣的事,倘若一個人剛好越到自己頭上來時,是心有不甘的事,倘若一個人是自己無論如何都涉及不到的高度時,剩下的就是仰望那個人的事了。
世人皆如此,後妃們已經生不起要和皇後一拚的念頭了,剩下的就是說起皇後曾經居住的永和宮裏出的兩個公主,最後的結局那才叫天差地別啊,誰都清楚烏雅氏是下一任皇帝母家,但是唯有和碩純禧公主是真正入了皇後娘家的,這般事實屬世事無常了。
誰都認為,若是和碩溫恪公主養在皇後身下,現在絕對能留在京師被皇家視若珍寶對待,畢竟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了——和碩溫恪公主的同母兄長十三阿哥胤祥,皇後現在就是將十三阿哥視作親子,那永和宮三個親生的阿哥也將十三阿哥當成親生的兄弟。
和碩純禧公主原本就不屬於永和宮的一份子,說到本質,這兩人的地位實際上還要來個對調的,畢竟和碩純禧公主即便生母為貴妃,但那都是逝世的宮妃,給不了自己女兒任何庇護,而和碩溫恪公主還是在永和宮出生的子嗣呢。
按宮裏人說的話,低位妃子所出的子嗣都是可以視作高位妃子親生的孩子,這是一種歸屬感,也是不放到明麵上的默契。
因而這最後的結果才讓人稱得上是一句世事無常啊。
而朝廷上關注兩位公主的婚事落定的臣子就沒多少了,大都關注和碩純禧公主最後嫁入烏雅氏,還有太子長女和碩格格嫁給太子側妃董鄂氏侄子一事,這烏雅氏是皇上妻族,能讓一個公主下嫁是皇上對烏雅氏的看重,勉強算得上合理,可是讓太子長女嫁進董鄂氏就是對董鄂氏太過看重了。
董鄂氏有一個太子側妃還不夠嗎,非得加上一個公主額駙。
朝廷上對此不是沒有意見的臣子,隻是皇上已經下了聖旨,且在皇子阿哥、公主格格的婚事上,他們這些臣子也插不了手,隻能惋惜的看著大格格下嫁董鄂氏。
皇上這是意欲何為?
不光如此,等到眾臣緩過氣後,皇上就將廉親王大阿哥弘旺的嫡福晉定為噶爾卡思多羅郡王阿保之女鄂勒特氏了,並且沒過一天就正式冊立大阿哥弘旺為廉親王世子。
眼看這廉親王世子之位都定下了,臣子們更是摸不著腦袋,不過也隻將這當成是時候到了的安排,畢竟廉親王嫡福晉沒有生下嫡阿哥,隻有一個嫡出格格養在膝下,將來繼承王府的世子就從長子開始考慮了,而弘旺看著是個孝順的,對底下弟弟妹妹足夠溫和善意,還是嫡福晉親自養大的,被封為世子是遲早的事。
而在這之後就是兩位公主的出嫁了。
長者優先,和碩溫恪公主先行嫁給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再然後是和碩純禧公主嫁與散秩大臣、一等侍衛烏雅博啟嫡次子烏雅博勇。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就按你說的來吧。」康熙眼神溫和,並不介意她說的理由,這是額娘對女兒的感情,有私心很正常,若是沒有私心又哪來的真情流露。
「既然這樣,那茉雅奇的額駙就定為博勇吧。」博啟的嫡長子身體羸弱,一看就不是長壽之相,讓茉雅奇嫁給嫡次子博勇就很合適了,將來家業肯定是交給一個身體康健的子嗣,身子太弱就很難成事了。
「那好,朕改日就下聖旨,茉雅奇是許了烏雅博勇,佛拉娜就許了太子側妃的侄子吧。」
康熙眼神精明,上上下下將事情算的極為透徹,佛拉娜留京不去撫蒙,自然是有他的用意在的,以往太子念著給烏拉那拉氏一份底氣,現在這份底氣可以換一個家族了,就讓董鄂氏來吧。
作者有話說:
又來遲了,不過這篇文到了收尾的時候,所以有些卡,抱歉啦~
第138章
康熙五十年年中, 聖上下達聖旨——
十公主冊封為和碩溫恪公主,賜婚於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
十一公主冊封為和碩純禧公主,賜婚於散秩大臣、一等侍衛烏雅博啟嫡次子烏雅博勇;
太子長女冊封為和碩格格, 賜婚於禮部尚書董鄂席爾達長孫。
皆擇良辰吉日成婚。
此三則聖旨一下, 朝廷後宮當真是熱鬧極了,後宮熱鬧的自然是兩位公主下嫁一事, 同時永和宮出來的公主,一個遠嫁蒙古, 一個則是直接嫁到京城人氏, 還是皇後的母家, 這難道不是皇後對和碩純禧公主的庇護嗎, 到底是從小養到大的女兒,是視若親女的存在, 自是捨不得讓其遠去撫蒙。
也不知敏嬪如若在世,會不會後悔自己沒能討得皇後歡心、將女兒養在皇後膝下了,當初敏嬪生下孩子時, 溫禧貴妃都還沒有難產離世, 誰先誰後有機會將女兒養在皇後身下已經很是明顯了,也不知敏嬪如何將機會丟失的,不過這種事後悔也沒用, 世上最難買到的便是後悔藥。
且敏嬪也已經不在了,後妃們是一麵嘲笑一麵覺得世事無常了, 皇上不出入後宮, 她們也隻有這些事可以談論了, 到底誰都沒有想到當初那個烏雅貴人如今會是中宮皇後, 真的是誰都沒有想到, 且最後登基的還是皇後所出的太子爺, 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上天也太偏愛烏雅氏了,出了太子爺還不夠,連空了數十年的皇後之位也會落到她頭上。
倘若一個人與自己差距不大時,是爭口氣的事,倘若一個人剛好越到自己頭上來時,是心有不甘的事,倘若一個人是自己無論如何都涉及不到的高度時,剩下的就是仰望那個人的事了。
世人皆如此,後妃們已經生不起要和皇後一拚的念頭了,剩下的就是說起皇後曾經居住的永和宮裏出的兩個公主,最後的結局那才叫天差地別啊,誰都清楚烏雅氏是下一任皇帝母家,但是唯有和碩純禧公主是真正入了皇後娘家的,這般事實屬世事無常了。
誰都認為,若是和碩溫恪公主養在皇後身下,現在絕對能留在京師被皇家視若珍寶對待,畢竟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了——和碩溫恪公主的同母兄長十三阿哥胤祥,皇後現在就是將十三阿哥視作親子,那永和宮三個親生的阿哥也將十三阿哥當成親生的兄弟。
和碩純禧公主原本就不屬於永和宮的一份子,說到本質,這兩人的地位實際上還要來個對調的,畢竟和碩純禧公主即便生母為貴妃,但那都是逝世的宮妃,給不了自己女兒任何庇護,而和碩溫恪公主還是在永和宮出生的子嗣呢。
按宮裏人說的話,低位妃子所出的子嗣都是可以視作高位妃子親生的孩子,這是一種歸屬感,也是不放到明麵上的默契。
因而這最後的結果才讓人稱得上是一句世事無常啊。
而朝廷上關注兩位公主的婚事落定的臣子就沒多少了,大都關注和碩純禧公主最後嫁入烏雅氏,還有太子長女和碩格格嫁給太子側妃董鄂氏侄子一事,這烏雅氏是皇上妻族,能讓一個公主下嫁是皇上對烏雅氏的看重,勉強算得上合理,可是讓太子長女嫁進董鄂氏就是對董鄂氏太過看重了。
董鄂氏有一個太子側妃還不夠嗎,非得加上一個公主額駙。
朝廷上對此不是沒有意見的臣子,隻是皇上已經下了聖旨,且在皇子阿哥、公主格格的婚事上,他們這些臣子也插不了手,隻能惋惜的看著大格格下嫁董鄂氏。
皇上這是意欲何為?
不光如此,等到眾臣緩過氣後,皇上就將廉親王大阿哥弘旺的嫡福晉定為噶爾卡思多羅郡王阿保之女鄂勒特氏了,並且沒過一天就正式冊立大阿哥弘旺為廉親王世子。
眼看這廉親王世子之位都定下了,臣子們更是摸不著腦袋,不過也隻將這當成是時候到了的安排,畢竟廉親王嫡福晉沒有生下嫡阿哥,隻有一個嫡出格格養在膝下,將來繼承王府的世子就從長子開始考慮了,而弘旺看著是個孝順的,對底下弟弟妹妹足夠溫和善意,還是嫡福晉親自養大的,被封為世子是遲早的事。
而在這之後就是兩位公主的出嫁了。
長者優先,和碩溫恪公主先行嫁給博爾濟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倉津,再然後是和碩純禧公主嫁與散秩大臣、一等侍衛烏雅博啟嫡次子烏雅博勇。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