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氏是那種對外物很少心動的妃子,但在自己孩子身上總會顯示出一種獨特的母性,恨不得所有好東西都給了三阿哥,在三阿哥意圖爭位時,默默為三阿哥提供一些情感及人脈上的支持。
因而在三阿哥沒有得到太子位時,她為了自己兒子的想法,不會這麽快找上她的,要真打算找她,便是將自己臉麵放置不理了,還哪會靜靜坐在一邊聲都不吭一下。
顯然是有目的留下來了。
她就等著吧,反正主動權在她手上,馬佳氏一看就是有求於她。
想罷,芷嫣微笑著聽各宮妃子對她的吹捧,沒法子,她要是連場麵活都不做做,指不定旁人還以為她低調過頭是有什麽大事要幹呢。
一些新人看了兩眼皇貴妃,心裏的欽佩和嫉恨同時交雜,人是多麵性的存在,她們既是覺得一個未經大選進宮的妃子能被皇上看中冊封為皇貴妃,不可謂不厲害,但是皇貴妃所出的四阿哥被皇上認定為太子爺,又讓她們忍不住心裏酸極了,皇貴妃就是一輩子享福的命。
種種情緒交雜,最終還是化為了認命,和佩服。
皇貴妃地位過高已經讓她們起不了窺探的心思了,其他妃子大概也是這個想法吧。
宜妃默默將自己的存在感往下調,她雖有兩個兒子,但是兩個兒子都是中規中矩的人物,不會有被皇上看中為繼承人的可能,且烏雅氏今非昔比,她不可能理直氣壯與她對話,而榮妃更是一句話都不說,讓她想找個機會攀附皇貴妃都不可能。
哎,她這會兒還真懷念惠妃這人了,但是惠妃已經被皇上禁足了,要如何出來恭維皇貴妃?還是算了。
宮中有了皇太子,就相當於將成了皇上一脈相傳的嫡係,連帶著四阿哥之後的阿哥都是正兒八經的皇上孫子,等四阿哥即位後,旁的阿哥都成了宗親,不再是皇子皇孫了,這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吧。
宜妃這會兒的心情複雜之極,她當然是羨慕烏雅氏能走到最後的位置的,這可是中宮元後都無法達到的地位,就算赫舍裏氏成了皇上元後,又生下了嫡子,但嫡子照樣被皇上廢了,隨之而來的是她們這些根本上不得台麵的包衣宮女上位。
烏雅氏確確實實是包衣出身,又是大清朝第一個包衣出身就坐到皇貴妃位置上的妃子,但是這一點都不妨礙皇上想立四阿哥為太子爺。
宜妃心裏麵其實是有一點詭異的高興的,為烏雅氏也為她自己。
瞧瞧啊,這宮裏起初有多少出身尊貴的妃子,尊貴如元後赫舍裏氏,高傲如繼後鈕祜祿氏,張揚如皇上表妹佟佳氏,還有緊接而來的元後親妹平嬪小赫舍裏氏、繼後親妹溫禧貴妃小鈕祜祿氏、皇上的第二個表妹貴人小佟佳氏,哪個不是出身極好的,都是一入宮就越在進宮時隻當上宮女的她和烏雅氏等人頭上。
可到頭來,什麽都成了一場空,她是宮中宜妃,烏雅氏成了宮中的皇貴妃,一國副後。
那些起初相爭的貴女,一個個不是先行離世,就是熬不過她們眼中出身低劣的包衣宮女,就連最後,當上太後的人也隻會是烏雅氏,這多有意思啊。
宜妃在知道皇上欲立四阿哥的那一瞬間眼角就起了淚,除了感慨烏雅氏的能耐,就是笑得直不起腰來。
你說說人的命運怎麽那麽奇妙,她早年熬得辛苦,皇上寵愛她,但是元後拚命壓製她們這些地位低微的庶妃妃位,直至元後死後,她們才喘得過氣來,繼後鈕祜祿氏寬容大方,隨便就讓她們升位了,實際上還不是她們沒有資格入她眼,一個鈕祜祿世家的貴女啊,自然有瞧不起她們的資本。
現在、現在啊,竟真讓烏雅氏走出一條通天道了,即便早期皇上身邊有那麽多出身極好的妃子,始終都熬不過她們這些出身卑劣的妃子。
宜妃心裏湧上的不知是心酸還是消氣的滋味,總而言之挺複雜的,她隻知道她總算不再介懷當初幾位高位看待她的眼色隻是當她是以色事人者了。
出身低劣又如何,笑到最後的人生贏家還不是她們這些包衣妃子,繼承江山正統血脈的還不是烏雅氏所出的四阿哥,她且等著四阿哥繼承皇位的那天了。
迴想起當初她對烏雅氏起的敵意,宜妃搖了搖頭,其實也就那麽一迴事,烏雅氏又不會害她,那個時候她隻是純粹想霸占皇上寵愛了,但仔細想想,皇上的寵愛也就那麽一迴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她承認她起初的身份,但是以色坐到這個位置,她什麽都不後悔了。
走到最後才看到最美的風景,這話她是相信的。
芷嫣打量幾個高位妃子,其實也沒怎麽感覺到胤禛要被封為皇太子的變化,當初她被皇上封為皇貴妃也是有這麽多人過來的,戲碼一個接著一個在永和宮上演,就是不缺恭維的人。
當然要讓她來說,她隻盼著永和宮繼續上演這種場麵,能被人恭維還是一門本事了,若是門庭冷落,便是一個不好的兆頭了。
因而芷嫣還是挺有耐心等著這些人散開的,此後就是獨獨對上榮妃馬佳氏這人了。
「妾身給娘娘請安。」待人群散開後,榮妃神色沉穩再次行禮。
「起來吧,同你多年姐妹,本宮不需要你跟本宮客氣。」前一個她們幾個還為子嗣爭儲一事鬧得不對頭,榮妃倒是不必在她麵前刻意對她尊敬。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因而在三阿哥沒有得到太子位時,她為了自己兒子的想法,不會這麽快找上她的,要真打算找她,便是將自己臉麵放置不理了,還哪會靜靜坐在一邊聲都不吭一下。
顯然是有目的留下來了。
她就等著吧,反正主動權在她手上,馬佳氏一看就是有求於她。
想罷,芷嫣微笑著聽各宮妃子對她的吹捧,沒法子,她要是連場麵活都不做做,指不定旁人還以為她低調過頭是有什麽大事要幹呢。
一些新人看了兩眼皇貴妃,心裏的欽佩和嫉恨同時交雜,人是多麵性的存在,她們既是覺得一個未經大選進宮的妃子能被皇上看中冊封為皇貴妃,不可謂不厲害,但是皇貴妃所出的四阿哥被皇上認定為太子爺,又讓她們忍不住心裏酸極了,皇貴妃就是一輩子享福的命。
種種情緒交雜,最終還是化為了認命,和佩服。
皇貴妃地位過高已經讓她們起不了窺探的心思了,其他妃子大概也是這個想法吧。
宜妃默默將自己的存在感往下調,她雖有兩個兒子,但是兩個兒子都是中規中矩的人物,不會有被皇上看中為繼承人的可能,且烏雅氏今非昔比,她不可能理直氣壯與她對話,而榮妃更是一句話都不說,讓她想找個機會攀附皇貴妃都不可能。
哎,她這會兒還真懷念惠妃這人了,但是惠妃已經被皇上禁足了,要如何出來恭維皇貴妃?還是算了。
宮中有了皇太子,就相當於將成了皇上一脈相傳的嫡係,連帶著四阿哥之後的阿哥都是正兒八經的皇上孫子,等四阿哥即位後,旁的阿哥都成了宗親,不再是皇子皇孫了,這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吧。
宜妃這會兒的心情複雜之極,她當然是羨慕烏雅氏能走到最後的位置的,這可是中宮元後都無法達到的地位,就算赫舍裏氏成了皇上元後,又生下了嫡子,但嫡子照樣被皇上廢了,隨之而來的是她們這些根本上不得台麵的包衣宮女上位。
烏雅氏確確實實是包衣出身,又是大清朝第一個包衣出身就坐到皇貴妃位置上的妃子,但是這一點都不妨礙皇上想立四阿哥為太子爺。
宜妃心裏麵其實是有一點詭異的高興的,為烏雅氏也為她自己。
瞧瞧啊,這宮裏起初有多少出身尊貴的妃子,尊貴如元後赫舍裏氏,高傲如繼後鈕祜祿氏,張揚如皇上表妹佟佳氏,還有緊接而來的元後親妹平嬪小赫舍裏氏、繼後親妹溫禧貴妃小鈕祜祿氏、皇上的第二個表妹貴人小佟佳氏,哪個不是出身極好的,都是一入宮就越在進宮時隻當上宮女的她和烏雅氏等人頭上。
可到頭來,什麽都成了一場空,她是宮中宜妃,烏雅氏成了宮中的皇貴妃,一國副後。
那些起初相爭的貴女,一個個不是先行離世,就是熬不過她們眼中出身低劣的包衣宮女,就連最後,當上太後的人也隻會是烏雅氏,這多有意思啊。
宜妃在知道皇上欲立四阿哥的那一瞬間眼角就起了淚,除了感慨烏雅氏的能耐,就是笑得直不起腰來。
你說說人的命運怎麽那麽奇妙,她早年熬得辛苦,皇上寵愛她,但是元後拚命壓製她們這些地位低微的庶妃妃位,直至元後死後,她們才喘得過氣來,繼後鈕祜祿氏寬容大方,隨便就讓她們升位了,實際上還不是她們沒有資格入她眼,一個鈕祜祿世家的貴女啊,自然有瞧不起她們的資本。
現在、現在啊,竟真讓烏雅氏走出一條通天道了,即便早期皇上身邊有那麽多出身極好的妃子,始終都熬不過她們這些出身卑劣的妃子。
宜妃心裏湧上的不知是心酸還是消氣的滋味,總而言之挺複雜的,她隻知道她總算不再介懷當初幾位高位看待她的眼色隻是當她是以色事人者了。
出身低劣又如何,笑到最後的人生贏家還不是她們這些包衣妃子,繼承江山正統血脈的還不是烏雅氏所出的四阿哥,她且等著四阿哥繼承皇位的那天了。
迴想起當初她對烏雅氏起的敵意,宜妃搖了搖頭,其實也就那麽一迴事,烏雅氏又不會害她,那個時候她隻是純粹想霸占皇上寵愛了,但仔細想想,皇上的寵愛也就那麽一迴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她承認她起初的身份,但是以色坐到這個位置,她什麽都不後悔了。
走到最後才看到最美的風景,這話她是相信的。
芷嫣打量幾個高位妃子,其實也沒怎麽感覺到胤禛要被封為皇太子的變化,當初她被皇上封為皇貴妃也是有這麽多人過來的,戲碼一個接著一個在永和宮上演,就是不缺恭維的人。
當然要讓她來說,她隻盼著永和宮繼續上演這種場麵,能被人恭維還是一門本事了,若是門庭冷落,便是一個不好的兆頭了。
因而芷嫣還是挺有耐心等著這些人散開的,此後就是獨獨對上榮妃馬佳氏這人了。
「妾身給娘娘請安。」待人群散開後,榮妃神色沉穩再次行禮。
「起來吧,同你多年姐妹,本宮不需要你跟本宮客氣。」前一個她們幾個還為子嗣爭儲一事鬧得不對頭,榮妃倒是不必在她麵前刻意對她尊敬。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