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烏青著,雨後的風冷的直往骨頭縫裏鑽,吹著樹枝不停往下掉水珠。
尤氏坐在棺材旁抹淚,身邊的丫鬟低頭送上幹淨帕子,又將涼了的茶拿走,換了壺熱的。
竇家中饋不好打理,許多事牽扯繁複,正如沈萩所說竇堯早已背著她將嫁妝更名在自己底下,如今府裏的奴僕尤其是管家,明麵上尊她,實則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那幾位外室數次登門挑釁,她心知肚明卻遲遲不敢挑破,至少日子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若挑破了,便會成為下堂婦,她還有什麽?她什麽都拿不到。
尤氏本就憔悴的臉變得灰白瘦削,兩個眼睛泛著通紅的血絲,她熬了半宿,哭了半宿,奴僕們都以為她悲痛欲絕,尤氏卻清楚自己在哭什麽。
她不是為竇堯哭,她是為自己這十幾年的辛苦可憐而哭。
丫鬟不忍,勸道:「夫人,您得顧惜自己個兒的身子。家裏還有四個哥兒姐兒的需要你照料,您得撐住啊。」
尤氏瞟了眼未合上的棺材蓋,半邊身子倚在她手上,聞言又要落淚。
前頭小廝急急來報:「夫人,又有客前來弔唁。」
尤氏捏緊手裏的帕子,麵色悽愴地朝外看去。
已經是第三波人了,自打晨起後散出竇堯的死訊,他禮部的同僚便陸續登門,說的無非都是些安撫感慨之詞。竇堯生前嫌棄她人老色衰,不肯將她帶到人前說話,此刻麵對著一張張陌生麵孔,尤氏低著頭隻是哭,她對他們的話毫無反應,甚至覺得極其荒唐。
他們根本就不相識,為著竇堯的死此刻卻都像是親朋好友般耐心勸慰,與其說是勸慰,不如說借著竇堯的死合起夥來抨擊傅英辭。看得出他們憎恨傅英辭,咬牙切齒的恨,故而幾個人邊悼念竇堯死的可憐,邊把傅英辭貶斥的一文不值。
待沈萩得知竇堯死訊時,已經過去了大半日,而坊間關於監察禦史逼死竇堯的流言一發不可收拾。
沈冒卸甲後脫去皂靴,抬頭朝著門外瞟了眼,道:「靖安侯府那位世子爺這迴可是倒黴了,禦史大夫都沒壓住官員的怒火,他們聯名上書彈劾,當時我就在陛下身邊當差,粗粗估計約莫得十幾本。」
沈瀾悄悄看向沈萩,見她神色凝重,不由攥了攥拳,看似不經意問道:「陛下會因此治他罪嗎?」
沈萩抬起眼睫,對上沈瀾未來得及收迴的注視,沈瀾低下頭,努力按下心裏異樣情緒。
沈冒換上軟底靴子,往圈椅椅背上一仰,笑:「誰知道呢,我也是佩服這位世子爺,想當年老靖安侯為太/祖打江山,是本朝第一武將,咱們沈家都得靠後。如今這位世子爺卻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隻伶牙俐齒滿朝狂吠....」
似乎意識到言語不妥,沈冒怔了瞬,改口:「他怎麽就那麽大怨氣,逮誰彈劾誰呢。」
沈春黛柔聲道:「他沒彈劾過爹爹和兄長。」
沈冒自以為是:「咱們沈家忠良之後,他彈劾什麽?!」
沈萩想:大哥你真是太天真了。
傍晚,沈萩坐在暖閣榻上看沈春黛繡花,小姑娘背著菱花窗坐,乖乖巧巧地從花簍裏挑彩線,一對粉色珠花隨動作泠泠抖動,她眼珠漆黑,麵龐皙白,不時往沈萩方向看一眼,笑的恬淡:「姐姐,你要兔子還是牡丹花圖案?」
沈萩屬兔,又喜歡牡丹,沈春黛想給她繡個小衣樣子,便歪頭等她迴話。
沈萩把書往下一拿:「小兔子吧。」
前世霍行每日都會叫宮人給披香殿送去各種牡丹,不乏名貴品種,不論時節,披香殿一年四季都有牡丹。宮人們說陛下憐惜皇後,情誼深切,斷腿五年都不改初衷。但於沈萩而言,那不是憐惜,是施捨,是霍行為了向天下人證明他對皇後對沈家有情,故意做出的假象而已,那是一種譏嘲。
她很喜歡牡丹花,雍容大方,可她厭惡霍行,便也跟著厭棄了牡丹花。
青梔掀開簾子,探進來腦袋說道:「姑娘,前廳來客了。」
沈春黛站在屏風後,看了眼廳內跟父兄談笑自然的郎君,又歪頭看向沈萩,「姐姐,你認識他?」
沈萩深吸了口氣,淡了口吻:「不認識。」
上迴東宮失竊案,霍行藉機清理了大皇子留在身邊的眼線,重新布防了周遭守衛。說來也巧,彼時沈冒巡視宮廷,恰好便出手幫了一下,本不是什麽大事,但對於想跟沈家攀關係的霍行而言,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今日他便是特意登門感謝沈冒的。
李寂和高廉左右隨行,便站在廊下候著,兩人身形勁拔,尤其是高廉,跟沈冒差不多的魁梧身量,加之穿著玄色衣裳,兩人更像是門神一般杵在那兒。
沈萩清了清嗓音,拉著沈春黛從屏風後出來。
霍行起身,拱手做禮:「沈二姑娘,沈四姑娘。」
沈萩和沈春黛跟著迴禮,霍行將墨發悉數梳起簪在紫金冠中,鳳眸多情似笑非笑,今日又穿了件雪青色圓領襴衫,襯的整個人風姿綽約,英俊颯爽,他負手微微傾身,目光落在沈萩身上,唇啟開,笑著說道。
「二姑娘近日來可好?」
他故作熟稔,語氣自然。
沈萩掐了掐手心,便知他不肯善罷甘休,往前看去,沈冒和沈瀾俱是納悶的表情,她客氣地後退一步,徐緩迴道:「多謝殿下關懷,臣女一切都好。」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尤氏坐在棺材旁抹淚,身邊的丫鬟低頭送上幹淨帕子,又將涼了的茶拿走,換了壺熱的。
竇家中饋不好打理,許多事牽扯繁複,正如沈萩所說竇堯早已背著她將嫁妝更名在自己底下,如今府裏的奴僕尤其是管家,明麵上尊她,實則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那幾位外室數次登門挑釁,她心知肚明卻遲遲不敢挑破,至少日子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若挑破了,便會成為下堂婦,她還有什麽?她什麽都拿不到。
尤氏本就憔悴的臉變得灰白瘦削,兩個眼睛泛著通紅的血絲,她熬了半宿,哭了半宿,奴僕們都以為她悲痛欲絕,尤氏卻清楚自己在哭什麽。
她不是為竇堯哭,她是為自己這十幾年的辛苦可憐而哭。
丫鬟不忍,勸道:「夫人,您得顧惜自己個兒的身子。家裏還有四個哥兒姐兒的需要你照料,您得撐住啊。」
尤氏瞟了眼未合上的棺材蓋,半邊身子倚在她手上,聞言又要落淚。
前頭小廝急急來報:「夫人,又有客前來弔唁。」
尤氏捏緊手裏的帕子,麵色悽愴地朝外看去。
已經是第三波人了,自打晨起後散出竇堯的死訊,他禮部的同僚便陸續登門,說的無非都是些安撫感慨之詞。竇堯生前嫌棄她人老色衰,不肯將她帶到人前說話,此刻麵對著一張張陌生麵孔,尤氏低著頭隻是哭,她對他們的話毫無反應,甚至覺得極其荒唐。
他們根本就不相識,為著竇堯的死此刻卻都像是親朋好友般耐心勸慰,與其說是勸慰,不如說借著竇堯的死合起夥來抨擊傅英辭。看得出他們憎恨傅英辭,咬牙切齒的恨,故而幾個人邊悼念竇堯死的可憐,邊把傅英辭貶斥的一文不值。
待沈萩得知竇堯死訊時,已經過去了大半日,而坊間關於監察禦史逼死竇堯的流言一發不可收拾。
沈冒卸甲後脫去皂靴,抬頭朝著門外瞟了眼,道:「靖安侯府那位世子爺這迴可是倒黴了,禦史大夫都沒壓住官員的怒火,他們聯名上書彈劾,當時我就在陛下身邊當差,粗粗估計約莫得十幾本。」
沈瀾悄悄看向沈萩,見她神色凝重,不由攥了攥拳,看似不經意問道:「陛下會因此治他罪嗎?」
沈萩抬起眼睫,對上沈瀾未來得及收迴的注視,沈瀾低下頭,努力按下心裏異樣情緒。
沈冒換上軟底靴子,往圈椅椅背上一仰,笑:「誰知道呢,我也是佩服這位世子爺,想當年老靖安侯為太/祖打江山,是本朝第一武將,咱們沈家都得靠後。如今這位世子爺卻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隻伶牙俐齒滿朝狂吠....」
似乎意識到言語不妥,沈冒怔了瞬,改口:「他怎麽就那麽大怨氣,逮誰彈劾誰呢。」
沈春黛柔聲道:「他沒彈劾過爹爹和兄長。」
沈冒自以為是:「咱們沈家忠良之後,他彈劾什麽?!」
沈萩想:大哥你真是太天真了。
傍晚,沈萩坐在暖閣榻上看沈春黛繡花,小姑娘背著菱花窗坐,乖乖巧巧地從花簍裏挑彩線,一對粉色珠花隨動作泠泠抖動,她眼珠漆黑,麵龐皙白,不時往沈萩方向看一眼,笑的恬淡:「姐姐,你要兔子還是牡丹花圖案?」
沈萩屬兔,又喜歡牡丹,沈春黛想給她繡個小衣樣子,便歪頭等她迴話。
沈萩把書往下一拿:「小兔子吧。」
前世霍行每日都會叫宮人給披香殿送去各種牡丹,不乏名貴品種,不論時節,披香殿一年四季都有牡丹。宮人們說陛下憐惜皇後,情誼深切,斷腿五年都不改初衷。但於沈萩而言,那不是憐惜,是施捨,是霍行為了向天下人證明他對皇後對沈家有情,故意做出的假象而已,那是一種譏嘲。
她很喜歡牡丹花,雍容大方,可她厭惡霍行,便也跟著厭棄了牡丹花。
青梔掀開簾子,探進來腦袋說道:「姑娘,前廳來客了。」
沈春黛站在屏風後,看了眼廳內跟父兄談笑自然的郎君,又歪頭看向沈萩,「姐姐,你認識他?」
沈萩深吸了口氣,淡了口吻:「不認識。」
上迴東宮失竊案,霍行藉機清理了大皇子留在身邊的眼線,重新布防了周遭守衛。說來也巧,彼時沈冒巡視宮廷,恰好便出手幫了一下,本不是什麽大事,但對於想跟沈家攀關係的霍行而言,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今日他便是特意登門感謝沈冒的。
李寂和高廉左右隨行,便站在廊下候著,兩人身形勁拔,尤其是高廉,跟沈冒差不多的魁梧身量,加之穿著玄色衣裳,兩人更像是門神一般杵在那兒。
沈萩清了清嗓音,拉著沈春黛從屏風後出來。
霍行起身,拱手做禮:「沈二姑娘,沈四姑娘。」
沈萩和沈春黛跟著迴禮,霍行將墨發悉數梳起簪在紫金冠中,鳳眸多情似笑非笑,今日又穿了件雪青色圓領襴衫,襯的整個人風姿綽約,英俊颯爽,他負手微微傾身,目光落在沈萩身上,唇啟開,笑著說道。
「二姑娘近日來可好?」
他故作熟稔,語氣自然。
沈萩掐了掐手心,便知他不肯善罷甘休,往前看去,沈冒和沈瀾俱是納悶的表情,她客氣地後退一步,徐緩迴道:「多謝殿下關懷,臣女一切都好。」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